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生右派」林希翎歸葬記

2021-02-26 愚公群落6

  

林希翎

通往太平山公墓的山石小道上,一支圓號、軍鼓組成的鄉村樂隊,吹打著喪歌。緊隨其後的殯葬隊伍中,六位老翁肅穆得讓人側目,他們挺胸直背,卻步態僵硬。他們的帽子清一色託在手上,任銀髮被風吹起。

  這些老人要送別的是,他們青年時代的偶像和難友—被稱為「第一學生右派」林希翎。為送這最後一程,前夜,他們從400多公裡之外的杭州、湖州等地趕到溫嶺市箬橫鎮。這些曾經的「右派」,如今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六七個小時的路途顛簸,有人甚至憋溼了褲子。

  沒有哀號,沒有焚香,在地處浙東的溫嶺市—這個講究喪葬排場的地方,這樣的喪禮可算得上簡樸而少見。

  溫嶺箬橫鎮,緊鄰著山靈水秀的雁蕩山。一排石壁之下的太平山公墓,頑石歷歷。「青山有幸埋忠骨」,牧師布道說。安葬於此的林希翎,確如頑石一般,她是中國「終生不得平反」的六大「右派」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大學生「右派」。

  這一天,是2010年11月9日,距離林希翎病逝已一年有餘。

2009年9月21日,林希翎在法國巴黎去世,終年74歲。「頭七」那天,她的一部分骨灰在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下葬。剩下的部分,根據林的遺願,由林希翎慈善基金會秘書長、葬禮執行人朱毅操辦,安葬於中國。但是,這份骨灰卻轉徙於故土,難得其所。

  一年之後,在多方努力下,從法國歸來的林希翎長子樓信達,終於親手將母親骨灰安放於故鄉的墓室。

  離開中國26年,林希翎終於與故土的青山融為一體。儘管對於這片土地,她曾說,「我看到的是一種愚昧的幸福,很少有所說的智慧的痛苦,可惜我至死不能愚昧。」

  家人的驚惶

  林希翎的靈堂設在溫嶺市殯儀館。11月9日,追思會開始前,一位溫嶺當地的女牧師主持了簡短的宗教儀式。林希翎的老家人,從她的三妹到素未謀面的子孫輩,也都趕來參加。

  她的遺像懸掛在靈堂的中央:一位端莊的灰發老婦,面相開闊,嘴角露出一絲笑容,又隱含著一股痛苦的自嘲。這種姿態,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如墳頭那張攝於60多年前的老照片。當時她還是個小丫頭,一頂綴著紅五星的解放帽,蓋住紮成兩個小辮的烏髮,拗拗的。

  儘管20多年來,林希翎遠隔重洋杳無音訊,她的親人們至今還難以忘記50多年前那場浩劫的創痛。

  與林希翎頗有幾分相像的三妹,也已年逾七旬,是現在家族中最年長的長輩。這個短髮健碩的村婦,噙著淚,望著二姐的遺像。

  1935年出生的林希翎,原名程海果,程家四姐妹三兄弟,原能「坐滿一臺子」,但受老二林希翎的牽連,一家人在劫難逃。母親林靜枝丟了工作,又作為反革命家屬和全家「充軍」到寧夏農場,幾乎餓死在那兒;弟弟妹妹也都背著她的「黑鍋」,沒能繼續上書,只能在農村當木工,打打稻草,抬不起頭。「我們的娘苦頭吃足,溫嶺一搞批鬥,就拿她當靶子。臺下的人成千上萬,臺上漢子揪她頭髮,頭一抬起來,就壓下去。」林希翎的三妹回憶早些年過世的母親,眼淚早已哭幹。

  1957年5月,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繫念四年級的林希翎,響應「大鳴大放」政策,在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連續發表6次演講,公然為「胡風反革命集團」鳴不平,大膽直言「毛主席的話又不是金科玉律」,並進一步指出「共產黨內的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很嚴重」。

