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日本流行文化的怪象,糅合了極端病態的美學

2020-12-23 笑忘書booker

很少有事物像流行文化那樣日新月異,也很少有某種文化像日本文化那樣對新浪潮、新時尚、新俚語或任何新興事物持如此開放的態度。鑑於當代大眾傳媒的特點——電視、網際網路、手機蔚然成風——這一新舊迭代的進程正愈發加快。

現如今,人們讀得最多的日本小說——儘管讀者幾乎僅限於年輕女性——是通俗的言情文學,差不多每小時在手機上連載。日活曾出品大量「浪漫」色情片,諸如此類的電影一度風靡大街小巷,如今卻已銷聲匿跡。黃色影視作品基本上完全轉戰網際網路,內容較過去露骨得多,這在多數國家也是常態。

20世紀80年代初撰寫《日本之鏡》一書時,這一切都還無從想像。這部書首版於1983年,書中介紹的許多人物和故事,從黑幫英雄到少女漫畫裡的絕世美男子,對於當年出生的日本人而言恐怕是聞所未聞。 當然,還是有人——甚至是年輕人——喜歡讀谷崎潤一郎的小說,看小津安二郎、黑澤明和溝口健二的電影。有些人沒準還會去收集舊漫畫。但好這一口的人已經鳳毛麟角,這些愛好也無法再被歸入流行文化的範疇。

日本時尚品牌——比如高田賢三 、山本寬齋 和森英惠 ——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蜚聲海外,特別是在巴黎。而在較大的歐美城市,還有觀眾去藝術電影院(還記得這些地方吧?)觀看日本文藝片。但即便到了80年代早期,日本在多數人眼中依然是個洋溢著異國情調的國度。日本動畫片尚未風靡全球,兩位村上(一位是作家村上春樹,另一位是藝術家村上隆)也還沒有享譽盛名,壽司則要假以時日才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事實上,村上的小說之所以不分國界,人人均能讀懂,恰恰因為其不具異域色彩。同樣的話大概也可以用來形容村上隆的「可愛文化」(cult of cute)。全球食客對金槍魚刺身的饕餮胃口意味著這些大魚不久後勢必將從海洋中消失。 對於當代讀者,《日本之鏡》如今覆上了一層歲月的痕跡。1983年寫作此書時,書中提到的並非儘是新鮮事物,恰恰相反;我試圖照亮的部分文化最早可追溯至11世紀。

但即使是歷史描述也具有時代性。因此,本書的氛圍同當下的日本可謂截然不同。 當然,今天的時代和20世紀70年代的流行文化之間存在關聯,另外,要是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其同11世紀的流行文化也有共鳴。村上隆時髦的現代藝術取材自漫畫和動畫片,他作品中的甜美和殘忍之風均可在日本古代的文娛作品中覓得蹤跡。

無獨有偶,如今被搬上網際網路的一些性幻想無疑也反映在本書介紹的電影、漫畫和18世紀的浮世繪中,只是形式不同。通常,如果你對一個古老國度的藝術表達有研究的話,會發現不斷變化的表象背後總潛藏著延續性。

遊走在文化獨特性和乏味普世論這兩股矛盾的思潮中間,旨在說明儘管日本人有著獨特的文化,但他們並非異於常人,稀奇古怪,或完全是「他者」,而是人,和所有人一樣的人。這就留給我們一個問題:誰才算是「日本人」?

