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九品官人法」就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九品中正制」,而創造出他的人正是東漢末年曹魏重臣——陳群。可以說陳群創造出的這種選拔制度,完完全全的將曹魏政權從東漢末年已經腐朽透頂的「察舉制」中拯救了出來,讓曹魏政權在完成「代漢」之後一步步走向穩定局面。但是這個「九品中正制」也不全然是優點,畢竟古時候的制度完全是上位者維護自身利益的一種手段,所以也導致的如今很多人對「九品中正制」的厭惡程度。
九品中正制
陳群
要了解「九品中正制」,首先要了解陳群,不管陳群所創立的制度是否真的完善,也都不能否認陳群對曹魏政權和天下安定所作出的貢獻。陳群的功績有兩樣被人熟知,一項就是「九品中正制」,另一項便是《魏律》了。雖然陳群一開始是追隨劉備,但是曹操入主徐州的時候,劉備拋家棄小一個人獨自逃命了,所以陳群也是無奈的跟隨了曹操,從此之後陳群在曹魏政權一直都是平步青雲,陳群一人就經歷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而陳群在這段時間之內,也證明了自己確實擁有突出的治世能力,為曹魏政權起草了比較完善的禮法和其他制度,不過因為年代久遠,這些珍貴的制度早已經遺失,如今我們也只能在史書中才能領略陳群所制定的規章制度來猜測三國時期的民俗民情了。
陳群
古代選拔制度
說起古代如何選拔官員,可能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科舉考試」,但是科舉是我國隋朝時期才出現的一種選拔人才的方式,而在「科舉制」之前,可以說就數漢朝時期的「察舉制」最為有名,而承接了這兩個時代的選拔制度,就是陳群創造的「九品官人法」。
「九品官人法」是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因為這些缺點,「九品官人法」逐漸淪為了大家士族手裡的工具,畢竟一個大型家族完全有能力操控人才的品評,將一些利於自己家族或者是自己家族子弟安排在一些關鍵位置,而一些寒門子弟或者不願意隨波逐流的高潔名士終其一生也只能當個小官。但是「九品官人法」的出現確實非常利於當時的環境,可以說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什麼比「九品官人法」更合適的選官制度了。
古代士族
九品官人法的好處
東漢末年,原本漢朝所倚重的「察舉制」其中的缺點很明顯的擺放在眾人面前,那就是「有德不代表有才」,如果說一個小縣官只是有德行,但是本身卻沒有任何治理經驗,那麼這個小縣官可能將這片地區治理的一塌糊塗,在和平時期,這種缺點還沒有那麼明顯。但是到了比較動蕩的年代,這種方法所展現出的短處是致命的。為何曹操手下會出現「猛將成群,名士如雨」的局面,正是曹操的用人方針是「重才而輕德」。而「九品官人法」的出現,可以說是打破了「察舉制」將一些只有德行,沒有才能的花架子選拔提升的局面。
而且當時曹魏政權剛剛「代漢」,天下人心不穩。而東漢末年世家大族的力量可以說是空前的大,包括曹操本人也是依靠士族的力量才能穩定北方。所以為了穩定這些世家大族的心,「九品官人法」可以說是將選舉的一部分權力交給了這些世家大族,從而換取這些家族對曹魏政權的支持,穩定北方局勢。而且「九品官人法」也將官吏的任免重新收回中央,也是加強了中央集權制的統治穩定。
九品官人法
尾言
但是這種辦法畢竟不是永恆的,到了隋朝,隨著門閥制度的衰落和「科舉制」的興起,這種「九品官人法」也成為了歷史,但是創造了這種選官制度的陳群卻能垂名史書,被後人所知。至於陳群身上究竟是罵名多一些,還是讚美之聲多一些,這就不得而知了。
科舉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