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傑:被逼練琴,考級,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學音樂誰都沒有捷徑可走!

2021-03-03 指尖上的音符

莫扎特曾經說過:我每天努力練琴十幾個小時,最終世人用「天才」兩個字總結我所有的汗水。

誰的成功都並非偶然,機會向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先打好基礎,關鍵時刻才能把握住機會。不管任何人都是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有今天的成就,沒有人天生就會有某種技能,無論你是普通人或者是明星;不管你是天賦異稟或者天賦平平,都沒有近路能讓你抵達成功的大門。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成功的路上沒有捷徑,學音樂的路上更沒有捷徑可以走!

上面這段視頻來自林俊傑參加《藝術人生》節目中的片段。欄目組將舞臺布置成林俊傑小時候家裡的樣子,情景再現當年的琴童時光。

出身於音樂世家的林俊傑,父母都是搞音樂的,爸爸會二胡,媽媽會琵琶。而他從小就對這些樂器非常好奇。所以4歲的林俊傑開始接觸古典鋼琴,一路學琴到成功取得七段檢定,常常一天花上8小時練琴,手指尖因為長期彈到不好的琴,常常流血。

通過情景再現,我們發現林俊傑的琴童生涯和我們如此相似。

被爸媽帶去學琴,也參加了考級,被媽媽逼著練琴,甚至因為偷懶不練琴而被媽媽打。

林俊傑在某次採訪中說,從小媽媽管教嚴格,會拿著藤條說:「你現在要練琴了,趕快去練琴啦。」有時也會挨打。但是學鋼琴對小時候的他還是一個蠻艱難的過程。有時會懶惰一點,也感覺看不到學音樂有什麼用,有時不願意練琴,就會去打電遊。

有次他偷懶沒練琴,又偷藏媽媽常用來打他的藤條,讓媽媽氣到不行,直接抓了燈籠的握柄就打,沒想到握柄太尖銳,他的手指被打到皮開肉綻,疤痕至今還在。

不過回憶起被媽媽毒打的畫面,林俊傑並不覺得可怕或心有餘悸,反倒帶著感激感恩的心態感謝媽媽,林俊傑坦言:「我覺得那個經驗是今天永遠記住的,記住的不是那個時候的疼痛,而是記住那時候,媽媽給我的一種,很高標準的教訓和要求。!」

縱觀我們身邊的人,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都是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鑽研才有成功的可能。學琴也是一樣,誰不是一路刻苦訓練拼搏上來的,誰小時候不經歷枯燥苦逼的練琴生涯,有時候練不好琴還要被父母批評甚至體罰。

但是父母之所以嚴厲對待,都是為了孩子好。他們並不要求孩子,最後一定要成名成家,更多的是要讓孩子在努力學習的情況下,通過辛勞付出,培養出他們的向上拼搏的精神和責任感。即使你長大後的工作與音樂沒有一點搭邊,但兒時學習樂器時所磨練出來的能力和意志也必定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就像林俊傑一樣,從小被嚴厲的父母逼著學琴、練琴,才成就了他。如今的他都對父母的教育表示深深的感激。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個世界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凡事成功者,必定付出了超於常人的努力,有付出才能有收穫。不管是學音樂或者學習任何一門技巧,都是需要長時間反覆練習的。這個過程必然會伴隨著枯燥和痛苦。但是學音樂就是要踏踏實實,在學音樂這路上是沒有捷徑的。

我們不能只看到這些明星人前的風光,我們也要深知他們所背後的付出,有可能比現在正在偷懶的人付出了千萬倍。經歷了多少磨礪與堅持,才受得起多少讚美與掌聲。

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人生,我們不一定能成為林俊傑,但學琴帶給我們的一定有名利之外的東西,那個才是最珍貴的,也是每個孩子都應,也都能得到的。

與君共勉~

宇辰鋼琴音樂培訓

聯繫人:陳老師

報名熱線:15205514268(微信同步)

