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時期的皇室後代蕭璇

2021-03-05 蕭氏文化與健康




  

   輸入對應關鍵詞可查詢家譜、各地譜序、各地家譜簡介、各地支系、各地古地名、源流、遷徙、班文、堂號、先祖、尋親、糾肖復蕭、蕭氏帝王、蕭氏將相、蕭氏家風、蕭氏組織、蕭氏之歌、蕭氏文化,等等。特別注意,輸入的詞要和上面的完全一致,否則無法識別。

蕭璇,是南朝梁時期的皇室後代。
  其父親名為蕭巖,祖父名為蕭詧。
  蕭詧是昭明太子第三子。承聖三年(554,西魏恭帝元年,北齊天保五年)坐鎮長安的宇文泰派出名將于謹與楊忠南伐 。于謹攻破江陵,俘虜梁元帝後,決心扶植蕭詧而與江東分庭抗禮。於是蕭詧在江陵稱帝,國號曰梁。後人為與建康相區別稱之為西梁或後梁。
  蕭璇有個兒子叫蕭銑,是隋末群雄之一。大業十三年(617)蕭銑在今湖南北部起兵,稱梁王,改元鳴鳳 ,追諡祖父巖為安平忠烈王,父璇為安平文憲王。
人物關係:

烈祖:

蕭道賜 

天祖:

蕭順之 

高祖:

梁武帝蕭衍 (464~549) 南梁第一任創業皇帝

曾祖:

蕭統 (501~531) 

爺爺:

南朝西梁宣帝蕭詧 (519~562) 西梁政權建立者

叔祖父:

蕭譽 (?~550) 

蕭歡 (?~534) 

蕭譼 (?~537) 

蕭棟 (?~552) 南朝梁朝的第三代皇帝

父親:

蕭巖 

兒子:

蕭銑 (583~621) 南朝梁皇帝

叔伯:

西梁孝明帝蕭巋 (542~585) 南北朝西梁的第二位皇帝

堂兄弟:

西梁孝靖帝蕭琮 (558~607) 西梁政權最後一位皇帝

堂姊妹:

