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簡史(深度):從「阿童木」到「海賊王」,日本漫畫是如何...

2021-01-09 C叔聊歷史

這是ChrisQu的第15篇刻意練習

本文總計8535字

預計閱讀需要25分鐘

2004年12月,日本神奈川縣,天氣已經轉冷,一個廢棄的學校突然迎來了一波人流,有頭髮陷入危機的中年人,有手牽手的情侶,有抱著孩子的父母。當他們看到教室裡的黑板時,許多人淚流滿面。

32塊黑板上畫的是《灌籃高手》全國大賽結束十天之後,櫻木、流川楓、三井壽、宮城、赤木、晴子等人,各自的軌跡。

有些人甚至是從世界各地專程飛過來,只是為了和《灌籃高手》說一聲再見。

時至今日,漫畫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流行文化,有人因為一部漫畫而投身一項事業,有人從此找到了自己的愛好,一部漫畫從開始到終結,或多或少地影響著一代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也許就是漫畫的魅力。

據統計,2019年,日本漫畫市值達到了4414億日元,相當於280億人民幣。而2017年廣義動漫產業市場規模則已有2萬億日元,日本也是世界第一動漫出口國。

日本漫畫經歷了哪些事件才達到如今的地位?

又有哪些人物和事件改變日本漫畫的走向?

日本社會對於漫畫的態度又是如何轉變?

世界其他國家又是如何看待日本漫畫的?

伴隨著這些問題,我們來聊聊日本漫畫的發展歷史。

我是分割線

為了便於理解,我把日本漫畫劃分為5個時期

1

一、史前時期(1900-1945)

其實最早可以算做漫畫的是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北齋漫畫》,但浮世繪畢竟還是算繪畫。

真正意義的漫畫這時候還沒影子呢,但有幾個條件為漫畫發展提供了土壤。

1、印刷和出版社的發展: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開始全面學習西方,此時日本國力不斷提升,老百姓條件也越來越好。生活有保障,藝術、文化方面就有追求,有市場自然就有商機。

在東京有個哥們叫野間清治,超級喜歡演講,隨時隨地張口就來,可以說是個「超級演說家」。當時學校裡流行辯論,這哥們思路清晰,表現力又強,經常把別人懟的啞口無言,他還不過癮,心想,我演講那麼好,不能讓全國知道太可惜了。

他準備搞本雜誌,就叫《大日本雄辯會》,可是他沒錢,這點困難怎麼能難倒一個有夢想的男人呢?

於是他翻了翻黃頁,找了一家「大日本圖書公司」,說我們都姓「大日本」,兄弟單位,出點錢幫我出版吧。結果還真給他忽悠成功了,1909年雜誌出版,別說,銷量居然不錯。

之後,野間清治再接再厲,又創立了《講談俱樂部》,雖然就是門口掛一塊招牌的「野雞路邊社」,但一家小雜誌社就這樣成立。

當時還有家專門印刷小學學習資料的出版社也剛成立,他們出版的雜誌光聽名字就很厲害,比如《小學5年級》、《小學6年級》、《小學3年級》,後來乾脆還有《幼兒園》,不僅制霸小學,連幼兒也不放過。這家雜誌社就叫「小學館」。

1926年,小學館內部有人覺得孩子們也應該有點娛樂嘛,但是小學館的人說我們是搞教育的,要搞娛樂你們自己搞,結果就分離出一個部門搞娛樂,這家雜誌社叫「集英社」。

當時這不過是3家自娛自樂的小雜誌社,但日後,這3家卻成為了日本動漫不可撼動的「三巨頭」。

對漫畫而言,這時候雜誌內容雖然主要是文學和政治,但也為日後成為漫畫的載體打下了基礎。

2、紙芝居和繪物語:

紙芝居就是一個說書人,推著輛自行車,車上有個大箱子,箱子裡有幾幅畫。說書人就配著圖講故事。

繪物語其實就是連環畫,一張圖配一大段文字,相比紙芝居畫的數量更多點。

相比芥川龍之介和川端康成高大上的小說,紙芝居和繪物語屬於民間走街串巷的小生意,相對比較低端,但閱讀門檻相對也低,同時也給漫畫普及打下了基礎,讓老百姓養成了看圖的習慣。

3、電影傳入日本:

電影對漫畫的意義在於,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敘事方法,因為電影是動態的,而漫畫是靜態的。儘管本來兩者有明顯區別,但如果能將電影手法加入漫畫,會是發生什麼情況呢?

