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大戰僅頭18天,蘇軍就被俘30萬人,最後怎麼就反敗為勝了?

2021-01-14 袁載譽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時30分,德軍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蘇德勢力分界線上突然發力,由約300萬德軍組成的德軍北方集團軍群、中央集團軍群、南方集團軍群,如同猛虎捕食一般撲向了蘇聯勢力圈。

德軍參謀部在德軍正式進攻之前,給三路大軍定下明確的目標,中央集團軍群直插蘇聯首都莫斯科,讓蘇聯陷入「行政」上的「亡國」。

北方集團軍群則主要在波羅的海一線活動,拿下蘇聯的「信仰中心」列寧格勒,打掉蘇聯人抵抗的「意志」。最後的南方集團軍群則被要求先拿下蘇聯的工業重鎮以及核心糧倉烏克蘭,然後突進蘇聯的大後方,瓦解在莫斯科淪陷後的蘇聯抵抗根基。

由於蘇聯和德國曾在1939年籤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及當時蘇聯正全身心的調集資源準備自己橫掃西歐的「大雷雨計劃」,蘇軍對德方面根本沒有提前做好「守勢」。

如一次一來的直接結果可想而知,在德軍進攻的當天數千架次的德國戰機如猛禽一般,撲向了蘇聯歐洲版圖的大部分重要機場。

因未曾料到會被襲擊約800架蘇聯戰機趴在機場還未起飛就被摧毀,致使很長一段時間內,德國戰機掌握了進攻的制空權。

在制空權的加持下,德軍的坦克部隊可謂是戰無不勝。僅在戰鬥進行到一周之時,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烏克蘭首都基輔就相繼陷入它的直接進攻中。

事後統計在蘇德戰爭的頭18天,蘇聯的表現只能用「慘無忍睹」來形容,原本計劃武裝西部軍力的物資,損失約2,000列火車;2,000架飛機被消滅的「無影無蹤」;更無奈的是百萬級的大軍被擊潰,約300,000名蘇軍成為德軍的俘虜。

與此同時在18天之後,蘇軍依舊未能組織起對德軍的有效反擊,9月26日在烏克蘭結束的基輔戰役之中,蘇軍再一次被殲滅660,000人。整個蘇德大戰初期的蘇聯可謂是被德國按在地板上揍的毫無招架之力。

但是當我們把時間轉到1945年4月,不是德國人在莫斯科紅場舉行計劃中的盛大閱兵,而是蘇聯人將軍旗、國旗遍布了德國柏林城。一群群曾經如狼似虎的德國軍官,低下頭顱成為「階下囚」。

至於為什麼蘇聯會在自己前期幾乎全線崩潰情況下,僅用4年不到就完成了「絕地反殺」,做到了一次堪稱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反敗為勝。

首先是蘇聯對歐洲板塊的疏散到位,1941年7月3日面對德軍「銳不可擋」的兵鋒,蘇聯高層成立後撤疏散委員會將約2593家工業企業東撤,為蘇軍反擊保留住了"反擊"的火種,否則蘇聯士兵只能拿「木棍敲坦克」了。

再而美國人解了燃眉之急,蘇德爆發後美國總統羅斯福緊接就宣布《租借法案》適用於蘇聯,大量美式武器湧入蘇聯,在蘇聯最艱難的1941年末—1942年上半年,為其撐住了快「垮」的「天」。

最後是蘇聯人民保衛祖國不怕死的決心,不完全統計蘇聯僅軍隊就陣亡10,600,000多人,蘇聯處於16歲-40歲兵役適齡段的絕大部分男子都「非死即傷」。

參考資料:Toomas Alatalu. Tuva: A State Reawakens. Soviet Studies, Vol. 44, No. 5 (1992), pp. 881–895.

作者推薦:叫「菲律賓」不好嗎?菲總統為什麼想把國名改了

美國打越南時,為何寧可接受「戰敗」,也絕不用原子彈?

蘇聯解體時,日本為何不趁機收回「北方四島」?

