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曾報導:「在中國的大城市,周六周日,走在街上的孩子,如果沒有背著小提琴,那他就是在去學鋼琴的路上。」雖然這句話有些誇張,但是卻也說出了學樂器在中國的人氣。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讓孩子學一門樂器作為特長,依據每年考級的人數來看,全國在學習樂器的孩子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驚人的數目,而美洲送孩子去學習樂器的課程也成為了家長的常態。
曾經有調查機構對全國30多個地區500多個音樂教育機構做過一項調查,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學習樂器的人群在年齡方面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化:70%集中在12歲以及以下,12%集中在12 ~ 18歲,18%集中在18歲以上,根據教育機構反饋的信息當中,導致孩子放棄學習樂器的主要原因就是否願意練琴。
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兩個重要的消息:
1.12歲以下的音樂學生佔據了我國音樂教育的主力,在進入12歲之後人數出現明顯的下降,而到了18歲以上,又出現了一定的回升,而這個回升主要是因為藝術院校的大學生進入了統計數據。
2.不願意練琴是孩子放棄學習,半途而廢的一個主要原因。
其中人數突然間驟減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很多孩子在進入12歲之後都步入了中學階段,隨著學習壓力過大,如果沒有真正的對樂器有足夠的興趣,就會導致孩子不願意再練琴,從而選擇半途而廢。在這其中,如何提升孩子對於練琴的興趣,成為了一個關鍵點。
那麼應該怎樣提升孩子的練琴興趣呢?
首先,練習樂器是對手指靈活度要求相當高的一門技術,為了能夠對樂器擁有足夠的控制能力和對樂器擁有足夠的熟悉程度,大量的練習是不可避免的,而聯繫也意味著不斷的進行重複,重複的過程就會導致枯燥,長期處於枯燥的狀態,就會逐漸消耗孩子對於戀情的興趣。
為了避免興趣的消耗,家長應該選用科學的練琴方式,提升孩子的練琴興趣。
1.需要科學把握練琴時間
美國茱莉亞學院的鋼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博士在2006年到中國音樂學院進行講學時,曾經講到過這樣的一個實驗:通過測量腦電波檢測大腦對活動作出何種反應。
而實驗結果表明,當身體某部分機體在運動時,儀器檢測出測試的大腦某個部位的細胞活動會比較明顯,同時隨著時間的增加,儀器繪出腦電波的波幅也隨之而上升。但是隨著彈奏的時間達到20分鐘時,波幅就會不再遞增上升,而是維持相同的波幅和高度,當超過30分鐘時,波幅就會出現明顯的減少並下滑。
這一組數據表明,當機體連續做同樣的動作長達40分鐘的話,後20分鐘其實是並沒有任何效果的。
而這個實驗也表明,最理想的練習方式是每次連續練習時間不超過30分鐘,最後休息5~10分鐘,再進行同樣的時間練習,能夠更好地促使大腦皮層保持興奮,減少大腦疲勞,也同樣能夠達到訓練的價值。
2.合理劃分時間練琴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機能狀態是呈現周期性的,一般在上午9:00~11:00為最佳時間,下午3:00~4:00和晚上8:00~9:00都是比較好的時間階段。在這些時間階段當中,人的身體和心理都處於旺盛和興奮的狀態,練琴也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
另外,鋼琴家霍夫曼還認為在清晨練琴的價值比在其他時間進行練琴的價值會更高一些,因為從睡眠當中獲得的清醒的自立對於練琴具有著很大的幫助。
當然,如果能夠合理地把練琴的時間安排在這些時間的更好一些,但是如果不能安排,在這些時間段也沒有關係,因為集中精力的練琴比劃分時間段的分配更為重要。
3.合理的安排練習方法
孩子在每一次進行練琴的過程中,不單單只是動作的重複,更多的也需要讓孩子在練琴時加入思考。
在孩子開始進行練琴時,想要達到科學的練琴是需要家長進行幫助的,因為成年人的認知和理解能力是強於孩子的,因此家長如果可以充分地加入到學習練琴的過程中來,幫助孩子進行記錄練琴是出現錯誤的原因,才能夠讓孩子達到更有效的練琴效果。
另外,大量的聆聽音頻也能夠達到良好的練習效果,當老師在給孩子布置新的練習曲子時,家長可以示意孩子多聽曲子的音頻,增強孩子對於曲子的整體結構有一個宏觀的意識,讓孩子能夠更加有動力地將曲子彈奏出來。
4.為孩子安排演出機會,提升孩子的成就感
作為家長監督孩子練琴是一方面,為孩子創造更多的上臺演出機會也十分的重要。
如果孩子的練琴僅僅是為了考級是不能夠有效的提升孩子練琴的興趣的。但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安排合理的上臺機會,例如參加演奏比賽、參與學校的演出、在家庭當中讓孩子定期的進行表演,並對孩子的表演進行嘉獎,能夠更好的讓孩子在練琴方面獲得成就感,從而也能夠讓孩子對戀情提升更多的興趣。
5.家長正確的引導,也能夠提升孩子練琴的興趣
在孩子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家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如果沒有家長的參與,孩子很難對練琴進行堅持。
在孩子練琴的過程中,家長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指責孩子,原本學習樂器就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如果在練習的過程中,家長對孩子進行過多的指責,很容易就會導致孩子懼怕練琴,也會讓孩子逐漸的不想要進行練琴。
另外,家長可以嘗試和孩子進行調換角色,當孩子在練琴的過程中,家長可以讓孩子變換為老師的角色來教家長進行練琴,當孩子變為一個傳授者的角色時,孩子會更加想要對練琴這件事情進行鑽研,從而能夠促使孩子越發的對練琴感興趣,將練琴變為一項樂趣並且能夠長期進行堅持。
最後,家長們需要明確的為孩子進行規劃孩子的學習目標,這個目標可以從短期發展和長期發展兩個層面進行看待。也需要讓孩子明確自己學習練琴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如果孩子從內心當中真正的認同了練琴的目的,那麼孩子會更加主動地想要進行練琴。
學習一個東西必然是有目的的,興趣愛好也一樣,讓孩子掌握一個技能,則更應該讓孩子明確自己的目標,才能夠讓孩子更加主動並且專注地學習技能,當孩子的目標制定時,孩子就會更加努力的朝向目標進行發展,從而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總而言之,技術性的戀情對於每個孩子都是均等的,當孩子在不斷的教育學過程中進行探索,認真的發現並且解決問題,那麼孩子的每一次練琴都會具有一定的突破,最終提高整體的演奏水平。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