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中,尤其是課堂改革大潮下,學習的概念被賦予了新的內容。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成為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實際上就是要有效處理學生吸收、理解和內化的知識(或信息)與將這些知識(或信息)表達和應用這兩者的關係,即知識(或信息)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關係,輸入和輸出相結合,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學有所得,這也與學習金字塔模型中的主動學習之「教授給他人」方法相一致。
前幾天,本人在《教會一個小白——自主學習之費曼學習法》中介紹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理察·費曼的學習方法,其核心就是設想你自己是一個老師,向一個完全不懂這方面知識的人(即「小白」)講述你所學的知識,盡力向小白講清楚所學知識,讓這個小白明白和理解,然後與小白一起,或讓小白,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和學習中的實例相結合,實例化應用所學的知識,這樣你才真正把所學知識學透了。
今天向大家介紹芬蘭兒童教育專家本·富爾曼的兒童技能教養法。
眾所周知,最近幾年來,芬蘭基礎教育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富爾曼兒童技能教養法也受到各國教育機構青睞,本人也曾在赫爾辛基與本·富爾曼教授有過一面之緣,國內有些機構也曾多次邀請本·富爾曼教授各地講學,其兒童教育理念和方法受到廣大師生和家長的好評。
富爾曼兒童技能教養法主要針對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如做事磨磨蹭蹭、注意力不集中、不會和小朋友交往等等,通過在學習和生活中,把問題轉化為技能進行學習和訓練,從而提高兒童的自主學習能力。
富爾曼兒童技能教養法分為十五個步驟,如下所示:
第一步,把問題轉變為技能,找到孩子需要學習什麼技能,才能克服他的問題 ;
第二步,商定要學習的技能,跟孩子討論,並商定他要學習的第一個技能;
第三步,探索擁有該技能的好處,幫助孩子明白擁有該技能的好處;
第四步,給技能起個名字,讓孩子給技能起個名字;
第五步,選擇一個魔法寶貝,讓孩子選擇一個動物,或其他什麼生物,來支持他學習技能;
第六步,招募支持者,讓孩子邀請一些人做他的支持者;
第七步,建立信心,讓孩子相信他有能力學會這個技能;
第八步,策劃慶祝的方式,跟孩子一起提前策劃學會技能後如何慶祝;
第九步,為技能下個定義,讓孩子告訴你,並做給你看,當他學會了技能時,應該有什麼樣的表現;
第十步,廣而告之,告訴大家孩子正在學習什麼技能;
第十一步,練習技能,跟孩子商量好他該怎樣練習這個技能;
第十二步,提醒技能,讓孩子告訴你,他希望別人在他忘記技能時如何提醒他;
第十三步,慶祝成功,孩子一旦掌握了技能,就應該慶祝。這也是一個機會,讓孩子感謝那些在他的技能學習中幫助過他的人;
第十四步,把技能教給別人,鼓勵孩子把技能教給其他孩子;
第十五步,著手下一個技能,跟孩子商定好下一個要學習的技能。
這15個步驟中,我們發現,首先,家長和老師需要關注和發現每個兒童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對於家長而言,相對比較容易,對於教師而言,中國的班額給出了較大的挑戰,了解每個學生的學情並非易事,而芬蘭教育的小班額卻有著絕對的優勢,這就是芬蘭與中國教育的最大差異。
在發現兒童的問題後,確定他要學習的技能,後續的步驟就是兒童的學習過程,這個過程與費曼學習法過程類似,學完一項技能後,讓孩子感謝那些在他的技能學習中幫助過他的人,然後,把技能教給別人,鼓勵孩子把技能教給其他孩子。
從本質上講,富爾曼兒童技能教養法也是知識(或信息)的輸入和輸出過程,只不過富爾曼兒童技能教養法面對更小年齡段的孩子,根據兒童心理和智力發展規律,需要家長和教師更多的引導或指導,而費曼學習法則適合所有年齡段的學習者,總之,學習過程中,知識的輸入非常重要,但要學習有所得,輸出更為重要,輸出就是所學知識不斷重複,不斷重構的最佳最高效的做法。
學習就是不斷輸入和輸出的過程,輸入多,留存率未必高,輸入和輸出相結合,才能確保所學知識的留存率不斷提高。因此,現代課堂中,教師應該儘可能啟發激發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講出來,並在師生和生生互動過程中,不斷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提高課堂效率。
(本文由自主學習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