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在苦難中上帝啟示自己

2021-03-01 福音聯盟

約伯記38:1-42:6

數月以來,約伯忍受著全身生瘡流膿的折磨。與此同時,他還承受著不幸失去七個兒子和三個女兒的痛苦。他的財富也在一個下午盡都喪失。 他的妻子討厭他,弟兄們嫌棄他,他在城外臥在爐灰中,就連小孩子都嬉笑他。

起初,約伯雖飽受災禍卻仍令人欽佩地依舊順服:「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難道我們從上帝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

但隨著痛苦持續數月,約伯有些動搖,上帝是否真的與他同在?在反駁以利法 、比勒達和瑣法對上帝的錯誤認識、為自己辯屈的過程中,他對上帝說了不虔不敬的話。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無辜,他竟開始陷上帝於不義。

譬如在13章23到24節他說:「我的罪孽和罪過有多少呢?求你叫我知道我的過犯與罪愆。你為何掩面,拿我當仇敵呢?」約伯認為上帝無視他的敬虔,以他為敵。

像他自己承認的那樣(19:25-27),他甚至認為自己死後必會見到救贖主上帝。但約伯想――如今上帝並不是把他當作朋友或孩子,而是以他為仇敵。

所以他向上帝發怨言說:「惟願我能知道在哪裡可以尋見上帝,能到他的臺前;我就在他面前將我的案件陳明,滿口辯白…… 全能者既定期罰惡,為何不使認識他的人看見那日子呢?」(23:3-4,24:1; 參見13:23-24)

三位朋友都一致認為約伯既然受了這麼大的痛苦,那他肯定是犯了什麼滔天大罪。上帝在懲罰約伯!約伯卻駁得他們啞口無言,指出這個世界正義與昌盛、罪惡和苦難之間並沒有什麼直接關聯。義人常比惡人受苦更多,而惡人又常比義人更發達。在駁斥朋友們那膚淺的認識中,約伯大獲全勝。

從32到37章,年輕的朋友以利戶斥責約伯和他的三個朋友。他責備約伯的三個朋友,是因為他們沒有能用自己對上帝的認識來解答為什麼這個世界好人會受苦;責備約伯則是因為他為了替自己辯護,對上帝說了魯莽、自以為是的話。

以利戶認為約伯是一個義人,雖不完全, 卻被上帝深深地愛著。上帝並沒有以他為敵,而是把他當作自己的孩子和朋友。

起初,上帝允許約伯受苦是為了向撒但和眾天軍顯明約伯以上帝為至寶,勝過他的財產、家庭和健康。當約伯表現出自己愛上帝真的勝過世上一切之後,上帝就通過允許約伯受更長一些時日的痛苦來達到另外一個目的。

那個目的,據以利戶形容就是要肅清那深隱在他生命中的殘餘的驕傲。當約伯因長時間受苦信心開始動搖的時候,那殘餘的驕傲就在他生命中被攪動起來,為了試圖證明自己是義的,而置上帝於不義之中。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約伯受苦的雙重含義:起初的目的是要彰顯上帝那無上的價值和榮耀,隨後則是要煉淨約伯的義。他的受苦不是懲罰,不是上帝震怒的一個記號。約伯的疼痛不是行刑人的鞭打,而是外科醫生動手術時的自然反應。切除驕傲的病患是上帝大愛的舉動,無論所花的代價有多麼大。

記得主耶穌曾說:寧可忍受把眼剜出來的劇痛,也強如讓罪殘留在我們內心。如果這對你還不夠明顯――即人為了成聖是值得忍受世上任何的痛苦的――很可能是因為你並不是像上帝那樣,也不像基督徒本應該有的那樣憎惡罪惡,渴慕聖潔。讓我們在這一點上好好地反省自己吧。

就在以利戶的發言(32章至37章)快要結束時,暴風驟集,這不免讓他戰兢,他好像意識到上帝在狂風中來臨,而結束了自己的發言。果真如此,從旋風中傳來了上帝對約伯說話的聲音(38章至41章)。

在38章1至2節上帝登場:「那時,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可能有人會以為上帝在責備以利戶的言論,並非如此。上帝是在對約伯說話,在責備約伯。

從42章3節,我們可以知道,約伯引用38章2節上帝的話應用到了自己身上。他說:「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這正是38章2節上帝向約伯發問的。然後,約伯回答說(見3節後半句):「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

