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進入博物館,是二次元文化還是歷史迭代?

2021-02-14 網易藝術

一個多世紀以來,漫畫在日本一直非常受歡迎,且與西方漫畫沒有太多關聯。如今,它早已走出了日本,成為了二次元文化。

日本漫畫不是一種流派,而是一種媒介,其寬闊度可以演繹超現實的科幻小說、嗜血的歷史史詩,還有溫柔的愛情故事和肥皂劇、體育運動等。

如今,日本漫畫早已走出了日本,成為了一種二次元文化。大英博物館正在舉行的「Manga マンガ」或可佐證。而不僅大英博物館,上海的美術館近期也有多場日本漫畫展。


那麼日本漫畫展如何展,是面對日漫迷還是更大範圍內的藝術愛好者?

本期評展以大英博物館的「Manga マンガ」和上海藝倉美術館的「天野喜孝藝術展」為列,講述在藝術場館如何闡述日本漫畫。

大英博物館「Manga マンガ」展覽現場

據今年3月的統計,《海賊王》系列被評為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漫畫,累計售出4.5億本。接下來是《龍珠》和《火影忍者》。當然,人氣並不一定是藝術價值的衡量標準,但數字標準卻可以視為一種文化力量。

尾田榮一郎的《海賊王》從1997年開始創作,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漫畫

日本漫畫往往最初在報紙或雜誌連載。其對文本的依賴性相對較少,多通過表現性的線條畫以及個體角色的視覺發展創造敘事,形成一種沉浸式的視覺語言。日本漫畫易於攜帶和閱讀,常常出現在書店甚至便利店的貨架上,其傳播力遠超西方繪本。

在日本,漫畫被認為在兒童成長中發揮著重要和積極的作用。幾年前日本學者樋口祐一甚至寫過一篇題為「你是一個壞父母嗎?」的文章,指責那些拒絕讓孩子接觸漫畫的成年人。

河野史代基於12世紀的鳥獸圖創作的伊索寓言中的故事

儘管如此,當日本漫畫與歷史奇蹟一同陳列在大英博物館,還是讓人感到意外的。

事實上,大英博物館舉辦日本漫畫展並非首次,2015年大英博物館舉辦「現代漫畫三世代」展就展出了千葉徹彌、星野之宣、中村光3位漫畫家的作品,當時的參展漫畫家星野之宣就認為,這將啟動新的文化對話。而更年輕的中村光雖然也覺得漫畫「在博物館中看起來很奇怪」,但她希望日常生活的故事可能有一天成為歷史參考。

一直以來,漫畫的影響力正在蔓延,脫胎於漫畫的動漫也對西方電影影響至深……

📍

地點:大英博物館

🕑

展期:2019年5月23日-8月26日

💷

票價:19.5鎊

點評:以展示古代世界文物,啟蒙運動的雕塑等聞名的博物館,展出日本漫畫是否過於輕浮和現代?儘管其源於19世紀 。或者是否如日漫迷所期待的那樣,大英博物館認識到漫畫這種形式在至少一百年來對現代文化作出了獨特的貢獻,並且這種影響還在繼續。大英博物館將漫畫視為脫胎於傳統的古老媒介,並仍然處在製作過程中。

評星:★★★☆

中村光,《聖奧尼桑》

1880年6月的一個清晨,日本著名妖怪繪師河鍋曉齋喝了幾瓶清酒後在畫室的地板上展開一塊17米長的畫布,此後,他用了四個小時來填充這幅巨大的捲軸,裡面充滿了怪異的鬼魂和惡魔的形象。

這些迷人的怪物是大英博物館進入日本漫畫之旅的亮點。河鍋曉齋也被譽為漫畫界的波洛克,他將東京歌舞伎劇場的演員變成了畫中神秘而又非常真實的生物,他自由繪製的超自然場景展示了19世紀後期歐洲藝術家緣何向日本尋求靈感的原因。

在今天看來河鍋曉齋依舊當代,即使他1880年為新富座(Shintomi)所繪舞臺幕布已經如此脆弱,此次大英博物館也許是這件作品最後一次借展國外,但嫋嫋的能量和歡鬧聲依舊從畫面中迸發出來,好像觀眾正在觀看一部講述古怪超級英雄的充滿特效的電影。

