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14歲可以隨意犯罪?刑法修正案草案調低入刑年齡,小惡魔小心

2020-12-24 騰訊網

近日,在即將進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中將對刑法修正案的草案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此次草案對關於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罰提出了新的規定:12周歲到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了特別惡劣的案件,例如故意殺人或故意傷害罪,那麼也可以按照刑法進行處理,被告人要承擔刑事責任。

據相關調查顯示,在所有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尋釁滋事、打架鬥毆這類型的犯罪案件數量上升較快,而且犯罪者多為初中生。在所有的未成年犯罪的被告人中,來自農村的犯罪人數佔82.06%。

這些數據生動形象的體現出了當下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也反映出了當下社會的許多問題。首先是農村孩子的法律意識薄弱,這是因為農村地區經濟水平過低所導致的。在許多農村地區,大人為了賺更多的錢便會在農閒的時候外出務工,而孩子則是由家中老人照看。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許多孩子走上了犯罪道路。其次便是鄉村教育的不完善,許多偏遠的鄉村學校缺少高質量的教師,這就使得孩子們在道德方面和法律方面的教育比較缺失。

在今年的11月份,陝西警察便破獲了一起性質極其惡劣的未成年人犯罪。三名少年因為和同學產生感情糾紛,便將其毆打致死,最後埋屍荒野。

2020年4月14日,郎溪10歲女孩婷婷失蹤,警方調查排除了女孩離家出走、被拐賣、被他人帶走的可能性,確定她已經遇害,而兇手竟然是鄰居家13歲的楊某某,他殘忍殺害婷婷後將她拋屍灌木叢。楊某某因未滿14周歲,不需要付任何刑事責任,而他的父母拒絕道歉賠償,如今半年多過去了,對於婷婷父母,他們沒有依然任何表示。

人之初,性本善。可是最近幾年發生的未成年人惡性案件越來越多,這些犯罪嫌疑人手段之殘忍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從這些未成年人的惡性案件中,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犯罪手段帶有明顯的虐待性,而這背後的原因也值得每個人深思。

隨著網絡和手機智能化的普及,許多的孩子養成了從網際網路中獲取信息的習慣。但是網際網路上有著各種各樣的信息,有許多人為了博眼球惡意散布低俗思想言論。如果未成年人不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則很容易受到低俗思想的影響,從而走上犯罪道路。

青少年的身體正處於發育階段,所以體內的激素分泌不穩定,這也導致了青少年衝動易怒的性格特點。這樣的性格使得他們極其容易和其他人發生矛盾,再加上青少年不懂得如何去解決矛盾,所以就容易採取極端方法來發洩心中的情緒,從而闖出彌天大禍,葬送自己的人生。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學校老師和家長應該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疏導,及時了解他們的情緒變化。學校也應該聘請專業的心理老師,定期為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和疏導,教導學生正確的處理人際關係,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緒。同時應該持續增強對青少年深入性的法律教育,讓他們理解法律的內容,然後可以運用在實際生活中。

另外學校要多開展體育活動,讓學生們的精力可以充分釋放,這樣便會降低學生們打架鬥毆的衝動。而且家長也要多陪伴孩子,讓孩子儘可能的遠離手機,因為孩子們使用手機往往不是在學習,而是瀏覽暴力甚至色情內容,青少年長期閱讀這樣的作品,人生觀和價值觀便會產生扭曲。

想要降低未成年犯罪,不僅僅需要學校和家長的配合,還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讓社會充滿愛和正義,那麼青年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必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努力的方向。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所以讓我們一起努力,莫要讓祖國的花骨朵還未綻放就凋零。

大家對這件事怎麼看?

