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5公斤炸藥的反坦克地雷可直接炸毀坦克?還是只能炸斷履帶?

2021-02-16 瀚海狼山

現代戰爭和過去的不同就是幾乎可以「現場直播」。因此有些前所未見的戰爭場面出現 了。過去也有直播戰爭的畫面,不過大多是從空中拍攝的空襲效果,一枚精確對地彈藥命中建築或者車輛,立即騰起一團黑中帶火的煙霧。這是最常見的爆炸效果。而現在則可以看到一些以前很難看到的新的戰場爆炸現象。比如參戰的一輛行進中的坦克,突然被從其原先所在位置的地面騰起的濃煙包圍。這團濃煙比常規的、從空中投擲向地面的炸彈或炮彈引發的爆炸範圍似乎更大,但是卻沒有看到火光。而且整個煙霧擴展的範圍很廣,但是整體上卻不高。於是懂行的武器專家研判。這類前所未見的奇特爆炸現象,並非行進中的坦克被飛彈命中了或者被炮火覆蓋;而是畫面中早先出現的坦克,壓上了對手提前埋設好的反坦克地雷。因為爆炸本身被沉重的坦克和履帶壓著,

所以才沒有看到和爆炸一起騰起的火光;反而出現整個煙霧團非常奇異的貼著地面擴散的現象。那麼在爆炸發生後,地面上大面積的黑煙把壓爆反坦克地雷的那輛坦克全部包裹遮擋了視線,畫面沒有給出煙霧散盡後,壓爆地雷坦克的最終結局。於是這就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的謎團?就是這輛壓發了地雷的坦克,是當即被完全炸毀了呢?還是只被炸斷了履帶?坦克裡面的成員還有生還的希望嗎?這些問題,可能只有作戰現場的人員最清楚。不過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卻認為可以按照所知的武器性能,推斷一下這種壓上反坦克地雷之後的結局,大致可以判斷坦克成員有多大的生還可能性。反坦克地雷這種武器,比坦克晚了2年出現。英國人在1916年,一戰的索姆河戰場上最早出人意料的推出了坦克這種突擊性車輛,作為對手的德國方面一開始自然是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當時英方的「水櫃」可以抵抗重機槍和輕型火炮的直接打擊。不過德國方面很快就發現,除了用高初速炮直接擊毀坦克外,用地雷對付坦克似乎是性價比更高的方式。於是在1918年發明了反坦克地雷。最早的反坦克地雷倒是很像現在的「路邊炸彈」,是直接用現成的炮彈改造的,看到對手坦克接近到埋雷點,就用拉線把地雷引爆。可以炸毀當時外殼只有兩三釐米厚的坦克。再後來才發明了直接靠壓發引爆的專職反坦克地雷。到了二戰中,被反坦克地雷炸毀的坦克已經佔據了全部報廢坦克的21%。而二戰後被反坦克地雷炸毀的坦克高達60%以上。可見反坦克地雷的重要性。制式反坦克地雷和普通反步兵地雷的最大區別,第一在於其內部裝炸藥比較多。制式反坦克地雷的全重一般在8到15公斤,內部裝藥炸藥在5到10公斤之間,多為黑索金和TNT各佔一半的混合炸藥。比大多數反步兵地雷只裝幾百克炸藥多出不少。第二,反坦克地雷只有重壓180公斤甚至300公斤以上才會引爆。人員踩上去基本是不會爆炸的。

實際上絕大多數實戰證明,如果40噸級以上的主戰坦克壓上裝藥在5公斤左右的單發反坦克地雷。80%的情況下只能炸斷一側的履帶,捎帶部分炸毀坦克的行走輪;只看到冒黑煙沒有任何坦克上的物體飛起來,那麼就是只炸斷了履帶而已。坦克裡面的成員還有很大的生還可能。而如果坦克壓上的是內部裝藥10公斤的重型反坦克地雷,或者兩枚串聯在一起的裝5公斤炸藥的反坦克地雷,也就是爆炸的炸藥到了10公斤以上;就有在炸斷坦克履帶的同時,還可能炸穿坦克的底板,裡面的成員出現傷亡的概率就很高了。如果想把坦克炸得炮塔和車身分離。同時引起坦克內部的彈藥殉爆。那麼最好串聯多枚反坦克地雷或者再加上2枚以上的155毫米炮彈,讓同時起爆的高能炸藥的總量超過20公斤,那麼基本可以確保當即炸翻、炸毀任何主戰坦克。成員基本沒有生還的可能性。

