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奕背後的如涵控股擬退市,「網紅電商第一股」何以至此?

2020-12-18 騰訊網

■ 撰文/譚麗平

● 統籌/張喜斌

2020年11月25日晚間,如涵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於當日發出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提議以每股0.68美元價格(每ADS 3.4美元)將公司私有化。

這也意味著,「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擬將退市。

這距離如涵控股赴美上市,還不足兩年。如涵控股主營業務為孵化網紅做電商,是「網紅電商」模式最早一批的探索者,2019年4月3日,如涵控股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開盤價為11.5美元。彼時,因為坐擁網紅張大奕,如涵控股迎來了其巔峰時刻。

然而,上市一年多來,如涵控股長期虧損,此外,其股價也已經縮水75%。如今私有化背後,是如涵控股水土不服、後勁不足等問題的結果,也讓人重新思考「網紅電商」的模式。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上市「見光死」

提起如涵控股,許多人或許不了解,但提起網紅張大奕,卻是不少年輕人耳熟能詳的。而二者之間的聯繫,可以說是千絲萬縷。

早前的如涵,主營業務並未孵化網紅做電商。公開資料顯示,其前身為淘寶女裝品牌「莉貝琳」,由馮敏和其妻子陳思佳創立,主要經營包括網際網路銷售(除銷售需要許可的商品);服裝服飾批發;服裝服飾零售;鞋帽批發;鞋帽零售;化妝品零售;化妝品批發;廣告設計、代理等。

2011年,陳思佳準備為網店「莉貝琳」尋找模特,便選中了笑容甜美、十分具有感染力的張大奕。這時的張大奕,曾為美寶蓮、格力高、可口可樂等知名品牌拍過廣告,也曾為時尚雜誌《瑞麗》的籤約模特,但並不出名。

合作三年,「莉貝琳」的銷量沒有太大幅度的變化,這時陳思佳和馮敏產生了一個想法:和張大奕合夥開店。因為陳思佳一直為如何給網店引流而苦惱,而張大奕也正在尋求流量變現,於是大家一拍即合,「吾歡喜的衣櫥」應運而生。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是雷軍的名言,當時如涵運用到淘寶店鋪+紅人微博推廣的模式,站在了網紅孵化的風口上,一切也就順其自然起來。

短短一年間,「吾歡喜的衣櫥」就成為了淘寶女裝的銷量冠軍店鋪。在這期間,張大奕微博的粉絲量也漲了10倍。

嘗到了甜頭的如涵,也開始孵化更多網紅,包括曾出演過《最好的我們》的演員晁然、美妝博主蟲蟲chonny、抖音紅人溫婉等,並繼續引用了先孵化KOL、再幫助KOL開店的運營模式。

在成功孵化張大奕後,如涵控股吸引了不少融資。2015年,公司獲聯想君聯資本領投的數千萬B輪融資,次年獲得阿里巴巴領投數億元C輪融資。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如涵控股通過借殼化妝品銷售公司克裡愛掛牌新三板,2018年4月摘牌。2019年4月3日,如涵控股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開盤價為11.5美元。

敲鐘當天的張大奕,還在微博上與自己的粉絲一起分享了這歷史性的時刻。

不過,上市首日,如涵控股就跌破發行價,下跌幅度達到37.2%。

事實證明,上市也就是如涵控股的巔峰之時。此後,如涵控股開始走向下坡路。截至北京時間12月1日,如涵股價達2.97美元/股,較發行價已縮水超75%。當前其最新市值為2.46億美元,與峰值時期相比也蒸發超七成。

尋找下一個張大奕

11月23日,如涵股份發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

報告期內如涵控股淨收入總額為2.49億元,同比下降9%;歸屬於母公司的淨虧損為3120萬元,同比收窄38%;經調整歸屬於母公司淨虧損為2020萬元;毛利潤為1.008億元,比上一財年同期的1.19億元下降了1820萬元,降幅為15%。

對此,如涵在財報中解釋稱,自今年4月以來,遭遇負面輿論的某頭部網紅開設的自營店鋪銷售額大幅下滑,是造成本季度淨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今年4月,張大奕陷入眾所周知的「蔣凡事件」風波後,如涵收入銳減,股價也直線下挫,業內皆稱「成也張大奕敗也張大奕」。

