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奢侈品消費者行為特點

2021-01-10 愛笑的小笨笨

1.奢侈品概念。主流經濟學家認為,奢侈品是具有高需求收入彈性的物品或服務,如果需求收入彈性大於 1 即為「奢侈品」。但是奢侈品的不能單從產品的經濟學角度定義,它還具有商品的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現在我們所說的奢侈品,廣義上來講指能帶給消費者一種高 雅和精緻的生活方式,注重品味和質量,並且主要面向高端和中高端市場的產品。

2.奢侈品與其他產品相比,具有自己特有的一些屬性,其主要特點為: ( 1) 品質卓越。奢華享受源於卓越品質,奢侈品的理性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會充分考慮到產品品質和蘊含的高新技術。 ( 2) 個性獨特。風格強烈而突出是奢侈品品牌的致命要素。奢侈品是一種被賦予了較多的文化、歷史、藝術、哲學和社會含義的特殊商品。 ( 3) 身世顯赫。每個偉大的奢侈品品牌都有一本詳細的家譜,不可複製的家族自豪感讓奢侈品品牌把高檔品牌遠遠甩開。 ( 4) 價格昂貴。奢侈品囊括了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消費者自然要為無形價值帶來的身心體驗支付大把鈔票。 ( 5) 人氣超高。古老的大牌大多有皇室的嘉獎,好萊塢大牌明星的演出,時尚雜誌的解讀,更將消費者對奢侈品品牌的追捧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奢侈品具有超高的人氣魅力。 ( 6) 引領潮流。奢侈品品牌的前瞻性來源於他們對社會潮流敏銳

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過程屬於複雜決策過程

1. 問題認知。奢侈品消費者需求的產生會受到內部變量和外部變量的影響,內部變量包括: 消費者的經驗、消費者特徵、消費者動機;外部變量包括: 相關群體、社會階層以及過去的營銷刺激等等。根據馬斯洛需求的五個層次,普通的消費品是服務於較低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層次,需求量大但易飽和,需求彈性小; 而奢侈品則是服務於更高的社交和尊重,甚至是自我實現的需求。需求還可以從根本上分為兩類: 功利性和享樂性需求。功利性需求尋求獲得一些實際的利益,諸如一部耐用的汽車; 而享樂性需求所追求的是從產品中獲得愉悅。

2. 信息搜集。一旦某一需求得到認知,消費者就會去搜尋和處理與這一需求相關的信息。諸如廣告,朋友們的評論等。消費者對刺激物的暴露經常是有選擇性的。人們總是傾向於選擇那些支持自己觀點、增強自尊心及與自己生活模式相同的人做朋友。

3. 評價與選擇。消費者用過去和當前的信息把他們涉及到的品牌與他們渴求的利益結合在一起。消費者基於所尋求的利益,更喜歡那些他們期望將給與自己最大滿足的品牌。信息處理的各個組成部分始終不間斷地相互作用,直至消費者做出最終決策。

4. 作出購買決策。在購買意向和實際購買之間需輔助性活動作聯繫,但是奢侈品的購買過程當中,評估階段可能會相對簡單。因為奢侈品的消費者通常具備很高的品牌忠誠,美國營銷學會對品牌忠誠給出這樣的定義「品牌忠誠是指消費者在較長的時間內,對於某品牌的高度認知與偏好程度」。

5. 購後反應。產品一旦被購買下來,消費者就將在消費過程中對其性能進行評價

奢侈品消費者的購買動機分析

1.炫耀,以獲得尊重 炫耀性消費,指的是富裕的上層階級通過對物品的超出實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浪費性、奢侈性和鋪張浪費,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錢財力和社會地位以及這種地位所帶來的榮耀、聲望和名譽。美國社會學家凡勃倫認為:有閒階級「為了保持榮譽,對於不能為人所窺見的部分,就得有所顯示,使人信服他的生活的確是有閒的」。因此,「使用這些更加精美的物品既然是富裕的證明,這種消費行為就成為光榮的行為。」所以,「對有閒紳士說來,對貴重物品作明顯消費是博取榮譽的一種手段」。與消費相關的社會地位,根源在於人類需要被接受和尊重,需要一定的地位。

2自我表現 在對奢侈品的研究中,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可能是影響最大的。馬斯洛指出:「驅使人類的是若干始終不變的、心理的而不僅僅是生理的需要」,他將人的多種需求由低級到高級階梯的分為五大類,即生理、安全、情感、自尊和自我實現。RonaldInglehart指出,一旦所有的自然和物質需要得以滿足,人們就會將自我表現置於比純粹經濟效益更高的地位,這與馬斯洛的「自我實現」階段相呼應。

