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還真是選秀噴井的一年了,剛結束的《青春有你2》,正在熱播的《創造營2020》,現在還有個《乘風破浪的姐姐》,還有未開播的《少年之名》。《青春有你2》剛剛結束,熱度還不錯,挺出圈的,《乘風破浪的姐姐》那不用說,姐姐們個個自帶流量,全網討論度超高,《少年之名》還未播, 但看目前的導師陣容和選手質量的話只要優酷不作妖基本還是可以掀起一波熱潮的,畢竟是今年唯一一個男團選秀,市場還是挺大的。
導師海報也是粉色的
其實創造營2020還沒開播的時候我還是挺期待的,導師啊,選手的各種路透啊,再加上騰訊一向的「壕」無人性和團體售後還可以。開播之後我也是滿懷激動的第一時間就去看了,第一期呢感覺還能接受,能感覺到鵝是有在努力的想要做出改變,但這個改變其實沒有很成功,這時候我萬萬沒想到第一期已經是他最精彩的一期了,無關選手和導師,節目組這次真的是沒有運營好。我去查了一下發現這一屆製作團隊居然是《以團之名》的製作團隊,鵝你清醒一點啊,以團什麼樣子你沒見嗎?有錢不是這麼造的啊。接下來我從自己的觀感上分析下,主要是這幾點有點勸退我。
第一期記住的選手
私心覺得漂亮的
開場遊戲有點多餘了,這個時候觀眾都還不認識選手呢,你這個就沒必要,你這個遊園會一樣的入場遊戲一沒展示選手個性,二沒展示能力的,這麼直男的遊戲到底是誰想出來的。你看青春有你怎麼做的,人家開場是見面會,這就有意思的多了。然後最不明智的一點就是取消了團隊入場公司介紹這個環節,這個環節真的是秀粉的一大樂趣啊,這個時候觀眾還不認識你的時候,我們就想看看你是哪家公司的,這家公司有哪些藝人,這個環節的缺失直接就導致觀眾和選手沒法產生情感上的共聯。
從原來的的A-F的等級模式,改成了首發—主力—預備—板凳,這樣的改變就會讓觀眾無所適從,其實這個改變是可以的,但是這個評判標準沒有具體到個人能力上,而是一個人來代表一個團隊,先是個人戰又是團體戰,就感覺一直在「掰頭」,第一期就直接讓vocal好的和dance好的先亮相,直接PK,刺激是刺激了,增加了節目的可看性,也讓觀眾記住幾個實力還不錯的選手,但是對於節目來說我覺得是弊大於利的。因為你第一期就直接把底牌亮出來了,就等於告訴觀眾這幾個已經是我這裡邊實力最強的了,選手能力和質量觀眾心裡就大概有數了。對於接下來上場的選手大家的期待值就會變高,但看過最好的之後,你再給我看這些,就會稍顯有些潦草。所以第一期結束後能被記住的都不超過5個。
好不容易到了第一次公演,又為了追求創新搞導師分組對抗,怎麼分隊的呢,也是很隨性了,導師抽籤決定,分隊之後導師又給選好了C位甚至導師已經安排好了每組的人選,選手缺乏選擇的權利,選手主動選的話就會有很多可看的戲劇性和故事性,還能藉此了解很多選手的個性和風格。就這樣這個看點又被鵝拋棄了。
選手沒有自我發揮空間不說,觀眾參與感也被剝奪了,歌曲都不同這有對決的必要嗎?第一次公演是居然沒有觀眾投票,全部由特派教練和學長學姐投票完成,有些對決票數差距大到離譜,有些隊甚至只得到了一票,這真的能代表大多數觀眾的看法嗎,顯然不太能,觀眾連參與感都沒有了,你再想讓觀眾真情實感的參與打投是不是過分了。
鵝啊這個類型的選秀你都做了3季了啊,審美怎麼還掉線,創造營2019的時候我還誇你審美終於上線了,結果第三季你給我來這,你看看你第一次公演舞臺的選歌選的都是些什麼,人家青你2是在引領潮流,你呢是追趕潮流你都沒有追趕對。