相關焦點

  • 步兵才到反坦克地雷會怎樣?原來是虛驚一場
    現在的反單兵地雷,故意裝藥量非常少,只能把人當場炸的不輕,卻不會炸死。這是因為美國軍事專家很早就認識到,經過計算,一個被反步兵地雷當即炸殘,而沒有炸死的傷員,至少需要3名同伴照顧才能生存下去,也就是2個同伴抬擔架,而1人在旁邊幫助止血。這樣一名被地雷殺傷的傷兵,就需要同時至少牽制另外3個完整的有生力量。如果反人員地雷威力太大,直接當場把踩雷的人炸死,只需要現場掩埋或者交給後續的人員來處置。
  • 反步兵地雷殺傷力不強,坦克能隨意碾壓?實戰中沒人敢這樣!
    除此之外還有智能化地雷,可根據爆炸半徑設定感應爆炸能力、以及反步兵跳雷等等。步兵地雷殺傷方式比較統一,主要有衝擊波型和破片型兩種。那它能夠對裝甲目標造成殺傷嗎?很難。反步兵地雷主要是針對殺傷地面人員而設計的,這是反步兵地雷的主要特徵,這一點也決定了反步兵地雷不能夠打擊坦克和裝甲車輛的一個指標。
  • 被譽為最惡毒武器的地雷,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呢?
    在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中,我軍曾經大量使用地雷,配合遊擊戰,給予日本侵略者大量的殺傷。而在北方的蘇德戰場上,地雷更是被大規模的部署和使用。在二戰時期,地雷的形制區分的並不是太清晰,所以不管是坦克還是步兵,都一視同仁。在引爆方法上,有壓發的和松發的兩種。
  • 二戰日本九九式「海龜」反坦克手雷,號稱10名士兵換一輛坦克
    九九式反坦克手榴彈的主體是一個直徑120毫米,厚38毫米的圓盤狀結構,外表為金屬結構,內部填充680克TNT和黑索金的混合物,兩者按1:1比例混合。頂部有一個可拆卸的擊針發火延時引信,引信時間8~10秒。
  • 一炮命中主戰坦克,足以讓其四分五裂
    先來看一下部分155毫米火炮的數據,以美國155HE為例,M107的炮彈長度達到800毫米,胸卡43.2千克,其中裡面裝藥大概為總重量的15.8%,既裝有6.83千克的TNT炸藥,射程為17.5公裡。除此之外還有威力更大的M795炮彈,重量為16.7千克,其中裝藥量達到10.8千克,射程達到了22.5公裡。
  • 「不止遊戲」遊戲中的地雷 真實威力有多恐怖?
    地雷在各類型射擊和戰略遊戲中,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道具。遊戲中的地雷也可謂是種類繁多,花樣百出。只要在關鍵地點部署得當,就能給對手沉重的打擊,甚至能直接翻盤。這期我就給大家講述遊戲出現的地雷真實的原型,和一些有趣的細節原理。地雷最早起源於中國宋代,當時宋軍使用埋在地面的火藥炮來抵抗金軍入侵。到了明朝出現了通過機械觸發的地雷。
  • 中國有兩種最可怕的地雷:一個能起跳,一個探不到!
    於是在反步兵地雷領域,中國地雷突出發展了兩種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地雷,一是小如雞蛋,無法探測的塑料地雷。二是能夠起跳,在半空中爆炸殺傷敵人的跳雷。我軍早期的反步兵地雷以仿蘇聯型號為主,普遍的特徵是裝藥量大,威力強,雷體笨重。例如國產58式反步兵地雷,屬於壓發爆破式地雷,非金屬電木外殼,全重高達0.6公斤,裝填200克梯TNT炸藥,殺傷半徑5米。
  • 二戰日本專造「自殺式」反坦克武器
    瑞士人莫哈普在1930年代研究出錐形空心裝藥形成金屬射流的破甲技術。從此,反坦克武器再也不必依賴初速來穿甲了,也給在反坦克武器方面近乎一片空白的日本帶來了福音。刺雷主要用於攻擊裝甲較薄的坦克側面同時由於保險銷解脫竹竿會繼續前進,帶著擊針擊打雷管,引爆炸藥炸毀坦克。
  • 漫畫教你埋(排)地雷:工兵有幾種辦法排雷?地雷又有哪些分類?