3.社會效仿 奢侈品的消費者大部分是位於消費結構最高層的傳統意義上的富人。而中產階層消費者的文化和經濟背景,使得他們對傳統富人階層消費模式進行簡單的模仿。

4.個性自我和公眾性自我的影響 個性自我概念和公眾性自我概念的消費者在消費時所追求的消費動機是不同的:個性自我的消費者強調內在自我,因此也偏愛產品或品牌的享樂價值,這種追求享樂價值也是奢侈品消費的主要動機,因為享樂價值在於個人對產品的享樂和體驗;公眾性的自我概念強調了個人的公眾角色,個人的公眾感知是自我識別的中心,對面子的重視,更多地突出產品的象徵意義而不是享樂,尤其是產品的公眾性象徵意義。Peter Marber( 2004)指出在體驗社會階段, 非必需商品是不可或缺的。在現代物質型和體驗型社會,哈佛大學教授Putnam(2001)指出,從1980年到1993年,美國打保齡球的人數增長了10%,而團體保齡球活動則下降了40%。通過此例說明了他的主要觀點:現代生活是非常個人主義的,人們都有自己的需要。而這對於奢侈品及其消費行為有著更高的個性要求。

5.禮品贈送的動機 送禮是中國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主要用途之一。Belk(1994)指出「在中國奢侈品被看做是最好的禮物」。Wong&Ahuvia(1998)也發現「禮物交換是東方人獲取奢侈品的重要渠道之一。奢侈品既可以使收禮物的人感覺受到了尊敬,也能夠體現送禮之人的地位和能力」。研究發現在中國的奢侈品購買人群中,除了上述兩類奢侈品消費者之外,還存在著一些購買奢侈品卻並不「消費」的送禮者,這類人自身衣著未必昂貴,但卻不惜耗萬元購買名牌衣物飾品以作為足夠體面的禮物。

6.更好地與人交往 對於大多數的中產階層消費者而言,人力資源是一筆無形的財富,因此人際交往往往是他們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內容,而那些能夠幫助他們在人際交往中表現更加出色的產品和服務則成為他們消費的目標。交際過程中所出現的商品通常能夠代表擁有者的品味、知識、成就和價值標準,這往往才是消費者選擇消費各種新奢侈品的動機所在。因此那些能夠幫助消費者向預期的目標發出有效的信號,從而說明自己是誰、在尋找什麼的商品則顯得十分重要。這些商品可能包括服飾、個人物品,也可能是用餐地點、酒水或手機彩鈴。細節決定著人際交往的成敗,戴上一塊普通的腕錶和一塊簡單精緻的浪琴手錶都能實現掌握時間的功能,但是浪琴手錶所傳達出的那種優雅隨性的生活品質則是無可替代的。

影響奢侈品消費者行為的因素

1.文化因素。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的新富階層,特別是年輕人,則喜歡炫耀他們的社會地位。調查顯示,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年齡大約在 20 -40 歲之間。這種炫耀性消費主要不是滿足真實需要,而是謀求某種社會地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奢侈消費的另一表現為「面子」消費,通過奢侈品消費,人們維護自己的「面子」,強化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並維護自己的社會地位。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的購買形態上會以有形可視的實物類奢侈產品為主,而少有考慮無形的體驗類產品。

2. 個人因素。 ( 1) 職業。對於奢侈品而言,不同職業的人有各自不同的評估標準。某些職業群體對於奢侈品的興趣高於一般人,比如從事服裝設計、演藝等人員。 ( 2) 經濟狀況。一般地說,收入水平較低時,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必需品和低檔日用品上。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對中、高檔商品的購買比重將會增大,對日用品的挑選性增強,對奢侈品的需求也更多。 ( 3) 生活方式。中國人的消費與生活方式正日益被享受和自我發展取代,奢侈品消費者往往將產品及品牌個性代表自己的個性、品味和追求。

