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細胞超分辨PAINT成像揭示皮牛級別細胞牽引力

2020-12-26 科學網

活細胞超分辨PAINT成像揭示皮牛級別細胞牽引力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7 16:00:43

埃默裡大學Khalid Salaita研究小組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的研究開發出了活細胞超分辨PAINT技術用於成像皮牛(pN)級別細胞牽引力量。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9月14日出版的《自然—方法學》上。

該研究團隊通過整合分子張力探針和DNA點積累在納米尺度的地形(DNA-PAINT)成像技術開發了tPAINT,用於映射~25-nm解析度下皮牛級別機械力。為實現活細胞動態張力成像,課題組設計了可逆探針,該探針有一個神秘的對接位點,只有在探針受到作用力超過機械閾值(~ 7-21 pN)時才會出現。

此外,課題組報告了第二種不可逆tPAINT探針,其對接位點永久暴露,可以整合力隨時間的歷史變化,從而提供通過時間動力學信息換取更高空間解析度的可能。研究團隊應用這兩種類型的tPAINT探針,在活的人類血小板和老鼠胚胎成纖維細胞中映射整合素受體所受機械力。重要的是,tPAINT揭示了細胞前沿的血小板受力與Arp2/3複合物核化的動態肌動蛋白環之間的關聯。

據介紹,儘管機械力在生物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亞100 nm解析度尺度成像細胞力仍然是一個挑戰。

附:英文原文

Title: Live-cell super-resolved PAINT imaging of piconewton cellular traction forces

Author: Joshua M. Brockman, Hanquan Su, Aaron T. Blanchard, Yuxin Duan, Travis Meyer, M. Edward Quach, Roxanne Glazier, Alisina Bazrafshan, Rachel L. Bender, Anna V. Kellner, Hiroaki Ogasawara, Rong Ma, Florian Schueder, Brian G. Petrich, Ralf Jungmann, Renhao Li, Alexa L. Mattheyses, Yonggang Ke, Khalid Salaita

Issue&Volume: 2020-09-14

Abstract: Despite the vital role of mechanical forces in biology, it still remains a challenge to image cellular force with sub-100-nm resolution. Here, we present tension points accumulation for imaging in nanoscale topography (tPAINT), integrating molecular tension probes with the DNA points accumulation for imaging in nanoscale topography (DNA-PAINT) technique to map piconewton mechanical events with ~25-nm resolution. To perform live-cell dynamic tension imaging, we engineered reversible probes with a cryptic docking site revealed only when the probe experiences forces exceeding a defined mechanical threshold (~7–21pN). Additionally, we report a second type of irreversible tPAINT probe that exposes its cryptic docking site permanently and thus integrates force history over time, offering improved spatial resolution in exchange for temporal dynamics. We applied both types of tPAINT probes to map integrin receptor forces in live human platelets and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Importantly, tPAINT revealed a link between platelet forces at the leading edge of cells and the dynamic actin-rich ring nucleated by the Arp2/3 complex.

DOI: 10.1038/s41592-020-0929-2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20-0929-2