濱水城點:元一濱水城24棟304

森林公園點:萬科森林公園朗庭7棟101

城市之光點:萬科城市之光7棟

迦諾教育點:金崗大道與合瓦路交口處三樓

相關焦點

  • 這些我們都熟悉人也因練琴挨打...學音樂誰都沒有捷徑可走!
    縱觀我們身邊的人,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都是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鑽研才有成功的可能。學琴也是一樣,誰不是一路刻苦訓練拼搏上來的,誰小時候不經歷枯燥苦逼的練琴生涯,有時候練不好琴還要被父母批評甚至體罰。 但是父母之所以嚴厲對待,都是為了孩子好。
  • 說好不哭的周杰倫,最感謝的是媽媽逼著他練琴的藤條
    億萬寵愛在一身的周杰倫,最感謝的卻是媽媽陪伴他練琴的藤條。當我們看到他人表面的風光時,往往並不曾看到其背後所經歷的辛酸。曾有人問郭德綱:你怎麼看待自己的一夜成名。郭說:誰說我一夜成名我跟誰急,你知道你看到的那一夜背後有多少艱苦的日夜嗎?沒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怎麼會有苦盡甘來的勝利?
  • 幾歲學樂器最好?這些明星們告訴你!
    很多家長想讓孩子學一門樂器,但是又不知道幾歲開始學合適?根據調查顯示,4~6歲學琴的兒童數量佔了大多數。為什麼這個年齡段學琴比較合適呢?這些明星們會告訴你答案!4歲學琴-林俊傑林俊傑從4歲就開始練琴,多年的練習才讓他在舞臺上能夠瀟灑自如的表演鋼琴。
  • 藝術考級恢復:鋼琴智能陪練助力高效練琴
    近日,文化教育司印發《恢復開展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現場考級活動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也就是說各地將有序恢復社會藝術水平現場考級活動。這個令人喜聞樂見的通知,卻讓不少家長陷入了焦慮,之前迫於疫情影響,琴行和老師都暫停授課,孩子練琴也變得越來越懈怠。
  • 鋼琴考級:學琴6年,兒子考10級獲得「優秀」!
    直到年末,都沒有收到證書。我於是發消息問老師,兒子的考級有沒有通過。老師幫我們上網查詢,並發來了截圖——鋼琴十級獲得了「優秀」等級。非常開心,平時批評兒子比較多,這次決定好好鼓勵他一下。雖說,歌劇舞劇院的10級可能要求沒那麼高,但是能得到「優秀」,還是不容易的。
  • 跳級的危害, 鋼琴家趙曉生這樣說: 科學練琴,練一遍頂十遍 | 推廣
    全國鋼琴考級教材主編,著名鋼琴教育家周銘孫教授也非常反對盲目跳級:「從考級本身講,它起了很大的積極作用,使得鋼琴教學很規範,一級一級本身是循序漸進的。我們的標準基本是一年一個級別。一般學生是這樣。有的特別天才的孩子,花很多努力,每天練琴很久,可能他的級別會走得很快。
  • 郎朗坦言:不練琴等於慢性自殺,這樣練琴一招打回原形!
    學琴其實有個最大特點,那就是「不會練就等於不會。」 年輕時的舒曼曾經非常渴望自己能成為一名鋼琴大師。為此,他學得很勤奮卻總嫌自己進步太慢,並主觀地猜測老師沒有用最有效的方法教他。於是,他別出心裁地創造了一套練琴的辦法,為了訓練某些手指的獨立活動能力,他常把另外的幾根手指用繩子吊起來,拼命的用機械的辦法練習這些手指。
  • 應採兒:音樂家都是被逼出來的,不信請看……
    不少孩子到了3、4歲會主動說:「我想學鋼琴,我想學吉他……」家長聽了肯定開心,孩子這麼主動,那肯定得學啊,於是抓緊買樂器、報班……可是孩子學了兩三天就不想學了,於是做父母的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講道理,明明是你想學的,怎麼這麼快就放棄了?
  • 汪峰對妻子章子怡說:「如果小時候爸媽沒有每天逼我練琴,擁有了這個技能,現在這一切都沒有.」
    就是這樣一個在舞臺上釋放著搖滾力量的歌手,在自小時,居然接受的都是優雅音樂的薰陶。汪峰老師是從四歲多開始學習小提琴的。成名後參加魯豫有約時,他說,小時候因為學提琴被家長逼得有點自閉,因為那個年紀時該玩的年齡,根本沒有那種能沉下來的心境,每天能做的事情,又不是自己願意做的,所以只能由內心活動。
  • 吉他考級含金量到底有多高?許多人都陷入誤區
    大家好我是小明,這一次我們討論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學吉他考級究竟需不需要考級?在說正題之前,我們來把考級證書的全稱說來說一遍。考級的全稱是,社會標準業餘吉他等級證書。在這個名稱上面能看得出來,其實考級是針對於業餘愛好而設立的。
  • 交幾萬塊,讓孩子學鋼琴,此時的我真的好糾結!