隋煬帝愍皇后蕭氏 (567~647) 蕭皇后

相關焦點

  • 《有翡》背後的南梁宗室:南朝因何皇室紛爭中走向消亡?
    可即便如此,南朝皇室內鬥的頻率也是高的驚人。據羅振玉《補宋書宗室世系表》統計,皇族158人,子殺父者一,臣殺君者四,骨肉相殘殺者百有三,被殺於他人者六。裴松之的曾孫裴子野在著作《宋略》中分析蕭道成代宋建齊的原因時也提到了——「太宗為之驅除,先顛其本根。本根既蹙,枝葉遂摧。」
  • 現今皇室後代最美的大唐公主 李豔冰家族史大揭秘
    近日,演員李豔冰在微博後援會上發文:「我想我的奶奶了,大唐的第51代公主」,並配文其奶奶的照片和家族宗譜,微博一發便引發眾多網友圍觀,原來李豔冰的奶奶是大唐李氏第51代皇室後代,擱以前就是大唐公主,其宗譜乃「尖山李氏宗譜」,從始祖建唐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到高祖次子二世祖唐太宗李世民
  • ——北朝皇室的詛咒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最混亂的一個時期之一,而當大家仔細了解北朝的歷史,就會發現一個很令人震驚的事實,我把它稱之為北朝皇室的詛咒。北朝的第一個朝代就是北魏,北魏有20位皇帝(列入帝王本紀的12位),然後加上東魏的元善、西魏的三位皇帝,總共是24位皇帝。
  • 何為俗何為雅,南朝皇族和士人為何會逐漸變「俗」,雅俗共賞?
    這篇出自於南朝梁簡文帝的《誡當陽公大心書》,一句「文章須放蕩」在當時引發了極大的震動。因為他不僅是一位帝王,而且還是「宮體詩」流派的文學家。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其規律的,也是循序漸進的。其實,在南朝剛剛立足的時候諸如東晉,是沒有直接形成雅俗共賞的。當時的文人都不屑於此,認為會拉低自己的身份地位。《文心雕龍》中曾總結道「故練青濯絳,必歸藍蒨;矯訛翻淺,還宗經誥。」
  • 王謝風流滿晉書|那麼王謝活躍的兩晉南朝,他們是如何衰落的?
    而之後潁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分別崛起,貫穿東晉一朝,可以說門閥之顯赫,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但是到南朝以至於隋唐就風光不再,所以中間經歷了什麼?以至於幾乎完全衰落?看看時間跨度,和比較著名的歷史事件就知道,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 山東一偏僻的村莊,姓氏連百家姓都查不到,自稱是皇室的後代
    古代姓氏的區分多種多樣,但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歷史沉澱,就比如現在所說的主題山東一地區姓氏是明王朝帝王的後代,因為王朝的更迭,下一任王朝容不下逃竄到此,從此在這裡過著隱名埋名的生活。帝王后代們為什麼會用"昃"這個姓氏呢?在古文的記載中,昃字代表太陽落山了,這表明知道屬於自己的時代已經消失,要擁護新的朝代,也為躲避現任帝王的殺害。尋根"昃"姓最初由來是伏羲氏。
  • 曹操敬佩的一位古人,上演不同的皇室子孫行為,還是後代解夢代表
    周公就是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他雖然沒有當上周天子,卻用自己的最大的力量來輔佐周朝的君王,果真是上演了完全不一樣的皇室戲碼,要換做別的朝代,兄弟之間自相殘殺也是有的。但是他的賢明卻是非常的與眾不同,讓周公吐哺也成為一個典故。
  • 大禹的後代成吉思汗
    貝加爾湖畔的布裡亞特蒙古人,34%是中原大禹的後代姒姓(崇氏O1-M119),主要是夏朝末代帝王,履癸(桀)、兒子淳維的後代,被商、周、秦、漢朝稱為匈奴的後代,以及成吉思汗的後代。東南部蒙古人僅4.2%,元朝皇室已經北遷貝加爾湖附近,接近中原北方漢族3.4%。東邊黑龍江中遊流域的布裡亞特蒙古人,19-28%是北國(鮮卑)始均的後代。
  • 中華陳氏南朝派:陳後主叔寶世家簡介
    南朝派是中華陳氏的主系脈派,南朝派後裔尤以叔明公系(義門陳)、叔寶公系(後主派)、叔達公系三支最為著名顯達,這裡謹介紹叔寶公系。生七子:五官,封登仕郎,後代遷廣東順德縣各地;六官,進士出身,任七垌教諭,後代遷玉林各地;十官,平息海盜立功,授水節郎,後代遷陸川各地;十一官,宋大學士,後代遷廣東石城(廉江);十二官,進士出身,授文林郎,後代遷平南、靈山、欽州等地;十三官,進士出身,恩賜迪功郎,後代遷欽州、桂林、柳州等地;十六官,失記。廣東南天主陳濟棠即崇禮公後裔。
  • 宋武帝劉裕,從寄人籬下,到南朝第一皇帝,是什麼造就了他
    他姓劉,按照那個年代古人們喜歡追溯祖先的傳統,劉裕毫不意外地與漢朝皇室沾親帶故。往上追尋不知道多少輩,他家先祖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劉交。可雖然劉交是楚元王,而到劉裕這一輩,卻早就已經是地地道道的老百姓,甚至比一般百姓還不如。
  • 末代皇帝溥儀,沒有留下後代,那他的兄弟姐妹有後代嗎?
    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沒有後代是一個相當不孝的事情,其實對於個人來說,在一生中都沒有留下一兒半女的話,其實還是相當的孤獨的,特別是在古代,皇室家族中如果不留下來個一兒半女的,真的是讓人看不起的,但是總有那麼一個例外,他就是溥儀,作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皇帝
  • 河南老人自稱是「皇室後代」,長相酷似朱元璋,家中藏有祖傳聖旨
    河南老人自稱朱元璋後人 我們也知道,明朝滅亡後有很多後人都開始了逃亡生涯,為了保命他們改名換姓隱藏於山林之中,甚至有的人選擇削髮為僧常伴青燈古佛,也有一些其他的宗室在逃亡過程中分散,便選擇在河南落地生根,或許這位自稱是朱元璋後人的老人就是這些逃亡宗室的後代。
  • 皮弁、帢、巾、帽,東晉南朝男性的日常冠飾,比女性還「精緻」
    東晉南朝時期無論上層的貴族還是平民都十分喜愛戴巾,這種戴巾的風氣也一直貫穿了東晉南朝。《隋書》中記載東晉時的學生打扮:「國子生見祭酒博士,單衣角巾。」《宋書·禮制》中也有:「市以葛為之,今國子太學生冠之。居士、野人,皆服巾焉。」
  • 紀子妃:日本皇室「笑容最可怕」的女人???
    不過隨著進入皇室的時間越久,紀子身上的變化就越大。紀子受到的最開始來自皇室的衝擊估計是來自雅子和德仁大婚這件事。婆婆美智子上皇后,生於富商之家;嫂子雅子妃的父親是外交官,曾任外務省事務次官、日本駐聯合國大使和國際法院院長。紀子娘家雖也是書香門第、自幼出國讀書、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德語,但畢竟只是中產。她的家庭跟皇室比起來相差甚遠。
  • 南朝訓詁學家顧野王與《玉篇》
    顧野王(519-581),原名顧體倫,字希馮,南朝吳郡吳(今蘇州)人。南朝梁陳間官員、文字訓詁學家、史學家。他從小聰明好學,9歲寫《日賦》一文,頗有文採。12歲隨父去建安(今福建建甌),撰成《建安地記》兩篇。
  • 日本皇室的秘密,你知道多少?
    日本皇室,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存在時間最久的皇室,創立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以菊花為家族象徵,號稱「萬世一系」。日本從古至今也只有一個王朝,即菊花王朝,從日本開國以來就未曾中斷過,迄今已延續了125代天皇,是世界上目前已知延續最久的朝代。作為菊花王朝的統治家族,日本皇室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 朱元璋後代有「上百萬」之多 清朝為何對他們趕盡殺絕
    對朱元璋後代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趣歷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一個不留倒不至於,清初都還有明皇室的遺老在朝廷任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