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行書:幽居詩成含鬼氣,篆燒滿紙走妖風

2021-02-15 天地玄黃


蒲松齡是清康熙年間著名民間文學愛好者,一生與鬼怪為鄰,與狐仙為友,那樣的生活與創作,即使現在想來還能令人從後腦往外冒冷氣。他在屢次考取公務員不中之後,乃憤然於自己的家鄉山東淄博開設茶館一間,一邊養家餬口,一邊把聽來的故事集結成冊。命名為《聊齋齋異》。 從此,《聊齋志異》作為一項獨門絕技立足於中國的文學江湖。
蒲松齡講的故事皆是狐仙鬼怪,老先生寫的字更是滿紙妖風。我們找遍了胭脂湖底,蘭若寺邊,夜叉國上,問過了寧採臣、王生、嶗山道士,打敗了畫皮、山魈、黑風老妖,才好不容易找到一張蒲松齡老先生寫的詩稿。編者一看之下頓時感到,也只有蒲松齡老爺子有如此才情,給瀟灑、飄逸、奔放、嫻雅、靜秀等等名詞組成的書法環境裡平添了一股妖風。
上面多是調侃之語,其實蒲松齡的傳統筆墨功夫還是很深厚的。我們可以看到,這幅字有些單字很誇張、變形,但就是在這些誇張變形的背後,無不表現出作者在用筆方面的繼承。這就給了我們現代書法愛好者一個很好的啟示,就是想創新、想發展、想標新立異,首先要好好的繼承傳統,然後再去發展、創新。創新不是顛覆,繼承也不是墨守成規,是知道學習什麼,揚棄什麼。您看,一篇小小的字裡還能講出很多大道理呢。下面我們就先欣賞一下這篇信札的全貌。

這篇字縱56.5釐米,橫30.5釐米。算是一幅信箋。內容是兩首詩作。

其一

幽居即是適長林,此日江皋得素心。

家近小山移桂樹,篆燒芸竹解衣蟫。

清尊客到留花下,長日詩成就竹陰。

我亦欲尋高士隱,杖藜應許入雲深。

其二

結廬霞外異編蓬,好撫幽琴送落鴻。

樹影更深遲素月,花香春晚遞清風。

時看白鶴歸湖上,卻聽黃鸝到谷中。

村北村南野水闊,扁舟來往共漁翁。

這詩認下來就不易,解釋就免了。您要認為好,可以查查資料,慢慢做學問。我們單說他書法。

這四個字寫得很傳統,線段標示的是字的走向。

似乎有點變形的樣子了。但箭頭所指之處是傳統用筆的地方。2、3是普通折筆。1是摺紙筆法,像不像紙帶翻折的樣子。

又回到傳統的路子上來了。

終於露出了妖氣。


這個「長」像不像一隻狐仙悄悄的去找書生幽會呢?