河鍋曉齋,《新富座妖怪引幕》(局部)

日本漫畫也可以被翻譯為「圖片騷亂」,這是對19世紀後期以來日本圖像藝術的一種描述,直至今日,日本漫畫在全球擁有愈來愈多的粉絲,但作為藝術,後來的日本漫畫並沒有河鍋曉齋或月岡芳年的大膽和神韻。

在月岡芳年的作品邊,擺放了井上雄彥的系列作品(他的作品灌籃高手成為一代中國人的成長記憶)《浪人劍客》,這部講述日本江戶初期劍客宮本武藏冒險故事的漫畫,策展人似乎有意識得將兩者進行比較。而事實上,《浪人劍客》的圖像更為國際化的,宮本武藏在西方世界被認為是絕地武士,幾乎可以成為下一部星球大戰電影的分鏡圖紙。

展覽雖名為「漫畫」,而事實上,展覽展出的並非只有公眾印象中的日本漫畫。而是將日本藝術傳統的傑作視為當今漫畫的前身,並將這些漫畫場景以極其崇敬的方式呈現。那麼究竟是誰發明了漫畫呢?

有人認為日本漫畫是以是葛飾北齋在1814年發表的《北齋漫畫》為開端,也有人認為手塚治虫在1947年以豎格形式發表的《珍寶島》才是最早的日本漫畫。當然,這個爭論又會進一步引發另一個爭論——「漫畫」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手塚治虫在欣賞葛飾北齋版畫和繪本的同時,也接觸了大量甚至更多的迪斯尼卡通。所以當今日本漫畫的定義並不簡單。

手塚治虫《阿童木》

眾所周知,手塚治虫創作的《阿童木》依託的是日本戰後的時代,而此次被展出的當代漫畫也兼顧了主流道德價值,其中包括目前大受歡迎的野田智的漫畫作品《黃金神威》(這部作品融入了明治末期北海道阿伊努文化),期待2020東京奧運會的漫畫作品。

當然展覽雖有很小一部分涉及到漫畫中的性,雖然在展覽手冊中將其與浮世繪春畫並列,但或許考慮到博物館參觀人群涉及全年齡段,在展覽做了弱化,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大眾文化領域。

展覽現場

原以為該展覽會利用當代漫畫的魅力吸引公眾對日本的藝術史進行探究。相反,展覽卻希望觀眾接受漫畫中大眼睛英雄所傳遞的價值觀。

這個展覽佔據了大英博物館最大臨展空間,這裡曾經展示過巨大的埃及雕像和亞述宮殿的輝煌。那麼尺幅有限的漫畫是否可以填補這個巨大空間?事實證明不能。為了填補空間,展覽似乎有成為主題樂園的傾向。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作品很難滿足真正的日漫迷,因為展覽只是普及了一些漫畫的常識,並灌輸了策展人所認為的文化規則。

展覽現場

📍

地點:藝倉美術館

🕑

展期:2019年6月1日-9月1日

💴

票價:120元

點評:如果說大英博物館的「Manga マンガ」試圖以一種全景式的視角講述日本漫畫的發展和現狀,試圖以一種學術的角度向「三次元」世界普及漫畫的藝術傳承。那麼,黃浦江畔的藝倉美術館則以「天野喜孝」一人,折射日本漫畫在現代的發展,該展覽針對的或主要是天野喜孝的粉絲,或者說是熱愛二次元文化的人們。

評星:★★★

「天野喜孝」與「最終幻想」多配搭出現,而對他的粉絲而言,天野喜孝不止如此。他的作品還包括動畫短片《天使之卵》,插畫《江戶川亂步》、《亞爾斯蘭戰記》、《豹頭王傳說》等,這些作品均在展覽中有所呈現。那麼,如果並非天野喜孝的擁躉,這個展覽是否有值得一看的價值?如果從文化研究的角度,應該有。


展覽現場

天野喜孝出生於1952年,作為戰後的一代,他的經歷和作品的表達中涵蓋著文化的共性和藝術的個性。在日本把戰後出生的一代成為「香蕉一代」,這一代人在成長過程中切身感受了東西方文化與生活習慣全方面的交融,在他們的年少時代,法式長棍、色拉菜、披薩等西方食物以奢侈品和時髦品的樣式進入他們的日常生活。