相關焦點

  • ...馬馬耶夫崗|蘇德戰爭|史達林格勒戰役|莫斯科|蘇聯_歷史|勒熱夫...
    第一次明斯克戰役,德軍150萬人對戰蘇聯60萬人,80000蘇軍士兵陣亡、290000蘇軍被俘,1500門大炮及2500輛坦克被擊毀;基輔戰役,德軍50萬人對戰蘇聯85萬人,超過60萬蘇軍陣亡、被俘、失蹤,蘇聯損失了4個軍共44個師被德軍殲滅,只有不到20000人逃出了包圍圈;列寧格勒圍城戰,蘇軍47萬人死亡、失蹤,65萬人受傷、染病,德軍也付出了75萬人的傷亡
  • 蘇德在布拉格最後一戰!蘇聯傷亡14萬,德國90萬大軍幾乎全被俘
    在5月6號之前打響的布拉格戰役,整整持續了11天,這也是蘇德戰場的最後一戰。蘇軍這邊的作戰部隊是烏克蘭的第一、第四和第二方面軍,總兵力達200萬人,火炮30500人,坦克2000輛和戰機3000多架。而德軍這邊總兵力才90多萬人、9700多門火炮、1900多輛坦克和飛機1000架。雙方不管在人數上,還是武器裝備的數量上都相去甚遠。
  • 蘇德戰場的最後一戰,蘇聯傷亡14萬,俘虜德軍86萬人!
    像布拉格之戰就是在5月6號這天打響的,而且是整整持續了11天,這場戰爭也是蘇德戰場上的最後一戰,作為作戰的主要雙方,蘇軍這邊的作戰序列是烏克蘭的第1,、第4和第2方面軍,當時戰事已經是很明朗的了,蘇軍這邊已經是對捷克境內的德軍包圍住了,只是在等待最後的一次全殲。蘇軍這邊總兵力達200萬人,火炮30500門,坦克2000輛和戰機3000多架。
  • 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德軍實力強大,為何決戰前希特勒選擇撤退?
    二戰期間,在1943年7月,蘇德戰場的庫爾斯克地區,蘇德雙方爆發了一場空前激烈的大會戰。德軍兩大集團軍群,從南北兩路發起鉗形攻勢,猛烈攻擊庫爾斯克突出部,企圖合圍蘇軍的重兵集團。為何擁有強大實力的德軍會失敗呢? 7月5日,德軍北路進攻部隊是中央集團軍群,先以三個步兵師的兵力從左翼實施佯攻,吸引蘇軍主力。然後用4個裝甲師加上三個步兵師,猛烈攻擊蘇軍的陣地。當天主攻方向就突破了蘇軍的第1道防線,向前推進了5公裡,可是蘇軍兩翼的反擊頗為成功,守住了陣地。
  • 蘇德戰爭:耗時1418天,傷亡人數超6100萬,堪稱二戰之最
    ,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蘇德戰爭初期的蘇軍大潰敗。 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在《戰時日記》中寫道: 「截至7月8日,蘇軍被消滅的步兵師89個,坦克師20個,共計109個。在戰爭初期頭5個多月的時間裡,蘇軍損失人員約700萬,其中被俘300餘萬,損失坦克24000餘輛,飛機16000餘架。」
  • 這一仗讓蘇軍損失150萬人:勒熱夫戰役為何如此籍籍無名?
    1942年初的蘇德戰場上,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正在如火如荼,但與此同時,在戰場的另一邊也在發生著一場規模浩大的戰役,這場戰役讓蘇軍損失了150萬人,最後艱難取得了勝利。可奇怪的是,許多人對這場大戰並不了解,連蘇聯軍方都對這場戰役的記載三緘其口,甚至曾多次修改過戰役記錄。它就是勒熱夫戰役。
  • 二戰最大圍殲戰,蘇軍損失一個方面軍,被俘60萬,只因錯誤指揮
    但是在11天的邊境交戰中由於德軍的突然襲擊,西南方面軍未作任何準備倉促投入戰鬥,隨即遭受重大損失,1218架飛機和4381輛坦克在戰鬥中被擊毀或丟棄使得西南方面軍的戰鬥力嚴重下降。人數也降至63萬人左右,其新式坦克幾乎在先前的戰鬥中損失殆盡。可用飛機僅剩400餘架。
  • 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鐵木辛哥判斷失誤進攻受阻,30萬蘇軍被圍殲
    發生於1942年5月12日的蘇德戰爭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雖然在整個東線戰場眾多戰役中規模算不上很大,但這場戰役卻對1942年的夏季作戰產生了重大影響。那麼,這場戰鬥,蘇軍本該對德軍第6集團軍快速形成包圍圈,為何最終卻遭到德軍反包圍節制,30萬蘇軍被圍殲呢?
  • 80個師全軍覆沒,65萬蘇軍被活捉
    蘇軍的兵力為西南方面軍、南方面軍共計6個集團軍,擁有69個步兵師、11個騎兵師和28個裝甲旅之眾,後期有大約75.2萬人被德軍包圍,德軍認為蘇軍從包圍圈內逃脫的兵力僅約15000人,故統計共有65萬蘇軍被活捉。
  • 蘇德最後一戰,帝國大廈保衛戰,1500名黨衛軍打光都不肯投降
    二戰時期的蘇德戰場可以說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傷亡最為慘烈的一個戰場,根據後來蘇聯的統計,在衛國戰爭期間,蘇軍傷亡人數接近3000萬人,另外還有2000多萬的平民傷亡。據說在二戰結束後,整個蘇聯,上到蘇聯的領袖史達林,下到普通的老百姓家庭,機會找不到一個家庭在戰爭中沒有損失人口。
  • 堅守柏林,這將是第三帝國最後的23天