這個問題像種子一樣撒播到一些小朋友心中,在日後他們將給日本漫畫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總體而言,這段時間漫畫雖然還沒有產生,但環境和土壤已經成熟,而且從明治維新到40年代,日本經濟雖有起起落落,但始終在發展。按照這個勢頭,漫畫很快會產生,可是接下來一系列事情讓整個日本走入深淵。

2

二、草根創業時期,赤本-貸本(1945-1968)

趁著一戰歐洲國家窩裡鬥,日本悶聲發財,最後不自量力走上了軍國主義的道路。最終,在挨了兩顆原子彈之後,成為了一堆廢墟。

這下子整個日本都一夜回到解放前了,加上還被美國制裁,可以說陷入了一個超級低谷。

此時從事印刷的小作坊開始發行赤本漫畫。所謂「赤本」最早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當時為了節約成本,小作坊會用劣質紙張來印刷小說,並統一印上紅色封面,這就是「赤本小說」。

到了戰後,紙張資源匱乏,好的紙肯定先印文學作品或正規教材,加上相應審查機構也癱瘓了,於是「赤本」又捲土重來。

當時日本雖然戰敗,但好歹也富過,見過市面,舊題材沒人要看,所以「山寨」、「盜版」作品橫行,類似「葫蘆娃大戰變形金剛」這樣的事情,日本也沒少幹。

所謂亂世出英雄,這個時候,日本漫畫歷史上,最傳奇的人物:手塚治虫,登場了。

當時各大赤本漫畫作坊都缺作者,所以廣發徵稿函,手冢就去投稿,結果小試牛刀,有幾部4格漫畫就發表了。由於當時赤本漫畫還是以繪物語方式為主,就是幾幅畫,配大段文字。

有一個叫酒井七馬的人想把英國小說《金銀島》給改編成漫畫,正巧遇到手冢,兩人一拍即合。新作品名字叫《新寶島》。

手冢因為從小就經常去看電影,他覺得漫畫可以用電影的手法來表現,所以在《新寶島》裡,手冢用了美漫裡的分鏡概念,電影的構圖,氣泡式對話框,在畫面上加入擬聲詞,一下子讓靜態的畫面產生了動感。

這對日本漫畫來說,是革命性的改變,日後也成為「新漫畫」的標準,但在當時還是非主流,受到許多前輩和評論家的詬病,而且手冢本來畫了250頁,結果被刪減到只有60頁,這也直接導致了和酒井七馬的決裂。

而自《新寶島》之後,手塚治虫就成為了新漫畫的頭牌,又陸續發表了《遺失的世界》、《吸血魔團》、《大都會》等赤本漫畫。

手冢的作品不僅大受歡迎,對一些人的人生都產生了影響,這些人包括藤本弘、安孫子素雄(兩人後來合稱藤子不二雄)、石森章太郎、橫山光輝、大友克洋等日後日本漫畫界傳說級的人物。

▲ 當時住在常磐莊的新人們

「赤本漫畫」在短時間火起來了,看到賺錢,小作坊也越開越多,到1951年,赤本漫畫大繁榮,各類作坊達到3000多家。可是競爭也逐漸開始激烈,大家本來也是賺快錢,沒人講究質量,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劣質內容、甚至三俗內容都開始來了。

這種情況下,一是許多漫畫看一遍就放家裡積灰了,浪費錢,二是家長一看,這什麼玩意,都不讓小孩買漫畫了,所以「赤本」銷量直線下滑。

這時候「貸本」漫畫開始流行,「貸本」其實就是出租屋,本來出租的都是小說文學類,「赤本」進入出租屋後,小孩原來買1本的錢,現在可以借5本,划算很多,於是「貸本」時代開啟。

但實際上,漫畫本質上還是「赤本」,雖然火過一陣子,但到了60年代,日本經濟開始好轉,人們開始對內容和質量有所要求,所以到60年代,「貸本」時代基本告完結。

但是「貸本」時代的意義在於,讓漫畫這個行當可以持續下去,至少有200多位漫畫家在此期間,得到大量實戰的機會,為之後的雜誌時代儲備了人才。

3

三、漫畫雜誌爭霸時期(1947-1968)

戰後美國對日本行業制裁,出版業被強制開除了許多骨幹,這批人沒辦法,只好自己創業,不過這也間接導致正規軍進入漫畫行業。

當時做的最大,打得最兇的2家是:

前講談社編輯加藤謙一創立的「學童社」,代表刊物:《漫畫少年》,主要作品包括:山川惣冶的美國西部類漫畫《銀星》等;

前小學館職員秋田貞夫創立的「秋田書店」,代表刊物:《冒險王》,主要作品包括:福島鐵次的幻想類漫畫《沙漠魔王》等;

本來這2家水平差不多,而且都是繪物語漫畫為主,但是手冢的出現打破了平衡。

在「赤本」和「貸本」的火爆影響下,東京的大出版社也經常收到讀者來信,說我們要看手冢的漫畫,這下子這些出版社才反應過來,當年我們自己送走的是財神爺啊。

原來手冢剛畫完《新寶島》,和酒井七馬決裂後,其實去過一次東京,當時就想去更大的東京發展,結果跑到東京給懟得夠嗆,一是東京人本來就看不起關西人,二是手冢的風格當時太有革命性。

東京的漫畫家就吐槽說:「這是漫畫的歪門邪道啊!怎麼畫是個人的自由,不過我希望這種漫畫只有你一個人畫。」

等到東京的編輯們下崗再就業,這下輪到他們去關西求「前女友」複合了。好在手冢的妹妹正好去東京上大學,而且東京畢竟是大市場,所以手冢還是去了。

不過手冢選擇了一家小出版社,新生閣,因為新生閣的編輯鈴木省三是他上次到京時,唯一給他好臉色看的人。鈴木此時也創業了,雜誌名叫《少年少女漫畫與讀物》。順便一提,他後來成了集英社的重要董事。

手冢第一部在雜誌連載的漫畫叫《虎博士的神奇之旅》,小試牛刀之後,手冢就開始開掛了。

當時雜誌社都是約稿,所以作者可以給多本雜誌供稿,手冢的「四大名著」就出自多本雜誌。

1950年《漫畫少年》開始連載《森林大帝》;

1952年《少年》開始連載《鐵臂阿童木》;

1953年《少女俱樂部》開始連載《緞帶騎士》;

1954年《漫畫少年》開始連載《火鳥》;

《森林大帝》是分鏡漫畫的裡程碑,後來還在美國播出,直接影響了美國人拍了《獅子王》。

《鐵臂阿童木》可以說日本第一個超級英雄,不僅轟動全日本,中國70、80後也非常熟悉。阿童木也可以說日本第一個重量級IP,當時卡西歐剛進入中國,他們想到的策略是免費讓央視播放阿童木,但要捆綁卡西歐的廣告,一度讓中國孩子以為阿童木是卡西歐造的。

《緞帶騎士》則是少女漫畫的開山之作,有點西方花木蘭的意思。

《火鳥》的創作則貫穿手冢的一生,這部作品已經不是一部漫畫了,而是上升到了哲學的角度,探討生命的意義,萬物輪迴,是一部擁有宇宙般浩瀚深度的作品。

再說回《漫畫少年》和《冒險王》的鬥法,由於《森林大帝》這部重磅作品,一下子把《冒險王》打趴下了。後來《冒險王》又找了好幾個老法師來,但讀者已經被分鏡漫畫所吸引,繪物語的衰退已不可避免。

結果《冒險王》想了個損招,既然幹不過手冢,就讓手冢「左右互搏」吧。當時也沒有規定一個作者只能給一家供稿,《冒險王》一下子讓手冢開了4部連載,包括1953年的《太平洋X點》和《李蒙小子》,1954年《地球的惡魔》,甚至還讓手冢在《冒險王》姊妹雜誌《漫畫王》上連載《我的孫悟空》。

說起西遊記,不得不提手冢和萬籟鳴老先生的一段往事。手冢上中學時,看過中國動畫《鐵扇公主》,驚為天人,也正是這一刻,讓他立志成為一名動漫從業者。後來手冢還特地來中國與偶像萬籟鳴老師見面,那可惜的是,中國動畫水平後來直線下滑,至今也沒有創造出超越《大鬧天宮》的動畫。

當時大小雜誌都看中手冢的吸金能力,後來導致手冢一個月內同時要連載9-15部漫畫,這在現在簡直無法想像。當時為了自家漫畫能按時畫出來,手冢家裡的編輯最多時同時有9個,互相打架是經常的事,手冢經常會找各種藉口溜走,有的編輯甚至偷偷半夜把手冢接走,秘密給自己先畫。