3.個性及自我觀念的影響。所謂個性是指個人持有的相對持久的個人素質,一個人的個性會影響個人對外界知覺的方式及行為。

4.心理因素。中國人渴望成功,成功意味著金錢或權力,而有了金錢或權力還不夠,還必須用什麼東西證明出來,炫耀出來,讓別人知道。於是,奢侈品就是最好的證明和說明。

相關焦點

  • ...中國奢侈品消費者數字行為洞察報告》;Valentino 發布 2021...
    北京時間 9 月 22 日,騰訊廣告舉行「奢無界 鏈未來」——《2020 中國奢侈品消費者數字行為洞察報告》發布會,向行業展示了奢侈品行業如何借用數位化的東風,打通消費者的新觸點
  • 騰訊TMI聯合BCG發布:2020中國奢侈品消費者數字行為洞察報告
    導語:2020年起始,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奢侈品市場受到重創 2020
  • 騰訊廣告發布《2020 中國奢侈品消費者數字行為洞察報告...
    北京時間 9 月 22 日,騰訊廣告舉行「奢無界 鏈未來」——《2020 中國奢侈品消費者數字行為洞察報告》發布會,向行業展示了奢侈品行業如何借用數位化的東風,打通消費者的新觸點,加速後疫情時代的轉化。中國作為最大的奢侈品市場之一,在本次疫情衝擊後體現了強勁的韌性。
  • 奢侈品鑑定|最受消費者青睞品牌盤點
    近年來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的消費熱情持續高漲,從經典款到熱門款,不同品牌各有千秋,很多博主明星穿個不停。根據優奢易拍奢侈品鑑定數據,在箱包品類中最受歡迎的三個品牌分別是Louis Vuitton、Gucci、Chanel。
  • 怎樣設計女包,讓消費者有奢侈品的感覺
    於是,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來剖析消費者的心態,如果讓一款女包有奢侈品的感覺,設計方面應該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後期將如何處理,當然,作為一名合格的設計師,自然要考慮到產品的最終效果,中間生產環節可以不懂,最終出來的效果是否符合自己的設計理念等方面,需要詳細的跟進審核。
  • 武林大會背後的奢侈品效應
    《飛狐外傳》中的這個橋段,用上了經濟學中的奢侈品效應。在經濟學中,奢侈品效應是用來衡量消費者從商品中獲得幸福和滿足感的尺度。奢侈品在國際上被定義為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範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又稱「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有三個特點:好的,貴的,非必需的。只有同時滿足這三個點,才符合「奢侈品」的定義。
  • 這是共創的時代,奢侈品也讓消費者一起設計吧
    一位奢侈品內部人士之前接受《福布斯》採訪時就大膽指出:「我們需要重新詮釋奢侈品,從標籤和炫耀性消費轉向追求個性化、真實和獨特的商品和服務。」 這種個性化並不是不斷推出限量款就能滿足的。雖然過去一百年,定製元素背後是時尚行業不願意放手的創意權,但它的普及能前所未有地讓消費者真正地參與到品牌的創造過程中去。
  • 中金公司:2025年中國消費者將貢獻全球50%的奢侈品消費
    我們預計現在起到2025年,中國人將貢獻全球奢侈品消費增量的一半以上。同時,持續降低的進口關稅和消費稅以及免稅行業的發展將促進約2.8億中產/準中產中國人的消費回流,疫情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 到2025年,我們預計線上渠道有望佔到全球奢侈品銷售額的30% vs. 當前的10-15%。
  • 徐薇難界定的二手奢侈品:紅布林疑似欺詐消費者 存不予退貨投訴...
    近日,二手奢侈品平臺與宣布中檢集團奢侈品鑑定中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奢侈品鑑定領域展開長期的多形式合作。但在此之下,紅布林卻陷入了投訴中,疑似存在著商品質量存疑、欺詐消費者、霸王條款等問題。  紅布林直播帶貨疑似隱瞞細節 存欺詐消費者嫌疑  天眼查資料顯示,紅布林成立於2015年,隸屬於致美生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中高端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其CEO為徐薇。截至目前,紅布林共完成5輪融資,2019年8月,紅布林完成經緯中國、啟明創投等投資方的2000萬美元B+輪融資。
  • 高端鮮花領域絕對領先,ROSEONLY晉身奢侈品之路
    不難發現,東亞社會將奢侈品作為社交貨幣的欲望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徵,不會因疫情而消失,並且在收入能力恢復時快速反彈,即使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愛馬仕的營收增速仍保持在10%左右。但和日韓消費者逛高級百貨、閱讀時尚雜誌不同,中國市場的奢侈品消費高度依賴於社交媒體,KOL們的推波助瀾讓中國新中產階層將奢侈品作為了新標配。
