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與抽象,是日本搖滾樂的「新文化運動」

2020-12-23 青年Dr

,聽過搖滾嗎?鼓點響起的瞬間,你會跟著一起搖頭晃腦打節拍嗎?

不可否認的是,無論你是不是搖滾迷,都會在不經意間受到搖滾的影響。上世紀80年代,熱愛五角星的崔健在北京工人體育場發出《一無所有》的嘶吼之後,中國的搖滾樂便拉開了一個時代的序幕。

不知是不是文化浪潮的席捲,搖滾這種代表著自由、奔放、狂野,甚至激情的音樂文化,迅速在中國大地流行開來,就連《人民日報》也發表評論,對崔健大加讚賞。

也正因為這篇『從《一無所有》說到搖滾樂』的文章,讓曾經被無情唾罵的崔健,迅速紅遍全中國。在那個沒有小鮮肉的年代,崔健這種漢子形象,徹底與搖滾融為了一體。

80年代的北京,只要你坐計程車,就會發現幾乎所有計程車都在播放《一無所有》,司機會跟你唱一路,你還不能投訴他,畢竟,人家真情流露了半天,好歹還是要捧場。

於是乎,聽過崔健現場的和聽過崔健卡帶的這一批人,開始被搖滾樂的魅力所感染。如果,你走過北京的某個部隊大院,聽到裡面有人喊1234567,千萬別以為是在報數,那很可能就是在唱崔健的《新長徵路上的搖滾》。

當時間來到上世紀80年代末期,中國大地上的搖滾樂團猶如雨後春筍般,爭先恐後的冒了出來。黑豹、唐朝、做夢、1989、呼吸等樂隊在這一時期光芒萬丈,人氣指數相比現今的蔡徐坤、吳亦凡更高。

如果你不信,回家問你爸媽,你會得到一個特別靠譜的答案——卡帶,錄音機隨身帶,走到哪兒就嗨到哪兒。

這些搖滾歌曲的傳唱度之高,就連在家做個蛋炒飯的時候,也得吼兩嗓子『沿著掌紋烙著宿命,今宵酒醒無夢,沿著宿命走入迷思,夢裡回到唐朝』,這樣的盛況,作為已經邁入2000年的新一代年輕人來說,肯定沒法想像。

畢竟,他們開始追逐的是另一種極致美感下的華麗搖滾,即視覺系搖滾!

中國搖滾樂的開啟,受歐美搖滾樂的影響比較重,也可以說那一時期是工業重金屬、朋克、英倫等搖滾形式的競爭,儘管大部分的中國老百姓並不清楚裡面的內涵,反正都是跟著吼,好聽就完事。

畢竟,80年代中國社會才從農業文明向現代文明過渡轉變。在此以前,迪斯科都是屬於黃色歌舞,要求別人懂內涵,太他喵不靠譜了。

但對於已經進入2000年的新時代青年來說,搖滾樂的內涵還包括了外包裝。就好比喝二鍋頭要配花生米一樣,MV都流行起來了,唱的好聽也得打扮的好看才行。

不過,我國的搖滾樂團裡的確沒有長得過分好看的搖滾樂手,都是實力派,從根兒裡就鄙視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

△這哥仨笑的可真甜,中國的搖滾,玩的就是低調。

所以,新時代年輕人的視線就看向了國外。受歐美華麗搖滾(Glam Rock)和新浪漫主義的影響,80年代末的日本開始出現一批打扮怪異的搖滾樂團。

他們染著不同顏色的頭髮,穿著非同尋常的服飾(從文藝復興的優雅到後現代的前衛),在那個宣布個性的時代,團隊裡還得有人身著女性化的服裝,以博取眼球。

雖然已經拿出人頭來扮演女性了,但由於其誇張的服飾和驚豔的裝束,儘管都是男性,仍然會被誤認為他們都是女性。所以,這種既強調音樂理念,又強調華麗裝束的搖滾樂,不僅使觀眾能聽得到音樂,更能看見音樂,即視覺系搖滾。

