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四大名繡——蘇繡

2020-12-20 有夢花居

一針一線,繡出牡丹如畫的韶華;一針一線,繡出女子婀娜的身姿;一針一線,繡盡蘇州如詩的雅致。作為四大名繡的蘇繡,在時代的更迭下綻放出它獨特的光彩。蘇州刺繡發源於蘇州吳縣,是以蘇州為中心,包括蘇南地區刺繡品的總稱,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蘇繡工藝是以繡針引彩線,按事先設計的花紋和色彩,在絲綢、棉布等面料上刺綴運針,通過繡跡構成花樣、圖案、文字以取得藝術效果。在種類上,蘇繡作品主要可分為零剪、戲衣、掛屏三大類,裝飾性與實用性兼備,其中以「雙面繡」作品最為精美。蘇繡具有圖案秀麗、色彩典雅、針法豐富、繡工精細的特色,繡技具有「平、齊、和、光、順、勻」的特點。

蘇繡風骨神韻在隋唐時期就已奠定基礎,迨至宋元其基本枝法與特色已漸趨形成,明清蘇繡藝術開始走向成熟。關於蘇繡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春秋時期劉向的《說苑》,這時吳國已經將蘇繡運用在了服飾上。吳王孫權曾命趙達丞相之妹手繡《列國圖》,在方帛上繡出五嶽、河海、城邑、行陣等圖案,有「繡萬國於一錦」之說。到了宋代,蘇繡已經相當成熟了,蘇州城出現有繡衣坊、繡花弄、滾繡坊、繡線巷等生產集中的坊巷。據《清秘藏》敘述,「宋人之繡,針線細密,用線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可見這時蘇繡藝術已經具有相當高的水平,而明朝時期,蘇繡開始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蘇州地區出現了「家家養蠶,戶戶刺繡」的盛況,出現了藝人結合繪畫作品進行再製作,所繡佳作栩栩如生,有「以針作畫」 「巧奪天工」之美譽。這個時期,蘇繡在針法、色彩圖案諸方面已形成獨自的藝術風格,似畫非畫的境界展露無疑,在藝苑中吐芳挺秀,與書畫藝術媲美爭豔。

清朝是蘇繡的全盛時期,以「精細雅潔」而聞名。這個時期,由於蘇繡被大量運用到皇室,形成了各個流派競繡的盛況,而民間則廣泛用於服飾、戲衣、被面、枕袋帳幔、靠墊、鞋面等方面,這些蘇繡生活用品不僅針法多樣、繡工精細、配色秀雅,而且圖案花紋含有喜慶、長壽、吉祥之意。在競爭之下,蘇繡出現了創新, 光緒年間,技藝精湛的藝術家沈雲芝聞名蘇州繡壇,她溶西畫肖神仿真的特點於刺繡之中,新創了「仿真繡」,開拓了蘇繡嶄新的一頁。發源於江南水鄉的蘇繡,民間繡品一直具有濃鬱的民間色彩與水鄉生活氣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吳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和民間習俗。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每個朝代的蘇繡作品都帶有強烈的時代烙印,時代不斷進步,藝術也需要與時俱進,蘇繡不僅僅只是藝術,還更多的是滲透進人性化的品味。