  她的話在學生當中引發激烈反響,一時成為「勇敢的化身」。1957年6月,林希翎被批為「學生右派領袖」。當年6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新華社長篇通訊《毒草識別記》,號召人大學生「揭發林希翎及其同黨的反動言行」。短短一個月裡,凡曾經支持或贊同,甚至僅僅同情或接觸過林希翎的人,很多都被劃為「右派」。林希翎說:「單單在北京,因我被打成『右派』的就有一百七十多人,在全國各地更是不計其數。」

  隨著「反右運動」的深入,1959年8月,林希翎被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為「反革命分子」。在北京草嵐子監獄,開始了她15年的漫漫刑期。

  1973年,提前幾個月釋放的林希翎,被下放到浙江金華武義農機廠,並與該廠技術員樓洪鐘成婚。兩年後,一聽說鄧小平重新出山主持中央工作,她就買了一張硬座火車票,隻身上北京見「鄧大人」。結果,撞上「反擊右傾翻案風」的槍口,林希翎再次被捕,交原住地革命組織嚴加看管。

  全家人被林希翎的事弄得驚恐萬分,只得儘量不讓她出門。1978年,中共中央下達文件,宣布摘去全部「右派」分子的「帽子」。苦熬活受20多年的林希翎,興奮地為二兒子取名「春臨」,認為「他的降臨是吉祥的象徵和歷史的轉折」。

  1979年3月,林希翎不顧親人的反對,買了一張硬座票,赴京重新提出平反申訴。1980年5月13日,就林希翎呈交的申訴書,《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通知》說:「經本院複查認為,原判認定的主要事實、定性及適用法律正確,決定駁回申訴,仍維持原判。希望你認罪悔改,徹底轉變反革命立場,投身祖國的『四化』建設。」這樣,林希翎作為「不予改正」的「終生右派」之一,活化石般證明著當年「反右運動的必要性與正確性」。

  靈堂外,花圈布滿了走廊,有人送來了輓聯:「青史刺玫瑰」、「數一時剛烈,看林家二姐」。

  遺像前,林希翎的三妹抿緊嘴角愁楚不己。見此,林希翎的兒子樓信達,來到三姨面前,深鞠一躬,安慰說:「三姨,不用怕。萬一有什麼事,也不要覺得丟臉。因為今天的世界已經變了,她會帶給你們光榮。溫嶺是個小地方,她也會給故土帶來光榮。」

  「民主民主,就是先要有發言權」

  1984年,樓信達隨母親離開中國時,只有七歲。現在,他是法國一名金融軟體工程師,自言「不是搞政治的」。對這個不善治家務又整天埋在報紙資料堆裡的母親,樓信達甚至覺得「不熟」。

  「母親生前,我從沒聽她提起過去,直到她死後,才開始知道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樓信達聽了母親舊友的憶述,方始追悔。

  奚紋,是林希翎當年的獄友,同被關押在北京草嵐子監獄。在監獄組織上安排的「政治學習」中,事先安插的「積極分子」輪番對林希翎進行批判,但一個接一個被林駁倒。主持人無計可施,只得領著眾人高呼口號,在聲勢上壓過她。「仿佛讓我重溫了她在北大千人大會上辯論的情境。當年我崇拜的人物,竟然就在眼前。」奚紋回憶說。

  當時北大千人大會也在場的錢理群,記得林希翎一番爆炸性的講話後,有人為她鼓掌,求她籤名,也不乏人轟她,甚至遞紙條辱罵她。林希翎的演講把北大內部本來就存在的兩大派系之爭推向了白熱化。在《林希翎:中國1957年右派的代表與象徵》一文中,錢理群寫道:「因為當時年齡尚小,她提出的許多問題是原來沒有想過的,一時也想不清楚」,「但對那些轟她的人我是反感的,覺得有違北大的民主傳統」。

  林希翎慈善基金會秘書長朱毅,曾牽頭為林昭塑像,也正是在為林昭收集史料的過程中,他發現林希翎是「反右運動」中一個繞不過的「風暴眼」。

  朱毅採訪北大學生張元勳,張說起林希翎在北大三角地講壇的風姿,就學起她的聲調和語氣,儼然被林希翎當年的氣場所徵服;之後,從林昭的戀人甘粹那裡,朱毅又得知,甘粹正是主持了林希翎在北大的講演,才被打成「右派」。在被人奪走了話筒和稿紙後,甘粹嘴裡還不住重複林希翎的話:「民主民主,就是先要有發言權。」