與此同時,傳統的文化觀念也潛移默化而根深蒂固地在生活之中。而當1980年代中,日本經濟騰飛以及90年代末泡沫經濟的破滅等,在天野喜孝的作品中均有體現。

展覽在美術館的二、三層,二層概述的是天野喜孝的經歷:出身漆藝之家、15歲之時加入了日本始祖級動畫製作公司「龍之子」、為日本科幻小說創作封面插畫、為遊戲人物設定造型、直至成為日本動漫行業浪潮之巔的領袖人物之一,1990年代後,天野喜孝將目光投向了世界,先後在巴黎、紐約成立工作室,在他近年的作品「扁平化」,成為了另一種文化象徵。

天野喜孝近期作品

走過二層的概述,三層則像是對概述的付諸圖像的表達,或從小對漆藝和日本傳統繪畫的耳聞目睹,他的漫畫作品中有大量黑、紅、金的元素,其中金的元素被認為是來自克林姆特,但克林姆特的金色藝術又來自日本琳派,琳派畫面中鮮豔亮麗的用色,以及融合金箔的裝飾記憶,則又來自日本金漆蒔繪。

天野喜孝,《藍色多瑙河》,1993

同時在天野喜孝的作品中,還能看到浮世繪的影子。在他1996年繪製的《一千零一夜》中有一幅海水拍打礁石的畫面,讓人想到了葛飾北齋和漆藝上的紋樣。而1998年《一千零一夜》在洛杉磯上映,也在美國掀起了「天野熱」,這部由天野的圖稿影像為主體,配合古典音樂的23分鐘電影,在此次展覽中也有播出。

天野喜孝,《櫻姬》,1986

而天野喜孝和浮世繪更緊密的關係還體現在人物畫作品中,他歌舞伎相關作品,似乎是浮世繪美人畫在現代的模樣。其實他在1990年時就曾負責過著名的歌舞伎藝人板東玉三郎所主演《NAYOTAKE》一劇的舞臺美術一職,近年也與山本耀司推出聯名作品。

除去日本漫畫的烙印,近幾年天野喜孝作品中扁平化,讓我想到了村上隆(也許天野喜孝的粉絲並不喜歡這樣的比較),但至少這種趨勢顯而易見。在展覽最後部分展示了畫家最新創作的《Candy Girl》(糖果女孩)和《Shanghai Girl》,其中依舊帶有漆藝的製作手法。《Candy Girl》描繪的是十五六歲的女孩,天野喜孝人物都是人生最美得階段,這又回到了世人對日本二次元文化中對少女的推崇的認識,如同在現實中的一場白日夢。

天野喜孝,《Candy Girl》2幅


在日本,比起枯燥壓抑的現實社會,很多人更願意走進充滿創造力的虛擬世界。

如今,卻有越來越多與現實融合、並以漫畫的形式在傳承文化。比如「三國文化」,7月初東京國立博物館即將舉行《三國志》特別展。中國四大名著中日本尤其推崇三國,這源於日本人對於忠義的崇尚。

而三國文化之所以在今日日本的影響力如此之大,很重要的原因是1935年日本國民作家吉川英治以自己的理解寫出了以曹操為主角的日本版小說《三國志》,1971年漫畫家橫山光輝創作出漫畫《三國志》,而後又衍生出動漫和電腦遊戲,引發了日本社會長期的「三國熱」。

或許,今天走進東京任意一間書店,看到手塚治虫、萩尾望都、井上雄彥等漫畫家的作品,如同200年前走進江戶任意一間書館,架子上壘滿了由歌川豐國、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創作的繪本,這本身也是歷史的迭代……