作者:陳秋燕

相關焦點

  • 悅讀:文化常識——四大名繡
    中國的刺繡工藝在秦漢時期便已達到較高水平,是歷史上"絲綢之路"運輸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國四大名繡是中國刺繡的突出代表。四大名繡,指的是我國刺繡中的蘇州蘇繡、湖南湘繡、廣東粵繡、四川蜀繡。蘇繡自古便以精細素雅著稱於世,其圖案秀麗、色彩和諧、線條明快、針法活潑、繡工精細的地方風格,被譽為「東方明珠」。僅以蘇繡所用最細的線以為一般人的肉眼所能看清楚為例,足見其精細之極。在刺繡的技藝上,蘇繡大多以套針為主,繡線套接不露針跡。常用三、四種不同的同類色線或鄰近色相配,套繡出暈染自如的色彩效果。
  • 中國四大名繡是指什麼 中國四大名繡簡單介紹一起來了解下
    中國四大名繡是指什麼 中國四大名繡簡單介紹一起來了解下時間:2020-12-09 18:1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四大名繡是指什麼 中國四大名繡簡單介紹一起來了解下 中國四大名繡是指什麼 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中國四大名繡是指什麼,接下來就是全面介紹。
  • 你知道中國四大名繡,知道更珍貴的貴南藏繡嗎?
    說到刺繡,大多數人會知道中國四大名繡:湘繡,蜀繡,粵繡,蘇繡。雖然中國四大名繡中並沒有藏繡,但藏繡也不是一個小眾的民間藝術,它和廣大藏族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因而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傳播力。在現代化機器大生產時代,像藏繡這樣的傳統手工藝越來越少。
  • 無畫不成繡:姚惠芬的蘇繡人生
    「中國非遺年度人物」的頒獎詞也稱其為「中華巧女」。這到底是一位怎樣的奇女子?正當我心中冒出一個個問號之際,兩周前的一個午後,我有幸踏進姚慧芬位於蘇州的繡莊,跟這位蘇繡傳人進行了面對面交流。  因為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簡針繡」為中國傳統工藝與西方藝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2013年3月,姚惠芬的「簡針繡」作品《四美圖》,在英國參加「世界纖維藝術展中國周」活動。大英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多次觀賞《四美圖》後,向姚惠芬提出收藏這套作品的願望。《四美圖》成為大英博物館收藏的第一件當代中國刺繡作品。
  • 中國傳統文化四大名繡——蜀繡
    蜀繡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採用蠶絲線繡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蜀的三星堆文明,與夏朝文明同時期。它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西漢揚雄的《蜀都賦》:「麗靡螭燭,若揮錦布繡,望芒兮無幅」,顯示出早在西漢時期,錦和繡都是很精美的絲織物製品,並且刺繡工藝已經得到高水平的發展。
  • 名列四大名繡卻有兩樣絕技,其最重要竟然是要用男繡工,原因是
    我國幅員遼闊,且傳統文化中的魚米蠶桑鉤織了數千年的燦爛文明,各地皆有「繡」名,粵繡和蘇繡、湘繡、蜀繡共列「四大明繡」,固然有其獨特的針法特點與文化底蘊。粵繡歷史悠久,色彩豐富,又因產地廣州和潮州分為廣繡和潮繡兩個流派,並且與其它諸多名「繡」為纖纖玉手所繡不同,廣繡和粵繡多出於男子之手,實乃為中華繡史上的異數。
  • 【蘇繡新聞】鎮湖 —— 轉型升級打造錦繡新天堂
    過去,這裡「八千繡娘闖世界」,而今,新的創作理念、新的經營形式、新的服務形態也讓這個刺繡年銷售額逼近13億元的臨湖小鎮走上了轉型升級之路,傳統刺繡之鄉正在華麗轉身。繡品街  今年5月,鎮湖入選文化部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 她是蘇繡女神,把刺繡之美融入畫像,讓英國王室都驚豔了
    蘇繡,只一個名字便是一段江南風流氣度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蘇繡和江南從來都是一體的姚建萍出生在蘇州鎮湖鎮湖被稱為中國刺繡之鄉、蘇繡故裡向來有「家家閨閣架繡棚,婦姑人人習巧針」的民俗在這裡,上至八旬老太,下至十歲女孩
  • 當蘇繡走進威尼斯雙年展
    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傳承人姚惠芬講到她在第57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上的經歷,非常興奮與激動;這也是蘇繡作為傳統民間手工藝首次進入國際級藝術殿堂。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這些讚賞與感嘆背後,凝結著的是琴芬繡莊48位繡娘的智慧與心血——34幅參展作品,3個月內需全部完成,每天工作近20小時,同時還面臨著當代藝術新理念、新思想的衝擊。
  • 她以繡針為畫筆,作品驚豔威尼斯年展,被大英博物館搶著收藏
