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教授屢次建議刪除朱自清《背影》:醜陋的世界觀都是鏡面的!

2020-12-22 環心伊甸園

前幾年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過一篇關於勸人多讀書的文章,裡面講了一個段子,其中引用了中學語文課本上的經典散文《背影》中的一句話:「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當時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如果不讀書,當別人拿這句話跟你開玩笑的時候,你都不知道別人是在佔你的便宜,而且你毫無察覺。

當然,除了意外走紅的暗指「我是你父親」的橘子梗之外,朱自清的《背影》一文通過在車站離別時及其普通的生活細節,來表達父愛的深刻厚重和自己對父親的真摯感動。讓一個看似尋常的細微舉動,承載起了作者濃鬱的情感。生動的表達出了父子之間難以言明的感情並讓讀者內心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然而,前不久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丁啟陣曾建議將《背影》從中學課本中刪除,原因是《背影》中朱自清的父親去買橘子的時候跨過了車站裡的月臺,違反了交通規則。其理由簡直是荒謬絕倫,貽笑大方。

筆者通過丁啟陣的微博中發現,早在10年前丁啟陣就曾發表博文《我贊成把朱自清<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去》,以違反交通規則和形象不瀟灑等為由建議在語文教科書中刪除《背影》,其言辭尖銳,態度堅決,大量引用偏激的修辭手法來抨擊《背影》的教學意義和普世價值,有失一個教育工作者應有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底線。

首先,筆者從丁啟陣建議刪除《背影》的理由進行解析;

第一,《背影》中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的問題。作為中文系教師的丁啟陣,本身應該從教學工作的立場出發來闡明觀點,辯證是非。而不是去研究自己教學領域之外的問題,學生們不會因為閱讀了這篇課本而去故意違反交通規則。況且,在1925年的民國時期,沒有這一項交通法規。

第二,形象不瀟灑。《背影》中有交代朱自清和父親是在辦完祖母喪事後,朱自清要去北京上學,他的父親要去南京謀生而一同前往南京。朱自清的父親變賣了家當辦了喪事後,家中光景很是慘澹。一個為了生計奔波的勞苦大眾,怎麼會有瀟灑的形象呢?朱自清描寫的父親形象真實生動,栩栩如生。也正是因為這份真實生動,才將平凡的父愛渲染得富有飽和力和感染力。如果只是為了塑造「瀟灑」的父親形象而脫離實際去刻意捏造,反而失去了原本的樸實和純真。

第三,《背影》中父子親情是不健康和是不理性的一個表現。文中朱自清的父親先是叮囑茶坊送朱自清到車站,後還是不放心,自個和兒子一同前往。父親絮絮叨叨的叮囑和那跨過月臺去買橘子,兒子目送父親離開後眼淚掉下來了。一個有溫度的父子感情怎麼會是不健康不理性的呢?如果連樸實而真摯的父子感情都是不健康和不理性的,那麼所謂的健康和理性的父子感情是有多麼浮誇和虛偽。

一個存在三觀不正和認知偏差的人,會用自己的普世觀點去看待世界。醜陋的人看到的是狹隘的「交通規則」,而豁達的人看到的是偉大的父愛。

作為一個教學工作者,特別是中文系教師,任何時候都應該謹言慎行。即便是不同的想法,質疑的尺度都應該從教學意義和美學價值的角度出發,去發現問題,去剖析原因。而不是鑽「交通規則」的空子去旁敲側擊,譁眾取寵。

