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華劉俏:中國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有4個比較優勢

2020-12-22 澎湃新聞

北大光華劉俏:中國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有4個比較優勢

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2020-12-20 15:11 來源:澎湃新聞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圖

12月19日,在第二十二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表示,在高速增長階段(工業化進程)結束之後,中國如何保持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速?對全要素生產率未來增速的判斷,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對中、長期中國經濟的判斷。

「我們做了一個測算,如果以2035年為錨定年份,屆時如果要實現中國全要素生產率水平達到美國的65%,那麼未來15年中國年均全要素生產率增速需要超過美國1.95個百分點,保持2.5%到3%的增速水平,這個挑戰比較艱巨。」

劉俏表示,在改革開放40多年時間裡面,中國保持了全球領先的增長速度,背後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保持了全要素生產率的高增速。

「過去的增長主要是靠人口紅利,靠勞動力與資本的大量投入,以及在金融體系等方面的創新。這期間,中國同時也在完成工業化進程,所以說在全要素生產率方面保持了很高增速。」劉俏稱。

數據顯示,我國1980-1989年全要素生產率年增速為3.9%,1990-1999年為4.7%,2000-2009年為4.4%,2010-2018年為2.1%。

「在工業化時期,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比較容易,但是工業化結束之後,在服務業、第三產業主導的背景下,保持比較高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速就變得比較困難。」劉俏表示,2010年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工業化進程,全要素生產率在一定程度上下降了,如何保持比較高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是現在面臨著的較大挑戰。

「全要素生產率最堅實的來源不會是經濟政策,而需要從供給端、需求端綜合改革來形成。」

劉俏認為,目前我國還有四個對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有利的比較優勢:

第一,中國在進行的產業數位化轉型,是通過數位化轉型方式再進行一次工業化,「再工業化」是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最堅實的來源;

第二,「再工業化」需要基礎設施,需要進行「新基建」,大量的投資也會帶來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

第三,製造業的不斷發展也將為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速帶來空間;

