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芳:蒲松齡為什麼喜歡寫精神戀愛?

2021-02-13 活法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每個人都津津樂道。

他營造的狐鬼花妖世界,亦真亦幻,風光旖旎,讓人忍不住遐想:

蒲松齡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本文選自東方出版社《國學十講:追溯中國人精神之源》。

文丨馬瑞芳

很多研究《聊齋志異》的,都沒有像我那樣進行過第二個話題的研究,那就是:

蒲松齡為什麼能夠寫那麼多的愛情小說。

在上個世紀80 年代初,就曾經討論過這個問題。

有一個叫田澤長的教授,他發表了一篇文章,叫作《蒲松齡的第二夫人》。

他認為蒲松齡是有一個情人的,兩個人因為相愛而父母不允許就私奔到了揚州。

蒲松齡帶著他的情人在寶應生活,還生了兒女。

最後這個情人死了,蒲松齡寫了一篇文章來悼念她。

當時我就去看這個老師寫的這篇文章,看完了以後,我就琢磨:

蒲松齡有個第二夫人嗎?

這個文章裡面的主角真的是他第二夫人嗎?

我拿來推敲。我先看到了八個字,這八個字是什麼呢?

「射雀之客,舊本琅琊」。

我們知道「射雀之客」,就是古代對女婿的說法。

「舊本琅琊」,琅琊是幹什麼的呢?

琅琊是王家的這個世代豪門貴族所住的地方,所以「射雀之客,舊本琅琊」說明什麼呢?

說明蒲松齡寫的這個文章的主角姓王,他是替姓王的人代筆寫的文章。

但是我倒是有一個思考和別人很不一樣,我說如果要想弄清楚蒲松齡究竟有一個夫人,還是兩個夫人,最好的辦法是要看蒲松齡的墓裡面埋了兩個人還是三個人。

這太異想天開了吧?

但是對我來說,又是可以辦到的。

為什麼?

因為「文化大革命」當中,蒲松齡的墓曾經被掘開過。

所以在1980 年一個悽風苦雨的夜晚,我就在《聊齋志異》那樣一個陰森森,似乎有鬼叫、有狐叫的環境當中,把當年掘蒲松齡墓的紅衛兵頭頭找來了。

我讓這個紅衛兵頭頭給我講講蒲松齡墓裡面,是一具遺骨、兩具遺骨還是三具遺骨。

這個當年的紅衛兵很害怕,他以為我是公安局的呢。

我就趕快跟他說,我既不是公安局的,也不是稽查辦的,我是大學老師,要寫《蒲松齡傳》。

但是我當時說了一句很不得體的話,我說:「我請你幫助我。」

他說:「我怎麼能幫助您呢?」

我就說:「您是當代見過蒲松齡的不多的幾個人。」

一講完這句話我就覺得太不得體了,我說:「對不起,您是見過蒲松齡遺骨的不多的幾個人。」

這個當年的紅衛兵告訴我,掘開了墓裡面有兩具遺骨。那就是沒有第二個夫人。

那我就琢磨了,那麼一對一輩子的柴米夫妻,妻子連字都不識,蒲松齡為什麼能寫那麼多美麗的愛情小說呢?

我說這完全是想像,就像雨果說的,想像是偉大的潛水者。

蒲松齡住在他的書齋裡面,半夜就在想像,鬼也來了,狐也來了,都是美麗的少女,來跟他談情說愛。

但是後來經過進一步研究,我發現蒲松齡當年到揚州的時候,在孫蕙的幕中認識了一個揚州姑娘。

為什麼我說她是揚州姑娘呢?