事實上,「如涵只有張大奕」的聲音一直伴隨著如涵控股的發展。

據如涵控股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前三季度,張大奕分別佔據如涵收入的50.8%、52.4%和53.5%。可見,如涵對於張大奕的營收處於過度依賴的狀態。

其實早在如涵上市當日,王思聰就曾在朋友圈點評過如涵「不健康」的盈利模式。

有分析人士認為,一家擁有多個知名KOL的MCN機構,每年還要花超過一億元進行營銷推廣,那麼KOL的意義何在?一家靠KOL賺錢的公司,卻還要花錢為KOL先做推廣,這種不健康的盈利模式無法長久持續也是理所當然。

上市後的一年多,如涵沒有培養出第二個像張大奕一樣的現象級網紅。如涵控股也一直走在「去張大奕化」的路上。

根據最新財報,一年內,如涵控股籤約網紅數量增加34個,其中,為如涵控股帶來超1000萬元服務收入的頭部網紅從去年9月的5個增加到今年的8個;帶來服務收入300萬-1000萬元之間的肩部網紅由14個增加到24個。

雖然數量有所增長,卻也帶來了高額的孵化成本。在這季度,如涵營銷費用為8230萬元,同比增長10%,佔整體營收比重的33%,去年同期則為28%。

錯過風口

事實上,如涵發展的後勁不足不只表現在依賴張大奕又尋找張大奕中,不少人認為,如涵趕上了紅人電商的風口,卻錯失了淘寶直播的風口。

2016年雙十一直播後,張大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有點累,比拼時長的直播模式會讓大家產生審美疲勞,我覺得雙12之後,這個模式會有改變,因為直播的轉化率在降低」。

但就在張大奕放棄直播、繼續進行圖文推廣時,薇婭、李佳琦等淘寶帶貨主播正在悄悄崛起。

據鷹眼速讀網數據顯示,2019年,「口紅一哥」李佳琦的網絡熱度以絕對實力排行熱度榜首位,「淘寶直播一姐」薇婭以68.7萬的熱度值排行第二。薇婭在過去三年穩紮穩打,以超乎常人的銷售才能屢屢蟬聯淘寶直播排位賽榜首。兩人均創造了不容小覷的商業價值。

如涵在直播領域的布局顯然慢了一步。根據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如涵控股紅人變現的渠道也進一步多元化,在直播業務領域增長迅猛,由此前佔總收入的2%拉升至當前的26%,其中,快手平臺佔直播總收入的20%。

而直播能夠獲得較快發展,主要得益於如涵提出的平臺化轉型,即針對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等平臺進行不同的營銷打法,主要有四種模式:第一種是聯營模式,如涵提供旗下的網紅和客戶「聯營」,幫助淘寶店提升銷量、降低流量獲取成本;第二種為輕店鋪模式,如涵會提供網紅,用買家秀等形式為多個商家的店鋪導流;第三種模式是為全平臺廣告業務模式,如涵提供各平臺種草內容;第四種為直播帶貨。

如涵扭轉業績的可能,也正寄希望在多元化的平臺模式上。其在財報中表示,未來半年內,公司預計通過平臺模式獲得的服務淨收入將在5.2億元至6.1億元之間,同比增長72%至101%。

不過,華爾街的投資者似乎是無法等到了。

11月25日,如涵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已接到公司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買方集團)發出的初步非約束性建議書,提議以每股0.68美元(或每股ADS 3.4美元,如涵控股每ADS相當於5股普通股)的現金,收購買方集團尚未持有的公司所有已發行的A類普通股,包括以美國存託股(ADS)為代表的A類普通股和B類普通股。