    我也深挖掘了學琴目的,我們都不打算讓她今後就走音樂之路,希望她正常學習高考。學琴,只是想讓她多掌握一項技能,提高藝術素養,培養氣質,鍛鍊韌性,總之只是提高她綜合素質。女孩子嘛,氣質遠比技能重要。她才5歲,估計也只是把學琴當做一種玩樂,天生對音樂如痴如狂的孩子,多半是吹出來的。  剛和老婆爭執一番,她堅持,我猶豫。我猶豫原因有三:1、學琴動機不純,我們這樣的動機,放棄只是遲早。
  • 即使你鋼琴十級,沒有這五種能力也是白學!
    現在愈來愈多的孩子學習鋼琴,家長們也非常支持,但是這種支持更多體現在考級上,而非能力的培養。其實學鋼琴並不是為了會彈幾首曲子,也不是考級拿證書,而是為了學習一門技能,升華自己。 如果孩子學鋼琴不培養這五種能力,那麼即使「學」了鋼琴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接下來,本文將這五種能力按難度高低排序,看看你已經掌握了哪幾種!
  • 學音樂學吉他的捷徑-走向,成熟樂手都懂,非常好用
    這一次小明帶大家分享下好多新手朋友們不知道,但是成熟都清楚的一件事情就是學吉他的捷徑。很多人會說「學吉他還有捷徑?我們怎麼沒聽過」。其實學吉他是真的有捷徑的,而且非常非常重要。這個捷徑就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東西,它的名字叫「走向」。很多新手朋友學習都時候,老師一定會說回去聽歌。之後把留的歌曲聽熟了之後,就會開始對著譜練習。經過很長時間,歌詞都基本上能背下來了。
  • 鋼琴才學了幾個月 老師就遊說「可以考級了」
    考級為了給孩子升學加砝碼  有一些家長讓孩子考級,則是想「獲得一個憑證,看到一個結果」。  王女士的女兒從4歲半開始學鋼琴,年年考級,「周圍一起學的同學都去考的嘛,不考怎麼知道有沒有效果,錢花得值不值。」王女士說,雖然知道現在就算拿到了證書,也沒什麼特別的用處,「但升學的時候,別人都有,你拿不出來,就比下去了。」
  • 周廣仁:現在的學生都很忙,所以高效練琴至關重要!!
    試想,如果一學數學馬上想到華羅庚,一學語文馬上想到巴金,一學物理馬上想到愛因斯坦,那你還學什麼?鋼琴是世界上千千萬萬人學的一種樂器,不是只給像莫扎特、貝多芬這種天才學的。所以,只要是智商正常,手的發育正常,都可以學習鋼琴。」
  • 林俊傑:音樂是我的武器,也是我的盾牌(圖)
    某一個方面可能也是因為我沒有自信,我怕我沒有東西可以講,」十幾年後,當有一天回想起剛出道時的光景,林俊傑在經歷歲月沉澱後沉思道,「我不知道除了我喜歡的東西之外,我自己代表的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轉折,大概發生在2009年。因為胃酸倒流侵蝕聲帶,林俊傑在經歷了一段失聲的黑暗時期後,攜帶記錄著低潮心境的專輯《100天》回歸。自此之後,他的創作狀態發生了改變。
  • 你說練琴沒效果,真相是……
    如果一周內,你只有兩天練了琴,而且加起來不到一小時,那你一年其實只練了52個小時的琴!全加起來都不到3天時間!每天練琴60分鐘,只能產生能72小時的肌肉記憶。也就是說,3天內你不會忘,第4天你就全忘了!如今的父母越來越「尊重」孩子,這本來是一種好事,也是社會的進步。可往往因為自身的膨脹,加之對所謂的西方教育只知皮毛的浮誇態度,過分強調「快樂成長」,從而矯枉過正,尊重實際上變成了遵從。孩子一句不想學了,買來不到一個月的鋼琴就準備賣掉。
  • 「郎朗帶著神秘的智能音樂教室降落臨淄」—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不愛練琴了……
    「郎朗帶著神秘的智能音樂教室降落臨淄」—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不愛練琴了……
  • 練琴不注重這些問題,一天練24小時也白費!
    儘管練琴是一件需要花大量時間的事情,但是它又不僅僅只是時間的耗費那麼簡單,歸根結底練琴的過程就是形成習慣的過程。要想養成好的學琴習慣,除開時間的因素,最必要的還是選擇正確的方法,重視起在練習時所容易遇到的問題,做到有效的去規避無效練琴。 培根說過:「如果說金錢是商品的價值尺度,那麼時間就是效率的價值尺度。
  • 孩子學琴沒興趣?做到以下五點,讓你的孩子主動練琴
    《紐約時報》曾報導:「在中國的大城市,周六周日,走在街上的孩子,如果沒有背著小提琴,那他就是在去學鋼琴的路上。」雖然這句話有些誇張,但是卻也說出了學樂器在中國的人氣。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讓孩子學一門樂器作為特長,依據每年考級的人數來看,全國在學習樂器的孩子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驚人的數目,而美洲送孩子去學習樂器的課程也成為了家長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