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兒快訊】石家莊巧手下崗女工蘇繡描繪「中國夢」

2021-03-02 石家莊婦聯

 

田園景色、花鳥魚蟲、人物風景被一雙雙巧手繡得栩栩如生,這些都是繡工們一針一線認真完成的,邢蘭芳欣賞繡品的眼神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從下崗、學藝、創業,到今天的所有成就,邢蘭芳走過了11個春秋。

2月25日,記者來到蘭芳繡莊,4、5位學員正在低著頭聯繫針法,邢蘭芳埋在絲線堆裡忙著給大家配線。牆上掛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繡品,有精緻的青花瓷瓶、落葉繽紛的森林、絢麗的百花、熱鬧的五子送福,每件繡品都是邢蘭芳和學員們親手繡成的。「目前繡莊大概有學員4000人,銷路廣了,繡莊發展越來越好,年收益大概能達到20萬左右。」邢蘭芳介紹道,現在蘭芳繡莊的繡品出口到多個海外國家,如日本、美國、加拿大、西班牙等,需求旺季繡品供不應求。如今的繡莊做的風聲水起,可是在創業最初的時候,市場並不是很青睞「蘭芳」繡品,創業幾乎走進絕境。

 

下崗後,為學蘇繡兩次南下

邢蘭芳與蘇繡的緣分要從2004年說起,那一年,石家莊紡織行業大面積裁員,43歲的邢蘭芳沒了工作。下崗當天,她與愛人通過電視了解到蘇繡,作為行動派,邢蘭芳馬上去南三條附近報名學習刺繡。為了學到真正的蘇繡,她決定去蘇州拜師學藝。

第一次去蘇州拜師,邢蘭芳就碰了個大釘子,老師以北方人不能吃這份苦為由拒絕了她。空手而回的她並不氣餒,經過認真鑽研,十個月後,邢蘭芳繡出16幅作品。這次她帶上其中的兩幅,又踏上南下的求師路,最終她成功地打動了老師。直到現在,邢蘭芳每年還會定期去老師那裡不斷學習,精湛蘇繡技藝。對蘇繡的喜愛、一心求學的勁頭兒加上曾經的工作經驗,讓邢蘭芳在蘇繡學習中一點就通。踏踏實實學習蘇繡的她針法越來越嫻熟,這時邢蘭芳腦子裡萌生了回石家莊開店的念頭,老師也贊同她的想法。說做就做,那時的邢蘭芳沒錢從老師那裡進繡品,她就拿起針自己繡。

 

前三年,創業開店步履維艱

2005年,蘭芳繡莊開業了。從創業到成功,需要跨過的不只一個坎,小店開業之初經營慘澹,沒有銷路、招不到學員、人們對繡品的不認可種種難題,幾乎讓邢蘭芳的小店寸步難行。「當時學員只有5、6個人,而且人們沒怎麼接觸過蘇繡,經常聽到消費者說,花好多錢買幅繡品還不如買幅畫掛在家裡,」邢蘭芳回憶起創業初期時說:「那會兒不只發愁沒銷路,資金也是困擾我的一個難題。」

 「那會兒一年大概能賠3萬元,都是邢蘭芳自己掏腰包,那時候真是難,我的下崗工資每月只有700元,除了貼補繡莊,還要交房子貸款和孩子的學費,我和愛人每個月的生活費只剩下300元。」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她歷歷在目。

賣不出繡品,沒有收入,房租眼看著就要承擔不起了。為了省出房租,維持經營,於是邢蘭芳把繡莊搬到了自己家裡,即便是這樣,冬天的暖氣費、購買材料的費用等處處還要花錢,這幾乎讓她的店走進絕境。家人勸她實在不行就放棄吧,但邢蘭芳就是要跟自己較勁。就在她難以為繼的時候,轉折出現了。2006年,石家莊市婦聯扶持下崗職工再就業項目,就這樣她搭上了利好政策的順風車,最終一步一步走出了事業的低谷,迎來嶄新的春天。

  

「我創業她扶持,婦聯就像我的娘家人」

2006年,石家莊市婦聯開展婦女創業就業項目推介洽談會。經朋友介紹,邢蘭芳搭上了這班車。「市婦聯在蘭芳繡莊的發展中幫了我很多,自從有了她們的幫助,繡品宣傳的機會多了,人們漸漸認識到蘇繡的魅力。」她說。後來,邢蘭芳跟著婦聯一起進學校、走社區、入鄉村,蘭芳繡莊的知名度逐漸打開了,很多愛好刺繡的人不斷加入。從那以後,市婦聯的項目推介會,邢蘭芳必定參加。

她說:「市婦聯就像我的娘家人,幫我招學員,為我提供參加各種展覽、比賽的機會,最重要的是幫我找到了更寬闊的銷路,從此,我們的繡品走出國門,成為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旅遊紀念品。」繡莊的生意越來越好,邢蘭芳通過市婦聯為殘疾人、學生、留守婦女辦培訓班,把蘇繡技巧教給大家。她說:「現在我繡莊裡有十幾位殘障人士,她們以前由於身體有殘疾又沒有謀生技巧一直閒在家,現在她們能通過繡品加工自己掙錢了,我覺得婦聯幫助了我,我也要儘自己的努力去幫助更多的人。」