相關焦點

  • 「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瀕臨退市 成也張大奕敗也張大奕
    中國科技新聞網11月30日訊(趙芙瑤)2019年4月3日,淘寶頭部網紅張大奕所屬公司如涵控股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發行價12.50美元。敲鐘當天的張大奕,激動欣喜之情溢於言表,並在微博上與自己的粉絲一起分享了這歷史性的時刻。
  • 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破發背後:成敗都在張大奕?
    有著「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稱號的如涵(證券代碼:RUHN),終於如願赴美上市,然而它的「首秀」卻並不如意。當地時間4月3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如涵控股開盤就告破發,其IPO發行價確定為12.5美元,發行1000萬股美國存託股,募集1.25億美元。如涵控股開盤價為11.5美元,低於此前IPO發行價格12.5美元。
  • 網紅電商如涵將退市:張大奕不靈了?
    通過KOL流量變現,一直是如涵長期以來的主要經營模式。如今,與張大奕深度綁定的如涵也開啟轉型,一方面培養網紅,另一方面開展平臺化業務。 對於如涵退市,如涵雖然竭力的在培養新的紅人,但是目前仍困於公司超大部分的營收由張大奕等頭部創造。其他的紅人們創造營收比例還是太少。加上從上市以來,如涵市值進一步縮水,未被資本市場完全認可。
  • 曾經的網紅第一股即將退市,張大奕不靈了?
    原創 保持關注的 ELLEMEN睿士被譽為「中國網紅第一股」的如涵控股(下稱「如涵」)準備要退市了。上周如涵公布了最新財報,並在兩天後就宣布收到來自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沈超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申請。
  • 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欲私有化:如涵,成也大奕,敗也大奕?
    文:呂笑顏、石丹ID:BMR2004作為網紅第一股的如涵控股,原本有望在資本市場上如魚得水,不過,近日,繼張大奕風波、新財報發布後,如涵控股宣布私有化。是故事講不下去了嗎?來源:如涵官網當今直播電商大火,上市僅一年半的「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為何在此時選擇退市?是對資本市場的擔憂,抑或是強監管承壓所致?私有化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未來是否會選擇回A或者港股上市?就在公布收到私有化要約的兩天前,如涵控股發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
  • 一年市值暴跌75%,如涵宣布退市,曾經的第一網紅張大奕為何掉了隊?
    2019年4月,如涵CMO張大奕與如涵創始人馮敏站在C位,迎來了如涵上市的鐘聲,同時如涵也成為「網紅電商第一股」。2020年11月,如涵控股宣布收到來自三位創始人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申請,提議將公司私有化。也就是說,如涵在納斯達克上市僅過去一年半, 可能要退市了。
  • 市值暴跌75%,如涵宣布退市!那些年,張大奕錯過的暴富機會
    網紅的美貌徵服不了華爾街網紅電商第一股的故事講不動了?11月25日,如涵控股宣布收到來自三位創始人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申請,提議將公司私有化。自此,如涵控股被大家盛讚為「網紅電商第一股」,張大奕將顏值變現成市值的故事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豈料,距離如涵敲鐘還不到600天,它就計劃著悄然退場了。而它的股價,也暴跌75%,讓人始料未及。
  • 退市!張大奕所屬公司如涵控股收到私有化提案
    11月25日,被稱「網紅電商第一股」的如涵控股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董事會已接到公司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買方集團)於2020年11月25日發出的初步非約束性建議書。提議以每股0.68美元(每ADS 3.4美元)的價格將公司私有化。
  • 如涵控股助推網紅經濟發展,頭部網紅張大奕創驚人銷售業績
    6月3日,總部位於杭州、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如涵控股公司發布了2020年財報。作為中國網紅經濟第一股,一直以來備受大家的關注和重視,而網紅張大奕不僅是如涵控股的頭部網紅,更是如涵控股的首席營銷官。相關數據顯示,如涵控股2020財年GMV一舉突破40億元整數關口,達到40.358億元,同比增長41%。
  • 「第一網紅」張大奕光環不再,如涵控股考慮私有化
