11月25日,被稱「網紅電商第一股」的如涵控股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董事會已接到公司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買方集團)於2020年11月25日發出的初步非約束性建議書。提議以每股0.68美元(每ADS 3.4美元)的價格將公司私有化。
目前,如涵公司董事會已成立了一個由獨立董事Cecilia Xiaocao Xu, Junhong Qi和Tina Ying Shi組成的特別委員會,以評估和審議擬議的交易。
至於如涵未來是否回A股,前景又將如何,不禁引人深思。
網紅營銷模式虧損欲退市
如涵,主要是給網紅(KOL)提供專業培訓,增加網紅粉絲群的公司。2004年,如涵控股成功孵化張大奕,從此走上了「網紅營銷」的商業模式。
據統計,公司籤約網紅數量由2019年9月30日的146個增加至2020年9月30日的180個,增加34個;總粉絲數量由2019年9月30日的1.888億增加至2020年9月30日的2.953億。
擁有網紅和粉絲,如涵通過產品銷售和服務業務兩部分業務運作。產品銷售業務就是為電商平臺上開設自己的店鋪,通過籤約網紅入駐店鋪,為產品的帶動銷售增長;服務業務就是以籤約網紅為第三方店鋪商家提供營銷服務,帶動其他店鋪的銷售增長,並從中收取服務費用。
據其最新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如涵控股第二季度總淨營收為人民幣2.485億元,同比下滑9%。歸屬於如涵的淨虧損為3120萬元人民幣,上年同期淨虧損為5010萬元。2020財年(2019.4~2020.3)如涵營業收入12.96億元,同比增長18.51%;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虧損為0.96億元,虧損同比擴大18.29%。
據透露,長期虧損在於公司產品銷售和營銷費用、履行費用等項目的支出較多,2020財年在產品銷售和營銷費用的開支為3.05億元,然而在收入增速放緩,市值自今年年初,除了偶爾回升,多數都處於下跌之勢。
為此,如涵也有了退市打算。公司董事會接到初步非約束性建議書,提議以每股0.68美元的現金,收購買方集團尚未持有的公司所有已發行的A類普通股,包括以美國存託股(ADS)為代表的A類普通股和B類普通股。
如涵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如涵成功孵化出了張大奕,並由此開創「網紅營銷」新商業模式。但同時它也面臨著無法複製第二個張大奕的狀態,那麼公司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據了解,從如涵現在的兩條腿走路,就能看出,如涵也一直想擺脫依靠頂尖網紅的效應,意圖從銷售自主產品的自營模式,轉向包含了代銷、廣告等平臺模式。但是在2020財年,產業銷售服裝這一塊的營收,就佔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的91.57%,而服務業務方面增速呈現下滑態勢。
如何提高代銷、廣告這一塊的收入,還需要公司把注意力從頭部KOL放在其他KOL身上,加強2B服務業務。
據統計,截至2020年9月底,如涵擁有年度帶貨金額超過1000萬元的頂尖KOL8人,合計粉絲7420萬;年度帶貨金額300萬元到1000萬元的KOL人數為24人,合計粉絲數6610萬人;年度帶貨金額120萬元到300萬元的新興KOL人數為21人,合計擁有粉絲數6770萬;年度帶貨金額低於120萬元的小的KOL人數為127人,合計擁有粉絲數8730萬人。
可以看出,真正有潛力的是頭部以下的中小KOL,粉絲數量也大,如果將這部分資本利用起來,才是如涵未來生存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