但總這樣肯定不行,後來為了保證進度,手冢又開創了助手制度。

東京都豐島區椎名町五丁目2253號,是一座兩層的木造公寓,名叫常磐莊。手冢剛到東京時就租在這裡,其實就是個集體宿舍,又不少隔間,手冢當年房間只有四疊半,也就是7平米,條件可算非常艱苦。

當時有許多仰慕手冢的新人漫畫家,也陸續集中到了常磐莊,這就包括:寺田博雄、藤子不二雄2人組、石森章太郎、鈴木伸一、赤冢不二夫、水野英子等。

這些人後來太有名,故事也太多,就不放此篇了,列舉他們的作品吧:《哆啦A夢》、《假面騎士》、《阿松》、《Q太郎》等。

當時這些人都很受手冢照顧,當手冢被逼的忙不過來的時候,經常會想到讓他們來幫忙,為了保持畫風統一,手冢把所有角色的服裝、道具、風格都進行標號,所以哪怕手冢不在,助手們也知道這裡該畫什麼,這一做法也沿用至今,大大提升了漫畫製作能力。

《冒險王》和《漫畫少年》的競爭最後以《冒險王》的勝利而告終,而實際上勝利的原因是加藤清一回歸「講談社」。

本來《冒險王》看看周圍,都是弟弟級別的,誰知道好景不長,漫畫的香味終於引來了巨頭。我們開頭曾經講過的,講談社和小學館,此時已經是綜合性集團,和只有一本雜誌的小出版社相比,就如同大象和哈士奇的差距。

雖然《冒險王》將《漫畫少年》的作者群都拉攏過來,但是講談社和小學館的優勢在於渠道和集團化作戰,他們有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全年齡段覆蓋雜誌,而且他們設立各種新人獎,建立了作者梯隊,覆蓋區域從關東到關西全掌控。

秋田書店此時只能退居二線,於是漫畫進入了全新的正規軍時期。

4

四、正規軍入場時期(1959-1968)

1959年初,市場對漫畫產品的渴求,已達到熾熱階段。講談社和小學館都覺得,雜誌一個月出一本已經無法滿足用戶需求,於是雙方都在醞釀出一本周刊,小學館的新周刊叫《周刊少年Sunday》(簡稱Sunday),講談社的新周刊叫《周刊少年Magazine》(簡稱Magazine)。

本來計劃6月上線,結果雙方各自打聽,為了佔據競爭優勢,今天我比你早2周,明天我比你早1個月,後天我再比你早15天。結果這2本雜誌在1959年3月17日同時公布了創刊號,可見競爭慘烈。

我們再來看看漫畫內容,雙方同時推出5部作品。

《Sunday》是:手塚治虫的《驚奇博士》、寺田博雄的《運動健兒金太郎》、橫山隆一的《宇宙少年トンダー》、山田常夫的《ローンレンジャー》、高垣葵與藤子不二雄合作的《海王子》。

《Magazine》是:高野義輝的《機器人13號,出發!》、山田英二的《疾風十字星》、遠藤政治的《冒險船長》、伊東章夫的《看門狗阿吉》、忍一兵的《左近右近》。

看這幾個名字,哪怕你是資深漫迷,《Magazine》的幾部作品知道的也不多。首次交鋒,《Sunday》完勝沒懸念。

接著還沒完,1961年4月,《Sunday》放了個大招,橫山光輝的《伊賀之影丸》發布,後來的《火影忍者》、《甲賀忍法帖》都是借鑑這部作品。1962年,《Sunday》又放個大招,最早的無釐頭搞笑漫畫《阿松》發表,赤冢不二夫憑藉此作,成為日本「搞笑天皇」。1963年,又出現了《哆啦A夢》這樣的作品。

就這樣被《Sunday》壓制7年,終於到了1966年,《Magazine》開始反擊。此時的講談社發現了一個叫梶原一騎的男人,這傢伙吊兒郎當,張著一張黑社會大哥的臉,從小就以打架出名,後來還偽造學歷,畫功還超級爛。但這傢伙講故事的能力超級強。

於是講談社讓梶原一騎撰寫腳本、川崎伸作畫,推出了棒球漫畫《巨人之星》,讓《Magazine》終於牛氣了一把。那《巨人之星》牛在什麼地方呢?