△日本視覺系搖滾鼻祖,X-Japan。

那個時代在日本搞樂隊,不弄個誇張的長髮、塗上厚得嚇死人的煞白粉底、配上撞色的蓬鬆衣服,再用殺死你的眼神來拍照,都不好在Live House跟人打招呼。

這種無與倫比的音樂特性,也就迅速虜獲年輕人的心,當然也被主流文化所抗拒。這種音樂模式傳播到中國,對80後影響深大,他們當時的造型放在現在來說,會被稱作『非主流』、『殺馬特』,但無論如何,這種音樂形式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極大。

我們的近鄰,日本,最先在亞洲開啟視覺系搖滾的先例。而開創這個先例的樂團,則是在日本人人皆知的視覺系搖滾樂鼻祖,X-Japan

這支來自日本的視覺系傳奇搖滾樂隊,被西方公認為是真正的日本文化現象,在音樂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美國著名搖滾樂隊KISS的低音吉他手、主唱Gene Simmons曾說:『若X-Japan出生在美國,應該會是全球最受歡迎的樂隊。』

這種高評價壓根兒不是捧,繼X-Japan火速躥紅亞洲和世界之後,日本的視覺系搖滾樂隊開始走向群雄爭霸的割據局面。

80後的中國搖滾樂迷可能最熟悉的就是,月之海(Luna Sea),彩虹(L『Arc~en~Ciel)和X-Japan,這三個組合當初被稱為『日本三大視覺系搖滾樂隊』。

L『Arc~en~Ciel樂隊,法語裡是『天空之橋』,就像彩虹一樣。

△Luna Sea,很多人都會被這個樂隊的名字所吸引,極富詩意。

一直有句話,『日本的音樂旋律,是世界第一』,即使如狂野的搖滾。所以,視覺系搖滾也並非全是嘈雜的金屬撞擊的調子,反而也很重視柔情的描述,通過吉他和歌手的完美融合,讓喧鬧的世界一下子就能安靜下來!

如果不信,趕緊拿起手機去聽聽他們的柔歌。X-Japan的《Forever Love》,彩虹樂隊的《Anata》和月之海的《I For You》,相信你會轉變對於視覺系搖滾的看法。

另外,作為一個男性,我也要真的強調一下,月之海和彩虹樂隊的主唱真的超帥的。河村隆一和Hyde兩種不同風格的帥,一個英氣逼人,另一個的顏值足以讓女性同胞慚愧。而作為日本視覺系搖滾的始祖,X-Japan的人氣王Yoshiki(林佳樹)也是顏值碾壓的存在。

喜歡視覺系搖滾的歌迷,沒人不認識Yoshiki

曾經一度認為河村隆一的嗓子不適合搖滾,適合柔歌。

Hyde(寶井秀人),日本樂壇妖孽級的人物,各種Cosplay隨便來,比漫畫人物還美。

樂團裡重要成員的顏值的極端分化,也在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三個樂隊在音樂上面呈現的不同表現形式。

X-Japan的音樂主要以悲情歌為主,作為隊長的Yoshiki從小接受巴赫的古典音樂薰陶,所以在音樂表現上顯得更大氣柔美,他們的音樂就好像衝破了所有時間的界限,影響著一代聽眾。

彩虹樂隊(L『Arc~en~Ciel),就如他們的名字一樣,充滿了色彩,充滿了變化。他們的歌曲,成熟地糅合了迷幻搖滾和英倫搖滾,歌曲主題時而溫柔略帶憂鬱,時而華麗而高亢,讓每一首歌都有鮮明的、風格迥異的色彩感和畫面感。

這種特立獨行的音樂風格,讓更多的年輕歌迷從多元化的表現形式上,找到自己的所愛。

Luna Sea,有一個特別安靜的名字,月之海。但他們早期的音樂很有黑暗重金屬的感覺,到後來漸漸加入了一些POP的元素。

歌曲由黑暗的重金屬風漸漸趨於成熟自然,表現出優美的旋律與狂勁的節奏的完美結合,狂烈的鼓點,速度感十足的吉他,配上杉原康弘(Sugizo)婉轉悠揚的小提琴和河村隆一(Ryuichi)清亮高亢的聲音,絕對是無可替代!

