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35歲的黃小姐是一家外企的高管,半個月前她出門辦事,特地脫下高跟鞋,換上一雙平跟鞋,在路上走得好好的,右腳突然往外一撇,腿一打軟坐到了地上。爬起來後,小腿疼得厲害使不上勁,她打車趕到了醫院。檢查發現,黃小姐右小腿腓骨尖有撕脫性骨折,必須打石膏固定。
黃小姐一臉詫異,「在平路上穿平跟鞋,怎麼會崴腳呢?輕輕崴了一下腳,又怎麼會骨折呢?」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的記者從內蒙古區內多家三甲醫院獲悉,因穿鞋不當引發的足部傷病佔到了門診的三成。其中,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手足顯微外科一年要接診上百例穿高跟鞋引起的拇外翻。
為此,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特邀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手足顯微外二科主任王繼宏教授《全民健康+》節目談如何穿對鞋。
以下是訪談摘要
穿高跟鞋鞋不當會引起拇外翻 甚至引起頸椎病
穿高跟鞋鞋不當會帶來許多足部疾病,其中一種是拇外翻,俗稱大腳骨,具體表現為拇趾向足的外側過度傾斜畸形。穿高跟鞋、尖頭鞋容易引起拇外翻。這種病需要一個長時間的積累,一時半會兒是看不出來的,目前多為四十歲以後的女士尤為明顯。這主要是因為穿高跟鞋會使全身重量都集中到腳面前部,尖頭鞋又迫使足部強行擠進窄小的三角區域裡,腳趾長期處於不正常狀態下、逐漸形成了大腳骨。
女性穿高跟鞋引起的疾病不只是腳部問題,也會引起脊椎疾病。穿著高跟鞋站立的人,身體前傾、臀部向後凸出,造成平背的現象,容易導致腰背部肌肉過度拉緊、韌帶緊繃,產生慢性腰痛及膝關節疼痛。另外,骨盆會有往前傾的現象,會導致骨盆口狹窄,直接影響成人後的分娩。
鞋跟高度不超過4釐米,穿著時間不超過兩個小時為宜
很多愛美女士都喜歡穿高跟鞋,可鞋跟高度到底多高,穿上才更舒服、更好看、更健康呢?對此王繼宏教授建議高跟鞋鞋跟最好不要超過4釐米,在2至4釐米之間的高跟鞋最適合人類的骨骼構造,因為人的足底並不是一個平面,足弓使身體重心偏後,而腳後跟的跟骨硬度大沒有彈性,穿著適量高度的鞋子可以使重心前移,足弓的彈性可以緩衝震蕩。
過高的鞋跟會讓腳掌承受過量的壓力,將腳趾推向鞋頭前端,加上鞋頭又尖又窄,會引致疼痛、拇指外翻、槌狀趾及足部變形。走路時,由於重心前移,踝關節穩定性變差,容易有腳踝扭傷的危險,且小腿後筋容易縮短。
而對於那些不得不穿超過4釐米高跟鞋的女士,王繼宏教授還特地支了兩招:一是穿著時間不宜超過兩個小時。二是根據不同腳型選擇不同的鞋墊。一般足型適合半墊鞋墊;對於高弓足有專門為高弓足設計的鞋墊,對於扁平足適合足弓位置拱起的高跟鞋鞋墊。
什麼樣的腳型 選什麼樣的鞋穿 埃及腳斜頭鞋 羅馬腳平頭鞋 希臘腳尖頭鞋
每個人的腳趾長短排列是不太一樣的,有的人五根腳趾長度依次遞減,有的人腳趾基本一樣長,還有人第二根腳趾最長。其實,歐洲人很早就發現了這個微小的差別,根據他們的統計,腳型大致可分為三種:埃及腳、希臘腳、羅馬腳。