歸葬北京

  在林希翎過世的當天,朱毅還和她通了電話。與身在北京的朱毅聯絡,幾乎成了林希翎最後一年的日常活動。


  朱毅習慣稱呼林希翎為「大姐」。2009年9月21日晚11點25分(北京時間),巴黎正是晚飯時間,朱毅就如常給林希翎掛了個電話。「大姐打電話,總是讓我放下電話,她回電。她說,你沒有錢。而她自己的生活來源,僅僅是法國政府發放的500歐元救濟金。每個月打打電話就花去400歐元。」朱毅說。

  但是那天,林希翎卻抓著電話不放,吃力地要往下說。電話那頭沉重的喘息,分明聽出日漸嚴重的肺疾給她帶來的痛苦。

  她斷斷續續地訴說著憂慮:兒子工作的落實,找錢理群寫悼詞,還有「能不能讓我回北京」……朱毅覺察到不對,但那頭的聲音已經微弱下來,只能艱難地捕捉到「統一……普世……兩岸」幾個字眼。隨後,任朱毅在北京的電話前疾呼「大姐,大姐」,電話那頭,卻再無人回應。

  第二天早晨八點零五分,朱毅接到樓信達電話,獲知林希翎已經在巴黎與世長辭。樓信達檢點母親的遺物,打開她身處巴黎九十四區公寓的冰箱,只有兩個蛋和三個西紅柿。

  「『能不能讓我回北京』是什麼意思?」朱毅當時沒有回過味來,直到之後在雜誌上看到原中國人民大學紀委書記王前說,「如果林希翎不平反,我的骨灰不進八寶山」,朱毅才揣摩出「大姐」的心思:要歸葬北京。

  在林昭銅像前舉行迎林希翎骨灰儀式」的計劃,在朱毅的腦海裡成形。2009年成立的林希翎慈善基金會,正是由他擔任秘書長,主要為當年的北大難友籌款。

  朱毅原想,把「大姐」的骨灰在林昭的塑像者嚴正學家暫時安頓一下,等塑像完工,再在北京安葬。但考慮到其中的壓力,朱毅還是聽從樓信達的建議,讓林希翎的骨灰,回浙江溫嶺老家入土為安。

  今年11月6日,朱毅接到樓信達飛抵國內的消息後,就讓林希翎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王書瑤知會了北大和人民大學。這一來驚動了北京的公安部門。「他們沒有理由來阻撓,但叮囑千萬要低調。」朱毅說。

  「像林希翎這樣一個人,在我們這個地方絕無先例可循。」溫嶺市黨校教師、原溫嶺市宣傳部副部長穆毅飛說。這位天天出現在台州電視臺評點新聞的當地「名嘴」,主持了林希翎的追思會。溫嶺從屬台州,「台州式硬氣」因魯迅的《為了忘卻的紀念》而為世人所知。

  整個儀式進行得按部就班,幾乎沒有受到幹擾。「一不參與,二不幹擾,三有所防範,就把她當做一個普通的歸僑看待」。穆毅飛這樣解讀當局的態度。葬禮當天,當地的統戰部門無人出席,穆毅飛說,「既然是普通歸僑,政府官員就沒有必要到場。」

  總有人出高價讓她出來說話

  這趟回國,樓信達很匆忙。他說,自己從中國駐巴黎大使館接收的5000歐元喪葬費,還來不及換成人民幣,就揣進了行囊。

  樓信達現在還記得,母親在法國的家裡,常在客前翻出影集,把她和吳儀等前國家領導人的合影,指點給人看。2002年朱鎔基訪法期間,她還作為旅法華人華僑的代表受到了接見,這是兩個「老右派」穿越般的見面。

  近年來,她的聲音越來越鮮為人聞。朱毅甚至認為,她的晚年近乎孔子的「述而不作」。

  在樓信達眼裡,這事的起因很單純。因為母親出訪美國期間,常有人來找她合影。「林大姐,你為什麼不收費?」有人從旁提醒,她還不知所然。後來才知道,不少海外「流亡者」靠這種方式,謀個政治身份,混口飯吃。「我媽特別看不起給自己貼標籤,而不是自食其力的『流亡者』」。