丁啟陣屢次建議將《背影》從教學課本中刪除,極力貶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作品。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對親情關係和職業道德的藐視和背叛。更是類似司馬3忌和方舟子之類對社會公信的挑釁行為。奉勸所謂的丁教授,應該回歸本位,專心於教學工作和學術研究,才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做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教授建議將朱自清的《背影》從課本刪除,為何?理由讓人難以接受
    在現代散文中,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絕對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父愛描寫得細膩溫暖,感動了不少人,所以這篇文章也成為了語文課本中的必學文章。但卻有教授建議將朱自清的《背影》從課本刪除,為何?說出來的理由讓人難以接受。《背影》1925年,那還是一個社會動蕩的年代,但即便如此,也不影響這世間溫暖的愛的表達。
  • 前有專家刪除生物課本肌肉女,現有教授建議刪除朱自清的《背影》
    前一段時間,專家因生物課本中的肌肉女圖片」尺度「太大,說學生看到圖片把持不住,而將此肌肉女圖片在生物課本中刪除。此事件一出,網絡上就引發出大量的輿論,大部分網友都覺著「專家」又出來搞笑,認為這張肌肉女的圖片,陪伴了多少90後,作為曾經的學生都沒有感覺這張圖片尺度過大,也不存在什麼把持不住。
  • 大學教授建議刪除《背影》,只因父親買橘子違反規則?可笑!
    這句話只要讀過初中的人都知道,出自於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父親在火車站送別她的時候跟他說的。之所以能成為一個「梗」,就是因為這句話大家都熟悉,如果那時候語文不太好的話,連個段子都可能聽不懂。
  • 《背影》違反交規,《荷塘月色》低俗,朱自清會被移除課本嗎
    近年來我國教科書的改動很大,「中國人的脊梁」魯迅先生,由於他的文章深刻枯燥,學生不容易讀懂,所以部分文章被教科書刪減了,我們的民族英雄嶽飛,因為有個別專家認為,南宋和後金,都屬於我們民族的一部分,他們之間的戰爭屬於內戰,所以嶽飛也由民族英雄嶽飛變成了英雄嶽飛。
  • 大學教授建議刪除《背影》:父親攀爬月臺,沒遵守交通規則
    朱自清的祖母過世,家中遭逢喪事,每個人都頹喪無比,偏偏在此時,父親的官職也丟掉了,真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兩個巨大的打擊接踵而至,讓朱家每一個人都感覺自家遭到了「滅頂之災」。朱自清回家給祖母奔完喪後,要回到北平繼續完成學業,父親因為抽不開身,最初想讓家僕送他回京,可後來又實在放心不下,最終還是親自去要送兒子去火車站。
  • 一篇《背影》,我們都被朱自清騙了
    1917年,父子倆到達南京浦口火車站後,朱自清在車廂放好了行李,這個時候父親突然看到對面的月臺上有小商販在賣橘子,於是朱自清的父親蹣跚地穿過鐵道,留下一個背影。八年後,朱自清寫出《背影》: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 人教社:《背影》被刪為誤傳 不會因違反交規刪除
    近日,語文教材中被奉為「經典之作」的散文《背影》引起熱議,源於一篇被廣泛轉載的文章——「朱自清《背影》因違反交規被逐出教材」,隨後這一報導被指為誤傳,僅是一位教授的「一家之言」。
  • 刪掉《背影》《牛郎織女》,語文教材越改越爛,我們的文化怎麼了
    一、北外教授建議刪刪掉教材,網友不樂意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不僅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學子,也讓不少外國人傾慕不已。因此,作為國人我們有必要傳播先輩遺留下來的傳統文化,比如說各個時代的詩詞歌賦,以及各代文豪的經典名著。
  • 朱自清|背影
    背 影文|朱自清 • 圖|網絡 • 編輯|烈馬青蔥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有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
  • 朱自清《背影》:讀懂了父愛,你就讀懂了人生
    等長大後,在他那篇散文《冬天》裡,有過這樣一段回憶: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圍著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裡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裡……這並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說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
  • 除了「背影」和「橘子」,關於朱自清,你還應該知道這些!
    朱自清在《文學的美》中如是寫道。他留下《荷塘月色》的侘寂之美,也留下《背影》的雋永親情。簡潔白描,三感相通的妙韻,為彼時的中文書寫帶來清新之風。在文字的光影間隙中,我們得以了解:《背影》之外的朱自清,同樣生動。
  • 朱自清的《背影》,背後和父親之間的故事,遠比散文內容本身曲折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是語文教材裡的優秀範文之一,最早刊登在1925年11月22日《文學周報》上,是在50年代被撒出課本,1982年重新進入中學語文課本後,曾經引起諸多爭議,2003年還被某地方版本從語文教材裡刪除。1300多字的《背影》,文字優美,情節真實感人,尤其是描寫父親送「我」去火車站,叮囑茶房照應「我」,給「我」買橘子等細節,感動一代又一代學生。
  • 語文教材因難懂刪除魯迅的文章,因交規刪除《背影》,合理嗎
    提起朱自清、魯迅,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因為他們的課文伴隨了我們的成長。 因晦澀難懂刪除魯迅的文章,因交規刪除《背影》,你認為合理嗎?
  • 三訪朱自清《背影》月臺
    曾泰元 文並攝  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背影》傳誦數十年,我初中那時讀來就覺得情感真摯,文筆雋永,描述胖子朱爸爸在南京浦口火車站的那段尤其鮮活
  • 朱自清與父親:要不是因為《背影》,我們到死都不會諒解對方
    1、《背影》的背景《背影》中描寫的那一幕發生在1917年,父親在火車站送前往北京讀書的朱自清,匆匆一別,父子兩在之後的時間裡,再無聯絡。直到1925年,在清華大學當教師的朱自清收到了多年不聯繫的父親寄來的信,大概意思是他其他一切都正常,就是胳膊有點疼,甚至連筆都拿不起來,估計過不了多久就要離開了。其實,如果知道父子倆長達多年的冷戰後,就知道這封信是來自父親對一個兒子的關懷和求和,高傲的父親在父子關係上低下了高傲的頭。
  • 朱自清:最後一次見你父親的背影是什麼時候?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是朱自清散文《背影》的開頭,這篇文章曾經不知道感動了多少人,它是無數學生心中關於父愛最初的印象——溫情的心酸。世界上沒有多少人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一樣,帶著寶玉出生,衣食無憂,吃穿不愁。平凡而樸素的生活,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
  • 讀朱自清自編文集,緬懷大師遠去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自編的散文集,其同名散文《背影》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篇經典回憶性紀實抒情散文,曾多次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科書。本書收錄了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阿河》《兒女》等膾炙人口的名篇,一直被認為是「白話美文的典範」。這些文章思想內涵極為豐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 朱自清:《背影》|朗讀公開課
    今天之所以要重溫這篇朱自清的《背影》,是要借這節課跟大家匯報一個喜訊,我於最近喜得一子,也步入了全新的人生階段,開啟了父親這個角色。在此之前,我在朗讀《背影》時,總是在從兒子的角度去看待「父愛」,而現在,我終於能從父親的角度來體會對兒子的愛。同時我也通過這次真正能體會到了「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艱辛與不易,從妻子身上,我看到了所有女性的勇敢、堅強、偉大!
  • 狷者朱自清 | 葉兆言
    文章結尾處又一次寫到背影,差不多是點題的意思,「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兒子印象中,朱自清也應該是這麼一個背影,他的朋友說起來,總說他不高的個子,白白的,人長得很結實,做事很認真,喜歡喝一點酒。這當然是抗戰前。抗戰後,剛剛50歲的朱自清成了一個瘦老頭,體重只有30多公斤。 這或許是中國教授們抗戰前後的最好寫照。
  • 朱自清《背影》手繪配圖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東海,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寫作背景:《背影》寫於1925年10月,是一篇回憶性的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