梶原寫的故事首先就天馬行空,加上川崎不懂棒球,所以也不管是否符合實際,最後畫出來效果卻超級好,後來許多運動漫畫像《網球王子》、《足球小將》、《黑子的籃球》裡各種脫離物理定律的絕招都來自《巨人之星》的啟發。

本來棒球在日本也算大眾運動,但這部《巨人之星》直接將棒球推向高峰,也讓許多少年投身到棒球運動中。

接下來的1968年,隨著《Sunday》陸續收復失地,《Magazine》又放了個大招。這次是強強聯合,講談社找了梶原和他們一直看中的漫畫家千葉徹彌合作,推出了拳擊漫畫《明日之丈》。

《明日之丈》講的是一個拳擊手不斷挑戰世界,挑戰自己的故事,對於讀者來說,不光是看漫畫,更是被漫畫主人公的精神所打動,所激勵。

正如主人公矢吹丈的臺詞:「我有我自己的理想,我會以生命的熱誠去換取我的理想,我不會像其他人一樣渾渾噩噩地過一輩子。我的青春就是在鮮紅的血裡面盡情地燃燒,讓自己的生命最後化為雪白的灰燼!」

故事的結尾,矢吹丈與世界最強拳王戰鬥至最後一刻後,已無法再站立。他癱坐在凳子上,渾身是傷,臉上掛著一絲淡淡的笑,用最後一口氣,把拳套交給了女主角葉子,安詳而永遠地閉上了雙眼。正如他說的,將生命燃燒至灰一樣的白。這個結局迄今仍是日本漫畫史上最經典最感人的結局,沒有之一!

而當《明日之丈》完結後,全日本的讀者居然穿著喪父,帶著黑紗,跑到講談社公司門口,給一個漫畫人物舉辦了一場葬禮,當時也是轟動一時的新聞。

就在講談社和小學館打得熱鬧的時候,遠處卻開來了一艘海盜船。

5

五、三國鼎立時期(1968-至今)

開頭我們講過,小學館當年分了一個小部門出去,就是「集英社」,一直混到1968年,集英社才正式推出了自己的雜誌《周刊少年Jump》(簡稱Jump)。

作為集團私生子,《Jump》創刊的時候甚至都找不到印刷廠願意幫他們印,後來好不容易託關係才印了10萬冊。

雖然憋著一股氣要超越小學館,但對於年輕的《Jump》來說,作者不論名氣和數量都不如講談社和小學館,那麼該如何彎道超車呢?

《Jump》的戰略分為近期和遠期:

近期的話要突出重圍,只能劍走偏鋒,所以初期《Jump》的作品可以說「很黃很暴力」。

創刊的時候,永井豪的《無恥學院》就引起巨大爭議,「掀裙子」、「露內褲」的鼻祖就是永井豪了,在之後的《Jump》的許多漫畫裡,包括《七龍珠》、《海賊王》等都有這些橋段,不過尺度方面還比不上永井豪。

另外一部暴力漫畫就是本宮宏志的《小鬼當大將》,你可以理解為最早的古惑仔漫畫,講的都是不良少年如何不良。

這2部漫畫內容都相當反叛,但當時的學生也開始叛逆,反權威、不循規蹈矩反而成為時尚,《Jump》因此一炮打響。

但是《Jump》高層也明白,遊走在灰色地帶不能長久,所以為了遠期的成功,作出了2點創新:

1、專屬契約制度:

這項制度簡單說就是,作者和《Jump》籤了獨家協議,除了稿費,作者還能得到籤約費和專屬費。

原來的漫畫作者為了賺錢,可以在多家雜誌上開連載,但不可避免出現「左右互搏」現象,有時候作品質量也不好保證,而一家雜誌讓新人作者火了以後,競爭雜誌卻只需要高價挖角就行了,這其實讓許多雜誌都頭痛不已,可他們又不敢得罪成名的作者。

而《Jump》反正也是從零開始,所以也不怕得罪人,由於新人在老牌雜誌也沒什麼機會,乾脆都投入到《Jump》,而《Jump》也這些新人一起成長。

由於不會三心二意,作者們可以花更多精力琢磨內容,反而提升了作品的質量,就這樣形成良心循環,為後來《Jump》的新人輩出打下基礎。

2、調查表至上主義:

前面說了,老牌雜誌都會給老作者更多版面和宣傳,新人很難出頭,而此時《Jump》又另闢蹊徑,如何來協調各個作者的資源呢?靠資歷和關係顯然不行。

《Jump》乾脆說,都讓讀者來決定。所以《Jump》每期都有讀者問卷調查,評選當期所有作品的排名,連載排名一直下降,那麼到十話就要被腰斬。即使已經成為長篇,還有末位淘汰。車田正美的《靜鬥士翔》、武井宏之的《通靈王》、小畑健的《棋魂》、和月伸宏的《武裝鍊金》這些質量很高的作品,居然都是被腰斬掉的。

反過來,有些作者本來想結束掉的漫畫,因為人氣高,始終結束不掉,包括《七龍珠》,本來在沙魯篇就完結了,結果硬是繼續畫到布歐,但質量已經不如之前。當然也有倔強的作者,比如井上雄彥就不打招呼,偷偷把人氣超高的《灌籃高手》完結掉了,讓讀者一片扼腕,從而也就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到1973年《Jump》這艘海盜船已經有了100萬的銷量,和《Sunday》、《Magazine》之間的三足鼎立形成,且《Jump》隱隱有了領先之勢。

到78年,《Sunday》和《Magazine》都被壓得抬不起頭的時候,有一個女孩子站了出來。這個女孩本來投稿給《Jump》,可沒什麼回應,後來又投給《Magazine》,又石沉大海,女孩很傷心,覺得自己大概沒這個才能。過了2年,又心血來潮投給《Sunday》,結果中了最佳新人獎。

這個女孩後來憑藉一己之力,硬抗《Jump》眾多男作者,絲毫不落下風,甚至差點將《Jump》逼入懸崖。她就是高橋留美子,作品是《福星小子》和《亂馬1/2》。

但《Jump》這邊真的是走運,開掛的新人一個接一個,到80年代牛逼作品更是井噴,比如車田正美的《聖鬥士》、《風魔小次郎》,鳥山明的《阿拉蕾》、《七龍珠》,高橋陽一的《足球小將》,北條司的《貓眼三姐妹》、《城市獵人》,荒木飛呂彥的《JoJo》。

到85年,《Jump》達到了400萬的銷量,一舉奠定霸主地位,而《Sunday》則依靠高橋留美子以及另一位天才安達充維持局面,到90年代,青山剛昌帶著一位萬年小學生《柯南》獨霸一方。

另一邊《Magazine》雖然能拿的出手的不多,但也有藤澤亨的《GTO》、金成陽三郎的《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到90年代則主攻美食漫畫,比如寺澤大介的《將太的壽司》,以及在中國很有名的,小川悅司的《中華小廚師》(我們這裡叫《中華小當家》)。

但總體來說,至此漫畫的市場上三巨頭形態已經形成,而《Jump》在富堅義博的《全職獵人》、尾田榮一郎的《海賊王》加持下,領先地位仍在擴大。

但是,對於整個漫畫市場來說,更大的衝擊不在內部,而是紙質書面對電子書的衝擊,傳統媒體面對新媒體的衝擊。

至此,日本漫畫100年左右的歷史已經講完,限於篇幅,許多漫畫名作和漫畫家無法一一涉及,儘管有些遺憾,但正如井上雄彥說為什麼要完結《灌籃高手》時說的:

「青春就是因為有遺憾才完美啊。」

謹以此文紀念曾經在上課時偷看漫畫的時代。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後漫畫暴力簡史
    綜上所述,日本漫畫顯然包含暴力因素。但問題是,按照這樣的定義,沒有什麼文化創作是純粹不包含暴力的。問題在於如何在保護創作的同時,使暴力因素不泛濫,進而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漫畫家既風格恣肆、腦洞清奇,又較少顧忌,為日本漫畫後來的發展打上了「百無禁忌」的底色。只要登載漫畫、偵探小說等就能吸引到孩子們注意的年代裡,雜誌的漫畫附錄數量越來越多,比雜誌正冊對銷量的影響力還要大,雜誌的專題策劃就顯得非常不重要,轉變成了純粹的漫畫數量對決。1955年1月,講談社創刊了《我們》和《好朋友》。
  • 海賊王漫畫988話最新分析|海賊王|日本|漫畫|唐吉訶德·多弗朗明哥...
    首先,感謝大家的閱讀,前幾天寫過988話的分析,沒看過的可以點擊這裡閱讀對照一下:海賊王988話分析,在之前的分析關於山治的有一點錯誤,很多朋友都有在後臺發消息提醒我了,在此表示感謝啊。在近代歷史研究中,日本比我們中國有一定的優勢,因為日本從美國黑船開國開始,就積極參與了世界歷史的大變遷之中,而且在一戰和二戰還是主要的爭霸國,擁有非常多的絕密一手原始史料——比如日本和英國在日俄戰爭中是如何秘密交易的,二戰時日本和蘇聯籤有互不侵犯條約——而這種條約有公開的部分,一定還有私約,秘密條約一大堆,這些史料是我們獨缺的。
  • 日本漫畫起源竟是名僧侶 / 影響全球青少年的日本漫畫排行榜
    日本漫畫簡史_漫畫的起源
  • 日本AI「復活」阿童木之父?來說說阿童木在潮流藝術的「復活」
    《鐵臂阿童木》《火鳥》《怪醫黑傑克》大家都不陌生,如今這位漫畫大師離世已有 31 年,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曾為我們的童年注入了夢幻的色彩,讓我們無法忘卻。///近日,手塚治虫的「新作」《斐多》即將面世,當然,這部新作並非真正出自手塚治虫之手,而是人工智慧模仿其作品風格生成的。
  • 在大英博物館,來一場日本漫畫總動員
    這十集漫畫的靈感來源於星野之宣在2009年大英博物館為其辦個展時,對博物館進行的為期兩個月的深度訪問。回到日本後,他便以大英博物館為題材,創作了《宗像教授的大英博物館冒險之旅》。在科幻與偵探小說的框架下,以通俗有趣的方式介紹了博物館的重要館藏。
  • 世界首部AI創作漫畫正式發表:StyleGAN神還原《鐵臂阿童木》畫風
    提到手塚治虫,你可能會覺得陌生,但提到《鐵臂阿童木》,「大齡」小夥伴們就再熟悉不過了吧?為了延續他的作品,來自記憶體製造商KIOXIA的研究人員和藝術團隊,與日本株式會社聯手,利用深度學習(StyleGAN),創造了世界上第一部由AI生成的漫畫——《PHAEDO》。
  • 日本科幻動漫簡史
    從2000年以來,日本政府積極推行流行文化出口,相信文化產品的「軟實力」或許能夠部分抵消持續十多年的經濟衰退——比如,正當國內生育率降低威脅到很多日本高校的生存時,漫畫和動畫在東亞和東南亞的流行給它們帶來了大量留學生。從一開始,漫畫和動畫就頻繁採用了科幻和幻想主題。事實上,漫畫和動畫和科幻作為一種風格在日本的發展過程有著本質的聯繫。
  • 《鐵臂阿童木》的締造者,手塚治虫是怎樣,成為漫畫之神的?
    導語:▲手塚治虫被尊稱為"漫畫之神",對日本漫畫的影響深遠。在日本,手冢治從(1928–1989)被尊稱為"漫畫之神"。各種理由,是因為他被認為是現代漫畫的發明者。......高產量之外,手冢的速度也十分驚人,比手冢年長10歲、號稱"昭和20年代關西漫畫第一人"的漫畫家南部正太郎,曾對他作畫之快感到吃驚:"手冢君畫得好快,一天可以畫5、60頁,太厲害!"
  • 【微觀日本】為什麼日本人喜歡看漫畫?
    日本人喜歡漫畫,因此,日本的漫畫雜誌發行量巨大,僅周刊漫畫雜誌就有10種,每周發行量高達750萬冊。據統計,日本國內出版的出版物中,每三冊中就有一本是漫畫。不僅如此,由於漫畫的讀者廣泛,許多電影和動畫片都是從漫畫作品改編而成的。為什麼日本人如此喜歡漫畫呢?
  • 日本漫畫之變(1)《海賊王》面世幕後
    享譽全球的日本漫畫業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逆風。作為漫畫雜誌先鋒的《周刊少年Jump》銷量降到了頂峰時期的四分之一,火爆的單行本更是屈指可數。
  • 這個男人就是漫畫界唯一的神(一)