1是選曲迷惑,審美不在線,歌曲舞臺不出圈,編舞也沒有亮點。青你2從選手亮相的虞書欣的《愛你》、傅如喬的《微微》、再到公演的《親親》、《破風》等都是引發高討論度和高參與度的。
2是致命的粉紅色濾鏡,把這個濾鏡關了吧鵝,妹妹們都很美,你這濾鏡一開就像是是商場裡批量生產的洋娃娃,沒有差異化,不容易分清人,而且略顯的有點土。
這舞臺是粉色,服裝是粉色,濾鏡也是粉色
3舞美不突出選手,舞臺布景確實是用了心了,一看就是有錢,但燈光是真的不行,有些舞臺從頭到尾選手的臉都沒看清。尤其是《隨便》這個舞臺,妹妹們穿著螢光演出服,舞臺全黑,臉都看不見,誰在唱歌都不知道,很詭異,舞美是輔助選手的,而不是用選手來突出舞美,主次搞反了。
瀟灑小姐舞臺,特別暴露動作不齊的缺點
隨便舞臺,你確定觀眾能看見選手的臉嗎
4服裝上沒有體現選手的特性,團體是服裝需要統一,但也沒必要一模一樣,還是要有點小區分,你服裝一樣,造型也差不多,妝容差不多,濾鏡一開,觀眾確實不太能分清誰是誰。
這服裝造型妝容都感覺一樣,確實分不清人
創造營這次基本沒做什麼人物群像塑造,選秀看的是什麼其實是一種養成感,但創造營沒有給到太多這種選手個性的點,他做了一期類似於茶話會那麼一期用來給選手展示自己的另一面,但這個做的太早了,觀眾連人都沒認清呢,你最擅長的那一面我們都還沒了解清楚呢,過分強調實力和輸贏,卻忽略了選手的人格魅力,這是很重要的啊。這點青你2就做的很好,他109個女孩,觀眾雖說不一定全都記住了,但是記住60個是肯定有的,或是記住了名字、或是記住了舞臺、或是記住了某個特點總之你是記住這個人了,他的節奏就非常對了,他也有茶話會,但他是非常後面了,這時候觀眾已經很熟悉她們了,所以觀眾才會感動啊,感染別人的前提是要把自己秀出來。
這一季主打的是「敢,我有萬丈光芒」,這乍一聽有點像傳銷口號,導師在評級的時候討論的都是適不適合女團,還是在給女團下定義,而且不斷的在加強女團給人的刻板印象粉紅色+甜美,試圖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女生的身材管理和是否適合女團,當我們在竭力呼喊女性不應該被定義的時候你卻要來加固這些隱形的條條框框,比起青你的,強調個性、多元、包容的價值觀,創的觀念就顯得很落後。要知道雖然是女團選秀,但是觀眾大部分還是女性啊。
導師專業點評被一剪沒,導師的作用就是答疑解惑,給出專業指導的,浪費太多時間在導師人物個性的刻畫上是沒必要的,選手之間的氛圍給觀眾的觀感也不太好,無論是「是我站的還不夠高」還是「一股子怨氣衝上頭」,都沒有那種偶像的果敢,而是一種對利益、輸贏斤斤計較的感覺。特別是最新一期的團建做飯,實在是沒必要,學員互動感不強,也沒有什麼精彩的部分,反而顯得有點冗長又多餘了,這種的其實可以放到花絮或者是衍生節目裡。
選秀綜藝重在「養成感」、「參與感」,選手的人格魅力和人物成長其實和實力一樣重要,鵝這次是突出了實力,而忽略了人物特性,就造成了選手與觀眾之間沒有感情連接點。現在第二次排名都公布完了,現在想要逆轉抓回失去的觀眾的心已經不太現實了,希望他後期不要再作妖,成團之後好好運營團隊,運營團隊鵝還是有優勢的。
狗頭保命一下,不針對任何選手和導師,純粹分析節目製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