    來源:鈦媒體APP11月25日晚,隨著如涵控股私有化公告的發出,旗下頭部網紅張大奕的網紅生命周期仿佛也告一段落。據美股上市公司如涵控股昨晚發布的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於2020年11月25日發出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提議以每股0.68美元價格(每ADS 3.4美元)將公司私有化。2019年,如涵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網紅電商第一股」。相比2019年上市時12.5美元的IPO價,私有化價格僅為3.4美元,如涵控股市值縮水72.8%。
  • 直播電商大火,如涵為何要逆勢退市?
    文|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森淼11月25日,如涵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三位創始人發出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提議將公司私有化。如涵相關負責人表示,不排除如涵未來有考慮A股上市的打算。當今直播電商大火,上市僅一年半的「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為何在此時選擇退市?
  • 創始人擬私有化如涵控股 「網紅電商第一股」的故事還能講下去嗎?
    來源:金融界網站11月25日,如涵控股(NASDAQ:RUHN)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於2020年11月25日發出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提議以每股0.68美元價格(每ADS 3.4美元)將公司私有化。
  • 張大奕紐約直播賣股票!杭州網紅電商第一股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一個多小時前,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的電子顯示屏上滾動播出了「RUHN」字樣,來自杭州的網紅電商如涵控股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
  • 如涵私有化 「網紅電商」的故事如何講下去
    不過,與新浪、搜狗上市多年後再私有化不同,如涵上市還不足兩年,它的退市讓人們重新審視網紅電商孵化模式,也對「網紅電商」這樣的故事有了更多新的理解。如涵退市11月25日晚間,有著「網紅電商第一股」之稱的如涵控股公布了退市計劃,而此時距離其上市還不到兩年。
  • 如涵「躺槍」張大奕 網紅依賴症難解
    回顧如涵控股的發展史,依靠張大奕的網紅帶貨能力,從線上服裝品牌華麗轉身成為了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卻成為了少有的與公司CMO高度捆綁的上市公司。在上市一周年之際,如涵控股遭遇了此次事件,不禁讓人再次提問,強調自己轉型為MCN機構的如涵控股,如果失去張大奕的經營支撐,是否還可以繼續網紅電商第一股的神話?
  • 網紅張大奕的財富應許之地:如涵控股溢價73倍收購其公司
    來源:網易財經作者:劉培 網紅,常常意味著頂級流量加持背後的資本青睞,但也時常因為網紅個人名譽深陷泥潭,觸發資本機構的公關危機。被譽為「中國電商第一網紅」的張大奕,近期因為天貓總裁蔣凡的夫人隔空喊話,疑似陷入「小三」緋聞,儘管張大奕對外表示純屬「誤會」,但隨後事態逐漸發酵,牽扯出兩大資本力量的輿論危機。
  • 如涵退市,都怪張大奕?
    這是如涵控股官網最新一篇媒體報導的結束語,透露著掙扎在轉型路上努力保持存在感的如涵的無奈,也透露出如涵對於未來的期待。從未認識,何談遺忘2014年,如涵控股成功孵化出初代網紅張大奕,憑藉對張大奕私人流量的引流,打造出當時淘寶的「現象級」店鋪——吾歡喜的衣櫥。2014年也因此被廣泛認為是「網紅經濟元年」。
  • 如涵退市 都怪張大奕?
    從未認識,何談遺忘2014年,如涵控股成功孵化出初代網紅張大奕,憑藉對張大奕私人流量的引流,打造出當時淘寶的「現象級」店鋪——吾歡喜的衣櫥。2014年也因此被廣泛認為是「網紅經濟元年」。隨後兩年,如涵控股在張大奕的影響下,享受到網紅經濟第一波紅利。
  • 如涵控股現狀怎麼樣 張大奕既是股東也是聯合創始人
    2019年4月,如涵控股(NASDAQ:RUHN)在美上市,張大奕既是股東,也是聯合創始人,更在如涵控股中貢獻了超過50%的營收,分量十足。在紀錄片《網紅》中,張大奕的工作人員曾表示,「她就是每個女孩都想成為的模樣啊。。。。。老闆是挺好的,可誰想要成為馮敏啊,人人都想成為張大奕。」
  • 如涵控股宿命論:網紅命薄?
    來源:易簡財經易簡財經輸了陣的張大奕,帶不動的如涵控股?自己投資時常有走眼的王思聰,對如涵控股(NASDAQ:RUHN)當初上市的判斷卻是相當精準。頂著「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阿里巴巴唯一入股的MCN機構」等名號的如涵控股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這三年,一點也不「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