    日本最牛X的有兩大行業,一是某某動作電影,二是漫畫行業。中國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引進日本漫畫以及動漫,一代又一代孩子在日本漫畫的陪伴下成長,早一點的有鐵臂阿童木、棒球英豪,再有龍珠、灌籃高手、海賊王、火影忍者等,閉著眼睛都能說出幾部青春的回憶作品啊,魂淡!
  • 日本漫畫的今天,手塚治虫的功勞有多大?-虎嗅網
    他一共繪製了600部漫畫,篇幅長達創記錄的15萬頁之多,從輕鬆娛樂的兒童讀物到適合所有年齡階層的敘事故事類型應有盡有。不僅高產,而且優質,享譽海內外。一直有一種觀點認為,因為日本有手塚治虫,才有日本漫畫的今天。
  • 創造了日本漫畫的神,今年90歲了
    對於手塚治虫,我們已經聽過無數美譽:日本的漫畫之父、動畫之神……他用實際行動證明:漫畫家也可以改變世界。作為日本現代漫畫的啟蒙者,手塚治虫改變了當時的日本漫畫的概念,以許多新的表現形式創立了故事漫畫,賦予了漫畫新的含義,對藤子不二雄、石森章太郎、赤冢不二夫等人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 專欄|鮮為人知的日本漫畫亂相——《昭和漫畫演論》(四)
    手冢創造的漫畫敘事方式影響了數代日本漫畫家,手冢去世後,《朝日新聞》在對他的輓詞中,評價日本漫畫之所以如此興盛,是因為「日本有個手塚治虫,而其他國家卻沒有。」這個評語看似誇張,其實恰如其分。團塊世代中不僅僅都是手冢的讀者,其中很多人從十幾歲便出道,使用手冢發明的漫畫手法,直接正面與自己的偶像展開競爭。
  • 日本漫畫&輕小說上半年銷量排行榜:《海賊王》《刀劍神域》分列榜首
    訪問三文娛網站3wyu.com查看產業必讀文章日本漫畫&輕小說上半年銷量排行榜:《海賊王》《刀劍神域》分列榜首。
  • 日本機器人動畫簡史(1)
    這部1943年立項旨為提升士氣的74分鐘宣傳片,由於製作途中畫師被頻頻徵調,一直到1945年春日本投降前夕才得以公映。美軍佔領後自然下令影片銷毀(1982年在松竹劇場的倉庫裡找到一份拷貝,現在可以隨時到視頻網站上找到)。但在短短的半年公映期中,有一個因為花太多學習時間畫漫畫而落榜高中的輟學生,在殘破的大阪松竹電影院裡看了這部影片並深受畫力的感動,發誓要製作自己的「漫畫映畫「。這個年輕人就是手冢治,後來改名叫手塚治虫,被後世稱為漫畫之神的人,同時成就了日本動畫的產業化。
  • 海賊王、柯南…最希望早點看到結局的日本長篇漫畫是?
    去年11月,在日本漫畫雜誌《周刊少年JUMP》上連載了大約15年的高人氣漫畫《火影忍者》迎來完結。
  • 「孫悟空」跨海再見「阿童木」!JC動漫館助力中國動漫日本行
    JC動漫館又稱「動漫大師之家」,其中極具代表性的「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專區」,是JC動漫館獨特的風景線。該專區展示了手塚治虫《鐵臂阿童木》親筆手稿、賽璐璐片,以及由株式會社手塚製作公司授權、漫友文化引進的《鐵臂阿童木》簡體中文版、《我的孫悟空》簡體中文版等作品。株式會社手塚製作公司董事長松谷孝徵與出版人金城共同切蛋糕的照片,是此次中日動漫友好合作的美好註腳。
  • 日本漫畫進入博物館,是二次元文化還是歷史迭代?
    那麼日本漫畫展如何展,是面對日漫迷還是更大範圍內的藝術愛好者?本期評展以大英博物館的「Manga マンガ」和上海藝倉美術館的「天野喜孝藝術展」為列,講述在藝術場館如何闡述日本漫畫。大英博物館「Manga マンガ」展覽現場據今年3月的統計,《海賊王》系列被評為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漫畫,累計售出4.5億本。接下來是《龍珠》和《火影忍者》。
  • 日本的漫畫之神——手塚治虫
    日本可以說是「漫畫大國」,有名的漫畫家數不勝數,他們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今天介紹的這位被尊稱為「日本漫畫之神」的著名漫畫家,對於日本漫畫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也是現代日本動畫的創立者之一。他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手塚治虫先生。手塚治虫(てづかおさむ)1928年出生於大阪,本名手塚治,因為自幼喜歡昆蟲,他為自己取了「手塚治虫」這個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