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7%受眾:「尊嚴死」合法化需取得社會共識

2021-01-17 人民網

原標題:68.7%受眾:「尊嚴死」合法化需取得社會共識

  ■ 第一發布

  讓彌留之際的病人不再插管吃藥,而是讓病人有時間完成人生的最後遺願,儘量少些痛苦和遺憾,「尊嚴離世」——這是浙江省紹興市人民醫院從今年4月份開始推行的「安寧療護」。「安寧療護」主要在紹興市人民醫院的腫瘤科實行,療護對象是醫生確診後,手術、化療、放療等方式已經控制不了病情惡化、臨床治療已經無意義的病人。

  記者發現,現實中,選擇放棄治療的絕症病人和家屬並不多。

  本期新京報「京報調查」(新京報《評論周刊》與優數諮詢聯合推出)的結果顯示,59.8%的受訪者贊成「尊嚴死」,13.3%的受訪者持反對意見,26.9%的受訪者選擇「看情況」。

  你認為「尊嚴死」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面對這一問題,多數(42.7%)受訪者認為原因是「傳統觀念讓中國人很難『放棄治療』」,次要原因,是「可操作性不強,界定病人的『生命末期』並非易事」(支持者有33.1%)。

  應該說,這個數據與我們的生活常識較為吻合,一來是因為固有的親情觀讓很多人無法放棄對親屬的治療,哪怕醫院已經下了「死亡判決書」,另一個就是時間節點的判斷與選擇,對於善良的人來說,無疑這是極為殘忍的。

  如果推行「尊嚴死」,你認為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多選)絕大多數的受訪者(74.0%)認為「必須尊重病人的自身意願,不能強行推行」,68.7%的受訪者認為「『尊嚴死』合法化需要取得社會共識」。此外,對於可能潛在的風險,53.9%的受訪者認為「對藉機故意放棄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要追究刑責」,55.2%的受訪者認為「在操作層面必須嚴格界定」。

  儘管公眾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相當理性,但是不難看到,仍有很多潛在的問題需要思考,比如社會共識如何達成,不管何種共識,真正操作起來還是落實到個體或家庭的選擇,而這種具體的選擇又是最為艱難的,不但有親情割捨,更是事關一個人的生命。當事者的權利需要尊重,親屬的感情也不可忽視,所以,解決這個問題,也註定需要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

  □新京報記者 高明勇 實習生 黎明

  ■ 受訪者背景資料

  年齡

  90後 9.2%

  80後 52.3%

  70後 28.5%

  60後 7.1%

  50後 2.4%

  其他 0.5%

  受教育程度

  高中及以下 5.0%

  大專/高職 22.4%

  大學本科 64.4%

  碩士及以上 8.2%

  月均收入

  2000元及以下 5.8%

  2001-3500元 19.0%

  3501-5000元 21.7%

  5001-8000元 23.1%

  8001-10000元 17.8%

  10000元以上 12.6%

  ■ 調查數據

  你贊成「尊嚴死」嗎?

  1、你贊成「尊嚴死」嗎?(單選)

  a.贊成 59.8%

  b.不贊成 13.3%

  c.看情況 26.9%

  2、你認為「尊嚴死」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單選)

  a.傳統觀念讓中國人很難「放棄治療」 42.7%

  b.社會輿論的壓力過大 12.3%

  c.可操作性不強,界定病人的「生命末期」並非易事 33.1%

  d.存在法律問題 11.3%

  e.其他 0.6%

  3、如果推行「尊嚴死」,你認為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多選)

  a.「尊嚴死」合法化需要取得社會共識 68.7%

  b.在操作層面必須嚴格界定 55.2%

  c.必須尊重病人的自身意願,不能強行推行 74.0%

  d.對藉機故意放棄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要追究刑責 53.9%

  e.其他 0.6%

(來源:新京報)

