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國勇/傾聽少康中興的歷史回聲(散文)
湯謀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尋,何道取之?楚國詩人、三閭大夫屈原在《楚辭·天問》中的這段吟唱,一直縈繞在我的耳際。整整五年的時間,我從河南省虞城縣出發,一路向東,經過新密市的新礱遺址,鞏義市的花地嘴遺址,再到登封市的陽城,再到「陽翟夏王之故都」的禹州市,一路追尋著少康中興的豪情壯志。
-
夏商周名人故事·少康中興
禹的兒子啟殺益奪得王權,建立了夏王朝。《史記·夏本紀》載:「夏後帝啟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於洛納,作五子歌。太康崩,弟中康立,是為帝中康。帝中康時,羲、和湎淫,廢亂時日。胤往徵之,作《胤徵》。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
-
先秦史話丨11.夏朝(4)帝相被弒、少康中興
帝相之妃後緡剛懷孕不久,從牆洞逃出,逃歸母家有仍氏(夏朝諸侯國名,在今山東濟寧南)。寒浞將澆封在過(國名,在今山東萊州西北),將豷封在戈(國名,在今河南杞縣、太康一帶)。 二、少康中興 帝少康(姒姓,名少康,為夏朝第六任帝,前2118年-前2058年在位),是大禹之玄孫、帝相之子。
-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少康中興(少康復國)
后羿將太康驅除王位之後,夏朝的統治大亂,后羿則代夏掌權。這位通過武力奪權的首領,破壞了世襲制的傳統,也因此遭到了朝廷眾諸侯的不滿。后羿以「窮國不納貢」為條件,讓出王位給中康,自己回到窮國做國主。但后羿的不管事,也使中康脫離了他的控制和威脅,背棄了約定條款,導致著兩國之間戰爭不斷。與此同時,新勢力寒浞的崛起引起了后羿的興趣,並且得到了她的重用。
-
《夏朝》——少康中興
一方面對后羿是百般諂媚,賣官鬻爵,又大肆愚弄百姓,一方面使得后羿只沉浸在田獵的樂趣中,待時機成熟後,與后羿之妻合謀,在后羿涉獵不注意時,策反后羿家眾將其殺死。其子也一併被殺。后羿之妻為寒浞生二子澆與豷,繼續對夏朝餘眾趕盡殺絕。在寒浞追殺夏後相之時,其妻後緡向東逃至母家有仍氏部落,生子少康。
-
親情中華黃河故事|建都安邑之夏王朝的南徵北伐
▲周家莊遺址:少康曾屯兵的基地 (資料圖)夏啟繼承禹擔任部落聯盟領袖後,建都安邑,我們通常稱其為夏王朝。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559年,夏桀被商湯打敗前,夏王朝是中原最強大的部族。其間,夏王朝不斷侵略周邊的小部族,這裡主要談夏王朝的南徵北伐戰爭。夏啟南徵啟即位部落聯盟領袖,因「益幹啟位」而殺益。
-
夏朝那些事5:少康的復國之路
後緡不是不願意與夏王一同赴死,只是她有了夏王的骨肉是這個王朝最後的希望。在下水洞中,後緡依舊能聽到外面的哭喊。沒想到這個疏通雨水的地方,竟然成了她的逃生之路。後緡逃出以後,扮作農婦一路上有驚無險的逃回了自己的母家有仍氏之地,隨後在母家生下了夏王相的遺腹子,取名叫做少康。少康幼年時成長的很無憂無慮,母親也未曾告知他身上背負的仇恨和責任。
-
被湮沒的英雄史詩:少康復國
少康決定先對付澆,他派出中國歷史上或許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間諜女艾,秘密潛入過,打探消息,送回情報。女艾,據說是個女人。在夏商時,女人是可以帶兵打仗的。而且女人當間諜也有天然的優勢,所以這個可信度挺高的。在屈原的《天問》裡,女艾裝扮成僕人,借著縫補衣服的機會,與澆同住一個房間,竊取了澆很多機密。澆很可能死於「斬首行動」,而且就是死於女艾之手。
-
「少康復國」——講述夷族奪取了夏朝政權,最後被少康奪回的故事
要講少康復國的故事,先要從東夷族羿奪取夏太康政權說起。夏啟死後,他的大兒子太康繼承了王位。太康從小就跟著他父親學喝酒、學打獵,生活比夏啟更腐敗。他做了王,丟開國家大事不管,帶著家人和親信到洛水北岸去打獵,一去就是幾個月,快樂得忘了回家。
-
張榮華:「中興」之義及「同治中興」命名之非
且子美『中興』二字屢見於詩,《秋日夔府詠懷百韻》有雲『側聽中興主,長吟不世賢』,《贈韋大夫》詩云『漢業中興盛,韋經亞相傳』,《送靈州李判官》詩云『近賀中興主,神兵動朔方』,《諸將》詩云『神靈漢代中興主,勳業汾陽異姓王』,此四『中』字亦宜作去聲耶?」
-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間諜,如何助少康復國?