當我們提到視覺系搖滾,就不得不講到Hide(松本秀人),Hide是誰?

他曾經是X-Japan的主吉他手,素有日本第一吉他手之稱。他率先提出了『視覺系』這個名詞,被認為是視覺系狂潮中的先驅者。

Hide的顏值相比他的吉他技術,還是稍微差了一丟丟

別看他玩的是視覺系搖滾,但這位吉他手確實是日本無數音樂人追逐的至高偶像,同時,還是領導著無數音樂人前進的知名吉他手。

對於這位已經永遠名留日本搖滾音樂史的傳奇音樂家,Hide將他的一生都致力於搖滾樂的創作,對於日本音樂生態和環境的改變上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是日本90年代令樂迷們瘋狂崇拜的搖滾樂手。

1998年的5月2日,被發現在家中自殺,年僅34歲。

說實話,很多認識X-Japan的歌迷,可能並不認識Hide。但如果你去看了他們的表演,絕對會對Hide印象極深。

一般的歌曲只有3-5分鐘,但是X-Japan的音樂基本上都有8-10分鐘,一首歌太長,有時候難免讓人反感。

但是Yoshiki譜寫的曲子實在太精美,加上Hide的吉他水平十分之高,一首歌結尾有那麼2-3分鐘就只有曲子,但總有那種聽不夠的感覺,他們十分鐘的歌曲,聽著竟不覺得長。

每當你戴上耳機,想要有幾分鐘自己的時光時,你會覺得,這世界上,還是經典的最好!

所以,當你的歌單裡都變成了其他人的歌的時候,依然能在『我喜歡』列表裡找到你不願意和他人分享的視覺系搖滾音樂。

而當所有人都開始追逐新鮮玩意的時候,在日本,依然有人繼續著自己的視覺系搖滾的夢想。

有人喜歡新鮮事物,就一定有人還在固守自己的心靈處女地。在日本東京新宿的歌舞伎町,一家叫做MARZ的地下搖滾吧,每到周末深夜,一群青年男女就會排起長隊。

這些男男女女著裝奇異,有的人打扮成巴洛克式的古典風格,有的人一身烏黑,頭髮卻染成了鮮亮的紅色,服裝的壓抑色調與鮮亮的發色突兀地搭配起來,這一切都只為了即將上演的一場視覺系搖滾。

MARZ是東京眾多的地下搖滾演出場的其中之一,幾乎每個周末都有東京的各式搖滾樂隊輪流演奏,從深夜0點入場到凌晨5點結束,入場券約在3000日元到4000日元之間。

如果你熟悉當地的情況,就會知道,來看演出的搖滾愛好者幾乎都是獨自前來,觀眾們沉默地排著長隊,他們之間甚至很少交流。

每個周末的演出都會有5支樂隊演奏,有80年代初成立的重金搖滾Auto-Mod,新浪潮的電球樂隊Bulb等皆為圈內名氣不小的日本視覺系另類搖滾。

Bulb樂隊的Chargeeeeee是個專業重金搖滾的鼓手。他在愛知縣出生,13歲開始玩搖滾音樂,堅持創作了很多曲目,幾乎快20年的地下搖滾生涯裡,他已獨立發行了20多張CD,音樂風格從流行到重金屬,無一不涉足。