  • 百度:2019年奢侈品行業報告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中文互聯...
    服飾品類搜索路徑分析那我們一起來看看當消費者搜索服飾相關內容的檢索路徑,在進入品類探索前,55%的行為從通用詞開始,如「外套女裝」、「男士皮帶」等,23%為品牌相關檢索,但是在搜索的過程中,用戶並沒有產生強烈的品牌意識,平均在5.26個品牌間徘徊比較,難做決定。
  • 商業健康險不是奢侈品 消費者期盼獨立保險經紀人
    商業健康險不是奢侈品「100多元拿去繳稅,不如添點去買健康險。」一直猶豫著要不要買健康險的朱女士頗為動心,覺得個稅優惠不用白不用。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也向記者表示,工薪階層是個稅繳納的主體,佔總納稅額的絕大部分,商業健康險很適合這部分人群。
  • 評論丨【犀言利語】查處拒收現金行為 尊重消費者選擇權
    有調查顯示:截至去年12月,我國手機支付用戶已達4.69億,超過70%的網友認為現金已不是生活必需品。由此,也引發了部分商家或公共服務領域拒收人民幣現金的行為,不僅剝奪了消費者支付選擇權,而且損害了人民幣的尊嚴。基於此,央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任何單位和個人拒收或排斥現金支付將依法查處。  不可否認,使用現金的成本高,因為商家需要花費時間去清點和保管。
  • 基於品牌文化視角的奢侈品營銷淺析
    關鍵詞:奢侈品;奢侈品品牌;品牌文化 一、奢侈品的定義 拉茨勒認為:「奢侈是一種整體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會認為是奢華的生活方式,大多由產品或服務決定」[1]。從拉茨勒給出的定義來看,奢侈是一種奢華的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必須通過對某些產品或服務的體驗表現出來。
  • 讓品牌找到消費者的G點
    如果品牌的今天啥特點都沒有,甚至很平庸,那就看看未來,也就是明天。 明天是指品牌未來的樣子,也可以理解為一個品牌的願景和理想,從高大上的願景裡尋覓出可以打動消費者那個點。
  • 對奢侈品 「買買買」 的熱情消減和疫情有關嗎?
    國貨有了國家文化勢能的加持,逐漸興起,從而降低了消費者對國際大牌的需求,這是國際時尚、奢侈品大牌收益下滑的第一個原因。2. 社會經濟趨勢第二個影響因素就是這次的疫情和隨之而來的經濟下滑。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在《第四消費時代》裡,對比以高消費為特點的 「第三消費時代」 ,提出了以減少非必要消費為特點的 「第四消費時代」。
  • 奢侈品行業劇變 體驗式消費背景下寺庫完成由電商到精品生活轉型
    折扣多品牌線上商店、在線閃購網站和社交平臺的奢侈品銷售額則僅佔到奢侈品線上生態系統銷售額的 10%。品牌自營平臺在成熟市場更受青睞,而全價通用電商平臺則在中國大行其道,全價多品牌時尚電商則備受「千禧一代」的喜愛。2)、體驗式奢侈消費將比個人購物奢侈品消費增長更為迅速。在個人購物奢侈品消費中,香水、化妝品和配飾將是增長率最高的細分市場門類。
  • 楊靜怡:關於奢侈品行業,一些不吐不快的秘密
    她深諳品牌在不同生命周期中的痛點。在進入網際網路領域後,她更是結合了電商行業獨特的消費數據優勢,創新開發出一整套高端品牌精準數據營銷的解決方案,並創立了新的業務模塊,從戰略到實際操作直接賦能各個高端品牌。這是一刻talks的講者楊靜怡在一刻talks第100場演講局【未來大會】上的演講。大數據時代,如何通過海量數據洞察奢侈品消費者心理?如何預測奢侈品的趨勢和方向?
  • 「萬字長文談奢侈品營銷」寺庫楊靜怡:奢侈品營銷要麼不玩,要玩...
    因為中國當時經歷了一段反腐時期,國務院出臺《機關事務管理條例》,奢侈品明文進入政府禁止採購之列。這個政策的實行反而將奢侈品消費領域的人群劃分開來,原來購買奢侈品送禮的那一群人被洗牌,剩下購買奢侈品的人大部分是自消費用戶,當這群消費者不再被原來送禮的那群人覆蓋時,他們的行為軌跡更加明顯。當時有一個品牌「火」的特別快,叫BOTTGA VANETA(下稱葆蝶佳)。
  • 奢侈品在成都:悠遊慢生活中隱藏的兇猛消費
    來源:秦朔朋友圈奢侈品在成都:悠遊慢生活中隱藏的兇猛消費· 歐家錦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抖音有一條熱門視頻,文案很有意思——成都這座城市由兩個平行世界構成,一個是三環內的老城,一個是城南新城。在《第一財經周刊》發布的《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成都再度蟬聯「新一線城市」榜首,在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這三個主要指標上處於領跑地位。「中國第四城」「新一線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這些都是成都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