前言 《左傳·哀公元年》記:(少康)使女艾諜澆,使季杼誘豷,遂滅過、戈,復禹之績。 說到間諜,一個冷酷的形象便會展現在眼前,她們往往擁有靈巧的身影,極致理性的頭腦,縝密的心思,在進行任務時乾脆利落。
-
從「太康失國」到「少康復國」,四千年前的夏朝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太康失國"到"少康復國",四千年前的夏朝到底經歷了什麼?夏啟繼位之初,也可謂是頗有作為,整個國家也是蒸蒸日上,但是到了晚年的時候,卻是整日不理朝政,沉迷於聲色當中,夏啟病死之後,他的五個兒子為了爭奪王位開始了爭鬥,最終一個名叫太康的人贏得了最後的勝利,成為了夏王朝新一任統治者。
-
鬲國:助陣大禹治水,支持少康復國
皋陶在當時深得民心,更是禹的肱股之臣,秉承禪讓精神,禹推舉皋陶當繼承人,並讓他全權處理政務。遺憾的是,還沒等到正式禪讓,皋陶就先於禹去世了,禹後來才又把君位傳給了皋陶的長子伯益。 事實上,身負賢臣後裔美名的有鬲氏部落歷史可以上溯到龍山文化時期,也就是少昊時代。
-
唐武宗:在位期間知人善任雄謀勇斷,促成李唐王朝又一中興之局
對於宦官來講,擁立之功往往能夠使其獲得更多的權力。但這一次宦官的擁立企圖卻化為了泡影,因為不同於此前的唐文宗李昂唐武宗則頗有謀略。歷史上的唐武宗李炎,在位時間滿打滿算也不過是六年的時間,但就在這六年的時間裡,唐朝卻為此迎來了一次短暫的中興局面,史稱「會昌中興」而因此次中興之局的促成,唐武宗也得以入列唐代中晚期的開拓之主行列。
-
天命玄宮:夏禹受禪與夏王朝的建立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王朝,與殷商代夏以及姬周代商通過慘烈戰爭實現王朝更替不一樣,夏禹走向權力中心的方式相對平和——所謂堯舜禹三代禪讓,不論當事人是否心甘情願,看起來權柄交接都是一個主動讓渡的過程,至少形式上如此。(舜)十四年,卿雲見,命禹代虞事[5]。虞舜十四年,「乃薦禹於天,使行天子事也[6]」,夏禹代替虞舜執政,夏禹也就相當於後世的攝政王。
-
夏初兄弟爭奪到父子傳承【總0060夏本紀30】
帝啟開創大夏王朝,帝啟到帝予這一段歷史,史記的記載並不清晰。一是沒有記載后羿氏代夏這段歷史。
-
虞夏文化交流(上海)中心正式獲批成立
《禮記·表記》:「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歷史學界一直把夏朝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王朝,然而還有學者指出,夏朝之前還有虞朝,虞朝是中國歷史上先於夏朝的第一個朝代。故而機構取名「虞夏」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另一種「祭祖」方式,即無論中華文化源於虞朝,還是夏朝,無論是第一個朝代,還是第一個王朝,都是同出中華民族一脈,「虞夏文化交流」就是「中華文化交流」最全面的意義涵蓋。
-
失國天子、夏朝第三位皇帝——姒太康
姒太康 夏朝皇帝啟的長子、夏朝的第三任君主。約公元前1978年,姒太康在爭奪統治者的戰爭中獲勝,並將國都遷都於斟鄩。這個偷家的人叫羿,又稱后羿(注意一下,這個后羿是夏時期有窮國的君主,不是那個射太陽的后羿),他乘機起兵發動戰爭攻佔夏後都城斟鄩,將太康堵在門口,從此,后羿成了夏的實質統治者,而太康被拒之城外失去統治權被后羿流亡至戈地。史稱《太康失國》或者《后羿代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