所以,上帝在38至41章中的話不是在斥責以利戶。沒有什麼地方,上帝要斥責或批評以利戶的。以利戶所說的完全正確。就連約伯也是一直在安靜地洗耳恭聽。以利戶講完以後,上帝就開始對約伯說話,而不是對以利戶說話。這樣,我們就要聽聽上帝到底跟約伯說了什麼。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約伯記》38章3節說:「你要如勇士束腰,我問你,你可以指示我。」約伯已經質問上帝夠多時間了,現在應該是讓約伯接受審問、讓上帝發言的時候了。

現在我們不需要閱讀整個過程,僅僅嘗試著來把上帝的諸多發問總結一下,或許和你想像的會有所不同。

在38章4至7節,上帝專注在地:「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你若有聰明,只管說吧!」約伯,那時你並不在場,你不知道我是如何做的。

在38章8至11節,上帝專注在海:「海水衝出,如出胎胞,那時誰將它關閉呢?」是我,約伯,是我而不是你,為它設定了界限。那時你並不在場,你不知道我是如何做到的。

在38章12至15節,主專注在晨光:「你自生以來,曾命定晨光,使清晨的日光知道本位……」你從不曾做過,你也根本做不到。你不知道該怎麼做。是我一直在做著,我會一直按著自己的意思來做。

在38章16至18節,上帝專注在海的深隱和地的廣大。約伯,你從未進入海的深淵或走遍全地。你還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可以和上帝來理論。

在38章後半部分,上帝將焦點從下面的世界移向上面的世界。

首先,在19至21節,他就光與暗的本源向約伯發問:「光明的居所從何而至?黑暗的本位在於何處?」你不知道在哪兒,也不知道如何到那裡去。但我知道,約伯。是我創造的光。

然後,在22至30節,上帝問他關於雪、雹、雨、霜:你知道如何收雪入倉為爭戰的日子預備嗎?你知道如何在天空開渠,使雨降在無人之地嗎?

或者,約伯,你放眼更高(31-33),看看那些星宿:昴星、參星、十二宮、北鬥!「你知道天的定例嗎?能使地歸在天的權下嗎?」

如果你不知道,那麼就讓我們回頭再談談雨(34-38)。你能叫天下雨嗎?你知道如何呼喚閃電,使它隨傳隨到,說:「我們在這裡!」你能憑智慧數算雲彩嗎?我在地上的作為拓展了你的視野嗎?

所以,我們無論著眼於地、或海、或晨光、或雪、或雹、或星宿、或雨,結果都表明約伯的無知和渺小。他不知道它們從何而來,不知道如何讓它們運作。從上面的世界到下面的世界,他徹徹底底被包圍在奧秘當中。

我們也同樣如此,近兩百年來的科技發展不過像是從上帝智慧的海洋裡舀取幾小桶鹽水、倒在岸邊的沙坑裡,海潮襲來,必要回歸大海。上帝才不以為然呢!我們應該看到自己的無知,而不是有點兒科學就得意忘形。

隨之而來的是關於動物世界的問題。

在38章39至41節,上帝問約伯他以為是誰在餵養雄獅和雀鳥。「烏鴉之雛,因無食物飛來飛去,哀告上帝;那時,誰為它預備食物呢?」是我,約伯――是我在餵養全地的動物,你能做得到嗎?

或者想想動物幼崽的降生(39:1-4)。「山巖間的野山羊幾時生產,你知道嗎?母鹿下犢之期,你能察定嗎?」想想吧,約伯!我高高在上掌管著這一切。明尼蘇達的野鹿產崽時――我在那兒;瑞士和尼泊爾的野山羊生產的時候, 我都在那兒;我知道它們的下犢之期,看顧那些幼崽。

想想看,約伯!當一個人看到上帝的工作,譬如你所經受的苦難, 他是否可以像我一樣看到它實際上與世界上其他成千上萬的事情之間的關聯呢?如果這都不行,他又怎能評判其中的智慧呢!