國家歷史博物館常會刻畫一個民族亙古不變的形象,目的是灌輸一種歸屬感、共同目標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但這是普遍存在的謬誤,就好像說羅馬帝國時期的高盧人同今日的法國人沒有本質區別,或者生活在公元前14000—前4000年的繩文人在典型特徵上與如今村上春樹的日本讀者別無二致。毫無疑問,這純屬無稽之談。任何對歷史的嚴肅考證,哪怕是流行文化歷史,都必須對變與不變給出解釋。

流行文化迎合的大體上是多數人的品味。某些娛樂作品與其說向我們揭示了整個民族的共性,不如說更多反映了其受眾的階層。要是僅憑電視節目質量給義大利社會定性的話,所得到的會是一幅異常扭曲的畫面。顯然,同樣的比方也可以用在日本身上。日本的電視節目往往介於某種從不停歇的荒唐鬧劇和死氣沉沉的一本正經之間(後者以公共放送協會NHK最為典型)。

需要重申的是,電視同真實生活之間的反差具有啟示意義,特別是以鬧劇為例。遊戲類、競猜類、談話類或喜劇類節目的嘉賓常常身著奇裝異服,狂笑不止,跟個神經病似的大喊大叫,上躥下跳。換言之,他們的舉止同平素普通日本人的做派相去甚遠。後者總體而言中庸、克制而含蓄——甚至害羞。上電視不僅提供了一個發洩的機會,也能讓他人在看好戲的同時產生代入感。至於真正的問題——為什麼一會兒嘶叫連連,一會兒卻又矜持有度——還是留待心理學家來解答吧。