相關焦點

  • 造訪【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體驗漫畫文化
    京都擁有歷史悠久的街道及神社寺院,深受旅客歡迎這次要介紹的是「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如同其名,這是一座集結日本漫畫文化的博物館。或許有人會以為這裡就像「大型漫畫咖啡廳」,實際上並非如此。在這裡可以讀、看、聽、做、買,集結了所有有關漫畫的樂趣於此,是處能徹底享受漫畫文化的綜合設施!請看下方的宣傳影片,便能想像到漫畫博物館的樂趣和魅力。
  • 在大英博物館,來一場日本漫畫總動員
    他擅長運用民族志與考古學的方法,由歷史文物出發,挖掘日本及世界失落的神話。故事講述了他應邀去大英博物館做一次有關民俗學與神話的講演,卻碰上了博物館正展出的史前巨大石柱群遺失的案件。與此同時,博物館的許多著名館藏也面臨被破壞的危險。最終,宗像教授憑藉其對歷史文物的了解與推理,協助博物館偵破案件並保全了這批珍稀文物。
  • 從一場跨次元婚禮,解析二次元文化及其衍生商業模式
    這條在當下世人眼中格外樸實的三國商業街,卻正是一個時代精神訴求的映射,也正是二次元文化衍生的商業模式最初的起點。在三國街,虛擬的二次元文化被嫁接進入現實的商業空間,三國熱給這裡帶來了新的生機。如三國街這種,從小說到漫畫,到產品周邊的商業模式,營造出一種生活空間,這正是日本打造二次元世界的經典商業模式,而這種模式正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 二次元是什麼,二次元的獨特文化
    二次元是什麼,二次元獨特文化在日本有一種文化非常的流行,那就是日本的動漫文化,可以這麼說,日本的動漫文化成了日本的支柱產業,為日本創造了巨大的市場價值
  • 二次元是什麼意思,二次元獨特文化
    在日本有一種文化非常的流行,那就是日本的動漫文化,可以這麼說,日本的動漫文化成了日本的支柱產業,為日本創造了巨大的市場價值,而在日本的動漫文化中
  • 二次元文化的神話與現實:從歷史、數據和案例得出的結論
    題記:2017年9月15日,我們發布了《什麼是二次元,什麼不是二次元》的深度研究報告,從歷史、統計數據和案例等多個角度,詳細分析二次元文化與經濟的走向。此後,我們收到了很多來自投資界、產業界和媒體的反饋,進一步加深了對二次元乃至整個年輕人群體消費習慣的認知。本文是我們基於二次元深度報告的路演PPT摘要,力求簡明扼要、深入淺出地闡明我們的觀點。
  • 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漫畫博物館
    搶到回家的票了嗎?      跨年安排好了嗎?          春節假期去哪兒玩!打住,一想到新年 2020 裡的期待就蠢蠢欲動、躍躍欲試,雖然假期還隔了這麼七八九十天,但嚮往讓生活充滿了動力,漫娘已經開始檢索好玩的清單 : D可是!!作為忠實的博物館愛好者 & 漫畫愛好者,當搜索「漫畫博物館」時卻沒有出現任何建議選項……這怎麼可以!世界各地的大家都是怎樣在一起分享著漫畫的魅力呢?
  • ——世界各地的漫畫博物館(一)
    ··· 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 ···Kyoto International Manga Museum名單第一位自然是來自「最愛漫畫啊」的日本,大概一篇長文也道不盡日本大大小小的動漫博物館。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吉卜力博物館、藤子不二雄博物館、柯南博物館…都不在我們今天的介紹範圍內orz。
  • 拜訪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
    京都,喜歡他的人愛其古典優雅,不愛者嫌他老套和古板,其實不然,當地除是古蹟集中地,更是漫畫發祥地,許多漫畫學校也在此傳授腦筋急轉彎的創意而勝於畫技
  • 日本旅遊攻略: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
    東京國立博物館介紹東京國立博物館(日語:東京國立博物館、Tōkyō Kokuritsu Hakubutsukan,英語:Tokyo National Museum)是日本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頂級國家博物館,包括京都國立博物館(Kyoto National