    目前地雷主要分為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兩大類。與反步兵地雷相比,反坦克地雷通常擁有更多的炸藥,並且引信被改造成只會被車輛觸發。比如反坦克地雷的壓發引信,必須在承受一定噸位的碾壓後才會爆炸,普通士兵踩上去不會有反應。那麼電影中的那個陳年老梗,踩中地雷為什麼一定要等鬆開腳才爆?
  • 二戰日本專造「自殺式」反坦克武器|輕武專欄
    )早期,反坦克作戰主要是依靠高速彈丸實現穿甲,但隨著坦克裝甲越來越厚,步兵手中的反坦克槍和小口徑反坦克炮越來越力不從心。此時,瑞士人莫哈普在1930年代研究出錐形空心裝藥形成金屬射流的破甲技術。同時由於保險銷解脫竹竿會繼續前進,帶著擊針擊打雷管,引爆炸藥炸毀坦克。當然,這麼近的距離,敢死隊員自然也會「如願以償」。
  • 反坦克地雷密布,幾萬名童子軍上陣踩雷,真有這種殘忍戰術?
    網上有這麼一種說法:在兩伊戰爭中,伊朗軍隊為了打破伊拉克軍隊的防線,以數萬名少年為前列,趟過了伊拉克軍設置的反坦克地雷陣,為本國的坦克開路,由此以重大傷亡為代價來獲取戰爭的勝利。由於此種打法過於血腥和殘忍,因此多年來一直被人拿來談論,可我們似乎沒有懷疑過這種打法存在的真實性,本文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坦克世界 二戰 履帶斷了跑起來更快?研究克裡斯蒂懸掛!
    眾所周知,坦克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大的推進能力,跟它獨特的制動設施有很大的關係在遊戲中,我們都體驗到,多數坦克一旦履帶被敵軍轟炸破壞,那麼也就跑不動了,失去了戰鬥力只能任他人宰割。然而歷史上卻有一個奇葩坦克,履帶對於他來說,只是一個「封印」。
  • 奇葩的反坦克武器:英國有粘性手雷,德國有磁性炸彈,日本靠竹竿
    而74號反坦克手榴彈自身在戰場上的表現也不是特別好,於是英國最後還是徹底裁淘了這種不靠譜的反坦克手雷。二、德國人的HHL磁性反坦克炸彈如果你覺得74號反坦克手榴彈已經夠不靠譜了,那麼恭喜你,你是還沒看到德國人的反坦克武器。
  • 黏坦克不行,黏褲子到是一把好手,二戰英國的反坦克黏彈那些事兒
    但這仗還是得打下去,現在步兵反坦克武器該丟的都丟光了,接下來那什麼打?萬一德國人登陸了呢?所以快速的研發一款簡單而行之有效的單兵反坦克武器成了重中之重,M74單兵反坦克黏彈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被研發出來。但它簡單確實是夠簡單,行之有效就得打個問號了。
  • 二戰德軍最厲害的反坦克武器:並不是88大炮,而是士兵的肉體!
    二戰德軍步兵最主要的反坦克武器,是專用的牽引式反坦克加農炮,以及自行突擊炮,其次是士兵的肉體。從二戰時期的配置來看,一個德國步兵師通常會部署一個反坦克炮兵營,由師部直轄的反坦克營,以加強反裝甲力量。1940年5月前叫做「反坦克營」,此後改稱為「坦克殲擊營」。
  • 05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平射開火,能將M1A2重型坦克炸成零件麼?
    其中60式122毫米加農炮和59-1式130毫米加農炮要擔負反坦克任務,配備穿甲彈,60°著角的穿甲厚度是205毫米,能夠輕鬆打穿59式主戰坦克的前裝甲。1978年我軍拍攝的《打坦克》軍教片,其中有66式152毫米加榴炮平射打擊59式坦克,一炮命中59式坦克,炸飛了這輛坦克的炮塔。
  • 被反坦克飛彈擊中卻安然無恙,俄軍:皮外傷而已
    這些照片最初由俄羅斯Apostrophe網站發布,據稱是最近俄軍在阿斯特拉罕州的訓練場進行陸軍實彈演習時,一輛俄軍自己的BMP-2步兵戰車攜帶的9M133"短號"反坦克飛彈意外擊中了一輛俄軍自己的T-90坦克。但是從公布的照片上不難看出,9M133反坦克飛彈擊中了坦克側面炮塔和車體的結合部位,但是卻並未擊穿坦克的裝甲,甚至並沒有炸斷T-90的履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