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作者瓦伊塔爾(Joe Vitale)對巴納姆的策略進行了整理分類,將其命名為「十大黃金法則」。
巴納姆被認為「一手構建了當今全球媒體的宣傳和新聞代理模式」(卡特裡普, 2012:175),他的這些法則在策略層面大抵確立了現代公共關係的基本框架。
「黃金法則」體現在巴納姆的每一個經典案例中,他以超乎常人的天賦、智慧和耐心為自己不斷「創造顧客」。對此巴納姆從不謙虛,他在演講中感慨:「我的宣傳是多麼富有成效啊!」「我堅信,如果你嚴格遵循我的這些方法,你不可能失敗。」
巴納姆所在的19世紀正是「新聞代理、促銷以及廣告迅速擴張的時代」(卡特裡普, 2012:174),他本人無疑是善用媒體的佼佼者。在幾乎所有活動中,他都要進行大量的報紙宣傳,達到「讓人們驚訝,讓人們討論,讓人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效果。他承認:
巴納姆在媒體上的宣傳
一個求職的年輕人找到巴納姆,希望獲得工作的機會。巴納姆給了他幾塊磚頭:「現在,你去百老匯大街(Broadway)和安大街(Ann Street)的街角人行道上,放上一塊磚頭;另一塊放在臨近博物館的地方;把第三塊放在百老匯大街和維西大街街角斜對面的地方,靠著阿斯特大廈;第四塊放在聖保羅教堂對面的人行道上。然後呢,你拿著第五塊磚頭,迅速地從一個地點趕往下一個地點,來回跑,每到一個地點就換一塊磚,記住,不要跟任何人交談。」
不到三十分鐘,巴納姆博物館門前就已經聚集了五百多人,圍觀這個神秘不語的男人搬動那些磚頭。接著,當搬磚頭的傢伙走進博物館的時候,眾人也買票跟著他一塊進去了。(Vitale,2006:47)
巴納姆美國博物館海報
巴納姆從22歲就開始寫自傳。1854年,他出版了第一版自傳《巴納姆的一生》(Life Of P.T. Barnum),大賣160,000冊。這本自傳也預示了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他並非一帆風順。
《巴納姆的一生》(The Life of P.T.Barnum)
1856年,他受傑羅姆鐘錶公司(Jerome Clock Company)欺騙而破產。這是一起「令人尊敬的破產」,巴納姆想把傑羅姆鐘錶公司引入東橋港城(East Bridgeport),以發展當地經濟和提供就業。這家公司竟騙光了巴納姆的錢「作為工程運轉經費」。
破產後的巴納姆只剩下一張嘴。
1858年12月29日,他在倫敦舉辦了第一場收費演講,主題是「賺錢的藝術」,有2500人買了50美分的門票。
「賺錢的藝術」演講海報
第二天,《泰晤士報》評論說:
隨後,巴納姆的演講大量加場。
與巴納姆同期活躍在演講臺上的還有馬克·吐溫和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三人都是演講高手,但巴納姆通過演講賺錢。四年口若懸河,他還清了所有債務。
在舞臺上演講的馬克·吐溫
在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後,巴納姆開始參與政治,曾擔任兩屆康乃狄克州議員。
他在議會發表演講時強調:「人類的靈魂並不可戲辱,它是由上帝創造的,耶酥願意為之蒙難。它可能寄居在一個中國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或者南非人身上,而它始終是不朽的。」他重申,「如果有機會去投票支持美國憲法的修正案,永遠結束這片土地上的奴隸制,這對我來說是無上的榮耀」。(Barnum,1888:237)
1875年,巴納姆出任橋港(Bridgeport)市長,致力於推動供水系統、路燈的修建和改造,推行禁酒和反對賣淫的法令。
巴納姆年輕時「在喝酒上幾乎不給自己設限,當時我最驕傲的財產就是酒櫃」,及至中年幡然悔悟,成為一個嚴格的禁酒者。他四處發表禁酒演講,並將演講所得捐獻給公益事業。他說,「酒能使人褻慢……酒精是十足的惡魔,以任何哲學、宗教或是理智的名義都無法為它辯護,它是萬惡之源。」(「酒能使人褻慢」:Wine is a mocker,出自《聖經·箴言》)
南北戰爭為美國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一些人創造了驚人的財富,過著「金色的生活」,更多的人懷揣「金色的夢想」,渴望一夜暴富或平步青雲。每個人都覺得可以通過個人奮鬥變成石油大王、鐵路大王、鋼鐵大王。
馬克·吐溫在小說中創造了「鍍金時代」(The Gilded Age)這個詞,小說主人公塞勒斯上校希望通過修鐵路一夜暴富,但發財夢做了一個又一個,餐桌上「只見冷水和生蘿蔔」。
鍍金時代 (The Gilded Age) 的金色夢想
在那個躁動、進取的年代,美國人以挑戰者的身份出現,他們「擺脫了嚴格的清教徒戒律」,代表著新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
從美國回來後,託克維爾寫道:「不管將來發生什麼事情,美國人終將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之一,使其後代分布於幾乎整個北美。今後是什麼東西在促使他們繼續佔有這塊土地呢?財富、權勢和榮譽。這在他們看來是一天也不能缺少的。」(託克維爾,1988:305)
在後來的壟斷資本主義成就卡內基、福特、洛克菲勒等一批企業家和大財閥之前,巴納姆的財富和成功是最早的「美國夢」的代表。
整個19世紀,巴納姆和他的國家一直在積極創造機會、解決問題,也因此呈現出一種激揚的活力和魅力。
即使遭遇了破產、莊園和博物館相繼燒毀、妻子和兩個女兒去世等悲劇,巴納姆依然活力煥發,以巨大的勇氣和從容的自信延續他的傳奇。
大批渴望財富和成功的人們追隨著巴納姆的腳步。他從不吝於和人們分享他的人生智慧——尤其是賺錢經驗。
1869年,巴納姆的新版自傳《奮鬥與勝利》(Struggles and Triumphs)賣了一百多萬冊。
《奮鬥與勝利》(Struggles and Triumphs)
他演講生涯中最輝煌的篇章是《賺錢的藝術》,有媒體評論說「對於商業新手而言,這篇演講稿價值百萬。」(Vitale,2006:185)
很多人承認巴納姆的建議的確幫助他們獲得了財富,他自己則宣稱:「我的講座本身就是『賺錢的藝術』的良好範本。」
在《賺錢的藝術》中,巴納姆總結了20條賺錢建議:
在另一篇著名演講《商業成功之道》中,他將上述建議概括為:
兩篇演講的主旨,皆集中在選擇、能力和德行方面。
正如巴納姆喜歡引用的那句名言所說: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
郭聞捷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10屆碩士
現供職於CCTV總編室
本話題由以下四篇文章構成
後二篇將會在近期推出,敬請期待
關注我們,回復「巴納姆」查看本期已發文章
文中圖片皆為網絡資源,僅供學術研究之用。
若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聯繫電郵:rucpc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