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和過去的不同就是幾乎可以「現場直播」。因此有些前所未見的戰爭場面出現 了。過去也有直播戰爭的畫面,不過大多是從空中拍攝的空襲效果,一枚精確對地彈藥命中建築或者車輛,立即騰起一團黑中帶火的煙霧。這是最常見的爆炸效果。而現在則可以看到一些以前很難看到的新的戰場爆炸現象。比如參戰的一輛行進中的坦克,突然被從其原先所在位置的地面騰起的濃煙包圍。這團濃煙比常規的、從空中投擲向地面的炸彈或炮彈引發的爆炸範圍似乎更大,但是卻沒有看到火光。而且整個煙霧擴展的範圍很廣,但是整體上卻不高。於是懂行的武器專家研判。這類前所未見的奇特爆炸現象,並非行進中的坦克被飛彈命中了或者被炮火覆蓋;而是畫面中早先出現的坦克,壓上了對手提前埋設好的反坦克地雷。因為爆炸本身被沉重的坦克和履帶壓著,
所以才沒有看到和爆炸一起騰起的火光;反而出現整個煙霧團非常奇異的貼著地面擴散的現象。那麼在爆炸發生後,地面上大面積的黑煙把壓爆反坦克地雷的那輛坦克全部包裹遮擋了視線,畫面沒有給出煙霧散盡後,壓爆地雷坦克的最終結局。於是這就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的謎團?就是這輛壓發了地雷的坦克,是當即被完全炸毀了呢?還是只被炸斷了履帶?坦克裡面的成員還有生還的希望嗎?這些問題,可能只有作戰現場的人員最清楚。不過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卻認為可以按照所知的武器性能,推斷一下這種壓上反坦克地雷之後的結局,大致可以判斷坦克成員有多大的生還可能性。反坦克地雷這種武器,比坦克晚了2年出現。英國人在1916年,一戰的索姆河戰場上最早出人意料的推出了坦克這種突擊性車輛,作為對手的德國方面一開始自然是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當時英方的「水櫃」可以抵抗重機槍和輕型火炮的直接打擊。不過德國方面很快就發現,除了用高初速炮直接擊毀坦克外,用地雷對付坦克似乎是性價比更高的方式。於是在1918年發明了反坦克地雷。最早的反坦克地雷倒是很像現在的「路邊炸彈」,是直接用現成的炮彈改造的,看到對手坦克接近到埋雷點,就用拉線把地雷引爆。可以炸毀當時外殼只有兩三釐米厚的坦克。再後來才發明了直接靠壓發引爆的專職反坦克地雷。到了二戰中,被反坦克地雷炸毀的坦克已經佔據了全部報廢坦克的21%。而二戰後被反坦克地雷炸毀的坦克高達60%以上。可見反坦克地雷的重要性。制式反坦克地雷和普通反步兵地雷的最大區別,第一在於其內部裝炸藥比較多。制式反坦克地雷的全重一般在8到15公斤,內部裝藥炸藥在5到10公斤之間,多為黑索金和TNT各佔一半的混合炸藥。比大多數反步兵地雷只裝幾百克炸藥多出不少。第二,反坦克地雷只有重壓180公斤甚至300公斤以上才會引爆。人員踩上去基本是不會爆炸的。
實際上絕大多數實戰證明,如果40噸級以上的主戰坦克壓上裝藥在5公斤左右的單發反坦克地雷。80%的情況下只能炸斷一側的履帶,捎帶部分炸毀坦克的行走輪;只看到冒黑煙沒有任何坦克上的物體飛起來,那麼就是只炸斷了履帶而已。坦克裡面的成員還有很大的生還可能。而如果坦克壓上的是內部裝藥10公斤的重型反坦克地雷,或者兩枚串聯在一起的裝5公斤炸藥的反坦克地雷,也就是爆炸的炸藥到了10公斤以上;就有在炸斷坦克履帶的同時,還可能炸穿坦克的底板,裡面的成員出現傷亡的概率就很高了。如果想把坦克炸得炮塔和車身分離。同時引起坦克內部的彈藥殉爆。那麼最好串聯多枚反坦克地雷或者再加上2枚以上的155毫米炮彈,讓同時起爆的高能炸藥的總量超過20公斤,那麼基本可以確保當即炸翻、炸毀任何主戰坦克。成員基本沒有生還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