1. 大拇指最長——埃及腳
大拇指最長的腳型是埃及腳型,在中國,這樣的腳型是最常見的,大概佔據60%。從醫學上來看,埃及腳由於大拇趾比其他腳趾長,在運動時更符合力學規律,因此是最「實用」的腳型。
因為埃及腳「平易近人」,這種腳型的人在選擇鞋子時,適應的空間也比較大,可選擇的鞋類款式也較多,與埃及腳最Match的是鞋頭有些傾斜的鞋底,比如常見的斜尖頭、斜圓頭。對於大腳趾特別突出的埃及腳,經常穿著非常對稱的尖頭鞋走路,久而久之容易起繭子。
2.腳趾都差不多長,沒有特別突出的——羅馬腳
羅馬腳(Roman foot)也稱為正方型,這種腳型5根腳趾長度都差不多,前三個腳趾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沒有特別凸出的腳趾,看起來就像正方形一樣。
都說羅馬腳是為芭蕾舞而生的腳,舞蹈老師挑選學生時也會關注他們的腳型。羅馬腳非常適合穿著一些復古的方頭鞋款,如馬麗珍鞋,或者是鞋頭較寬的圓頭鞋,能讓你們的腳趾更加舒適。
3.第二根腳趾最長——希臘腳
「希臘腳」則是第2根腳趾比其他腳趾還長。很長時間以來,都有傳言說希臘腳是美女腳,擁有希臘腳的人群中出現美女的比例(40%)遠高於埃及腳或羅馬腳中美女的比例(5%)。
也正是因為希臘腳的第二根腳趾最長,所以它是非常不適合穿魚嘴的鞋子,不然就會有腳趾在鞋頭外的小尷尬發生。然而尖頭鞋就是為了希臘腳而存在的,突出的尖尖剛好用來安放你突出的二腳趾。希臘腳的姑娘們穿上這一款的高跟鞋,不會感受到腳趾有任何的不適,你的雙腿會變得修長精緻,更加有女人味。
鞋墊的選擇也很重要
高跟鞋、腳痛、鞋墊似乎是惡性循環,永遠緊密相連。高跟鞋穿多了會腳痛,腳痛自然尋求鞋墊緩減。然而卻不是很多人知道,不同腳型適合的鞋墊也不同,想穿高跟鞋卻與腳痛相連,就要懂得選擇適合自己足型的鞋墊。
一般足型:
內側足弓位置凹陷,本能有效吸收走路時雙腳的衝擊力,唯獨高跟鞋的斜度容易讓雙腳向前滑動,讓壓力聚集在前腳掌,引致腳部疼痛;若走路時將重心放在後跟,則會導致腳跟、腳踝承受更大衝擊。
適合鞋墊:
半墊,用家可因應走路習慣,把鞋墊放在穿高跟鞋時受壓較嚴重的位置,即有助減輕腳痛;惟半墊容易移位,宜以膠紙在高跟鞋上定位。
高弓足:
僵硬性足部結構,讓向內足弓位置凹陷過多,走路時大半腳掌「離地」,只靠腳掌外側位置承受走路時的衝擊,穿高跟鞋時不僅令腳跟和前腳掌承受極大壓力,更有可能導致腳踝向外推出,腳痛之餘,拉緊腿部外側肌腱及腳踝韌帶,容易出現「拗柴」、引致勞損受傷。
適合鞋墊:
專門為高弓足設計的鞋墊,能填補足弓位置空位有助承託,並卸去走路時產生的巨大衝力;惟這種鞋墊較厚,並非每雙高跟鞋均適用,且高弓足女生不宜穿上過高的高跟鞋,否則會加重症狀。
扁平足:
與高弓足相反,扁平足指的是足弓位置弧度小甚至下榻。由於沒有足弓的減震,走路時腳底完全貼在鞋面/地上,穿高跟鞋時衝擊力便隨足部傳上膝蓋甚至嵴骨,穿上高跟鞋時情況甚至更加嚴重,引起不少有關嵴椎的痛症。
適合鞋墊:
足弓位置拱起的高跟鞋鞋墊,拱起位置有助營造足弓效果,承託並有助減震,針對輕微扁平足問題有一定緩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