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上市一年半市值蒸發70%,網紅孵化器如涵或將開啟私有化

2021-01-09 界面新聞

記者 | 張馨予編輯 | 周卓然1

11月25日,「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宣布,公司已收到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於2020年11月25日發出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提議以每股0.68美元(或每股ADS3.4美元)的現金將公司私有化。

如涵控股發行價為每股12.5美元,私有化價格相較發行價蒸發超過70%。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如涵相關負責人不排除未來有考慮A股上市的打算。接近如涵高層的知情人士則透露,如果順利,如涵將在2021年夏天完成私有化進程。

如涵控股創立於2001年,是「網紅電商」模式最早一批的探索者,即在社交媒體孵化網紅,並藉助網紅的影響力銷售商品。2014年,馮敏和張大奕合作開出淘寶店「吾歡喜的衣櫥」 ,店鋪銷量一度在淘寶服裝品類位列第一。2015年,馮敏開投入大量資金孵化網紅,複製下一個「張大奕」。2016年如涵通過借殼化妝品銷售公司克裡愛掛牌新三板,2018年4月摘牌。2019年4月,如涵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股價重挫37.20%。

赴美上市以來,如涵曾因依賴頭部網紅被詬病,因為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仍有53.5%來自於張大奕店鋪。4月,張大奕傳出緋聞事件,如涵股價一度大跌。

圖片來源:如涵控股不過如涵一直在嘗試轉型,推動平臺模式發展。平臺模式即將網紅和第三方網店或商家進行匹配,促進第三方網店產品銷售,或為第三方商家在網紅的社交媒體平臺上提供廣告服務,這種模式弱化了對單個網紅的追捧和依賴。

2020年7月,如涵公布「BK計劃」,準備拿出一億現金招募頂級KOL,補充紅人矩陣,此舉有意於進一步增強平臺模式的發展。

如涵的平臺模式增長較快。根據如涵於11月23日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在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報告期內,平臺模式的服務業務收入則同比增長84%,達到1.19億元。如涵公司營收則同比下滑9%至2.485億元,淨虧損收窄38%至3120萬元,

目前,如涵擁有頭部網紅8名,她們過去12個月通過平臺模式獲得的收入超過1000萬元;肩部網紅從去年的14名增至24名,平臺模式收入為300萬元至1000萬元;腰部網紅從去年的12名增至21名,平臺模式收入為120萬元至300萬元。

報告期內,如涵總體籤約網紅數量較去年同期的146名增長至180名,集團累計服務的品牌數量也從去年同期的845個增長至1423個。

圖片來源:如涵控股不過,即便如涵的平臺模式開始奏效,新的轉型方向也充滿挑戰。直播行業正迎來嚴監管,而直播是平臺模式盈利的重要環節。

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於發布了《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包括將重點查處發布虛假廣告、發布違背社會良好風尚的違法廣告和違規廣告代言等違法行為。

11月13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的《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對外發布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規定直播間運營者和直播營銷人員不得發布虛假信息,欺騙、誤導用戶;不得虛構或者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讚量、交易量等數據流量造假;不得知道或應當知道他人存在違法違規或高風險行為,仍為其推廣、引流。

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網發布了《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對頭部直播間、頭部主播及帳號、高流量或高成交的直播帶貨活動進行重點管理。

