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部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業瘡疤」成為生態綠地
東部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業瘡疤」成為生態綠地 2020-10-09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劍與遠徵》瑞雪煥新顏皮膚圖文一覽
《劍與遠徵》瑞雪煥新顏皮膚圖文一覽 劍與遠徵瑞雪煥新顏皮膚怎麼樣?如何獲取?
-
越城區富盛鎮:斥資上千萬元修復大地「瘡疤」
目前,三溪口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已經啟動,預計今年年底完工。」富盛鎮副鎮長陳華說。經過一系列項目設計和工程招投標流程,這兩天,紅山村三溪口石料場內,施工人員正在進行土建施工,對路面進行平整。據陳華介紹,總投資1170萬元的三溪口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將對廢棄礦山邊坡、宕底等進行加固、覆綠治理,排除安全隱患。
-
馬鞍山:「礦業瘡疤」綠蝶變 「廢棄礦坑」變公園
馬鞍山:「礦業瘡疤」綠蝶變 「廢棄礦坑」變公園 2020-11-27 1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絡媒體走轉改】林州市前莊村:洪災過後煥新顏
原標題:【網媒走轉改】林州市前莊村:洪災過後煥新顏 前莊村洪災過後煥新顏 人民網林州1月18日電(張毅力、戚藝芳、霍亞平)「百年不遇」洪災的烙印不僅留在心裡,還刻在山上。
-
為城市「瘡疤」披綠裝
為此,北戴河新區對近年來拆而未用的裸露土地兼顧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選擇適宜的喬木、灌木、草木、花木品種,把閒置收儲地育成萬畝生態林。 在城市建設與發展進程中,大大小小的裸露荒地散落在城市裡,好像一塊塊「瘡疤」,晴天揚塵,雨天泥濘,影響城市景觀容貌和生態環境。
-
看西屏街道如何讓老城煥新顏
今天的【貫徹落實縣委全會精神】專欄 帶你了解西屏街道 如何使老城煥新顏,激發新活力
-
陸河梅鄉三產融合煥新顏
踏雪尋梅融合三產煥新顏近年來,陸河縣多式多樣發展特色農業,打造「青梅+旅遊」鄉村特色發展模式、建設陸河青梅產業園。其中陸河青梅產業園做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孵化器,成為了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載體。陸河縣水唇鎮螺洞村圍繞『一村一特色、一村一產業』目標,打造青梅旅遊鄉村特色發展模式,在發展青梅產業的同時,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實現村莊景區化,營造乾淨整潔有序、美麗優雅詩意的農村風貌。陸河特色,青梅飄香。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陸河土地上,種植青梅,可謂「得天獨厚」,2006年,陸河青梅以優良品質和人文地理優勢被列入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
看西屏街道如何讓老城煥新顏
今天帶你了解西屏街道 如何使老城煥新顏,激發新活力 作為松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屏街道積極保護傳承城市歷史文化文脈,先後完成百草園、南直街、文裡故居等區塊改造提升項目,逐步改善老城區居民生活環境,全力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和城市旅遊。
-
添綠復綠護綠 銅陵描繪新江景
2012年,銅陵啟動實施濱江生態岸線整治,近幾年,又接續啟動北延、南延工程,轉變由此而生,銅陵新江景徐徐展開。銅陵濱江公園全岸線。陳晨攝添綠銅陵第一期濱江生態岸線整治工程,全長4.1公裡,建成生態護坡3.3萬平方米、園林綠化35萬平方米、臨江步道1.4公裡、綠道4.1公裡,2014年5月對市民開放。
-
【「十條戰線」暨社會治理現代化】燕郊鎮:鄉村煥新顏 向美惠民生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燕郊鎮以建設清潔村莊、宜居村莊、綠美村莊、智慧村莊為目標,向農村生活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發力,黨群力量不斷凝聚,人居環境持續提升,一幅魅力鄉村的和諧畫卷徐徐展現在人們面前。全域整治,全員參與,美好生活願景變現實「『斷頭路』存在好幾十年,還坑坑窪窪,原本幾分鐘的路程要走上半小時。
-
山東省藥監局派駐壽張集鎮第一書記田宜勇、劉佃利讓古村煥新顏
省派第一書記 讓古村煥新顏——記山東省藥監局派駐壽張集鎮第一書記田宜勇、劉佃利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村裡變化太大了,新建了黨群服務中心和農資門市房,路通燈亮了,樹綠街美了,感謝黨!感謝第一書記!」山東梁山縣壽張集鎮賈莊村、李集村的村民一說起山東省藥監局駐村第一書記田宜勇、劉佃利,就豎起讚許的大拇指。
-
紫峰大廈魔幻照來襲 南京網紅街西橋「梳頭洗臉」煥新顏
網友們拍到了震撼現代的「紫峰魔幻照」網紅街西橋「梳頭洗臉」煥新顏沿街商家、利眾置業西橋分公司的置業顧問孫斌笑著說:「西橋煥新顏,對我們來說也是利好,周邊小區的二手房房價,又要開漲了!」南報融媒體記者 於潔塵
-
社區自治解民憂 老舊小區煥新顏 武陵區白馬湖街道三角場社區治理...