相關焦點

  • 別樣的漫畫家,沙村廣明的病態美學
    關鍵詞分別有四個,【病態美學】【女性神明】【愛與死亡】【物哀】沙村廣明這人在劇情編排上並沒偏科太多,現實嚴肅的正劇他能畫,荒誕黑色幽默的邪典劇他也能把握,雋永詼諧的生活劇他也能畫,變態極端的傷痕劇他還是能畫,不過再繁華炫目的表皮下面照樣有一個統一的精神內核支撐,下面按四個關鍵詞分別說,當然,一切都是我瞎扯的,記住這個前提。
  • 「病態美學」是如何被這三位日本主唱發揚光大的?
    ▼在日本的美學中,有著迷惘與期盼、決絕與憤怒、單純與罪惡的相互交織,美學的鐘擺始終在至善和至惡中搖擺。今天X君就為大家介紹三位深諳病態美藝術的日本主唱:TK from 凜として時雨秋田ひろむ in amazarashiFUKASE in SEKAI NO OWARI
  • 《當代動畫》| 細田守動畫電影的美學特徵與日本文化觀照
    雖然宮崎駿和吉卜力工作室不能代表日本動畫電影的全貌,但其美學特徵的典型性和強烈的作者風格與押井守、大友克洋、今敏、新海誠等風格化導演一樣,無疑是日本動畫電影風格化強有力的標籤。日本文化最顯著的特徵在於將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一方面繼承了江戶時代以前的傳統文化,使得相對古典的文化符號、精神符號始終貫穿於當代日本人的生活之中;另一方面,明治維新之後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與現代工業又使日本在科技、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細田守的動畫電影作品充分立足於日本本土文化特徵,可以從精神符號與物質表現兩個層面反映出的日本文化關照進行梳理。
  • 日本美學文化,都藏在這三個詞裡
    而將美學,很好地引入到日常生活當中,恐怕不得不提及我們的鄰國日本。日本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物心如一和美的境界,是不可忽視的。這從他們的建築、器物、飲食等等中,都能深刻地感受得到。今天,就讓我們通過三個關鍵詞,一窺日本美學文化的真諦。色氣——浪蕩,絢爛,身體審美與情色烏託邦;侘寂——幽黯,蒼老,克制之心與樸素日常;摩滅——時間的藝術,萬物的宿命,宇宙的永恆命題。
  • 當代年輕人的療傷大法:田園美學
    類似話題近期在 Instagram 又開始風靡 ,TikTok 上相關視頻已被觀看 40 億次,共同製造出一片網際網路上的田園烏託邦,給人們帶來視覺與心靈的雙重慰藉,堪稱「當代年輕人的療傷大法」。所有的治癒風光都圍繞著一個詞:Cottagecore。田園美學的「文化復興」如果你還不太了解 Cottagecore 的話,通俗來說,它就是田園風格。
  • 那些「病態」的流行 - 娘性風(風靡央視,綜藝,影視,街頭)
    最近這些年有些「病態」的流行慢慢成為一種時尚,我姑且叫做《娘性風》,風靡央視,綜藝,影視,街頭等等,這些現象其實也反應了一種現狀,一種新的社會現象,可能也是一種「文化」。 為什麼叫做「病態」 ,這種風氣一直挑戰著一鍾審美觀,挑戰著陰和陽中間的那層傳統的認知,我記得這種風是從 某年春晚小品《不差錢》中 小瀋陽 的表演開始傳遍大街小巷,小瀋陽老師演繹的角色 給了大家一種耳目一新的演繹形式,然而這種風 刮著刮著 停不下來了。
  • 我們的大眾流行文化為何如此平庸?
    所以,我心裡最清楚:沒有一篇讓我滿意。之所以還要拿出來獻醜,主要是編輯羅丹妮跟我說過好多次,希望能出成書,並且給我講了諸多道理,我才有一搭無一搭找出幾篇文章看看。有些文字雖然是寫人,但主題大都圍繞文化、藝術、娛樂、商業、受眾、審美等話題展開,說來說去說的還是大眾文化。
  • 日本超變態的十大詭異怪象 世界已經阻止不了日本人了
    大多數人從小在日本動漫、卡通洗禮下,對於日本文化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不過對於西方人來說,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一起來看看外國人眼中10大最不可思議的「日本怪象」吧!1、大便博物館:位於東京的大便博物館雖然聽起來很另類,但卻意外很受歡迎!這裡不僅展示了各式各樣形狀的人類便便,也包括動物的便便,遊客還可以製作製作專屬的大便紀念品!
  • 日本變態美學的漫畫家|沙村廣明(一)
    翻遍了沙村的全部作品,我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四個大字「變態美學」在日本,從事漫畫工作是一項非常辛苦的經歷,他有著全亞洲最大強度的連載周期與最多數量的頁數集結,最精緻的畫面要求(當然在進擊的巨人和one老師之後是每況愈下)以及,最完善的制度和經濟回饋。
  • 「當代美學的論爭與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央廣網杭州12月21日消息(記者李佳 通訊員高瓊)12月19-20日,「當代美學的論爭與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浙江社科界學術年會分論壇在杭州成功舉辦。本次國際學術論壇結合了線上直播,為中國、美國、英國等多國研究者提供了共同探討當代藝術與美學議題的平臺。
  • 毀三觀必備殺器,三池崇史病態大賞