橫向章法的處理。


這樣再看一下。


這兩個字是動起來的。


看出來了吧,是這樣的動態。


1、2是起筆、收筆的處理。3是折筆的處理。一絲不苟。「成」字的撇是個看點。

單字裡空間疏密變化的處理。


單字裡的不同走向。


籤名的擺動。


險中求穩。


相關焦點

  • 【篆古今】天下孤本!魏碑極品《張黑女》
    君稟陰陽之純精,含五行之秀氣。雅性高奇,識量沖遠。解褐中書侍郎,除南陽太守。嚴威既被,其猶草上加風;民之悅化,若魚之樂水。方欲羽翼天朝,抓(爪)牙帝室,何圖幽靈無簡,殲此名哲。春秋卅有二,太和十七年㈠薨於蒲阪城建中鄉孝義裡。妻河北陳進壽女。壽為巨祿太守。便是環寶相暎(映),雙玉參差。俱以普泰元年歲次辛亥㈡十月丁酉朔一日丁酉葬於蒲阪城東原之上。君臨終清悟,神誚端明,動言成軌,泯然去世。
  • 蒲松齡真懂女人心,這五首詩寫得細膩真切,有生活情味,值得細品
    這句寫得直接潑辣,怨恨中卻滿含對丈夫歸家的期待,如此「正話反說」,正是女子特有的口吻和心理表現。詞人納蘭性德曾有詞表達類似含義,他在《玉樓春》中寫道「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如此看,這首詩,就有幾分悲愴的意味,也更體現出她的溫柔和無奈。蕩子不顧家,空房淚沾臆。罵語積滿胸,郎來都不記。這首詩前後的對比非常妙,其中的情緒變化寫得波瀾起伏,很見作者筆力。這首詩也是以女子視角來寫的。
  • 陶博吾《行書疊嶂層巒詩》,古雅遒拙,人書俱老
    他在藝術上極為推崇吳昌碩,一生受其影響至深,詩、書、畫造詣皆精,書法繪畫沉雄厚重、古傲拙樸、奇異生動,詩文情感真摯、意境超遠。林散之曾這樣評價陶博吾:「及至十年之前,玉宇澄清,其冤方伸。始以能書名而稍為人知,近年才又以詩與畫為知者所稱道。其詩、其書、其畫皆一如其人,握芝懷瑜,晚香猶烈,雖蹇困落拓而歷劫不靡。」
  • 開眼界了:蒲松齡筆下的三國
    據盛偉先生編《蒲松齡全集》(學林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筆者作了一個初步的統計,蒲翁今存的三國題材著述包括:小說3篇,文4篇,詩2首,俚曲1套。在蒲翁多達數千篇(首)的著述中,這類作品只佔一個很小的比例,以往的研究者多未注意。
  • 蒲松齡的三國題材著述
    據盛偉先生編《蒲松齡全集》(學林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筆者作了一個初步的統計,蒲翁今存的三國題材著述包括:小說3篇,文4篇,詩2首,俚曲1套。在蒲翁多達數千篇(首)的著述中,這類作品只佔一個很小的比例,以往的研究者多未注意。不過,在蒲松齡研究日益深入的今天,對這類作品作一番探討,對於了解明末清初三國文化的社會影響,對於全面把握蒲松齡的思想,還是頗有價值的。
  • 上博書法館常設展9月換新,含宋拓鍾繇等26件作品
    主要更新作品包括東漢時期《篆書開母廟石闕銘冊》、宋拓鍾繇的《楷書宣示帖頁》、以及唐褚遂良的《楷書房梁公碑冊》拓本、北宋蔡襄《楷書茶錄冊》、元張雨《楷書蕤賓鐵琴詩卷》、元吳叡《篆書千字文卷》、明李應禎《行書札頁》、明王守仁《草書七言詩軸》、明茅坤《行書陸遊詩卷》、明徐渭《行書女芙館十詠詩卷》、明孫克弘《隸書池上篇軸》、明喬一琦《草書詩軸》、清沈荃《楷書陸樹聲燕居課軸》、清朱彝尊《隸書蓬萊閣記冊
  • 唐太宗的實踐與努力,行書入碑書法風格探源
    鍾繇簡省隸法, 而成楷體, 被尊為「正書之祖」。鍾之真書在當時只以供簡帖, 不以入金石。而「真書入碑版之最先者, 在南則有晉、宋之小大『二爨』, 在北則有寇謙之《華嶽》《嵩高》二通, 然皆有分書體格。」。秦以篆入碑, 漢以隸入碑, 而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碑刻, 以真書入碑成為了新的發展趨勢。特別是在南北朝時期, 社會動蕩, 南北地域書風始成。
  • 天下第三行書——蘇軾《寒食帖》
    據說當年晉文公為了逼自己的救命恩人介子推出來接受封賞,便急匆匆的下令放火燒山,最終導致介子推與其母慘死。而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帖》,就是大文人蘇東坡在自己人生最落寞時的寒食節裡,寫下的心靈自白。這天恰好碰上謫居第三年的寒食,那天愁雲滿布,雨打殘花,抬頭看看窗外的烏鴉銜著別家燒的紙錢飛過,眼中所見的每樣事物都滲入了一種潛在的死亡
  • 女鬼、鬼火、泣鬼神——李賀的「鬼氣」,完美展現在這3首詩中
    李賀畫像《秋來》李賀詩有「鬼氣」,或許與其皇族的出身、孱弱的身體、坎坷的遭遇與過人的才智,息息相關。 《秋來》有才而不能逐鹿,懷志卻無由施展,李賀心中的抑鬱與憤懣是可想而知的。「秋墳之鬼」吟唱著鮑照的詩,象徵含恨而終的詩人,歷千年卻幽怨不滅,血骨亦化為碧玉。而李賀自己哀傷悲涼的心情,亦將如鮑照一般,無盡無絕!