再想想野驢(39:5-8)「誰放野驢出去自由?」你想世界上怎麼會有一些動物野生不受馴服,約伯?你猜怎麼著?是我解開它們的繩索,是我給它們野性,讓它們以山地為牧場。它們都是我手中的作品。萬物有序!而你跟這一切作為一點關係都沒有。

接下來講野牛(39:9-12) 你不知道如何用套繩拴住它,也不知道如何讓它服侍你,它是我的。

還有那愚笨的鴕鳥(39:13-18): 它離棄自己的蛋,忍心待雛。是誰讓她沒有智慧。是我,約伯,就連愚笨的事物都是我設計的!鴕鳥、明尼蘇達的蚊子、黑蒼蠅,他們全部都是我的完美設計。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愚蠢的、無用的。就以戰馬(39:19-25)為例:「馬的大力是你所賜的嗎?它頸項上挓挲的鬃是你給它披上的嗎?」你不知道該怎樣做,約伯。唯有我知道。

最後,約伯,39:26-30:「鷹雀飛翔,展開翅膀一直向南,豈是借你的智慧嗎?大鷹上騰,在高處搭窩,豈是聽你的吩咐嗎?」

絕對不是! 無論我們留意雄獅的獵物、野山羊的生崽、野驢的自由、野牛的不馴服、鴕鳥的愚笨、戰馬的大力或鷹雀的飛翔,結果都一樣: 約伯無知而又渺小。這一切都不是他造的,他不知道如何掌控他們,不了解它們在做些什麼。而這個無知的約伯竟敢對上帝的做法提出質疑!

在40章開頭,上帝稍作停頓,給約伯一個回應的機會。

耶和華又對約伯說:「強辯的豈可與全能者爭論嗎?與上帝辯駁的,可以回答這些吧!」於是約伯回答耶和華說:「我是卑賤的!我用什麼回答你呢?只好用手捂口。我說了一次,再不回答;說了兩次,就不再說。」

約伯現在抓住了重點:一個有限的受造物,沒有智慧去運作這個世界,對於這個過程也99.999%的無知。他根本就沒有資格來指點他的創造者和掌管者該如何運作這個世界,更沒有資格對上帝的做法指手畫腳。

當上帝在旋風中再次說話時,他在40章6至9節繼續責問約伯。

你要如勇士束腰;我問你,你可以指示我。你豈可廢棄我所擬定的?豈可定我有罪,好顯自己為義嗎?你有上帝那樣的膀臂嗎?你能像他發雷聲嗎?

這一點頗具困擾,難道就因為上帝有全能的膀臂,我們就非要服從他,認為他所作的都是公義的嗎? 難道就因為他有權柄,我們就要認定他所做的全部都對嗎? 難道僅僅因為是上帝做的,這件事就是好的和正確的嗎?

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既是對的也是錯的。一方面,沒有比上帝更偉大的存有,我們可以用來評判上帝的作為。如果他還要讓位給自己以外的其他什麼存有,那麼他就不是上帝了。

但另一方面,當我們說「上帝是美善的」、或說「上帝所做的從來都是正確的」的時候,上帝不僅是想讓我們知道「上帝就是上帝」。他想讓我們知道他之所以正確不僅是因為他至高的權柄,不是即使他做得多麼不經思考、隨意無常、不可理喻,卻依然有理的那種正確。相反,他想讓我們看見他使用自己的權柄所做的事都是有目的、有智慧的。

在40章10至14節,上帝挑戰約伯,讓約伯來參與他的聖潔和有目的的權柄。

你要以榮耀莊嚴為妝飾,以尊榮威嚴為衣服;要發出你滿溢 的怒氣,見一切驕傲的人,使他降卑;見一切驕傲的人,將他制伏。把惡人踐踏在本處,將他們一同隱藏在塵土中,把他們的臉蒙蔽在隱密處;我就認你右手能以救自己。

這和說「無論我做什麼,你都要認定我所做的是對的」是很不一樣的。相反,上帝說:「我以能力披戴光明,使驕傲的降卑,使卑微的升高」。 

換言之,上帝主權的公義不只是因為這是上帝做的,而是因為他良善的目的和他的尊榮完全相符。

上帝的美善就是:讓驕傲的降卑來彰顯他的榮耀,在自己的尊榮中將喜樂賜給卑微的人。

為了幫助約伯臣服,上帝不是簡單地說:「權力決定對錯,不準你對我的做法指手畫腳、品頭論足。」

他是說,首先,要運作這個世界的有成千上萬的事兒,你都難知一二。所以你來指教我要怎樣管理出一個更加公義的世界實在是自以為是。你根本就不了解要為我名的榮耀和我民的喜樂來運作這個世界所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多少!