Chargeeeeee曾經在上世紀和80年代末與美國吉他大師Marty Friedman一起,以『工業時代』的表演風格到歐洲所有國家巡演過。

如今,他和20世紀末日本最為知名的哥特樂隊Malice Mizer的吉他手Kozi一起重組了ZIZ樂隊。

每當有演出活動,Bulb樂隊全員都身著黑暗服飾。然而,從女主唱特有的孤絕聲色到鼓手敲打砸裂釋放出的律動,無時無刻不令人感受到舞臺上散發出來的一種強烈衝撞感。

他們與黑暗對立,與孤獨抗爭。臺下觀眾也和樂手一起打著節拍,一起瘋狂劇烈地低頭晃腦,同時擺動著只有搖滾迷們才懂得的、如同暗語一般的手勢。

幾首曲子的間隔裡,DJ在沉重的金屬背景音裡混入了幾則新聞內容的廣播,其中含有大量『入侵』、『死亡』、『犯罪』、『殺害』、『少女』等信息。地下搖滾樂隊不斷地創造新的表達方式,以這種非旋律性的元素將『反派內心』出演到極致。

Chargeeeeee曾經回憶說:『我的搖滾人生也是從 「野外」起家,因為少年時居住的地方遠離都市,在公園裡或者路邊演奏很少受到政府管制,可以吸引更多行人,同時也是為了節約出租場地的高昂費用。』

當然,樂隊的表演也會受到抵制。一些右翼團體的宣傳車路過他們的演出場地時,會扯著大喇叭喊:『就是你們這些傢伙是以製造噪音的方式在擾亂國家,侮辱天皇!』

所以,Chargeeeeee的很多作品中,都會有意無意的融入一些無政府主義精神。比如,這兄弟會把反對首相施政、抗議政府等諸如此類的內容寫在歌詞裡。

△卸下濃妝的Chargeeeeee,在日常中也是一個潮男

很多人會在潛意識裡面覺得,玩搖滾的,玩金屬搖滾的或者視覺系搖滾的人,都不願意被束縛,畢竟,他們的音樂傳遞的正是一種自由,激進的嚮往。

如果,你能接觸到這群玩搖滾的人,就會知道,他們比任何人都需要普通的生活。會在意大眾的眼光,會注意禮儀,會在意道德規範,最後像一個普通人一樣結婚生子。

尤其在日本,人們在公共場合說話都不得不壓低喉嚨,儘量避免打擾到近處的人。這個安靜的國度卻視噪音為『表達自由』的一種方式,視覺系搖滾如今已蓬勃發展起來,深刻影響了全世界的搖滾迷。

所以,為了避免打破這個國家的安靜,在東京,搖滾演出已經很少出現在街頭。它們會在一些有極強隔音效果的地下室進行。

走進這些地下室的搖滾迷們大多是青年人,其中也有一些工薪族。他們在某個演出的周末,脫下平日裡的規矩西裝和堅硬皮鞋,在地面以下的黑暗世界裡盡情釋放,消解平日堆積的精神壓力。

只是,地下搖滾樂手的生活非常艱難,一方面需要其他方面的零工維持生計,另一方面要不斷尋找靈感,積累創作。

由於資金緊缺、樂隊反覆解散或重組,即便是在地下被更多搖滾迷認可,但到了大眾主流搖滾界,仍然要面臨長期淘沙洗鍊。這就不得不要求他們在藝術表達上保持更新,比如用新浪潮代替朋克,以西式的工業時代結合日本的東方旋律。

另外,相對於美國的R&B,英國的古典等搖滾風格,日本的視覺系不僅在聽覺上以音樂、噪音的方式追求藝術內涵,還同時在視覺上以濃妝,華麗服飾來表現死亡,孤獨等一些主題。

所以,在上世紀90年代視覺系搖滾風靡的時候,『殺馬特』這個影響了一代人的亞文化也強勢進入人們的視野。

得益於日本視覺系搖滾的服飾和髮型,『殺馬特們』開始在網絡中盡情盛放他們的領域文化。這種非物質的潮流文化,外人很難接觸,他們有特定的家族,制定了詳細的族規以及比甲骨文還複雜的火星文。