第四,目前資源配置效率還比較低,隨著改革開放進一步釋放紅利,提升要素配置效率,這裡面蘊含著廣闊的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空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全要素生產率,中國經濟2021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從5大趨勢看中國經濟的未來
    中新網北京12月19日電 (劉亮)第二十二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12月19日舉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教授出席論壇並發表了主題演講。劉俏分析了當下中國經濟發展五大趨勢,並表示,這五大趨勢很大程度會決定中國經濟未來的需求情況,從而驅動產業格局的形成與變遷。
  • 劉俏:未來可能有近4億人尋求在城市住下來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1日訊 12月19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在第二十二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表示,2035年我國城市化率將達到75%甚至80%左右。隨著城鎮化率提升,未來可能有將近4億人會尋求在城市住下來。
  • 熱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預見正在發生的未來丨第22屆北大光華新年...
    「高速增長階段(工業化進程)結束之後,如何保持全要素生產率(TFP)增速?這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最大的不確定性。」 劉俏在演講中說,對全要素生產率未來增速的判斷,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對中、長期中國經濟的判斷。
  • ...劉俏教授解讀「十四五」規劃建議:新格局下的破題關鍵和相應舉措
    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我國接下來一個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進行了高屋建瓴的部署,引起國際國內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和熱烈討論。在新發展格局下,如何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進行破題?應該採取怎樣的有針對性的應對舉措?
  • 構建新發展格局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提出未來五個關鍵點
    央廣網北京11月1日消息(記者張茜)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在昨天(10月31日)舉行的2020保險資產管理高峰論壇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表示,未來十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對中國而言最大的挑戰是在完成工業化進程之後,如何繼續保持比較高速的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速度
  • 北大光華:今年中國GDP增速或達9%,下半年壓力較大
    記者 辛圓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光華思想力」宏觀經濟課題組日前發布報告稱,今年中國經濟有望增長8.2%-9%,全年呈現前高后低走勢。隨著復甦動能逐漸減弱,尤其是下半年增長回歸正常軌道之後,中國經濟可能因動力不足而再次面臨較大壓力。
  • 2020,謝謝你陪我走過|北大光華獨家記憶
    光華思想力即將啟動四期課題研究,涵蓋數位化基礎設施、國有企業改革、反壟斷、數字資產、三農、醫療大健康、金融創新與監管、全要素生產率等重大研究方向。35歲的光華給出了部分答案:基於科學的範式和方法,發現和揭示科學且有用的經濟與管理知識,做服務社會的經濟管理研究。」 工商管理教育人才培養 在第22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發布商學教育創新理念、改革舉措等。
  •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預計我國2021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將達到18%左右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北大光華管理學院:2021年中國經濟穩步復甦改革蓄勢而發本報告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光華思想力」宏觀經濟預測課題組2021年發布的關於中國經濟形勢分析的第一篇報告《經濟穩步復甦,改革蓄勢而發》。本報告由劉俏和顏色執筆。劉俏是光華管理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顏色是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副教授。
  • 北大光華教授:如何看待中國GDP突破100萬億
    如何評價2020年中國經濟成績單,以及展望2021年宏觀經濟走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進行了相關解讀。以下為觀點概覽:放眼全球,中國經濟超2%的增速實屬難得,高出全球平均水平約6個百分點,彰顯了中國經濟的韌性。
  • 思想有光 華彩綻放 | 祝賀北大湖南校友會光華分會成立
    2020年11月28日,以「思想有光華彩綻放」為主題的北京大學湖南校友會光華管理學院分會成立大會暨年會在長沙隆重舉辦。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張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系教授劉俏,副院長、金融學系教授張崢,組織與戰略管理系仲為國教授,北京大學湖南校友會會長鄧映如等領導和老師應邀出席了大會。
  • 北大光華與世界銀行OLC聯名推出「中國發展」英文線上課程
    北大光華與世界銀行OLC,聯名推出「中國發展」英文線上課程。為那些對中國發展葆有好奇心的全球政商學人士,為那些試圖解構中國經濟奇蹟的全球有識之士,打開一扇理解中國發展的大門!15位北大光華學者,他們擁有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等不同學科背景,將從不同維度和視角,以學者的科學精神、深厚的理論積澱、前沿的研究實踐和嚴謹的敘述方式,通過線上課程,帶領全球政、商、學各界人士理性、客觀地認知中國,解碼中國經濟發展的奧秘與邏輯。
  • 中國頂尖商學院: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大師親自、面對面為你上課!
    在北大光華,有一群可愛可敬的老師們,正在等著你……光華有全職教員114位,其中:長江學者7位,國際學會會士(Fellow)2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位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2位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0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1個........
  • 北大光華阿里拍賣研究實驗室掛牌,探索拍賣平臺化、網絡化發展
    北大光華阿里拍賣研究實驗室掛牌,探索拍賣平臺化、網絡化發展 2020-12-17 2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復甦成關鍵詞 專家:一季度GDP增速或達兩位數
    GDP增速能達到多少?全年宏觀政策基調如何?有哪些行業發展迎來風口?中國網財經採訪多位專家,詳細解讀。   中國網財經1月11日訊(記者暢帥帥)得益於精準及時的政策支持,2020年我國經濟實現V型反轉,市場普遍預測全年GDP增速將實現「來之不易」的正增長,中國也將成為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國家。
  • 「兩岸才情,於斯為盛」——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與臺大管理學院分享...
    在今年的「臺灣大學日」主題交流活動期間,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與臺大管理學院分享交流會於4月25日拉開帷幕。臺大管理學院郭瑞祥院長一行14人到訪光華管理學院,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等9位教授出席並參與了交流活動。此次交流活動分為科研分享,創新創業教育分享,在職高端教育分享以及學生活動交流分享四個部分,由黨委副書記滕飛老師主持。
  • 北大國發教授徐晉濤:大國承諾與中國能源模式的必要轉型
    這幾年也是中國經濟增長最迅猛的時期,說明碳排放與經濟增長速度之間有很高的相關性。2012年之後的排放增速放緩,與中國的經濟增速減緩也有很重要的關係。因此可以說,二氧化碳排放趨勢也是中國增長模式的一種體現,尤其是產能過剩的產業基本都是高排放產業。
  • 北大光華:應防止消費券異化成商家促銷手段
    5月19日,北大光華-螞蟻集團研究院聯合課題組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地處西部地區的廣西,政府給予每1元錢的消費券補貼,能帶動5.3元至7.7元的新增消費,效果甚至好於東部地區杭州的「3.5倍效應」。報告特別指出,應防止消費券異化成商家的促銷手段,政府應當拿出「真金白銀」的財政補貼。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顏色:預計全球貨幣寬鬆持續到2023年
    每經記者 張壽林北京攝影報導 每經編輯 陳星12月19日,在第二十二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顏色判斷,考慮到疫情期間實體經濟、非金融部門、居民的槓桿率都有比較顯著的上升,相對寬鬆的宏觀經濟政策不可長期延續,肯定要回歸。在溫和的貨幣政策下,中國國債收益率很難突破3.5%。
  • 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中國創新發展的優勢和挑戰
    2020年12月4日下午,北大國發院聯合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在深圳舉辦【朗潤·格政】第149期暨「中國經濟的遠景與挑戰」專題第三場活動。活動邀請到多位優秀學者,基於國發院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合作的《中國2049》研究報告及圖書專著,聚焦國際變局與中國的創新發展,解析其中的機遇與挑戰,探討必要的改革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