    德國在西線的最後一個天塹防線就這樣被突破了。更糟糕的是被留在西線的德國B集團軍在魯爾地區被盟軍合圍,此時的西線已經完全被盟軍掌握,無法獲得有效補充的德國B集團軍在抵抗18天之後向盟軍投降,西線最後一支重要的32.5萬人的有生力量在德軍的序列中被移除。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算得上一個,這場殲滅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戰鬥,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戰役。首先,完殲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是蘇德戰爭的最大亮點。史達林格勒戰役對於蘇軍來說,有兩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最精銳的第6集團軍完全被蘇軍殲滅。自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以來,只有德軍殲滅蘇軍整個集團軍的份,在西部特別軍區、在基輔包圍戰,蘇軍都遭到了空前的重大損失,西南方面軍差點全軍覆沒。即使是莫斯科戰役,蘇軍也沒有給德軍造成這麼大的損失,但史達林格勒戰役做到了。
  • 蘇德戰爭胡貝口袋戰,朱可夫200萬對20萬十拿九穩,為何功虧一簣
    1944年3月,蘇德戰爭卡梅涅茨-波杜爾斯基口袋戰役(也稱胡貝口袋戰役),是蘇軍烏克蘭兩個方面軍對德軍南方集群第1裝甲集團軍的的一場不對等戰役。這場戰役中,蘇軍佔有200萬對20萬十倍於敵的優勢,最終卻讓德軍成功逃脫。那麼,蘇軍這場看似十拿九穩的戰鬥,為何功虧一簣被德軍成功突圍呢?
  • 庫爾斯克大戰,德軍毀傷6064輛蘇軍坦克,贏了戰術卻輸了戰役
    實際上德軍在1943年已經在蘇聯戰場上陷入了劣勢,年初的時候德軍第六集團軍在史達林格勒全軍覆滅,近30萬德軍士兵在史達林格勒死的死,傷的傷,被俘的被俘。
  • 為何蘇德戰場堪稱二戰最慘烈?動輒殲滅百萬人,傷亡以數千萬計
    1941年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北方、中央、南方三個集團軍群190的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和190艘軍艦,從三個方面向蘇聯發動全面進攻。由於蘇聯在戰爭初期準備不足,德軍通過基輔戰役,斯摩楞斯克戰役等行動,相繼殲滅蘇軍數百萬有生力量。而蘇軍在莫斯科艱難的拉鋸戰中,勉強頂住德軍的強烈攻勢,獲得了短暫的喘息。
  • 《焦土:蘇德戰爭(1943-1944)》前言
    在《東進》中,他從東線戰事的開端講起,故事結束於史達林格勒;在《焦土》中他繼續講述了蘇德這兩個極權國家之間的衝突。卡雷爾帶領讀者與德軍一起踏上徵程:橫越俄羅斯西伯利亞大草原,在庫爾斯克歷經史上最偉大的坦克戰,實施大撤退行動,最終見證希特勒的軍團被擊敗。《焦土》一書連同《東進》,構成了戰史上對蘇德戰爭1941-1945畫卷的最佳描繪。細節生動,可讀性很強。
  • 德國投降時,90萬德軍突然逃亡,二戰歐洲最後一戰是蘇軍大追殺
    1945年5月8日,在柏林城的殘垣斷壁之中,德軍的最高統帥凱特爾向蘇軍投降。他在柏林郊區的「卡爾斯霍爾特」籤訂了無條件投降書,全體德軍走出廢墟向蘇聯投降。雖然德國在5月8日宣布投降,但是歐洲戰場的最後一場戰役卻不是這天結束的。二戰歐洲最後一戰「布拉格戰役」,在德國投降前兩天5月6日開始,一直到德國投降都未結束。
  • 蘇德戰爭前,蘇軍大批部隊在邊境駐防,為何反被德軍擊敗?
    在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和德國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表面上維持了和平。但蘇聯領導人史達林是知道德國的小鬍子希特勒可不會老老實實的籤訂條約的,所以他必然要做好戰爭準備。然而這最後結果卻令人大吃一驚,百萬蘇聯大軍被德軍輕易擊敗。那麼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結果呢?
  • 盧金為保衛莫斯科爭取時間,後因傷重被俘,歸國後受到高規格歡迎
    二戰中最殘酷的戰場應該莫過於中國戰場和蘇德戰場了,蘇德戰場上,由於前期蘇聯對德國的防備不足導致剛開戰的時候傷亡慘重,德軍甚至直逼莫斯科城下。但在這個時候,蘇聯方面調整了過來,史達林親臨紅場進行戰時閱兵激勵士氣,朱可夫等名將堅決抵抗最終贏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
  • 史上最大規模包圍戰:70萬人陣亡,66萬人被俘,2名元帥倉皇出逃
    此戰空前慘烈,雙方投入百萬兵力,戰敗方傷亡約20萬人,被俘66萬人,這是自古代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包圍戰。 最後,德軍元帥決定在基輔完成會師,於是一場曠世的基輔戰役打響了。此戰持續了兩個半月,蘇軍損失了70萬人,66萬人被俘虜,而德軍的損失則可以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