    後來先後拜師近代仿真繡創始人牟志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任嘒嫻,不過都是學習傳統的蘇繡技藝。    不僅推廣了新的蘇繡針法,更讓全世界人民看到了擁有厚重生命力的中國傳統藝術。    10年探索研究,獨創簡針繡  --  蘇繡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首,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以精細素雅著稱於世。
  • 詩妮娜貴妃穿正紅旗袍,王后不甘示弱畫油紙傘玩蘇繡,都是中國迷
    隨著國際化的交流,很多不同國家的人和文化都在相互影響著,而泰國距離中國很近,在泰國也有著不少華裔。王室現任王后蘇提達就有著華裔血統,而這個血統來自她的母親張恆女士。近日詩妮娜貴妃選擇了一套正紅色的旗袍出席公務訪問華人社區,旗袍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服飾之一,兼顧了端莊的同時又能勾勒出女性最柔美的線條。詩妮娜觀賞了為她準備的舞獅表演,並且按照中國的習俗跪拜了神像。為了進一步地了解中國文化,貴妃前往鯉魚池祈願,並且欣賞了毛筆字。
  • 我國四大名繡之蘇繡歷史悠久,繡品精細而逼真
    蘇繡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三國時期,有關蘇繡的記載就已經出現了。蘇繡在隋唐時已有基礎,經過多個朝代的發展,到清代時技術已經十分成熟。
  • 【婦兒快訊】石家莊巧手下崗女工蘇繡描繪「中國夢」
    2月25日,記者來到蘭芳繡莊,4、5位學員正在低著頭聯繫針法,邢蘭芳埋在絲線堆裡忙著給大家配線。牆上掛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繡品,有精緻的青花瓷瓶、落葉繽紛的森林、絢麗的百花、熱鬧的五子送福,每件繡品都是邢蘭芳和學員們親手繡成的。「目前繡莊大概有學員4000人,銷路廣了,繡莊發展越來越好,年收益大概能達到20萬左右。」
  • 【人口普查我代言】之彝繡傳承人段朋江
    以國旗顏色為主要顏色,兩條環繞的彩帶中間包裹著一個「人」字,這是「中國人口普查——2020」標誌,而在彝族刺繡傳承人段朋江手下,寓意豐富的標誌變成了一幅精美的刺繡作品。精細的針法、有序的針線紋路讓人眼前一亮。  段朋江是雲南楚雄人,受母親影響,10歲時他便能獨自繡出一塊枕頭套。
  • 兩款蘇繡手工藝品亮相進博會
    袖扣製作靈感來自蘇繡《玉蘭飄香》,採用了蘇繡中不太常用的金線,更耐磨、更耐用。□記者 周建越 攝姚建萍率團隊開發 首批共趕製2200件蘇報訊(駐高新區首席記者周建越)繼2018年蘇繡大師姚建萍率團隊繡制原創巨幅蘇繡《玉蘭飄香》進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之後,昨天,在本屆進博會開幕之際,姚建萍率團隊為進博會開發的兩款非遺、老字號聯名款衍生品——「璀璨中華」四葉草刺繡書籤、「璀璨中華」玉蘭刺繡袖扣,以蘇繡
  • 「千鈞一髮」話發繡 ——對話發繡藝術家周瑩華
    葉:其實您是雙喜臨門,2016年2月,「明瑩刺繡工作室」被評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蘇繡(發繡)保護單位。周:是的。這是對我這麼多年從事發繡藝術創作的一種肯定,更是對蘇州發繡工作前輩們的工作的肯定。我非常感恩。葉:近三十年來,您對發繡藝術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有目共睹。
  • 李亞鶴:非遺水族馬尾繡「活化石」,盡在貴州三都
    李亞鶴:提到中國刺繡,和很多人一樣,我首先想到的也是蘇繡、湘繡、粵繡、蜀繡這「四大名繡」。但是當我走進貴州,開始了解貴州文化的時候,我才發現,貴州原來有這樣一種刺繡——水族馬尾繡,是至今現存最為古老的刺繡技藝,享有刺繡界「活化石」的美稱。
  • 你對亂針繡創始人楊守玉了解多少?
    楊守玉女士是中國刺繡創新技法「亂針繡」的創始人,生於江蘇省常州市局前街的顧家弄,單名字韞,後改名為守玉。她的表哥是中國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兩人經常在一起研習繪畫。吸取了西洋素描和油畫的表現技法,始創了縱橫交叉、長短不一、分層重疊的「亂針繡」法,融刺繡技藝與繪畫原理於一體,豐富並提升了蘇繡藝術的表現力。原創了近觀可見絲線繡跡,遠觀如畫惟妙惟肖,針繡似畫、畫繡一體的新繡種。有「以針作畫」「巧奪天工」的美譽,且繡出的佳作栩栩如生,滿含淋漓盡致的筆墨韻味。
  • 她為山口百惠繡結婚禮服,還曾43次受邀赴日傳藝
    今年82歲的蘇繡大師蔣雪英在蘇繡史上寫下過屬於自己的輝煌,她曾43次受邀東赴日本,傳授蘇繡文化,因為她開拓性地將精緻無比的蘇繡繡在了和服腰帶上,令「蔣氏刺繡」一度風靡日本,日本影星山口百惠的結婚禮服「七鶴禮服」就是她繡制的。
  • 50繡工同臺穿針引線角逐「全國技術能手」
    新華網南京12月24日電(記者劉巍巍)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全國工藝美術職業技能競賽24日在蘇州高新區舉行,來自全國12個省的50名一線從業人員在抽紗刺繡工(手繡工)項目中展開角逐。本次競賽由理論考核和實操考核兩部分組成,獲得前三名的選手將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王志傑說,大賽為行業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藝的平臺,將激發廣大職工「學知識、練技術、比技能、創一流"的工作熱情,促進全國抽紗刺繡行業的技藝交流和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