在那個姿態搖曳的年代,就算你不懂視覺系搖滾的奧義,但只要強加給自己一身行頭,就已經很視覺系了。

以至於,老爹老媽從來不敢多看你一眼,這種無法得到家長肯定的心情,也就變成了符合搖滾精神的堅持到底。

畢竟,『孤獨是世紀絕症,偶這代人誰都不能倖免!』

作者 | 青年博士

圖片來源 | 網際網路

相關焦點

  • 評「新文化運動」
    朝鮮日本乃至越南等也紛紛有此運動,紛紛拋棄了華夏,脫亞入歐。乃至驅除了漢語漢字,如越南等,實現了中國新文化運動幹將的理想——使用拉丁文。徹底跟自己的歷史說拜拜了。只不過中華文明血足夠厚,沒被掏騰乾淨。所謂清除「封建殘餘」任重道遠 。說到底,新文化運動是準殖民地化運動。是西方列強殖民的文化部分。可謂兵不血刃。這裡的所謂新文化運動幹將,個個都是刨祖墳的好手。
  • 新文化運動101周年丨「新文化運動與設計啟蒙」展
    朋友們,首先,我代表中國美術學院全體同仁,祝賀新文化運動與設計啟蒙展開幕。三天前,11月22日,是林風眠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日,此前的一天,是李金髮的120周年誕辰紀念日。他們這一代人,是在新文化運動的激蕩風雲中成長起來的新青年。中國美術學院本身就是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在數千年中國文化史上,新文化是一次斷裂中的開端。
  • 新文化運動105周年|新文化運動與亞東圖書館
    陳獨秀8月25-26日,為紀念新文化運動105周年,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與「在藝」在北京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藝術館聯合舉辦「陳獨秀、胡適與他們的時代——紀念新文化運動105周年」主題學術研討會。「陳獨秀、胡適與他們的時代——紀念新文化運動105周年」學術探討會現場本次研討會以新發現的亞東圖書館藏陳獨秀、胡適系列文獻為契機,圍繞「陳獨秀《<科學與人生觀>序》與百年思想史」、「《胡適留學日記》與青年一代的家國理想」、「胡適《跋<紅樓夢考證>》與百年新紅學之路」、「一個大時代的啟幕——從亞東圖書館到新文化運動」四個議題展開探討。
  • 新文化運動百年祭
    新文化運動就此拉開了帷幕。 《小學識字教本》才是這位新文化運動旗手的最後的標誌。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新文化運動不是「打倒孔家店」的嗎?為什麼要從基石開始?新文化運動不是要廢除漢字的嗎?古人的教育,是小學終,至四書。先學小學,再讀經史,而後詩詞文賦。新文化運動所引進的西方教育體制,是先學詩詞文賦,再讀經史,永遠不學小學的。 我想,當此新文化運動一百周年之際,我們仰望星空,緬懷民國文化英雄們時,是不是在敬仰之餘,更應該以繼承他們的遺願為最好的紀念方式呢?
  • 新文化是如何「運動」起來的(下)
    刊物的銷售情形,反映了湖南新文化運動有由精英走向平民的趨勢。當「新文化」真正被「運動」起來後,「新文化運動」這一概念也應運而生。以往多認為「新文化運動」一詞是孫中山於1920年1月29日《致海外國民黨同志函》中最早提出來的。實際上,1919年12月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1號上,陳獨秀已多次提及「新文化運動」。
  • 新文化運動百年 秦暉:「壓倒啟蒙」的是「救亡」嗎?
    從這方面看,新文化運動確實是一場大「啟蒙」。但另一方面,新文化運動後來的走向,乃至由運動中激進者帶入的國家走向,卻愈來愈既與「傳統派」的意志對立,也與「啟蒙派」的初衷相悖,以致幾十年後在「全盤性反傳統」的禮崩樂壞之中,我們不但沒有學到「西洋國政民風之美」,反而出現了一面「打倒孔老二」,一面又「東風壓倒西風」之局,儒道淪喪的同時西學幾絕,一度造成「浩劫」悲劇中的文化荒漠。