因為孫蕙當時的活動範圍就是在寶應、高郵、揚州。

他在這裡納了一個妾,叫顧青霞。

這個顧青霞,蒲松齡跟她的關係非常的微妙。

蒲松齡寫了很多言頌顧青霞的詩,說顧青霞吟起唐詩來,好像三月的黃鶯在柳樹上啼鳴。

而且我還發現蒲松齡有一首長詩,寫的是《為友人寫夢八十韻》,他就把顧青霞這個形象幻化為一個仙女來談戀愛了。

而我更進一步研究,就發現在《聊齋志異》當中,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是第一個寫精神戀愛的。

北有百家講壇,南有揚州講壇

十位名家大師

帶您走入王朝深處!


本文選自《國學十講:追溯中國人精神之源》

馬瑞芳等丨著

東方出版社丨出版

揚州講壇系列套裝(1-6)

「揚州講壇」為中國最高層次的文化大講壇之一,設於星雲大師捐建的揚州鑑真圖書館內,每月兩場公益講座,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服務建設人文家園。主講者多為星雲大師親自邀請的兩岸四地甚至海外的文化名家,講者多元,均為各領域的專精者;講題開放,海納百川,內容遍及社會、歷史、哲學、文學、經濟、軍事、醫學等各個方面。自2008年開講以來,幾乎場場爆滿,深受大眾歡迎。