相關焦點

  • 中國安樂死合法化 這麼近又那麼遠
    9月11日,英國議會下議院投票否決了"求死權法案",即俗稱的"安樂死法案"。這項法案建議,因患絕症而只能存活不到6個月的成年人可以獲得一劑足以致命的藥物處方,前提是他們必須能夠自己服下這劑藥,而且開這張處方需經兩名醫生和一位高等法院法官逐案審批。法案不允許非致命殘障患者或老年痴呆症患者在他人協助下結束生命,並規定醫務專業人士有權拒絕求死協助要求。
  • 安樂死合法化之爭:我們以何種姿態面對死亡?
    在會議分組審議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時,就有代表建議將「安樂死」寫入民法典人格權編。這讓在我國「安樂死」是否應當合法化的問題再次進入公眾視野。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對公民權利的保護覆蓋了「從生到死」的整個生命歷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條規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有權維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嚴。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權。」
  • 「安樂死」合法化之爭:我們應該以何種姿態面對死亡?
    在會議分組審議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時,就有代表建議將「安樂死」寫入民法典人格權編。這讓在我國「安樂死」是否應當合法化的問題再次進入公眾視野。撰文丨劉亞光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對公民權利的保護覆蓋了「從生到死」的整個生命歷程。
  • 瓊瑤想要的「尊嚴死」 是安樂還是謀殺?
    瓊瑤的這封信和「安樂死」的話題一起成為輿論熱點。  瓊瑤要求尊嚴死想法早已有之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的同事昨日(3月13日)致電瓊瑤兒媳何秀瓊得知,瓊瑤現在身體狀況很好,在這封公開信裡談到的觀點其實是她早就與家人達成的共識。
  • 瓊瑤阿姨公開安排身後事,支持安樂死絕不搶救, 你支持安樂死合法化嗎
    「我建議,加快推進中國安樂死合法化。」就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溫州醫科大學原校長瞿佳的發言主題,同樣震驚眾多在場者。  「安樂死」的話題,一下子帥爆了今天的「朋友圈」,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 快評丨「安樂死」合法化被重提,網友為何針鋒相對
    新聞報導稱,4月2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分組審議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時,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李傑、馬一德建議,「安樂死」寫入民法典人格權編。「經醫學界定,無法救治且無法減輕病痛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實施安樂死,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欺詐、利誘、脅迫自然人實施安樂死……」  「安樂死」這個敏感詞再次觸動了公眾的神經。
  • 尊嚴死是不是安樂死?一個提案引發的討論
    本文是一封公開信,由公益網站"選擇與尊嚴"創建人、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創辦人羅點點,根據關於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沈德詠主任《專訪沈德詠:臨終關懷和尊嚴死亡已無法迴避,建議適時立法規制》報導一文所撰寫。
  • 周蓬安:支持安樂死!讓絕症患者擺脫折磨有尊嚴地離世
    很明顯,「安樂死」絕不等同於一般意義上的「自殺」。申請「安樂死」的患者,僅僅因為現代醫學無法解除他的痛苦,更不能治癒他的病痛,因此主動請求「死」以結束痛苦的生命。「安樂死」給予患者死的有尊嚴,讓患者死得安祥,且不失人格,不帶遺憾地離開人間。因此,社會應該尊重這一死亡方式,中國也理應與世界接軌,讓「安樂死」合法化。
  • 曹淳鎧 | 臺灣的同性戀議題:年輕世代與社會共識
    以及在缺乏社會共識的情況下推動同婚合法化對臺灣會產生怎樣的的影響?這些是本文重點探討的問題。 早在2001年民進黨陳水扁當局執政時期,「中華民國法務部」曾提出的《人權保障基本法》草案中,明確支持同性伴侶在婚姻與收養子女上的平等權利,雖然草案因部分內閣成員的反對無法進入立法程序,但這確是臺灣第一次試圖在法律上保障同性伴侶的婚姻和收養權的嘗試。
  • 瓊瑤式「尊嚴死」離現實還有多遠?
