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枝詞
唐代:白居易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
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原創譯文:
輕盈的春風吹動了千萬條柳枝,
嫩黃勝過金色而柔軟不遜蠶絲。
在永豐坊西角的荒園之中起舞,
終日無人欣賞的美好屬於誰呢?
這首詩表面寫的是楊柳,實為借物抒懷,表達志向。前兩句照常詠物,將柳枝的姿態和顏色做了生動描繪;後兩句視角一變,點明柳樹所處的環境,原來是在偏僻的荒園之中,那麼它的美好就無人得知了。對比鮮明,寓意深刻,是詠柳詩中的上乘之作。
楊柳枝
唐代:劉禹錫
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原創譯文:
清澈的江水倒映著千百枝柳條,
二十年前共同走過賞柳的板橋。
曾經和昔日的佳人在橋上離別,
只可惜早已不通消息直到今朝。
這首詩改編自白居易的《板橋路》,經刪改之後,語言精煉,結構巧妙,意境更為動人。先寫柳,然後憶往昔、念別離,再回到現狀,形成一個閉環。這樣的作詩格局最易得到精品,但要求非常高超的詩藝,非大家不能用得如此熟稔。
楊柳枝
唐代:溫庭筠
御柳如絲映九重,鳳凰窗映繡芙蓉。
景陽樓畔千條路,一面新妝待曉風。
原創譯文:
皇宮中的柳絲伸展出九重殿闕,
掩映著雕花窗上的鳳凰和芙蓉。
鐘樓旁邊的道路滿是青翠拂動,
像新妝的嬌顏迎著初曉的晨風。
詩人寫有很多風格穠豔的詠柳之作,大多描寫春閨怨情,這是其中的佼佼者。整詩不帶平常的情愁愛恨,較為別致的寫出了宮中景色,將柳樹的清新美麗渲染得非常到位。尤其是最後一句,用擬人化手法來表現晨柳的動人,風格雅致,極有韻味。
華清宮前柳
唐代:王建
楊柳宮前忽地春,在先驚動探春人。
曉來唯欠驪山雨,洗卻枝頭綠上塵。
原創譯文:
宮殿前的楊柳忽然迎來了春天,
一定是事先打動了尋春的遊人。
黎明時分的驪山只欠一場春雨,
衝洗掉柳枝新綠上的蒙蒙灰塵。
這應該是詩人在某一天途徑華清宮,注意到宮前的柳條變綠,心有所感,才作出此詩。初讀只認為是普通的詠物之作,細品才能感受到其中言志的情懷。此詩詩名不顯,未得大家賞識,但轉承得當,用語清新,實為一首佳作,是以不妨礙我懷疑其有隱晦的立意。
柳枝詞
唐代:何希堯
大堤楊柳雨沉沉,萬縷千條惹恨深。
飛絮滿天人去遠,東風無力系春心。
原創譯文:
水邊長堤上楊柳依依煙雨濛濛,
千絲萬縷的柳條讓人愁緒加深。
漫天飛絮裡的孤影已經去遠了,
嬌弱的東風留不住春天的愛情。
詩中的大堤是一個地名。多有詩作運用此地來寫兒女情長之事。這一首借詠柳抒情,也寫的是跟愛情相關的情景。煙雨朦朧的大堤上,一對戀人在漫天柳絮裡分別,景色悽迷,意境深遠,被詩人用此詩完美的呈現了出來,讀來自然流暢,自有酸甜滋味。
詠柳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原創譯文:
高挑的柳樹展開碧玉似的身條,
無數柳枝形如飄動的綠色絲絛。
不知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的,
二月的春風不正像精巧的剪刀。
這是一首小學生都會背的詠柳詩,傳唱廣泛,無人不愛。從整棵樹寫到枝條,再寫到細葉,比喻生動,意象新穎,初讀下來便會令人眼神一亮,不由暗贊。全詩以面及點,粗中有細,形神兼備,精巧別致,最後一句更是別開生面,成為絕佳的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