  • 2020日本關西動漫夏令營 | 賞關西文化之美,享動漫奇幻之旅!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二次元世界他們夢想跟隨主人公一同冒險在旅途中學會愛和勇氣在歐森星球每個孩子都是主角!讓我們一起前往動漫王國——日本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冒險!動漫學校學習之餘,孩子們還將探尋京都漫畫博物館、手塚治虫紀念館、日本動漫橋等一系列動漫聖地。在充滿動漫元素的空間中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與思考力。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投資12億日圓建成,佔地約5010平方尺。其收藏的漫畫作品、雜誌及海內外各類珍貴歷史資料多達數十萬件,漫畫藏書量可以說是日本第一。孩子將在此遨遊書海,暢遊最豐富的漫畫王國。
  • 課程 | 透視日本的歷史與文化
    但夏目漱石覺得,日本人不會如此直接地表達感情,而是應該更婉轉含蓄,學生難住。夏目漱石思索片刻說,翻譯成「月が綺麗ですね(今晚的月色真美)」就足夠了。雖然是一則逸聞,卻令日本文化中含蓄曖昧的特質展露無遺。在日本,無論是欲說還休的情感表達,還是崇尚殘缺的日式審美,抑或是日本人待人接物時的恭敬禮貌,都與這種特質十分貼合。
  • 沉迷於麻將文化的日本人:二次元第一,麻將第二?!
    然而牆內開花牆外香,在鄰國日本,麻將卻正以十分積極健康的狀態地發展著。在日本,以麻將為題材的動漫、遊戲層出不窮。很多家長還認為麻將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所以從小就抓孩子的麻將教育,青少年也把「學會麻將」作為人生邁入成熟期的標準之一。不少名人更是狂熱的麻將愛好者,例如明仁天皇、漫畫家富堅義博、推理作家綾辻行人、聲優植田佳奈、演員本鄉奏多等等。
  • 一位日本動漫宅,月薪17萬,近1/3的錢都用來追二次元,讓人驚訝
    眾所周知,日本是現今最能夠代表二次元文化的國家,在多年的發展歷史中,日本的二次元文化不僅發展了遊戲、動畫、漫畫這三種二次元文化的基本形態,與此同時一些新的二次元文化產業也被創造出來。例如女僕咖啡館、手辦產業還有動漫周邊等各種各樣。在這種背景下,日本也出現了一種新的群體,名字叫作—御宅族。
  • 蚌埠市博物館9——歷史文化
    迎接蚌埠解放的鬥爭進入關鍵時刻。《江淮日報》1949年1月25日電燈廠職工保衛機器的報導評選活動持續了2個月,最終,於2017年6月10日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啟動儀式上,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公布了評選結果。蚌埠市博物館5件「鎮館之寶」分別是:陶望雕題紋面人頭像、春秋龍耳銅器、隋青袖四系盤口壺、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獸耳瓷蓋罐、清代同治三年長江水師提督銀印。
  • 【力薦深讀】御宅文化與二次元的前世今生
    這篇文章對於御宅文化有很全面的歷史梳理和特徵歸納,是質量很高的一篇文章。順帶一提的是,《中國電視·動畫》目前已經停刊了,動畫的(準)學術期刊越來越少,真是……讓人唏噓。(主編:野草) 二次元一詞,究其意義,可以歸結為代指ACG(即Animation動畫、comic漫畫、game遊戲)等相關內容,「次元」通常是指這些作品中所描繪的、虛擬的、充滿幻想色彩的世界,之所以稱之為二次元,是因為相對於現實的三維空間,動畫、漫畫、遊戲等依託於平面載體展現,是以一種二維的方式存在的。在日本這種文化被歸為御宅文化(OTAKU)。
  • 二次元文化與青少年生活的距離:從小眾走向大眾
    摘要:「御宅/宅文化」作為青少年群體中的一種新興亞文化始於日本,進入英語世界,基於「西方中心主義」視角衍展出「
  • 感受歷史和文化的沉澱,這些博物館不可錯過!
    博物館,代表著歷史、文化...
  • 這裡是宮崎駿動畫主題博物館,不可不知的二次元打卡聖地
    導讀:在動漫王國日本,二次元氛圍十分濃厚。各種以動漫元素為主題的餐廳,咖啡廳等也是層出不窮,而被稱為「二次元聖地」的秋葉原,也一直都是漫迷們喜歡打卡的地方。所以,動漫主題博物館也成為了一種常態化現象。這一期,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宮崎駿動漫愛好者們最喜歡的聖地吧。相信很多小夥伴對於日本文化的了解,最早源於動漫。
  • 當代日本流行文化的怪象,糅合了極端病態的美學
    很少有事物像流行文化那樣日新月異,也很少有某種文化像日本文化那樣對新浪潮、新時尚、新俚語或任何新興事物持如此開放的態度。鑑於當代大眾傳媒的特點——電視、網際網路、手機蔚然成風——這一新舊迭代的進程正愈發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