  1980年代初到法國,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為林希翎提供了一份三年的高薪合同,請她編寫關於「五七」的歷史書。收入有餘裕,她甚至和溫州商人合夥做起生意,但事後錢款被騙。沒有工作的林希翎,為補貼家用,到處找中餐館打工,掃大街的活也幹過。

  但是,「她從來不缺賺大錢的機會,總有人出高價讓她出來說話。」樓信達說早在1983年,臺灣方面網羅林希翎,被她頂了回去。

  1999年,法國出兵科索沃,林希翎又向法國政府提出抗議,成為一個不合時宜的人,導致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直無條件資助她的法國託洛茨基派的勞動人民黨,在經濟上對她「斷供」。

  「她這個人有點『傻』,完全不像一個中國人。即使在國外,也很少像她這樣直來直去,由著自己意志說話的人。」樓信達感觸良深。
 

 入土為安

  離開中國大陸整整26年,林希翎並未斬斷和故土的聯繫。早在2004年年初,林希翎曾返回北京,在臨近平安大街的協作胡同,租住了半年,試探平反的可能性。

  「八無八有:無私無欲、無怨無悔、無辜無奈、無仇無敵;有心有肺、有情有義、有肩有骨、有膽有識,是林希翎在胡耀邦逝世二十周年之時獻上的輓聯。在朱毅看來,這也正是「大姐」的自況。

  在太平山公墓的墳碑上,穆毅飛為林希翎選定的墓志銘,深得家屬的認同。這是她生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說的一段話:「我在中國看到的是一種愚昧的幸福,很少有所說的智慧的痛苦,可惜我至死不能愚昧。我恐怕與任何當權者都難以合作,是一個永遠的批判者。幸運的是,在民間我有大批朋友、志同道合者。感謝上蒼,在我九死一生之際,總會派出天使,將我救出死亡的幽谷。我也無怨無悔,將身上的十字架背負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這是我媽一生的寫照。」樓信達說。

  在牧師的禱告聲中,冷風掃過墳堆。六位「五七難友」一一抱過林希翎的遺像,若有所失。他們和林希翎都素昧平生,其中最高齡的葉光庭,已經88歲,而年紀最小的葉孝剛,也已70歲。「你們世人要歸回,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牧師誦念著《聖經》,老人們則在風中戰慄。

  墓碑上,林希翎和樓洪鐘的名字,一紅一黑。事前,樓信達徵求父親樓洪鐘(林希翎前夫)的意見。這位出身浙江農村的知識青年,當年因崇拜林希翎而與她結婚,如今希望死後能安葬於林希翎的旁邊。

  「沒有什麼比在故鄉入土為安更好了。」朱毅對著林希翎的遺像,深鞠一躬。

── 原載 南都周刊

最後為一直幫助和支持我的太太的小店做一個廣告:

最近風沙特別大,防失聯請加我下面的微信號:



最近風沙特別大,防失聯,雙重保險,請加我下面的微博號:

