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過一篇關於勸人多讀書的文章,裡面講了一個段子,其中引用了中學語文課本上的經典散文《背影》中的一句話:「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當時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如果不讀書,當別人拿這句話跟你開玩笑的時候,你都不知道別人是在佔你的便宜,而且你毫無察覺。
當然,除了意外走紅的暗指「我是你父親」的橘子梗之外,朱自清的《背影》一文通過在車站離別時及其普通的生活細節,來表達父愛的深刻厚重和自己對父親的真摯感動。讓一個看似尋常的細微舉動,承載起了作者濃鬱的情感。生動的表達出了父子之間難以言明的感情並讓讀者內心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然而,前不久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丁啟陣曾建議將《背影》從中學課本中刪除,原因是《背影》中朱自清的父親去買橘子的時候跨過了車站裡的月臺,違反了交通規則。其理由簡直是荒謬絕倫,貽笑大方。
筆者通過丁啟陣的微博中發現,早在10年前丁啟陣就曾發表博文《我贊成把朱自清<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去》,以違反交通規則和形象不瀟灑等為由建議在語文教科書中刪除《背影》,其言辭尖銳,態度堅決,大量引用偏激的修辭手法來抨擊《背影》的教學意義和普世價值,有失一個教育工作者應有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底線。
首先,筆者從丁啟陣建議刪除《背影》的理由進行解析;
第一,《背影》中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的問題。作為中文系教師的丁啟陣,本身應該從教學工作的立場出發來闡明觀點,辯證是非。而不是去研究自己教學領域之外的問題,學生們不會因為閱讀了這篇課本而去故意違反交通規則。況且,在1925年的民國時期,沒有這一項交通法規。
第二,形象不瀟灑。《背影》中有交代朱自清和父親是在辦完祖母喪事後,朱自清要去北京上學,他的父親要去南京謀生而一同前往南京。朱自清的父親變賣了家當辦了喪事後,家中光景很是慘澹。一個為了生計奔波的勞苦大眾,怎麼會有瀟灑的形象呢?朱自清描寫的父親形象真實生動,栩栩如生。也正是因為這份真實生動,才將平凡的父愛渲染得富有飽和力和感染力。如果只是為了塑造「瀟灑」的父親形象而脫離實際去刻意捏造,反而失去了原本的樸實和純真。
第三,《背影》中父子親情是不健康和是不理性的一個表現。文中朱自清的父親先是叮囑茶坊送朱自清到車站,後還是不放心,自個和兒子一同前往。父親絮絮叨叨的叮囑和那跨過月臺去買橘子,兒子目送父親離開後眼淚掉下來了。一個有溫度的父子感情怎麼會是不健康不理性的呢?如果連樸實而真摯的父子感情都是不健康和不理性的,那麼所謂的健康和理性的父子感情是有多麼浮誇和虛偽。
一個存在三觀不正和認知偏差的人,會用自己的普世觀點去看待世界。醜陋的人看到的是狹隘的「交通規則」,而豁達的人看到的是偉大的父愛。
作為一個教學工作者,特別是中文系教師,任何時候都應該謹言慎行。即便是不同的想法,質疑的尺度都應該從教學意義和美學價值的角度出發,去發現問題,去剖析原因。而不是鑽「交通規則」的空子去旁敲側擊,譁眾取寵。
丁啟陣屢次建議將《背影》從教學課本中刪除,極力貶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作品。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對親情關係和職業道德的藐視和背叛。更是類似司馬3忌和方舟子之類對社會公信的挑釁行為。奉勸所謂的丁教授,應該回歸本位,專心於教學工作和學術研究,才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