< 以上圖書在微店均有銷售,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輕鬆購買> 

本文版權歸東方出版社所有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相關焦點

  • 馬瑞芳:著名的「白貓黑貓」理論,其實出自蒲松齡!
    本文選自東方出版社《國學十講:追溯中國人精神之源》。文丨馬瑞芳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當中體現了很多哲理,很不得了。大家可能絕對想不到,也是我研究《聊齋志異》的一個很新的發現。我們知道咱們改革開放設計師鄧小平的著名理論:「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哪兒來的?很多人說,這是我們四川的一句口語。
  • 苗懷明整理:2001年—2020年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簡目
    誌異聖手蒲松齡/馬瑞芳/山東教育出版社2. 聊齋學研究論集/張永政、盛偉主編/中國文聯出版社3. 姑且白日說夢:閒侃《聊齋》/牧惠/遼寧畫報出版社4.蒲松齡與《聊齋志異》/袁世碩/山東文藝出版社19. 《聊齋志異》與川劇聊齋戲/杜建華/四川文藝出版社20. 從《聊齋志異》到《紅樓夢》/馬瑞芳/山東教育出版社21.
  • 蒲松齡筆下的故事為什麼如此出眾?
    那為什麼改編蒲松齡寫的故事總能大火呢?蒲松齡人物分析其實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之所以能有這麼多精彩的故事,跟他早年間的經歷會分不開的。而蒲松齡雖然成績不錯,但沒有去送禮和找關係,成績也沒有厲害到那種程度,自然會落榜了。第二,寫文章水平高,但卻遇到了不賞識的考官。蒲松齡文筆很好,尤其擅長八股文,但就在他選舉的關鍵環節,考官對他寫的八股文並不青睞,最後打了低分,影響了他的中舉之路。第三,考試失誤。
  • 蒲松齡與酒
    ———蒲松齡《聊齋志異·狂生》蒲松齡祖上是山東淄博的世家,但到了蒲松齡這一代,已經是家道中落了,科舉成了唯一的出路,偏偏不知何故,考官卻總也不能青眼相中他,無奈之下,蒲松齡只得以在私塾教書和給知縣做幕僚為生。古代讀書人,多以科舉作為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科舉不順遂的,便大多流落鄉間,做個私塾先生,或是為人讀寫書信為生,一輩子籍籍無名。
  • 蒲松齡借神話寫公益廣告:人有能力保護大自然
    蒲松齡老師筆下有人狐戀、人魚戀、人鬼戀,其實戀來戀去,都是借神話的外殼,講人的戀愛故事,從這些故事當中,能挖掘出很多社會學意義和文化意義來,前人所談已多,茲不贅述。  今天,倒是要聊聊《聊齋志異》第八卷的「蓮花公主」,這是一部帶有安徒生童話色彩的神奇故事。
  • 蒲松齡·《促織》好在哪裡?
    為什麼蒲松齡的故事常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因為哪怕篇幅短,故事和人物的變化是足夠的。
  • 《美人皮》:張予曦的另一種結局,蒲松齡敢寫,我們卻無法演出來
    這句話用來我們現在看聊齋的真實處境是再合適不過了,為什麼這麼說的,因為太多的故事,我們現在看到的故事,表面上看到的,其實跟蒲松齡想要表達的就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同樣的事情,聊齋裡的很多故事,被搬上大熒幕之後,矛盾的焦點都發生了實質性的轉移,蒲松齡那個時代在乎的東西,我們不在乎了,而我們這個時代最為糾結的東西,蒲松齡寫這些故事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想過。
  • 《聊齋志異》:精靈成精報恩的故事,是蒲松齡和妻子的寫照?
    作者:孔祥舉一、蒲松齡先生的生平自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問世以來,後人不斷翻拍成各個版本的電影與電視劇。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由成龍飾演的一代文豪蒲松齡從陰陽判化身神探,與捕快嚴飛(當紅小生林柏宏飾)聯手追蹤金華鎮少女失蹤案。
  •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不得意的人生有了得意之作
    那麼生活在距今已有三百年的清朝人蒲松齡,他為什麼要在一個文人熱衷功名利祿、敬鬼神而遠之的時代,耗費近四十年精力來寫這些離奇的故事呢?受困於身世地位下的無奈,徘徊於雅俗文化之間的選擇蒲松齡出生於明崇禎十三年,他的父親蒲槃是鄉裡有名的博學之士,但是科舉失意,最後竟然棄儒經商。