  • 福建省文聯 省書協舉辦第二回書法家之詩書畫印作品展 - 文化生活報
    詩詞朗誦音樂會現場陳子奮 行書 毛澤東詩軸羅丹 行書 致林培堂詩稿這項展覽活動體現「三個一」。正所謂「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徵行自有詩」。沈覲壽 山水2推進一個導向中國書協近年確定了:根植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多樣包容的16字方針。
  • 他從山中來,清代張庚繪《深山幽居》
    這首歌的詞是胡適寫的小詩,被作曲家譜曲之後傳唱極廣。從這首歌中就能感受到文化人對山的喜愛,對芬芳優雅的嚮往。早在先秦時期,屈原的作品中就經常出現山水、香草這些內容,用來比喻和讚美文化人的高潔與風骨。由此形成的文化意象已經家喻戶曉。通過這首歌就能感受到,運用前人的手法,運用前人的思路,如果恰當巧妙,也能創作出好的作品。文學創作是這樣,繪畫創作也是如此。
  • 趙孟頫行書《心經行書冊》高清賞析
    《心經行書冊》,元代,趙孟頫,紙本冊頁(圖文合卷),經文共三開,每開縱288釐米,橫108釐米,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 蒲松齡與酒
    ———蒲松齡《聊齋志異·狂生》蒲松齡祖上是山東淄博的世家,但到了蒲松齡這一代,已經是家道中落了,科舉成了唯一的出路,偏偏不知何故,考官卻總也不能青眼相中他,無奈之下,蒲松齡只得以在私塾教書和給知縣做幕僚為生。古代讀書人,多以科舉作為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科舉不順遂的,便大多流落鄉間,做個私塾先生,或是為人讀寫書信為生,一輩子籍籍無名。
  • 蔡襄《山堂詩帖》,宋人難得的精品小行書
    蔡襄北宋人士,生於宋真宗時期,也就是1012年,蔡襄擅長鄭凱、行書和草書。其書法秀美妍麗,深得二王氣韻,他主張追求晉人的「風韻」、「自然」、「清簡」、「虛曠」,並啟發學書者領悟「風流蘊藉」之氣的途徑,全憑要在精神志趣中下功夫。
  • 天下三大行書
    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賞鑑:  《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書於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紙本,行書,縱24.5釐米,橫69.9釐米,共28行,324字。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後南遷至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
  • 趙松雪精品行書集字李叔同《送別》欣賞,筆法意韻深刻,結構嚴謹
    凡筆畫起筆、行筆、收筆脈絡清;筆筆精到,毫不含渾;筆畫輕靈婉約,外貌圓潤而筋骨內含,外柔內剛。比較圓潤是一大特點筆勢雄健奔放,蒼勁老到,又富於變化,多恣多態;起收處承上啟下,牽絲映帶,有行書筆意。這種藕斷絲連的慣氣是不能少的。結體寬博,撇捺舒展,流美灑脫;形體端秀,骨架勁挺,方正謹嚴。若是要學趙體,建議先從 三門記開始寫。這本是中期作品,書風硬朗。多用方筆,刮的痕跡比較明顯,適合初學。
  • 神探蒲松齡觀後感
    眾所周知是書生與豔鬼的悽美愛情,這部劇裡確實有所創新成了前妖怪現人類與前人類現妖怪的糾纏不休。除去作為主角描寫較多還算到位的蒲松齡,其餘角色單薄片面洗白生硬,除了失敗都說不出什麼。特別挑出來說一下寧採臣,這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拿著愛情當幌子美女江山兩手抓的…什麼?
  • 伊秉綬:隸書濃妝,行書淡抹
    感謝分享,歡迎關注伊秉綬力持風雅,文採映耀一時,書似李東陽,尤以篆隸名
  • 書法藝術|「趙體」書風走向成熟的前奏——淺論趙孟《山堂詩》立軸...
    在此卷中,趙孟運筆藏露結合,藏鋒痕跡含蓄,露鋒意味明朗,含畜中更添自然松曠;一改顏體、柳體筆畫輕重起伏較大、橫輕豎重的特點,筆道相對停勻,筆畫輕重隨機而定;借鑑行書寫法,點畫間多前後呼應,筆意相連。外貌圓潤,筋骨內涵,結體寬綽,體態秀美,氣局軒朗。通過取法、化用李北海,已呈現出典型的「趙體」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