  • 論述新文化運動的背景【2020年南開大學中國史】
    ,在中國發生了前所未有、影響深遠的新文化運動。為什麼會發生新文化運動呢?「思想革命」一課;三、辛亥革命時期的「文化革新」為新文化運動奠定了基礎,新文化運動是辛亥文化革新的延伸和發展;四、明代以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所具有的批判精神和反傳統的思想是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基礎;五、辛亥革命之後中國的社會危機和民族危機是新文化運動發生的動因;
  • 搖滾樂的服飾風潮,嬉皮風格的服裝成為60年代年輕人的一種時尚
    談到音樂對服裝的影響,翻看音樂史,沒有一種音樂能像搖滾樂那樣對世界服裝影響如此巨大。從搖滾樂誕生到當代,不管搖滾樂的形式如何改變,它對服裝的影響卻從未改變。搖滾樂誕生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此時的美國經歷了二三十年代的經濟危機、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進入一個相對穩定和繁榮的時期。
  • 新文化是如何「運動」起來的(上)
    然而,在「新文化運動」這一概念最初流傳之際,時人心目中的「新文化運動」多以「五四」為端緒,而且身歷者所認知的「新文化」、「新思潮」,其精神內涵既不一致,與後來史家的慣常說法亦有相當的出入。後來史家所推崇、所眷顧的一些思想主張,在當時未必形成多大反響,而當時人十分關注的熱點問題,卻早已淡出了史家的視野。數十年來,學界對以《新青年》為代表的新文化運動之歷史敘事,日益趨同。
  • 新文化運動105周年|胡適與《紅樓夢》研究
    「亞東圖書館遺珍——陳獨秀、胡適重要文獻特展」於8月25日-31日在北京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藝術館啟幕,展出亞東圖書館陳獨秀、胡適等9種重要文獻,這也是塵封百年的亞東遺珍首度集結面世,包括目前最完整的《胡適留學日記》手稿、陳獨秀《<科學與人生觀>序》、胡適《跋<紅樓夢>考證(一)(二)》以及胡適與友人往來信札等——被譽為「新文化運動文化遺產
  • 胡適先生三十句名言,不愧新文化運動旗手
    徽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胡適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紅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他在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的治學方法。美籍華裔學者唐德剛說:孫中山先生和胡適之先生都是開這個五百年中西文化新運的旗手。
  • 作為喜歡搖滾樂的朋友,日本搖滾肯定不陌生,看看那些著名的樂隊
    作為喜歡搖滾樂的朋友,日本搖滾肯定不陌生,看看那些著名的樂隊。身為喜歡搖滾樂的朋友,我想拋去國內起伏不定的搖滾樂和遠在歐美的那些經典樂隊,在我們身邊最常出現和聽到的無疑是我們鄰居日本的搖滾樂。作為融合了東西方搖滾特點的日本搖滾樂,不但沒有走形,反而本土化有了自己的特色,現在整個亞洲地區內,我想沒有誰能夠在搖滾樂上能夠和日本比肩,那種精緻的音樂製作,強力的演奏技巧以及廣闊的受眾空間都是我們無法比擬的。下面我們來看看那些經典的日本搖滾樂隊。第一位,XJAPAN。其實它叫X,只不過為了避免重名才會加上國家的英文區別一下。