相關焦點

  • 閩都大家|男高音歌唱家林希:「咽音練聲法」福建傳人,芬芳桃李滿天下
    原來,林希攜手歷屆獲得福建省「金鐘花」大獎的學生在此舉辦了一場規模盛大的音樂會。「金鐘花」獎是福建省最高級別的聲樂賽事,在2018年8月第四屆「金鐘花」聲樂比賽中,林希的學生獲得「三金一銀三銅」的好成績。這場《金鐘花之星》音樂會,既是一次難得的師生同臺獻藝的高水平演唱會,也是林希多年教學成果的全面盤點與展示,獲獎歌手的精彩演唱令觀眾大飽耳福、嘖嘖讚嘆。
  • 陳穎|林希:津味小說為天津文化正名
    王曉明 攝2017年由林希先生親自編選的自選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林希:我大半輩子寫作。第一,不追風。我開始寫作是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到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這期間,中國文學界有多少新流派、有多少新潮流、有多少新主張?又有多少可以留下來的作品?文學寫作就得老老實實,必須選擇一個能夠和人們直接溝通的渠道,只講標新立異不行。這是我們中國的特點。
  • 林希和師姐不慎落水,蔣正寒先救了師姐,反被林希誇讚
    大家好,我是您們的朋友小張每天的家常事,我喜歡和大家分享明星方面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我的作品,也希望小夥伴能夠關注我,給我點讚留言,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林希和師姐不慎落水,蔣正寒先救了師姐,反被林希誇讚 夏林希和蔣正寒的故事還在繼續,學霸遇上偽學渣
  • 錢鍾書為什麼沒有被打成右派?
    (許景淵《從錢鍾書先生學詩散記》,《記錢鍾書先生》第9頁)「脫葉」二句尤其形象地表現了「放」而將「收」前夕知識分子的惶惑心理。脫葉猶飛,風向未定;古人過此,尚有黃粱美夢可作,而他夜過邯鄲,正是入夢之時,卻早已妄心全息,如膜褪淨,連夢都沒有了……(吳忠匡《記錢鍾書先生》,《隨筆》1988年第4期)錢鍾書曾在1986年4月把這兩首詩寫贈與錢基博的學生吳忠匡,以紀念吳在「反右運動」裡的遭遇(1957年吳被補劃成右派)。    錢基博在1949年後,也選擇留在大陸,一直在武漢華中師範學院(即華中師範大學)就職。
  • 十二歲,中國最小的右派分子
    在那個荒唐而又可笑的年代,可以將一個年僅十二歲的娃娃送進監獄,不知廉恥的給他戴上右派(幼童份子)的帽子並投入監獄,而且一關就是七年,其罪因竟然是一幅以《一手遮天的XXX》的漫畫,諷刺了四川達縣(現已改為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城關鎮的領導,在未出示逮捕證、未籤字畫押的情況下被冠以「右童分子」之名。
  • 藝術家馬三立當「右派」 始末
    1979年大年初一的上午,我親歷了一個十分動人的場面:《買猴兒》的作者何遲坐著輪椅,老淚縱橫,喊著馬三立的名字,到醫院看望因演《買猴兒》而被打成「右派」的馬三立:「我是向你負荊請罪來啦……」馬三立也流下了熱淚……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正是爸爸事業大展宏圖的時候。《文藝報》對何遲先生的相聲作品——《買猴兒》組織過討論,一些知名人士對作品熱情讚揚、支持作者的創作思想和方法。
  • 反右良心債VS右派劃分標準
    抓不出「右派」,不僅烏紗帽難保,而且還會被扣上包庇「右派」帽子,以致被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那段時間,父親一回家就心事重重的樣子,陰沉著臉不說話,獨坐在一個角落裡一根接一根地抽菸……無奈之下,父親就從人事科調閱全廠所有知識分子和技術人員的檔案,要從檔案裡抓「右派」了。父親的原則是:「現行言論」沒有就查歷史,歷史沒有問題就查家庭出身和海外關係。
  • 一句話被打成右派22年
    新鳳霞的丈夫是當時非常著名的劇作家和導演吳祖光,1955年在運動中被打成右派,押往北大荒勞教三年,新鳳霞只能搬進集體宿舍,而當時有多少邪惡的眼睛盯著這位美麗又多才的女子。一位領導對新鳳霞說,只要她同丈夫離婚,就可繼續她正值巔峰的演藝事業。
  • 美國最大電臺公司、右派媒體下令禁提「大選陰謀論」