相關焦點

  • 超分辨螢光輔助衍射層析成像揭露細胞器相互作用全景
    ,發展了超分辨螢光輔助衍射層析(SR-FACT)雙模態顯微成像技術,實現了對細胞內細胞器相互作用過程的高速三維全景成像。其中,光學衍射層析成像模態首次實現了活細胞內線粒體、脂滴、核膜、染色體、內質網及溶酶體等多種亞細胞結構的同時高速三維成像。在雙模態系統對活細胞的觀察中,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亞細胞結構,命名為「黑色液泡小體」,並對其在細胞代謝過程中的作用進行了研究。這一雙模態成像方法在細胞生物學研究及生物醫學成像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前景。
  • 陳興和黃巖誼課題組開發活細胞成像新技術
    活細胞螢光成像是生命科學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在螢光成像實驗中,研究人員通常需將一個螢光團連接於細胞中的目標生物分子上。常用的螢光團包括螢光蛋白、量子點和小分子螢光染料等。其中,尺寸最小的小分子染料約為幾個納米,而多數生物分子本身的尺寸即在納米級別。因此,如何進一步減小螢光團的尺寸,從而降低螢光標記對目標分子生物學功能的幹擾是活細胞成像技術發展的一大挑戰。
  • 北大跨院系團隊發明超分辨螢光輔助衍射層析技術 觀察到細胞器互作...
    該新技術被命名為超分辨螢光輔助衍射層析技術(SR-FACT),讓科學家首次看到細胞內真實全景超解析度圖像。受限於較寬的發射光譜、光漂白和光毒性,目前的超分辨螢光成像技術僅能對有限幾種螢光標記同時成像,同時也很難實現活細胞中的三維長時程超解析度成像。另一方面,無標記成像可以實現無損三維成像,但是它也受限於低空間解析度和對比度,另一方面缺乏特異標記也限制了它的生物醫學應用。
  • CELL子刊揭示角質形成細胞是如何維持鼓膜穩態的
    Tward團隊名為「A Hierarchy of Proliferative and Migratory Keratinocytes Maintains the Tympanic Membrane」的研究成果,闡明了鼓膜角質形成細胞的增殖、遷移和克隆動態,揭示了其對鼓膜維持的貢獻。
  • Cell丨單分子成像揭示應激顆粒中mRNAs翻譯過程
    近年來,在活細胞中使用單分子成像技術的研究已逐步揭示SGs的mRNA募集動力學,但是仍不清楚將mRNA隔離到SGs是否對基因表達有任何影響【2,3】。由於SGs的形成往往與翻譯沉默相吻合,人們推測SGs直接導致應激下的翻譯抑制,且普遍認為SGs中只包含非翻譯mRNA。然而,卻很少有直接證據支持這一猜想。
  • 北大工學院席鵬課題組在超分辨顯微方面取得突破
    通過將一個簡單的反射面引入生物顯微樣品中,北大工學院席鵬課題組解決了一個長期以來困擾科學工作者的問題:將顯微鏡的三個維度的解析度同時提升,以便對細胞進行更好的觀察。這一新技術巧妙地利用了光的幹涉,當光在到達鏡面後,反射波會和入射波形成一層100納米的幹涉層,將成像平面約束在其中。這一技術所達到的軸向解析度比傳統的共聚焦等技術提升了6倍。
  • 陳興課題組開發基於點擊化學的膨脹顯微成像技術
    (Click-ExM),提供了一種通用、便捷的策略對各種生物分子進行超分辨螢光成像。超分辨螢光成像技術,使人們能夠看清在200nm以內的生物分子。不過這些技術通常依賴於昂貴的儀器和精密的算法,而且在組織樣品中的成像性能一般。膨脹顯微成像技術(Expansion microscopy,ExM)則從樣品製備入手,繞過了光學衍射極限,實現了讓超分辨螢光成像「飛入尋常百姓家」。整個流程中首先將丙烯酸鹽充滿整個生物樣品內部,並使其聚合形成凝膠。
  • 丨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1年活動計劃表
    200-250人4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1年全國學術大會·重慶4月13-16日重慶1200-1500人5女性科學家論壇4月14日重慶100人62021衰老研究學術大會4月16日-18日北京600-700人7第三屆神經細胞生物學青年前沿論壇5月北京200人8「醫學細胞研究、轉化與人類健康」會議5月浙江義烏400-500人92021年細胞死亡研究分會學術年會5月底浙江杭州150人10亞洲時間生物學論壇
  • 【AbMole科研】乳腺多維度成像揭示催產素是如何促進泌乳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乳腺多維度成像揭示催產素是如何促進泌乳  乳腺上皮對於5000多種哺乳動物的生存是必不可少的。對一些人來說,一天排出的乳汁量超過了他們的整個血容量。本研究揭示了調控乳汁分泌的生理信號的時空特性。使用乳腺細胞集合體,採用定量、多維成像技術,研究者揭示了外部刺激誘發Ca2+振蕩,並進而耦合基底上皮細胞實現收縮。
  • 腦科學日報: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曬傷」腦子是真的
    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單個癌細胞RNA測序項目,包括55000個膠質母細胞瘤細胞和20000個正常腦細胞。研究人員第一次檢測到他們所描述的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GSC),這是一種所有其他癌細胞都從中發育而來的細胞類型。他們顯示出腫瘤的細胞分級組織起源於膠質瘤幹祖細胞。團隊創建了一個可用於識別癌祖幹細胞特異性治療靶點的層級圖。
  • 一部關於病毒入侵的影片《細胞的生死之戰》
    這是一部關於病毒入侵的影片---細胞的生死之戰。這部影片從細胞的內部世界揭示了人體細胞系統的精細機制:從狂熱的、扮演著針對進出細胞的每個物體的安全防禦系統的細胞膜,貫穿細胞的輸送物質顆粒的細胞架,以及保持整個細胞世界運轉的線粒體,到保存著DNA的細胞核和成千上萬種各自擁有不同的蛋白質的合成。而病毒正是旨在劫持這套系統以為其所用:製造更多的病毒。
  • 新方法讓你看到細胞癌變—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Huntsman Cancer Institute 4月29日,美國猶他大學亨茨曼癌症研究所的Katharine Ullman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Adam Frost及同事,在《自然》發表了一項研究,擴展了人們對細胞分裂這一複雜過程的理解。 他們發現蛋白質LEM2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的功能。
  • 看一看免疫細胞如何在組織中挖隧道
    兩個軌道重疊的免疫細胞 圖片來源:Sadjadi等近日,研究人員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Biophysical Journal上報告說,一種被稱為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的白細胞能在組織中挖掘隧道,有可能使其他CTL快速到達受感染細胞和腫瘤細胞
  • 研究揭示不同口渴方式的細胞基礎
    研究揭示不同口渴方式的細胞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6 15:24:04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Yuki Oka小組揭示了不同口渴方式的細胞基礎。
  • 可酶激活的工程DNA酶傳感器實現金屬離子的細胞選擇性成像
    可酶激活的工程DNA酶傳感器實現金屬離子的細胞選擇性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43:03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Lele Li研究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
  • Science子刊:新研究表明不含活細胞的人工心臟補片有望修復心臟病...
    2020年4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現用的」人工心臟補片(cardiac patch),它可以將心臟細胞產生的癒合因子直接遞送到心臟病發作後受損的部位。在心臟病發作的大鼠模型中,這種可冷凍的、不含細胞的心臟補片能改善恢復。
  • 新技術揭示細胞核染色質的放射狀結構
    新技術揭示細胞核染色質的放射狀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8 12:59:45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Magda Bienko、Nicola Crosetto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GPSeq技術來揭示了細胞核中染色質的放射狀結構
  • Science:研究揭示細胞是走迷宮高手
    2020年8月28日,來自英國多個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Science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Seeing around corners: Cells solve mazes and respond at a distance using attractant breakdown」,該研究揭示了細胞在複雜環境中進行長距離遷移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