    騰訊娛樂專稿(文/堯耳  編輯/三替)日本是一個神奇的國家,在某些方面恪守傳統,像謹言慎微的老者;某些方面又放肆無忌,像不諳世事的孩童。日本電影也經常攜帶著百無禁忌、驚駭眾人的風格。而三池崇史無疑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以三池崇史為典型代表,日本電影時常將人性中的某一種惡極度放大,讓整部作品散發著血腥、情色、醜惡的病態氣息,並以此形成對社會及人性的拷問和反思。
  • 12月15日,帶你「東方美學與當代精神」
    從歷史中儒家的「顯任為美」到道家的「自由為美」,從當下生活的一件旗袍、一個盤扣到一方庭院,一茶一幾,這些統統屬於東方美學。經過上千年變遷,東方美學非但沒有消散於雲煙之間,反而以其強大生命力繼續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什麼又是當代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自由與自我覺醒、時尚表達與網際網路思維也都是。
  • 漲知識了,12星座你是哪種流行審美,或美學文化?
    雙子座:千禧年前後的流行文化(Y2K)Y2K,在一些圈子裡也被稱為Kaybug,是一種從大約從1997年到2001年盛行的美學。它是一個合成詞彙:Y = Year,2 = 2,K= Kilo,因此Y2K的含義其實就是千禧之年——2000年。樂觀主義和技術烏託邦主義是其核心思想。
  • 電視文化類節目傳播中國傳統東方美學理念
    電視文化類節目傳播中國傳統東方美學理念【文化評析】在全球化浪潮衝擊下,中國主流電視媒體作為意識形態的重要窗口,必然要立足於本土文化,堅守文化自信,爭取國際話語權,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範式,傳播中國傳統東方美學理念。
  • 新高尚美學對話當代藝術:「移動的理想國」即將啟幕
    新高尚美學通過對本土優秀文化的研究、理解,融合現當代藝術的審美趨勢,使用藝術創作及工業設計手段,在藝術和設計領域為觀賞者、體驗者提供有內涵、有意義,既體現在物質、也體現在精神層面的風尚美學。它從中國智造行業出發,透過文化藝術領域,逐步滲透到普羅大眾的世界,它將喚醒人們深藏在血脈中的真善美,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中曾經偉大的精神與氣質,推動中國美學體系和產業升級,構建中國美學基因沁潤而成的「天空之城」。
  • 村上隆||日本當代藝術家
    太陽花系列村上對日本當代藝術狀況不滿,認為它是「對西方流行趨勢的深刻佔有」。因此,他早期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以社會批評和諷刺的精神完成的。這一時期的努力包括表演藝術(大阪混音器項目,1992),模仿90年代初在日本流行的「消息」藝術(Dobozite Dobozite Oshamanbe,1993)和概念作品(如Randoseru Project,1991)。他還開始開發自己的流行偶像,「先生。DOB「,後來發展成為一種自畫像形式,這是他在作品中看到的無數變形和反覆出現的圖案中的第一個。
  • 大佟分享丨演繹一個世紀的美學時尚!臺灣美學大師韓浩瀚:生活即美學,你所不知的「形象設計」
    ,LANEIGE蘭芝、MAYBELLINE美寶蓮、ANNA SU安娜蘇、CLARINS嬌韻詩等國際一線品牌教育培訓講師,主理《面部美學諮詢師》、《形象美學時尚》、《高效系統SOP管理》等,現任美途美程學院資深顧問及形象管理、美學諮詢、品牌教育首席專家講師。
  • 日本流行的「怪獸文化」,比如奧特曼、哥斯拉,其根源是什麼
    小編作為80後,日本的動畫片,可謂是陪伴了一整個童年,至今《奧特曼打怪獸》系列動畫片,在中國的兒童界都很有影響力。曾幾何時,「怪獸文化」悄然的從日本發展起來,起源因是什麼呢!在影視歷史上,日本有一個很著名的電影《哥斯拉》,於1954年11月3日,正式上映,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的「怪物文化」就悄然的崛起。《哥斯拉》的誕生,根據一些資料記載,他準備發行的時間,並不是1954年,而是1945年。
  • Japonismes 2018 巴黎日本文化年 | 和風文化盛宴
    活動標題「Japonismes 2018」(日本主義)指向19世紀中葉在歐洲,畫家們受日本浮世繪影響而掀起的那股和風熱潮,對日本美學的審美崇拜盛行了30年之久。馬奈、德加、莫奈、梵谷等都曾將浮世繪的藝術元素融入作品中。我們也能在這次2018年的「日本主義」裡看到當代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日本和法國都生活的藝術均有其獨特的品味和某種程度上極其相似的和諧美學。
  • 【極端音樂中的極端】——碾核
    碾核(GRINDCORE),被很多人認為是極端音樂中的極端音樂!NAPALM DEATH輕而易舉的令DEATH、SLAYER樂隊的歌迷目瞪口呆,同時也讓那些信奉顛覆一切的鐵桿朋克迷至今仍固執的將這張「Scum」供奉為最經典的朋克專輯之一。3)CARCASS– 「Symphonies Of Sickness」有一種極端,細膩而病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