    旗下包括多個最受歡迎右派談話節目、全美規模最大的電臺談話節目公司「積雲媒體」(Cumulus Media),上周下令旗下電臺節目主持人不得繼續宣揚大選陰謀論,否則將被解聘。「華盛頓郵報」11日報導,連續幾個月來「積雲媒體」旗下右派電臺節目主持人宣傳大選陰謀論、製造聽眾憤怒情緒,如今電臺高層卻突然改變方向,下令主持人不得繼續聲稱川普總統的勝選結果「被偷走」。報導指出,就在6日挺川群眾攻佔國會大廈當天,一名「積雲媒體」高層主管6日發布命令,要求旗下廣播電臺主持人停止散布大選陰謀論。
  • 自由至上主義者是左派還是右派?(一)權利從何而來?
    自由至上主義者是左派還是右派?(一)權利從何而來?
  • 記英語單詞有100種方法,學會這3種就夠了,好玩又好記學生超喜歡
    學習英語的時候詞彙量是第一關,如果沒有一定的詞彙量你就無法開始學習英語,同樣學生記憶英語單詞的方法也非常多,甚至有100多種以上,因為一個學生有一個自己的學習方法。今天給大家分享三種最管用的背誦單詞的方法,學會了用這些方法來背誦英語單詞,學生會感覺既好玩又好背。
  • 共和黨右派計劃挑戰選舉人團票,彭斯左右為難
    01共和黨人不願意承認當前的選舉結果共和黨黨內的右派分子並不願意承認選舉結果。02美國的選舉制度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而共和黨黨內右派的建議,其實是有著一定基礎的。同時,川普也並不看好共和黨右派的計劃。川普依舊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在各地方州的刑事訴訟上,只不過他的嘗試所能起到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 傅雷痛斥蘇軍暴行被化為右派,文革中沒出賣朋友,拒絕違心檢討
    右派1958年4月,傅雷給上海作協、翻譯界提了自己的意見,聯想都傅雷曾經批評蘇聯在東北的暴行,經過上海作協的十次批評大會後,他被劃成「右派」分子。傅雷難忍其辱,曾說如果不是因為阿敏太小,還在念書,今天我就……。也許這時候已經種下自殺的種子了。
  • 連扇學生四記巴掌,特教老師被開除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京報記者 黃啟鵬 編輯 白馗 校對 李項玲11月27日,福建康語教育泉州校區回應特教老師連續扇學生巴掌事件24日,特教老師黃某淼在教學中違規操作,在一對一教室內連扇一名學生四記巴掌。▲在一對一教室中,黃某淼連扇一名學生四記巴掌。康語教育發布公告稱,泉州校區啟智認知老師黃某淼丟失了作為特教老師應具備的執業操守,根據機構相關規定,對黃某淼給予直接開除處理,對該校區校長和教學主管予以記大過處分。
  • 《魔法紀錄:魔法少女小圓外傳》魔法紀錄裡的左派與右派。
    傳統的右派:鴨醬,杏子,玲奈她們都願意接受奇蹟發生後,必須承擔的戰鬥命運。比較堅強,獨立,注重現實,反對magius的計劃,認為其違背規則,願意回到以前打魔女拿悲嘆之種這樣的傳統循環方式。中間派:環彩羽,菲莉西亞,莎奈,沙耶加。
  • 趙剛:「新右派」出現在臺灣地平線上了——評吳叡人的《賤民宣言》
    前一陣子,有朋友傳來他在一個反旺中【原註:指臺灣旺中集團加入收購壹傳媒時的社會運動】的學運集會中的群眾發言影片,但我不會更新我的電腦的Flash之類的程式,一直沒看到,直到前兩星期我才看到了,兩位東海的學生給我看的。
  • 記古丈縣第一中學數學教師蔣建軍
    舍小家 為大家 心系學生勤耕耘  —— 記古丈縣第一中學數學教師蔣建軍  「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我就選擇了『舍小家,為大家』,就是選擇了付出和奉獻,我屬於家庭,但更屬於學校,屬於我愛的、愛我的學生!」談起自己喜愛的教育事業,古丈縣第一中學數學教師蔣建軍就打開了話匣子。
  • 謝園的第一身份是老師,餘男、左小青、邢佳棟都是他的學生
    在回答「明星老師和普通老師在講課上有什麼不同」這一問題時,謝園回答:「學生的期望有些不同吧,像我們這些有一定表演經驗的老師,肯定和沒有表演經驗的老師不一樣。我們上課時,學生就希望多講一點拍攝中的實例。學生經常評價我說,謝園雖然在外面有點小名,但在課堂上一點也沒有明星的架子,比普通老師還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