相關焦點

  • 俠客島:不滿14周歲犯罪不負刑責嗎?刑法修正案來了
    來源:海外網昨天,一則消息引發外界廣泛關注——12月22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保護前置:幹擾駕駛行為入刑 防止風險轉化...
    從以往的判決當中我們看到,刑法以危險方法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罪將此類行為入刑,這樣的判決是否合理?時代的快速發展,犯罪治理也日趨複雜,對刑法的有效性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2020年6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了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以下簡稱「《草案》」)。
  • 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面世!未成年人刑責年齡下調至12歲|附立法歷程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12月26日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 刑法修正案草案: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未致死也可追究刑責?
    「是否降低刑事責任年齡」、「降多少」、「怎麼降」……是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中的一個修訂重點。按照《刑法》目前的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 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面世!未成年人刑責年齡下調至12歲 |附立法歷程
    其中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26日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刑法修正案(十一)對現行刑法作出多處修改。
  • 關於12-14周歲未成年人刑責,這次刑法修正案草案多了一句話
    其中涉及未成年人刑責年齡下調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以下簡稱「草案」)也將在本次會議上進行第三次審議。今年6月和10月已進行了兩次審議。此次草案稿有哪些調整?在今天(21日)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舉行發言人記者會上,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指出: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根據有關方面意見修改完善了有關未成年人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及相關規定。
  • 刑法修正案草案再次調整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羅沙、劉碩)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22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針對社會普遍關注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三審稿進一步完善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相關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今年10月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據悉,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全國人大代表提出,本款規定限於致人死亡的情形,對使用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也應追究刑事責任。
  • 刑法修正案草案擬修改: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未致死也可追刑責
    中新網12月21日電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嶽仲明21日介紹,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修改完善了有關未成年人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及相關規定。會上,有記者提問:本次提請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在加強刑法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方面,主要有哪些新的調整?比如,關於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是否有新的變化?嶽仲明表示,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根據有關方面意見修改完善了有關未成年人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及相關規定。
  • 刑法修正案草案擬修改:低齡未成年人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殘疾可...
    針對備受關注的未成年人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及相關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表示,即將提交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
  •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將三審:進一步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
    (原標題: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將三審:進一步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
  • 刑法修正案草案擬修改,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未致死也可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修正案草案擬修改,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未致死也可追究刑事責任 2020-12-23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丨追究刑責:從典型案例談降低年齡
    這次的修改,能否成為一個系統的、針對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的開端呢? 2020年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其中關於降低追究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條款迅即引起全民熱議。
  • 中介機構環評及環境監測造假擬入刑,環境法大咖解讀刑法修正案...
    這次會議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審議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根據稍早前公布的草案二審稿,首次在刑法中明確中介機構環評及環境監測造假入刑,如何解讀這背後的深意?中國環境報記者近日專訪了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孫佑海。
  • 未成年人犯罪新規定!別讓年齡成為「小惡魔」的犯罪藉口!
    從涉及的罪名看,不滿16周歲主要集中在搶劫罪、強姦罪,兩罪佔不滿16周歲犯罪案件的七成多。這段時間,除了新冠疫情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外,國內外也發生了讓人匪夷所思的惡劣事件。小惡魔鑽了法律空子2018年,團夥作案,陝西神木市未滿18歲的楊某與團夥將被害人用皮帶、拳腳對其進行長達數小時的毆打,並將其掩埋。同年12月,湖南沅江市12歲的吳兵在家吸菸被母親抽打,隨即用菜刀將母親砍了20餘刀,致其母親當場死亡。
  • 熱評丨刑法修正案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以良法致善治
    7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下稱「草案」)等多部法律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截止日期為今年8月16日。此次修正案草案,明確了新冠肺炎等依法確定的採取甲類傳染病管理措施的傳染病屬於刑法調整範圍,增加規定拒絕執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預防、控制措施,非法出售、運輸疫區被汙染物品等犯罪行為,為有效打擊涉疫情犯罪提供了更為明確的法律依據。
  •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未成年人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殘疾亦可追究刑責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表示,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已於2020年6月、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第二十二次會議進行兩次審議。本次提交審議的三審稿進一步修改完善了有關未成年人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及相關規定。
  • 未成年人刑責年齡下調至12歲 刑法修正案(十一)明年3月起施行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我國刑法完成新一輪大修。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共48條。從27日公布的全文內容來看,此次修正圍繞近年多個熱點問題做了調整或增補,涉及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下調至12周歲、增設特殊職責人員性侵犯罪、搶公交車方向盤入刑、冒名頂替上大學入刑等內容。
  • 年少輕狂並非犯罪「護身符」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此次刑法修正案最引人注目的亮點就是關於下調刑事責任年齡至12歲,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該亮點,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相關法律條文的規定以及具體的社會背景:關於下調刑事責任年齡的社會背景,首當其衝的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齡化趨勢
  • 刑法擬修改:不滿14周歲故意殺人負刑責
    針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立法有何規定?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就一系列問題作出回應。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將如何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故意殺人或負刑責嶽仲明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十八次委員長會議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12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舉行。
  • 未成年人刑責年齡下調至12歲 刑法修正案(十一)表決通過明年3月起...
    >>16歲刑法修正案(十一)對現行刑法作出多處修改。其中包括,將刑法第十七條修改為: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14歲-16歲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