為了解決各類居民生活問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三角場社區積極探索小區自治新模式,近年來在熱心黨員、群眾、街道及社區的共同努力下,先後對小區存在巨大安全隱患的落水管、樓道燈、窗以及健身器材等基礎設施進行了維修改造,又藉助「雪亮工程」、平安微型消防站建設,增加居民安全感、獲得感,通過對老舊小區的不斷完善,逐漸取得了居民的信任與支持,讓老舊小區重煥新顏。
-
豬龍河畔換新顏 生態長廊城中現
當天,秋高氣爽,「重見天日」的城中河道——豬龍河,水清岸綠環境優美,再回首,豬龍河已變了舊日模樣。 豬龍河是淄博市的一條重要河道,流經淄博經開區、張店區、高新區、桓臺縣,最後匯入小清河,全長47公裡,張店境內長6.6公裡。
-
秦皇島:城市「瘡疤」蝶變花海綠廊
秦皇島加大城市區裸露土地綠化力度城市「瘡疤」蝶變花海綠廊秦皇島市龍海道兩側,草木繁盛,鮮花綻放。裸露地塊綠化工作開展以來,該市完善現有道路綠地景觀,打造協調、優美、完整的城市風景線。昔日一塊塊城市「瘡疤」,經過綠化治理,變成了一片片花海,一道道綠廊。裸露土地是揚塵產生的重要來源,嚴重影響城市景觀容貌和空氣品質。經摸排統計,秦皇島市共排查出裸露地塊1096處,其中需綠地塊429處,需苫蓋清理地塊640處,需硬化地塊27處。
-
植入「生態芯」,擘畫長江經濟帶「綠美圖」
湖南省發改委供圖近日,據人民網報導,五年來,湖南始終圍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切實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打造「最美長江岸線」,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綠色含量」,描繪出一幅滿是清澈和綠意的生態畫卷。廣袤大地,山海之間,綠色成為了最靚麗的顏色,也成為新時代發展中最特別的動力。
-
賀州:鄉村煥新顏 居民展笑顏
2016年以來,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對口單位的幫扶下,籌集資金推進岔山村鄉村建設和脫貧攻堅工作,促進了該村的生態旅遊和產業發展。鄉村要振興,必先抓治理。2019年富川人居環境整治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總投資2200萬元,岔山村率先啟功了「三清三拆」專項行動。
-
北京城市副中心:增綠添景繪生態優美畫卷
不止是背街小巷整治,在城市雙修工作中,副中心以新促老、新老融合,老舊小區整治提升、便民服務設施建設、街巷生態修復、增建公園綠地等工作有序進行。通過城市雙修,促進新老城區空間和功能深度融合,地區活力、服務能力和承載能力穩步提升。
-
南京秦淮區友誼村明城牆遺址公園復綠工程啟動,年底前基本完工
12月3日,現代快報記者獲悉,秦淮區友誼村明城牆遺址公園復綠工程近日啟動,該工程以保護城牆遺址為核心,通過園林造景手法,對原有地形進行局部優化調整,預計年底前基本完工。△規劃圖南京明城牆,是明朝初年在都城南京修築的城牆,為世界第一大城垣。正陽門又名光華門,是南京明城牆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門之一,是京城的正門,為我國發現的唯一一個複合型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