私有化完成後,如涵能否用新故事在A股上市,仍需時間檢驗。

相關焦點

  • 如涵逆勢私有化:業績疲軟、市值蒸發超七成,「頭部紅人依賴症」有...
    不過,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儘管如涵曾藉助網紅及直播電商而受到關注,但在直播電商領域中,如涵並不是頭部企業。如涵營收過度依賴頭部網紅,加上其上市後市值進一步縮水,未被資本市場完全認可,提出私有化也是意料之中。
  • 如涵的網紅故事講不通
    網紅主播張大奕在上市敲鐘現場,沒忘了開啟直播,品宣自家企業的股票:ruhn(如涵控股股份代碼)。彼時滿屏的ruhn彈幕飄過,直播間高達30多萬的熱度,還被推上了熱搜,是如此的狂歡盛宴。但一年後的現在,如涵這個所謂的「網紅帶貨第一股」,在納斯達克的上市之旅或將戛然而止。
  • 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欲私有化:如涵,成也大奕,敗也大奕?
    來源:如涵官網當今直播電商大火,上市僅一年半的「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為何在此時選擇退市?是對資本市場的擔憂,抑或是強監管承壓所致?私有化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未來是否會選擇回A或者港股上市?就在公布收到私有化要約的兩天前,如涵控股發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
  • 如涵私有化 「網紅電商」的故事如何講下去
    這是繼新浪、搜狗開啟私有化進程後,又一家網際網路公司開啟私有化進程。不過,與新浪、搜狗上市多年後再私有化不同,如涵上市還不足兩年,它的退市讓人們重新審視網紅電商孵化模式,也對「網紅電商」這樣的故事有了更多新的理解。
  • 網紅孵化器如涵控股上市破發
    北京商報訊(記者 魏蔚)4月3日,如涵控股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為12.50美元,總發行規模約為1.25億美元。上市後如涵股價一路下滑,截止北京商報記者發稿,收於11.68美元,跌幅6.56%。如涵控股創始人、董事長馮敏表示,如涵團隊有超過10年的電商運作經驗,憑藉網紅生態系統已成為網紅孵化器,是零售品牌的理想合作夥伴。對股東阿里,馮敏也表示了感謝,稱阿里為實現如涵開創的網紅生態體系提供了電商基礎設施。根據招股書,如涵控股的業務包括三大塊,分別為紅人經紀、營銷推廣及電商業務。
  • 「第一網紅」張大奕光環不再,如涵控股考慮私有化
    來源:鈦媒體APP11月25日晚,隨著如涵控股私有化公告的發出,旗下頭部網紅張大奕的網紅生命周期仿佛也告一段落。據美股上市公司如涵控股昨晚發布的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於2020年11月25日發出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提議以每股0.68美元價格(每ADS 3.4美元)將公司私有化。2019年,如涵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網紅電商第一股」。相比2019年上市時12.5美元的IPO價,私有化價格僅為3.4美元,如涵控股市值縮水72.8%。
  • 直播電商大火,如涵為何要逆勢退市?
    文|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森淼11月25日,如涵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三位創始人發出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提議將公司私有化。如涵相關負責人表示,不排除如涵未來有考慮A股上市的打算。當今直播電商大火,上市僅一年半的「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為何在此時選擇退市?
  • 一年市值暴跌75%,如涵宣布退市,曾經的第一網紅張大奕為何掉了隊?
    2019年4月,如涵CMO張大奕與如涵創始人馮敏站在C位,迎來了如涵上市的鐘聲,同時如涵也成為「網紅電商第一股」。2020年11月,如涵控股宣布收到來自三位創始人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申請,提議將公司私有化。也就是說,如涵在納斯達克上市僅過去一年半, 可能要退市了。
  • 創始人擬私有化如涵控股 「網紅電商第一股」的故事還能講下去嗎?
    來源:金融界網站11月25日,如涵控股(NASDAQ:RUHN)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於2020年11月25日發出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提議以每股0.68美元價格(每ADS 3.4美元)將公司私有化。
  • 如涵控股騷操作
    網紅主播張大奕在上市敲鐘現場,沒忘了開啟直播,品宣自家企業的股票:ruhn(如涵控股股份代碼)。彼時滿屏的ruhn彈幕飄過,直播間高達30多萬的熱度,還被推上了熱搜,是如此的狂歡盛宴。但一年後的現在,如涵這個所謂的「網紅帶貨第一股」,在納斯達克的上市之旅或將戛然而止。
  • ...庫客音樂轉戰紐交所:這家深度綁定網紅張大奕的知名電商卻將...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在納斯達克掛牌、與網紅張大奕深度綁定的知名電商如涵於近期推出私有化提案,赴美僅一年多便走到退市邊緣……  赴港上市未果 庫客音樂衝刺紐交所  放棄赴港上市之後,庫客音樂轉戰美股也有了進展:其已正式向美國證監會遞交招股書,計劃以「KUKE」為股票代碼在紐交所上市,德意志銀行、老虎證券和尚乘集團擔任聯席主承銷商。