其次,上帝表明他的權能不是隨機的而是有目的的。其目的就是使驕傲的降卑、謙卑的蒙福,以彰顯他的榮耀。因此,約伯沒有資格來指責上帝是隨意無常、不加思考、不可理喻的。他自己應該臣服於上帝作為的智慧和美善,緊緊地抓住他的應許――「他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詩84:11)。

《約伯記》42章1至6節表明他也的確如此。讓我們來看看他表達順服的三個行動:

1、第1至2節「約伯回答耶和華說:『我知道你萬事都能作,你的旨意不能攔阻。』」他順服上帝的絕對主權:相信只要上帝願意,他萬事都能做,不受任何外在事物的限制;

2、第3節「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 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他完全臣服於上帝那無限偉大的智慧和知識:承認他所說的,是他所不明白的;

3、第4至6節,他再次引用上帝的話並且作答。「求你聽我,我 要說話;我問你,求你指示我。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

這兒所帶給我們的四個功課雖然樸實簡單,卻也意義深刻:

1、全心信靠上帝絕對的主權,祈求上帝賜給你這樣堅定的信心;

2、完全相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和美善的,祈求上帝賜給你這份確據;

3、什麼時候你對上帝產生疑問、或認為他對待你有不公之處,什麼時候你就要悔改,祈求上帝讓你看見這樣的怨言完全是罪;

4、學習欣然接受上帝聖潔的旨意而不發怨言。

讓我們一同來效法偉大的英國布里斯托(Bristol)的喬治・慕勒(George Mueller)。在1870年2月6日的主日,他的妻子瑪麗死於風溼(性)熱。那時他們在婚姻生活中一同走過了39年零4個月。上帝賜給他力量,在妻子的追思禮拜上講道。喬治・慕勒說:

我對她有無盡的思念,並且這份思念正與日俱增。但作為上帝的子民和主耶穌的僕人,我要屈膝, 欣然接受天父的旨意,我要追求完全順服於他聖潔的旨意,以此來榮耀他。我要不住地親吻那隻施給我苦楚的手。

作者:John Piper

John Piper(約翰·派博)是」渴慕神」網站(DesiringGod.org)的創始人及導師,伯利恆學院和神學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校長。他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裡斯市的伯利恆浸信會(Bethlehem Baptist Church)擔任牧師三十三年,著有五十多部書籍,包括《上帝獨特的榮耀》,《渴慕上帝:基督徒享樂主義沉思》,《訓誡的狂喜:基督徒的敬拜》等。