  • 蒲松齡:最美的愛情,就是見了鬼
    傲驕的張愛玲,在她散文《天才夢》裡表示,「直到現在我仍然愛著《聊齋志異》與俗氣的巴黎時裝報告,便是為了這種有吸引力的字眼」;就連莫言也說,「我寫的《紅高粱》一書中,「我奶奶」這個形象的塑造其實就是因為看了《聊齋志異》才有靈感」;
  • 《神探蒲松齡》成炮灰,成龍為什麼要拍這樣的片子,其實是套路?
    相比之下,成龍的《神探蒲松齡》卻成了春節檔中的炮灰,票房甚至都比不上《熊出沒》這樣的動畫電影。或許,對於孩子和老人來說,《神探蒲松齡》也算是一部不錯的合家歡電影了,奈何劇情的割裂等問題,讓很多觀眾失去興趣。甚至於因為「神探+蒲松齡」這樣失於邏輯的名字,已經天然屏蔽了很多人的觀影欲望。
  • 如何看待成龍新電影《神探蒲松齡》?明明是清朝的蒲松齡,為什麼不是留辮子的?
    看到如許的評分不由心生疑問:一次是不測,兩次是常態?基於對導演的第一部片子不熟悉,所以不做過多吐槽,直到看完了本年的《神探蒲松齡》後,一種難言之情油然而生。在以往的片子裡,無論是國外的《神探夏洛克》仍是國內的《神探狄仁傑》,甚至於周邊名稱《唐人街探案》,系列片子均堆集了大量的用戶群;蒲松齡又是短篇小說《聊齋志異》的作者,裡面涵蓋了民間各類各樣的神鬼傳說,《畫皮》《捉妖記》等影視作品的成功改編更是為蒲松齡的小說添加了玄幻的色彩。
  • 神探蒲松齡觀後感
    從整體上來說神探蒲松齡在特效,取景,特寫鏡頭上下足功夫,闔家歡樂賀歲主旨作為新春商業片也很適用,中間穿插的歌舞在可接受範圍儘管令人懷疑是不是借鑑印度電影說唱就唱的傳統,講述回憶運用了中國水墨畫的形式雖然不算新奇卻勝在驚豔。但是,瑜不掩瑕,比起優點它的缺陷更加明顯。第一,人物。蒲松齡筆下的聶小倩寧採臣作為影視改編常客,觀眾算是非常熟悉。
  • 蒲松齡的《聊齋》到底是寫給誰看的?
    蒲松齡的《聊齋》到底是寫給誰看的?於恢蒲松齡寫作《聊齋志異》的動機,恐怕也只是為了得到士大夫們的讚賞。在當時有大名士王士禎的揄揚,就足以讓這個鄉野秀才信心倍增。聊齋的文字都比較典雅,有時候可以寫的通俗的地方,蒲松齡也都儘量進行雅化。
  • 開眼界了:蒲松齡筆下的三國
    ――於是便自出機杼,另行設計自己喜歡的結局。蒲松齡的《快曲》正是這樣的作品之一。《快曲》共分四個部分――「四聯」。第一聯《遣將》,寫諸葛亮祭起東風後,在周瑜發起總攻之前回到樊城,為劉備方面調兵遣將。他先派趙雲到烏林埋伏,繼派糜竺、糜芳在葫蘆峪埋伏,輪番火燒曹兵;再派張飛順路北截殺曹操的殘兵敗將,午時在雙陵頭大路上歇馬;唯獨不給關羽分派任務。關羽不忿,立下軍令狀,到華容道攔截曹操。
  • 蒲松齡的三國題材著述
    ――於是便自出機杼,另行設計自己喜歡的結局。蒲松齡的《快曲》正是這樣的作品之一。《快曲》共分四個部分――「四聯」。第一聯《遣將》,寫諸葛亮祭起東風後,在周瑜發起總攻之前回到樊城,為劉備方面調兵遣將。他先派趙雲到烏林埋伏,繼派糜竺、糜芳在葫蘆峪埋伏,輪番火燒曹兵;再派張飛順路北截殺曹操的殘兵敗將,午時在雙陵頭大路上歇馬;唯獨不給關羽分派任務。關羽不忿,立下軍令狀,到華容道攔截曹操。
  • 蒲松齡《聊齋》西漸巴黎
    出版者表示:「《聊齋志異》繪圖本是首次在異邦面世,期望讓西方讀者更形象地賞析中國十八世紀傑出作家蒲松齡心目中的奇幻世界。」1894年,清代富商徐潤在慈禧太后六十壽辰之際,向清廷奉獻他當時特僱一批才藝高超的畫師繪製的《聊齋圖說畫冊》,總計七百餘幅。此次法文繪圖本從中選擇了165幅錦繡帛畫,映襯蒲松齡作品描繪的生動人物形象,增添玄幻的浪漫色彩,觀之清晰爽目。
  • 回看神探蒲松齡,沒有大火的原因,觀眾對阮經天的評價卻非常的高
    神探蒲松齡,這部電影相信很多人都在大年初一已經觀賞過,昨天我又重新溫補了,這部電影神探蒲松齡,看完這部曾大哥的撲街電影,感覺沒有大火還是有一定的原因,下面都給大家說一下主要有哪些原因。我們首先可以看一下神探蒲松齡這部電影,在豆瓣的評分3.8分,也算是成龍有史以來最低的一部作品,為什麼這次重的作品觀眾不買帳?最主要是這部神探蒲松齡的劇情,以及她的人物構造和人物定位,讓你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感覺非常的不和諧,特別是劇情方面,完全就可以用一個亂字來形容,捉妖的道士不去捉妖,而且選擇破案。
  • 蒲松齡:貧窮從來不會限制你的想像丨21讀書
    而整篇文章蒲松齡完全就是按照小說套路來寫的,通篇寫的是這個妻子為何要去跟蹤丈夫,她劇烈的內心鬥爭,擔心晚起錯過跟蹤丈夫機會的緊張心情,最後結尾「束股」的一句話是妻子對小妾的一句交代:「姑掩關以相待矣,我去矣。」就此收尾,卻又留下了一個更大的懸念。最關鍵的是,整篇文章體例完全符合「八股文」格式,但基本上就是一篇小說。這是什麼概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