  • 網紅電商如涵將退市:張大奕不靈了?
    而據《中國證券報》報導,接近如涵高層的知情人士透露,如果順利,如涵將在2021年夏天完成私有化進程。 2019年4月3日,如涵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開盤價為11.5美元。但其上市首日即破發,如今如涵股價已跌至2.88美元,跌幅達75%。這從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如涵的商業模式並未跑通,過度依賴頭部網紅的如涵並未獲得持續性增長。
  • 上市上了個寂寞,「網紅第一股」如涵難再紅
    11月25日,如涵發布公告稱,已收到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發出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提議以每股0.68美元價格(每ADS 3.4美元)將公司私有化。11月26日,時代財經聯繫如涵方面,並發去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據中國證券報報導,如涵聲稱未來不排除考慮A股上市。
  • 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破發背後:成敗都在張大奕?
    有著「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稱號的如涵(證券代碼:RUHN),終於如願赴美上市,然而它的「首秀」卻並不如意。當地時間4月3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如涵控股開盤就告破發,其IPO發行價確定為12.5美元,發行1000萬股美國存託股,募集1.25億美元。如涵控股開盤價為11.5美元,低於此前IPO發行價格12.5美元。
  • 「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瀕臨退市 成也張大奕敗也張大奕
    2020年11月25日晚間,如涵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於當日發出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提議以每股0.68美元價格(每ADS 3.4美元)將公司私有化。這不禁令人唏噓,僅僅上市一年半的如涵控股或將面臨退市的結局。曾幾何時,頂著「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的光環,如涵控股是阿里巴巴唯一參投的MCN機構。
  • 如涵控股私有化 「張大奕式」成功難再複製
    來源:中國經營報如涵控股私有化 「張大奕式」成功難再複製本報記者/鍾楚涵/蔣政/上海報導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一年半之後,如涵控股有了退出資本市場的打算。近日,如涵控股表示,已經收到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的建議書,提議將公司私有化。
  • 張大奕背後的如涵控股擬退市,「網紅電商第一股」何以至此?
    這也意味著,「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擬將退市。 這距離如涵控股赴美上市,還不足兩年。如涵控股主營業務為孵化網紅做電商,是「網紅電商」模式最早一批的探索者,2019年4月3日,如涵控股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開盤價為11.5美元。彼時,因為坐擁網紅張大奕,如涵控股迎來了其巔峰時刻。
  • 如涵控股私有化遭冷遇 網紅電商風口不再?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如涵控股私有化遭冷遇 網紅電商風口不再? 在納斯達克上市不足兩年的「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於日前宣布啟動私有化後,市場対之報以6.17%的股價重挫。在經歷了年初的風生水起之後,網紅電商的風口還能否延續?股價「上市即巔峰」據如涵控股的公告,公司已收到3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於2020年11月25日發出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提議將公司私有化。目前,公司董事會已成立由3位獨立董事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對該提案所涉交易進行後續的評估和審議。
  • 如涵「躺槍」張大奕 網紅依賴症難解
    本報記者 孫吉正 北京報導張大奕的事件攪動了微博的熱搜,也讓張大奕背靠的如涵控股(NASDAQ:RUHN)捏了一把汗。4月17日,如涵控股盤前跌11%,開盤後股價一度下跌超過8%。截至收盤,市值3.22億美元,蒸發約22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
  • 黑天鵝事件下的如涵控股:網紅經濟的敗退?MCN龍頭如涵的估值變化是?
    從一個小小的淘寶模特到網紅店主,再到上市MCN公司如涵控股的第二大股東,她曾是業內神話般的人物。可這桃色事件一出,後果可謂慘烈。截止4月20日上午,阿里巴巴-SW(09988.HK)早盤股價下跌近2%,報203.6港元。截至上周五港股收盤,阿里巴巴股價為207.6港幣,今日開盤阿里股價205.4港幣,按照開盤價來算,阿里港股市值跌去472.16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