在混亂、紛擾的時代

幫助你聽見耶穌的聲音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微信號:福音聯盟

網址:www.tgcchinese.org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屈原的天問與約伯的上帝之問
    約伯的回應是:「哎,難道我們從上帝手裡得福,不也受禍麼?」約伯對苦難的接受,意味著撤旦在第二會合的挑戰中也失敗了。 這禍患以後,約伯的三個朋友,提懊人以利法,書亞人比勒達,拿瑪人瑣法約會同來慰間:「他們就同他(約伯)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一個人也不向他說句話,因為他極其痛苦」。這三個朋友的表現是非常明智的,因為約伯這時所需要的,企是這些能夠與他同坐的人,而不是空洞的話語。
  • 每日默想丨從約伯的故事看:基督徒應該怎樣解釋苦難
    有的弟兄姐妹對信仰後還有苦難非常不理解,尤其當自己沒有做錯什麼卻飛來橫禍時,心中更是覺得委屈,不明白神為什麼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剛信仰的人很容易因此跌倒,信仰時間很長的人可能也對神有誤解埋怨。的確,在災難中沒有人是不痛苦的,基督徒也不例外,我們本來就是因為生活太痛苦了才來尋求神。
  • 約伯—苦難中的得勝者(1)
    基督徒既不是離群獨處的人,所以一個好基督徒絕不是只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才是好基督徒,跟別人相處時就不是好基督徒,這樣的基督徒生活是失敗的,我們應當無論在家庭、教會或社會中,都是個發光的信徒。而家庭生活卻是學習處身於群體生活的基礎,是考驗我們靈性最實際的地方。許多人對外可以冒充屬靈,回到家中就無法冒充屬靈。在教會中,人人以為他愛主,但在家庭中,人人都知道他是否真的愛主。
  • 施瑋 | 《約伯記》與中國人的認識論(上)
    在《約伯記》第一、二章中,上帝耶和華二次允許撒旦攻擊約伯的所有,就是要斷開人的行善與神的祝福之間的因果關係,強調神獎懲的主權。也是為了將人的眼目從地上的禍福、物質的得失,轉向對神的永能與神性的追求和認識。 人對苦難的感受,不僅僅是物質的得失,更是心理上的委曲與不平,苦難破壞了人心中的自我判斷系統。
  • 有聲|上帝的情書 19——第二章 苦難之謎 楊腓力(美)
    我自己研讀《約伯記》,得出以下的結論。這些結論雖然沒有回答痛苦的問題——連神也無此企圖,卻點出了今天廣為流傳、像約伯時代一樣的錯誤觀念。1.第一、二章隱約指出很重要的區別:不是神直接引起約伯的問題。神雖然容許問題發生,卻是撒但引起苦難。2.《約伯記》從沒有說神缺少能力或良善。
  • 約伯是一面鏡子
    和約伯試煉中極度的痛苦相比,我們在患難試煉中所受的一點點苦楚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忍耐到底?約伯遭遇的試煉給我們信心的鼓舞。 從聖經《約伯記》中我們知道,約伯在上帝面前是義人、完全人,這並不是他自認為義,而是上帝認他為義。耶和華問撒但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
  • 《約伯記》03-撒但猖狂終配角(A)撒但的作為(微信版)
    以人物關係為線索:約伯與上帝、約伯與撒旦、約伯與兒女、約伯與妻子、約伯與三友、約伯與以利戶、約伯與苦難、約伯與自己……經文:伯1:6-2:8《撒但試探約伯》6有一天, 神的眾子來侍立在耶和華面前,撒但也來在其中。
  • 13《約伯記之旅13》信仰與苦難(三)
    7 於是撒但從耶和華面前退去,擊打約伯,使他從腳掌到頭頂長毒瘡。       伯2: 8 約伯就坐在爐灰中,拿瓦片刮身體。9 他的妻子對他說:「你仍然持守你的純正嗎?你棄掉上帝,死了吧!」  10約伯卻對她說:「你說話象愚頑的婦人一樣。噯!難道我們從上帝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以口犯罪。
  • 在約伯的天平上——評電影《李爾王》
    除對苦難與天意的拷問,還有一點相似,那非歷史化的處境。在充滿歷史目的論、細陳人類家譜傳承的《聖經》中,幾乎唯有《約伯記》是難以判定年代的。不但如此,也唯有《約伯記》,將天上的故事,也就是撒但在上帝面前對義人的指控,與地上的情節直接掛鈎。      《李爾王》 也一樣。古英文中的「萊爾王」 傳說,是放在基督教世界中的。
  • 史鐵生:上帝為人性寫下的最本質的兩條密碼是,殘疾與愛情
    在《病隙碎筆》中,史鐵生說:我想,上帝為人性寫下的最本質的兩條密碼是:殘疾與愛情。或者說,上帝為人類造設的,地獄和天堂,都在人間;即殘疾與愛情,即原罪與拯救。這種哲理性的思考,很是值得玩味。顯然,史鐵生之所以對「殘疾」有這樣深的體悟,是基於他的身體狀況,然而,就像他所說的,「人即殘缺」,誰能說自己是「完整」的呢?
