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西秦,明日往東魯。
不如不歸來,還省別離苦。
先解釋下題目。《子夜歌》系樂府舊題,從南朝「子夜四時歌」變化而來,其詩多寫男女愛情,側重表達女子對情人的思念及哀怨之情,故其曲「生過哀苦」。《子夜歌》多採用民歌形式,用詞樸素,寫情真摯,故而「曲雖苦而情婉,辭雖直而意真」。
蒲松齡這組詩即是如此。其意是獨守空閨的女子對羈旅在外的丈夫表達思念和怨恨之情。
首聯「今日」、「明日」的疊用,表達丈夫頻繁外出,無一日停歇。「西秦」,「東魯」,雖非實指,也暗示出丈夫行蹤不定,漂泊萬裡。並且首聯的復沓疊用,已經透露出不耐煩之情。
故而二聯直抒胸臆,這樣在外東奔西跑,日日不著家,不如永遠不要回來了,如此還省下了離別和思念之苦。這句寫得直接潑辣,怨恨中卻滿含對丈夫歸家的期待,如此「正話反說」,正是女子特有的口吻和心理表現。
詞人納蘭性德曾有詞表達類似含義,他在《玉樓春》中寫道「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對比蒲松齡之作,可見民歌表意之樸素潑辣與直接,不若納蘭詞之委婉含蓄,這就是民歌風調,乾脆利落卻也情意滿滿。
問誰往江南,煩寄物一裹。
不為我念郎,但恐郎念我。
寫詩寫情,痴語,無理語,往往最能動人。比如這首,就寫得很矛盾。這也是一首思夫詩,詩中充滿欲蓋彌彰的心情,將女子的心理刻畫得細膩真切。
丈夫漂泊在外,久不歸家,家中的妻子既擔憂又想念,故而煩請去江南的人給丈夫帶去衣物。但是她卻說,寄物不是因為思念丈夫,而是怕丈夫在外思念自己。
這首詩中的女子,不似上首詩中女子那樣潑辣直接,而是體貼溫柔,並且帶有些許羞澀。「煩」字,就寫出她的溫柔,而「問誰」又寫得小心翼翼。
最妙的是,二聯的「託辭」說得欲蓋彌彰,更顯示出她的矜持與羞怯。短短二十字,將人物的心情刻畫得細膩且準確。
若深加聯想一下,這首詩,還有深層次的含義。
在外漂泊的丈夫是否已經移情別戀,否則為何長久沒有音信?妻子想要寄東西還要滿世界找人?江南煙花之地,妻子是不是擔心丈夫樂不思蜀?她沒有抱怨,也沒有痛哭,反而很熱心地給丈夫寄去衣物。
她說「不為我念郎,但恐郎念我」,是不是想借寄物來提醒丈夫,自己仍然在痴痴地等待他歸來?如此煞費苦心,又如此小心翼翼。如此看,這首詩,就有幾分悲愴的意味,也更體現出她的溫柔和無奈。
蕩子不顧家,空房淚沾臆。
罵語積滿胸,郎來都不記。
這首詩前後的對比非常妙,其中的情緒變化寫得波瀾起伏,很見作者筆力。
這首詩也是以女子視角來寫的。「蕩子」,即浪蕩子之意,丈夫離別在外,「蕩子」,就滿含她對丈夫的不滿。剛開始,她獨守空房日夜思念,後來思念轉化為哭泣,以至於「淚落沾臆」,久候不至,悲傷進一步變成了不滿和憤恨,以至於「罵語積滿胸」。
這三個階段,活畫出她情緒的變化,思念已經累積到最高點。
最妙的是,結句陡然一轉。一旦丈夫歸來,所有的憂傷乃至憤恨,全都消失不見,她頓時換成一副笑臉,咒罵的話,一句都記不得了。
這首詩像是一部喜劇,也像是一出小品,有鋪排,有轉折,有破涕為笑,更有女子嬌憨可愛的音容笑貌,故而讀來很有趣味。
這三首詩,刻畫女孩子心理特別細膩,寫得看似簡單,其實非常精準,也很有生活情趣。方寸之間,盡顯詩者匠心,殊為不易。
兩船相望隔菱茭,一笑低頭眼暗拋。
他日人知與郎遇,片言誰信不曾交。
這首詩也是民歌風味,《採蓮曲》也是樂府舊題,描寫江南水鄉風光,採蓮女對愛情的追求,則是其常寫之主題。蒲松齡這首詩,通過細節刻畫,將一個天真的少女刻畫得活靈活現。
這首詩的視角,是從女子角度寫的。他們在水面相遇,她隔著菱茭遙望情郎。雖然用筆很淡,但「相望」二字,就寫出她濃烈的思念和愛慕之情。但是一旦他的船劃近了,她卻不敢向前表白,只好低頭一笑,暗送秋波。
「一笑低頭眼暗拋」 ,這句充滿細節,將女子的神態刻畫得準確細膩,並且暗示出她的喜悅與嬌羞之情。詩人徐志摩曾有詩說「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此可為這句詩做註解。
詩的第二聯更為有趣。日後,別人都知道她與他的事情了,她卻感嘆:我與他到現在連一句話都沒說過呢!這句詩充滿幽怨,也帶著遺憾,別人都知道他們兩個的愛情了,「局中人」卻知道,這只是無言的暗戀,想來也是有些憂傷的。
這首詩刻畫少女心理非常細膩精準,語雖平淡,卻「秀麗中自饒天真」,故而讀來樸素真摯,讓人一見難忘。
深坐珠簾顰翠娥,玉人何處醉弦歌?
淚中為寫相思字,寫到相思淚轉多。
這首詩勝在二聯的刻畫。
首聯前句刻畫空閨女子,「深坐」寫坐之久,「顰翠娥」,寫其眉毛緊蹙的神態,不著一語卻寫出閨中女子愁緒之重。先刻畫其愁態,而不寫其為何愁,就造成了懸念。原來,她在思念自己的丈夫,丈夫在外,不知為何久不歸家,難道是在哪裡醉歌而樂不思蜀了麼?
「何處」表示推測,正是因為久坐無聊,寂寞蹙眉,所以才無端猜測。從手法上看,「顰翠娥」與「醉弦歌」又是對比,這無形中就使得她心中充滿了思念、擔憂和幽怨。
想到丈夫在外「醉弦歌」,她忍不住含著眼淚給他寫信表達相思之情,但是寫到相思之字,想到相思之苦,忍不住「淚轉多」了,真有「一字一淚,字字如淚」之感。
這首詩,也妙在刻畫心理,以細節寫心理,以細節生波瀾,將閨中人寫得楚楚可憐,讓人同情。這或許跟蒲松齡善於刻畫人物有關,緣情體物,是寫好詩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