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臨江仙》清 曹雪芹
吹面不寒楊柳風。溫暖的陽光柔柔地照著大地,春光盈盈……不過別急,北京早春的野外還沒有太多的野菜,咱先抬起頭看看樹上,從剛發芽的楊樹花和柳芽開吃吧。
嗯,楊花、柳芽,早春第一波樹上的野菜,就從它開吃吧!
楊樹是雌雄異株的。花序為柔荑花序,花軸較小,由許多小花排列成穗狀,因總軸纖弱,整個花序柔軟下垂,開花之後隨即脫落。楊樹雄株花芽大而密,花無絮,花軸及苞片均密生絨毛,苞片褐色。雌株花芽小而疏,花有絮,苞片小,具綠毛。當楊樹冒芽時,楊花便悄然逝去,零落成泥碾作塵了。
紅紅的,毛茸茸的,就像一隻只掛在楊樹上的毛毛蟲,這也能吃?
能吃!當年自然災害鬧饑荒,楊花可救了不少人的命。人們摘下紅紅的楊花,摘掉硬殼和花梗,用清水淘洗乾淨。之後放入鍋內開水焯熟,然後再洗幾遍,摻其他調料就可以吃了。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就不能這麼單調了。加些茴香苗、白菜、豬肉或者牛肉一起搭配,口感更佳。怕麻煩的小夥伴可以直接涼拌來吃。洗淨後開水焯燙熟,再淘洗乾淨,洗淨後擠幹水分,加蒜泥、香油、芝麻鹽等調理涼拌即可食用。
「毛毛蟲」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健脾養胃的功效。以前用來救命的野菜,如今成了養生菜,在山東濟南、泰安及華北、黃淮一帶地區的人們仍然有春食楊花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