  • 【信息系列】約伯記06美好、屬靈的結局
    另外,雖然旋風剝奪了他一切所有的,但是約伯卻是在旋風中聽見耶和華對他說話。在苦難中神開通了我們的耳朵,也是在旋風的裡面,約伯遇見來神的同在。而這種聽見神的話,遇見神同在的經歷是從前約伯沒有的。他從前以為他和神的關係已經達到那麼和諧,那麼美好的關係,他說「全能者待我有密友之情。」
  • 聞中 | 想起於旋風中,神回答約伯的那一段話語
    故而苦難,也許是我們於人世的一個不可遽解的謎,它又確實是上帝最精微的方法論,藉此方法,來塑造人性的堅強,促使人們回到他自己,回到他自家生命最深沉的維度去觀照、去察覺,去成就,進而促成了一條由幻相而進入實相的必經與必由之路。多年以前,讀到印度聖人辨喜尊者的那一句看似無情的話語,云:「每一種苦難裡面,皆隱藏著神聖的祝福!」如今思來,實為至理。
  • 電影《上帝未死》觀後感
    這個纏繞世人與哲學家千載也同樣纏繞我多年的難題,在我看來,也在教授的控訴中得到了集中體現。在觀影之後的分享中,我們各抒己見。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曾提出了一個「邏輯嚴密」的「歸謬法」來證明上帝的不存在。大前提:上帝若存在的話,就一定既是全能的,又是慈愛的。他是全能的,所以他有能力消滅現世的苦難;他是慈愛的,所以他一定願意消滅現世的苦難。
  • 今日基督徒默想:苦難與榮耀
    但真正的榮耀是上帝所賜予,也是與苦難無法分開的。主耶穌的一生,就是最好的寫照!基督徒經歷苦難陶造煎熬,只要永不放棄,堅持目標,最終就會成就上帝的榮耀!你看約伯:若不經歷那麼多的苦難,怎麼能發出慨嘆【伯42:5】「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並得到雙倍祝福享神恩洪浩!
  • 聖經揭秘 約伯記 耶和華讓撒但兩次試約伯 約伯痛失兒女又得病
    比如說有很多人的經歷跟約伯相似,可是他們卻是信佛的,也就是說是拜偶像的,那怎麼解釋呢。或者又比如說,有些人一直就很富裕,從來沒有敗落過,他們是信玉皇大帝的,那又怎麼說呢。還有那些混混起兵當了皇帝的人,他們都說自己是天子,總不能說他們是相信耶和華的吧。很多迷信宗教的人覺得自己信的那個宗教就是真理,根本不會去思考,或者思考也只是盡力為自己迷信的事物去辯護。
  • 在人生中面對最困難選擇的時候,怎麼知道上帝的啟示
    這個時候不是用啟示了,是用上帝的引導,為什麼呢?啟示是已經客觀形成的《聖經》,這是神所啟示的話語,當看到《聖經》啟示以後,你看到從那節經文該怎麼行,那個是上帝的引導。唐崇榮牧師上帝引導你的時候,當然是上帝籍著聖靈光照你明白《聖經》的時候,然後才達到一個結論——我應當怎樣行。
  • 約伯的故事
    相反的,人以為『自義、發怨言』的約伯之言語卻被神肯定了!  約伯記的難難在哲學家以為這是一本探討『惡』的巨著,而它其實是在談『如何讓神得榮耀』。在約伯記裡神起初稱約伯為『我的僕人』,神最終且不斷的稱約伯為『我的僕人』,這告訴了我們神的僕人約伯從始至終都得了勝利,神也因他而得了榮耀。因此,我們可以說『如何使神得榮耀』『如何戰勝惡者的手段』是約伯記的主題。
  • 第64集)41講上帝的啟示-傅瑞姆
    不過因為我們的自主的理性,要寧願自己作上帝,所以不喜歡說這些都是上帝所計劃、上帝所掌管,而且上帝有啟示性。那上帝啟示了什麼呢?啊,那不等於我們都知道。至少我們知道上帝是掌管一切的,包括地震,包括每一個小國、大國的興和衰。人有他的啟示性。自然界,每一片樹葉,每一個細胞都在喊叫:「耶和華造我的!」「諸天述說神的榮耀」!我們看不見,因為我們瞎眼了。哥林多後書4:4:這個世界的神把我們的眼睛弄瞎了。
  • 與約伯一起劃向生命和信仰的深處 第三部分
    他並沒有否認約伯的完美,而是把焦點轉向他如此行事的動機(約/伯一9-10):約伯如此敬畏上主,真是無緣無故、一無所求(חִנָּם  ḥinnam)嗎?撒旦把矛頭直指上主對約伯的祝福,如此豐厚的祝福使人懷疑約伯虔敬的動機;約伯愛上主的最終目的是上主還是自己呢?無私與非功利的信仰是可能的嗎?
  • 人類的哭聲,上帝聽見了嗎?——觀韓國賣座電影《哭聲》
    ,好人也不例外,「我認為人類的存在和神明的存在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所以我就想問神,比如,上帝,你存在的理由正在被人懷疑,我認為你應該站出來證明你的存在,來解釋一下這些事件。」當苦難發生時,導演開始質疑神的存在。事實上,聖經裡並沒有逃避關於苦難的話題,反倒是不避諱苦難。苦難的存在並不能證明上帝的無視或不存在。正如路易斯所說,苦難的存在其實更能支持上帝存在的論點,他說,苦難是上帝的擴音器,使人們排除世界雜音幹擾更能聽見上帝的聲音,而不是否定上帝的存在,「殊不知,當天國來臨之時,將要逆轉一切,甚至使痛苦變成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