    隨著這篇長文在網上熱傳,「安樂死」或「尊嚴死」的話題再次被推向輿論風口浪尖。因涉及法律、醫學、倫理、道德等多個方面,安樂死是一個古老複雜的問題。全球共性的爭議在於,人是否有「死的權利」、病人要求安樂死的真實意願如何評估、作為動態概念的「不治之症」如何鑑定,以及如何避免安樂死濫用等問題。
  • 尊嚴死
    但特殊情況下,有的「持續植物狀態」或「生命末期」的患者會奇蹟生還,假如此前讓其尊嚴,不是對生命的踐踏嗎?三是尊嚴死會讓一些不孝子孫鑽空子。尊嚴死的前提是有尊嚴的活。可是,有些不孝晚輩在老人活著的時候,不是對老人打、罵、遺棄,老人活著的時候就沒有尊嚴。那麼,在老人生命末期時,他們恨不得讓老人早日升天,尊嚴死便會成為他們剝奪老人生命的藉口。此外,尊嚴死還可以以此讓債務人徹底躲避債務等。
  • 西班牙通過安樂死合法化 三個月後將生效
    【歐洲時報記者唐奕奕文圖報導】12月17日,西班牙國會通過安樂死法案。如無意外,將在《官方公報》上公布三個月後生效。通過安樂死法案意味著什麼?為什麼許多國家都在討論安樂死?近日,《歐洲時報》專訪了西班牙中國律師事務所主任季奕鴻律師。他結合多年工作經驗,介紹了西班牙近年來對安樂死的討論,並談了安樂死在西方社會經歷的演變。
  • 什麼是「尊嚴死」和我們常說的「安樂死」又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尊嚴死」和我們常說的「安樂死」又有什麼區別?那麼,究竟什麼是「尊嚴死」?和我們常說的「安樂死」又有什麼區別?尊嚴死與安樂死不同,安樂死是醫生協助下的自殺,目的是為了結束進入臨終狀態患者的痛苦。而尊嚴死是一種自然死亡狀態,是指對沒有任何恢復希望的臨終患者或植物人停止使用呼吸機和心肺復甦術等治療手段。目的是減輕肉體痛苦使其安詳自然地等待死亡的降臨。尊嚴死是消極的、被動的,是醫療措施的不作為。
  • 民法典強調生命尊嚴受保護,為未來探索尊嚴死制度提供基礎
    記者 | 梁宙1經過先後7次公開徵求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下稱「民法典草案」)正式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並有望獲得通過。這次民法典草案中加入了「生命尊嚴」有關表述,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 羅點點 「尊嚴死」不是「安樂死」
    受訪者供圖前不久,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民法典,其中人格權編提出「自然人的生命尊嚴受法律保護」,將「尊嚴死」概念帶入公眾視野。什麼是「尊嚴死」?跟「安樂死」之間是什麼關係?對此,開國大將羅瑞卿之女羅點點接受了新京報記者專訪。
  • 「安樂死」寫入民法典恐為時尚早
    (4月22日新京報)  安樂死一般是指在病人無法救治的時候實施的一種讓病人沒有痛苦地死亡的方法。然而,儘管目前,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等國和美國的一些州允許「被動」安樂死。但社會中還是有部分人對「安樂死」持否定觀點。作為普通人,對生死觀還大多停留在「好死不如賴活著」的觀念上。
  • 中國第一個安樂死的名人,面帶微笑離世,安樂死合法化好不好?
    他是臺灣著名體育主播,也是第一個赴瑞士執行安樂死的亞洲人,享年85歲。傅達仁的晚年飽受胰腺癌的折磨,曾是籃球選手的他暴瘦到只剩90多斤。大家都知道,胰腺癌有「癌症之王」之稱,患上胰腺癌不僅產生劇痛,而且也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是個既痛苦又希望渺茫的癌症。傅達仁幾乎每天都告訴兒子自己快死了,在生命最後的兩年,他曾積極推動安樂死合法化,但卻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 阿根廷墮胎合法化,只看女性解放顯然還不夠
    2020年12月30日,支持墮胎合法化的人群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國會外觀看議員們立法討論過程的視頻直播。(AP)阿根廷參議院2020年12月30日以38票對29票、1票棄權的決議通過了2年前流產的墮胎合法化法案,成為拉丁美洲最大的墮胎合法化國家,這是這一天主教擁有強大勢力的保守地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時刻。墮胎合法化為何在阿根廷受到如此大關注?
  • 【深度】尊嚴死能解決「尊嚴」問題嗎?
    讓已經病到無法治療的患者平靜自然、有尊嚴地走向生命終點(尊嚴死)。  這讓我想起,巴金最後的6年時光,都是在醫院度過的,先是切開氣管,後來隻能靠餵食管和呼吸機維持生命,巨大的痛苦使巴金多次提到安樂死。  為了讓「尊嚴死」得到更多的社會認同,媒體應多一些知識普及,同時,相關法律也該及時跟進。
  • 關於尊嚴死 你需要知道的6件事
    而當時的民意調查顯示66%的公眾支持「醫生協助自殺」合法化。  1994年,俄勒岡州第一次全民公投通過了《尊嚴死法案》,1997年再次公投覆核後正式生效。該法案允許身患絕症、瀕臨死亡且飽受疼痛折磨的患者有權讓醫生開具處方藥,選擇有尊嚴地死去。但這種「主動自殺」的做法備受爭議,直到2008年,才有其臨近的華盛頓州成為第二個通過《尊嚴死法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