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發展到清朝,如果不是納蘭性德的出現,可能很多人都要以為,到了清代這種文學樣式要銷聲匿跡了。作為清詞人的代表,納蘭性德很好地繼承了宋詞婉約一派的風格,很多詞作都寫得哀婉纏綿悽美動人。然而在納蘭性德眾多詞作中,有一首詞作卻與其他詞作風格迥異,充滿豪放之氣。
這首詞就是納蘭性德豪放風格的成名作《金縷曲》。在清代眾多的《金縷曲》中,納蘭性德這首詞作是最引人注目的。據史料記載,納蘭此詞一出,教坊競相傳唱,一時間轟動京城。這首詞風格豪放,感情情濃烈,一顆赤子之心至純至誠,撼人心魄。
金縷曲·贈梁汾 (清)納蘭性德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裡。然諾重,君須記 !
這首詞是納蘭性德寫給自己的一位忘年之交的。他的這位忘年交叫梁汾,是清初著名詩人。梁汾一生鬱郁不得志,受人輕視排擠,憤而離職。離職後梁汾再次返京,經人介紹,他準備進相府當納蘭性德的家庭老師。誰知兩人一見如故,成了忘年之交。當時梁汾40歲,納蘭性德22歲,兩人相差18歲。
詞作一開篇,納蘭性德就將梁汾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向其表白心跡。納蘭性德與梁汾雖然只是初次相識,卻像一個相識多年的朋友一樣,沒有絲毫掩飾和城府。他說「德也狂生耳」,我其實跟你一樣生性疏狂不羈。說什麼二緇塵京國,烏衣門第」,我雖身在豪門貴族之家,但這一切都只是偶然而已,我並不以此為傲。
因為納蘭性德的追求是「有酒惟澆趙州土」像平原君那樣廣結賢士。只是「誰會成生此意?」,誰又能明白我的內心呢?「不信道竟逢知己」,誰能料到在這個時候我能遇到你這個知己!這一句寫地非常妙,意思是梁汾來他府上做他的家庭教師,這不是相府的施捨,而是他的幸運,朋友的到來是他心靈的一大慰藉。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你我此時相逢都還不算太老,真是大有可為之時,應該擦去眼淚,振作精神。這幾句話真是說的激昂真誠。可以想見,納蘭性德當時遇到這位知音時心情是多麼激動!
下闕「共君此夜須沉醉……冷笑置之而已」更是意氣風發,真誠至極。世間喜歡造謠中傷的小人比比皆是,管他呢,「冷笑置之而已」,不要怕他,我們一醉方休。其實,以納蘭性德當時的地位,他是自然不會怕誰中傷的。這句話不國是在安慰梁汾。梁汾當時已經40多歲,卻沉淪下僚,自然看多了人情冷暖。
接下來「一日心期千劫在」,那就更是鄭重的許諾了。人與人之間,一剎那間的心靈相交足以抗拒人間的千災千劫。這種相知相交到死還不夠,還要「後身緣,恐結他生裡。然諾重,君須記」,一世相交,來生也許還有重逢的機會,所以今生的誓言,君可要記好了,我們來生也不要忘記。
至情至性的納蘭性德不僅是個古今少有的痴情人,就是對待朋友都如此情真意切,甚至比情人間的海誓山盟海還更加深情。人的相識相知,真是一個迷!有的人,你與他相處半生,可能都還是形同陌路;有的人你與他只是見了一面,卻好像是認識了一生。
(註: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