回顧這些年走過的路,邢蘭芳說:「創業並不都是一帆風順的,想成功就要先付出,不怕苦和累,遇到挫折就咬牙堅持,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出一番事業出來。」

 

相關焦點

  • 石家莊:桃園路「修鞋哥」 巧手收穫幸福
    桃園路「修鞋哥」 巧手收穫幸福  23年前懷揣80元來石謀生 現在買房娶妻生子享受生活樂趣今日推出「脫貧路上你我他」第一篇,關注一位殘疾人自強不息,用一雙巧手換來幸福生活的故事。  在石家莊市長安區桃園路上,「老二修鞋部」遠近聞名。修鞋部的主人是一位因小兒麻痺致使下肢殘疾的「修鞋哥」,23年前,他懷揣80元錢,獨自從邯鄲大名來到石家莊,這些年,他憑藉一雙巧手和一顆善心,在石家莊買房、娶妻、生子,過上了幸福生活。
  • 她是蘇繡女神,把刺繡之美融入畫像,讓英國王室都驚豔了
    蘇繡,只一個名字便是一段江南風流氣度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蘇繡和江南從來都是一體的蘇繡承載了江南的溫婉柔美江南孕育了蘇繡的靈動氣韻指尖上的千年江南十指春風,顛倒眾生姚建萍出生在蘇州鎮湖鎮湖被稱為中國刺繡之鄉、蘇繡故裡向來有「家家閨閣架繡棚,婦姑人人習巧針」的民俗在這裡,上至八旬老太,下至十歲女孩
  • 中國傳統文化四大名繡——蘇繡
    作為四大名繡的蘇繡,在時代的更迭下綻放出它獨特的光彩。蘇州刺繡發源於蘇州吳縣,是以蘇州為中心,包括蘇南地區刺繡品的總稱,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蘇繡工藝是以繡針引彩線,按事先設計的花紋和色彩,在絲綢、棉布等面料上刺綴運針,通過繡跡構成花樣、圖案、文字以取得藝術效果。在種類上,蘇繡作品主要可分為零剪、戲衣、掛屏三大類,裝飾性與實用性兼備,其中以「雙面繡」作品最為精美。
  • 當蘇繡走進威尼斯雙年展
    姚惠芬蘇繡在當代藝術語境下的「創變重生」——蘇繡走進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啟示錄谷疏博「看到展出的作品後,很多人都豎起了大拇指。西方人表達情感都是很外露、直率的,當他們得知我是作品的創作者時,甚至會激動地跪在我的面前,要來看看我的手,摸一下我的手。
  • 女子工作致殘下崗後創業開毛線店 年利潤約有50萬元
    中國江蘇網11月17日訊 在宿遷市區幸福街道鳳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斜對面,有一家經營20年的手工編織毛衣店———冬玲毛線店。今年52歲的張冬玲是這家50多平方米老店的「掌門人」。張冬玲原是江蘇玻璃廠的一名普通玻璃搬運工。
  • 簡筆畫-粉色的小房子| 巧手教育
    北京巧手教育諮詢有限公司                      打造中國幼教著名品牌北京巧手教育諮詢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人類優質成長、高效成長理念和方法的教育機構。巧手教育立足於北京,輻射全國,代理商覆蓋三十餘省、自治區、直轄市,已經為3萬多所幼兒園提供了優質的服務,為社會培訓園長和教師近80萬人次,服務幼兒近400萬人。巧手教育順應國家大力發展教育的趨勢,秉承「責任、優質、高效、共贏」的企業文化。立足於教育行業,以建設國內創新型教育機構為目標,致力於打造中國幼教著名品牌。有責任就有愛心;有責任就有創新。
  • 她從下崗女工到金牌律師,只用了十幾年,如今已年近53歲的她決定「支邊」青海!
    年少時就夢想當一名律師,在經歷了一場工作的變故之後,卻真的實現了從下崗女工到金牌律師的華麗轉變。如今,已年近53歲,穩坐內蒙古三恆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位置的她卻再次做出一個讓人難以理解的決定——「支邊」青海。雖然不少人都對這件事不解,然而真正與她交談後,就不難發現,她的人生旅途或許就應該如此精彩。而她自己更覺得,當她回首往事時,不會因虛度年華而留有遺憾。
  • 無畫不成繡:姚惠芬的蘇繡人生
    【走近文藝家】  作者:陳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  1月中旬,蘇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姚慧芬,獲評2018年度「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她與馮驥才等十位非遺工作者,成為業界年度致敬的對象。  有人說,中國的繡娘有很多,但姚慧芬卻只有一個。
  • 「巧手映小康——第五屆全國兒童剪紙作品展」在北京開幕