  • 日本人筆下的中國搖滾樂巔峰時代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搖滾樂的故事,但並不是一部電影或劇。中國搖滾樂和民謠,歷經40年風雨洗禮,如今雲淡風輕,成為某種亞文化,遁入了地下。1998年,在北京留學的日本人 香取義人,接觸到中國搖滾,並建立搖滾樂網站。
  • 陳獨秀給它取名,胡適對它情有獨鍾:上海亞東圖書館與新文化運動的...
    《胡適留學日記》原本今年9月,一批「亞東遺珍」現世,包括18冊50萬字的《胡適留學日記》手稿、陳獨秀《序》手稿、胡適《跋考證(一)(二)》以及胡適與友人往來信札等8種,被喻為「新文化運動的歷史遺產」。別看上海亞東圖書館只存在了40年,但它在陳獨秀、胡適兩大新文化運動主將的關心影響下,團結了一批文人志士,出版了大批新銳期刊、「五四」文集、白話小說,創造了出版史上的諸多「第一」,推動了中國文化史乃至思想史的轉型與進步。
  • 暴風成立新文化公司 NextVR即將開始付費直播
    【1月12日VR陀螺報導】日本VR色情遊戲可連接充氣娃娃使用,宅男們的腦洞真是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NextVR即將開啟訂閱模式,VR直播能不能變現成功就看這家獨角獸公司啦;咪咕聯手ODG推AR眼鏡MIGU Glass,VR抱大腿的風潮也傳染了AR界?暴風成立文化公司進軍VR旅遊,啥都不說了,祝你好運!
  • 搖滾樂編年史,細數搖滾樂史上的那些巨星!
    二、搖滾樂與文化搖滾樂成為文化和社會運動的載體,導致英國的亞文化和搖滾樂次文化等主流亞文化,以及20世紀60年代從美國舊金山傳播出來的嬉皮文化。同樣,20世紀70年代的龐克文化催生了哥特亞文化、龐克亞文化和情緒硬核文化的亞文化。
  • 日本時尚美學到底是怎麼崛起的?
    美式時尚竟由日本人創造? 二戰後的日本原本是一片「時尚荒漠」。 日本人不甘於僅僅「複製」西方的產品,他們將美式牛仔褲改造成自己的風格,豐富了其款式和製作方法。 70年代,日本年輕人正沉迷於好萊塢電影和搖滾樂,美國電影《飛車黨The wild One》男主角Marlon Brando穿著的Levi's 501牛仔褲,幾乎完美的展現了男性心目中的硬漢形象。
  •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歌詞小清新,作者卻領導了新文化運動
    胡適領導了新文化運動,並倡導「白話文」。但因為幼年就讀私塾,青年留學的經歷,對古文化的繼承比現代人優秀得多,又受西方國家影響,渴望著思想解放。同一時期的文學家,大部分都有著相似的經歷,比如魯迅、鬱達夫等等。寫舊體詩詞都是信手拈來的事,之前我還分析過魯迅寫的《我的失戀》,就是古詩詞的寫法。
  • 貢布裡希:抽象藝術為什麼會流行
    阿爾伯特·貝納爾受鼎鼎大名的巴黎市委託,為其市政廳繪製的《氣象學》就是這位批評家嘲笑的可怕畫作的極好例子:他正確地認定,該畫令人厭惡的原因是因為它一味地追求時尚。在帕赫看來,貝納爾是個亞拿尼亞,因為他不是個勤奮踏實的學院藝術家,他是個滑頭,從「現代藝術」中借了一些表面效果來遮掩自己的空虛無物,借來的效果包括背離理想美、展示狂放粗糙的筆觸等。
  • 木馬:搖滾樂不需要標籤,它是一個全方位的工作
    30年來中國搖滾樂幾乎在野蠻生長,但生命力頑強,潛移默化影響了很多人。「樂夏」之於木馬有推出圈的作用,但謝強說增粉只是一個結果,作用在於過程——對搖滾樂的極致包裝和呈現。喜歡畫眼線的謝強和充滿戲劇感的木馬在現場恰如其分。謝強說一檔綜藝讓人知道搖滾樂配得上更專業的視覺音效呈現,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出圈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