    中新網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 餘湛奕)「巧手映小康——第五屆全國兒童剪紙作品展」18日在北京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開幕。  開幕式上,學生代表帶來歌曲《長城長》、古箏等表演,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鄭蝴蝶現場表演剪紙藝術,並向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捐贈剪紙作品。兒童代表、指導教師代表、專家代表現場發言,分享參與活動和從事剪紙藝術創作、教學的心得體會。
  • 兩款蘇繡手工藝品亮相進博會
    袖扣製作靈感來自蘇繡《玉蘭飄香》,採用了蘇繡中不太常用的金線,更耐磨、更耐用。□記者 周建越 攝姚建萍率團隊開發 首批共趕製2200件蘇報訊(駐高新區首席記者周建越)繼2018年蘇繡大師姚建萍率團隊繡制原創巨幅蘇繡《玉蘭飄香》進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之後,昨天,在本屆進博會開幕之際,姚建萍率團隊為進博會開發的兩款非遺、老字號聯名款衍生品——「璀璨中華」四葉草刺繡書籤、「璀璨中華」玉蘭刺繡袖扣,以蘇繡
  • 從「大小姐」到「好女兒」,青年畫家莊曉璐描繪上海女性,獻禮建黨...
    柳葉眉、丹鳳眼、櫻桃小口,瓜子臉上畫著精緻的妝容,身著藍白相間的制服,站在民航飛機的客艙,面帶微笑迎接旅客——這位「上海好女兒」最近在社交平臺刷屏,她是青年畫家莊曉璐以下崗紡織女工轉型的「空嫂」吳爾愉為原型,結合此前《上海大小姐》系列油畫形象創作的。
  • 新世紀婦兒如何逆轉臀位寶寶,實現孕媽順產夢?
    2020年5月22日,北京新世紀婦兒醫院就完成了這樣一場特殊的手術,協助一位時隔17年再度孕育的高齡二胎媽媽完美改變了剖宮產的指徵,成功順產誕下6斤多的小公主。產檢臀位,順產期望落空每個媽媽都有一個順產夢,時隔17年再次懷孕的潘女士也不例外,能自然分娩是她的願望,但實現夢想的途中總是充滿著各種艱難險阻。
  • 中國人民警察節 |我心目中的警察 巧手繪畫訴心語
    中國人民警察節 |我心目中的警察 巧手繪畫訴心語 2021-01-09 1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酒館唱片:那些「死」去的石家莊人
    2010年11月12日,樂隊發行首張同名專輯《萬能青年旅店》,最後一首歌是殺死那個石家莊人。這就是萬能青年旅店的來由,生於斯死於斯歌哭於斯,他們誕生在石家莊,最後一首告別的歌曲則是將自己殺死。萬能青年旅店,中國內地搖滾樂隊,由主唱兼吉他手董亞千、貝司手姬賡、小號手史立以及鼓手楊友耕組成 。
  • 「娘子軍」巧手縫製「防護鎧甲」
    「噠噠噠、噠噠噠……」一陣清脆的聲音傳來,幾臺縫紉機快速運轉,機針上下跳動,幾名縫紉女工正在熟練地製作防護馬甲,一派熱鬧忙碌的場景。  這個由4名女工組成的縫紉班組,來自中國鐵路北京局北京工電大修段綜合機修車間,負責製作反光馬甲、防護服、護腿、工具兜等勞保用品。
  • 《兩天一夜》首映 瑪麗昂·歌迪亞素顏演女工
    這位奧斯卡影后多年陪跑坎城最佳女演員,這次跟隨比利時著名兄弟導演讓-皮埃爾·達內和呂克·達內一同再戰坎城電影節,無妝出演了一個為爭取權利百折不撓的女工。飽受生活困擾而又自強不息的女性是達內兄弟一直非常熱愛的形象,1999年他們曾憑藉以女工作為主角的《洛塞塔》贏得當年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兩天一夜》是達內兄弟的又一部「女工電影」,不同的以往的是這次找來法國女演員瑪麗昂·歌迪亞擔當主角。
  • 【蘇繡新聞】鎮湖 —— 轉型升級打造錦繡新天堂
    過去,這裡「八千繡娘闖世界」,而今,新的創作理念、新的經營形式、新的服務形態也讓這個刺繡年銷售額逼近13億元的臨湖小鎮走上了轉型升級之路,傳統刺繡之鄉正在華麗轉身。繡品街  今年5月,鎮湖入選文化部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 14歲即拜師學蘇繡,殿堂級傳承人牟志紅
    中國繡娘有很多個,可牟志紅只有一個。作為沈壽的第三代傳人以及蘇繡殿堂級大師,牟志紅並不是出生在蘇繡之家的。牟志紅的奶奶,喜歡繡一些鞋面和絲帶,手藝也是遠近聞名的。第一次來到刺繡研究所時,牟志紅就被金靜芬繡制蘇繡時的情景所吸引。這麼一來,這個年僅十幾歲的女孩,不肯去讀書了,只想留在這裡學蘇繡。同年,牟志紅成為了金靜芬的關門弟子,而此時,金靜芬已經76歲。對牟志紅,金靜芬就像對自己的孫女一樣,把所有的刺繡技藝毫無保留地教授給她。
  • 蘇繡精品亮相中國(蘇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
    2020中國(蘇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近日在蘇州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