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羅生門》的,究竟是什麼

2021-01-07 張煙雨扶

當我們面臨撲朔迷離難以查清的真相時,總是喜歡用「羅生門」來形容。

《羅生門》是日本1950年出品的懸疑影片,故事內核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筱竹叢中》,講述了一起武士被殺案以及案件發生後人們以不同的證詞指控出不同的兇手的種種事情以及經過的故事。

《筱竹叢中》篇幅不長,但故事描寫的角度稱得上是骨骼清奇,故事本身展現了人性的多面與複雜,引人深思。

武士被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我們可以根據是否與兇殺案有關輕易地將提供說辭的人分為兩類:局外人與局內人。

顯然,樵夫、行腳僧、差役和老嫗屬於兇殺案的局外人,他們負責提供武士死者、武士妻子以及強盜多襄丸的關聯性。

而武士、武士妻子及強盜多襄丸是局內人,是真正知道殺人兇手是誰的知情者。

由局外人的供詞來看,我們能得知以下內容:

武士因胸口被扎一刀而死,殺人現場也能看出明顯經過一場惡鬥,此外,現場只有一根散落的繩子與一把梳子。

武士是同妻子一同經過此地被害,武士身上帶有腰刀和弓箭。

盜賊多囊丸是個好色之徒,在武士死後帶著武士的弓箭與馬意外被差役抓獲。

能從以上信息中明白多囊丸覬覦武士妻子美色,從而與武士及妻子爆發衝突,導致了命案。

那麼只要局內人直言明說當時的情況,人們便能判定是誰殺死了武士。

這正是最有趣的地方。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的局內人,他們的說辭完全不一。

多囊丸:兇手是我。

妻子:兇手是我。

武士亡靈:我是自殺,兇手是我。

看來死亡的真相得不到解答,新的疑問又產生:他們為何會這樣說?

多囊丸在供狀上毫不猶疑地承認他是因武士妻子的美色而起了歹念,但他是在強暴武士妻子後,妻子說兩個男人必須死一個,他才決定殺死武士。經過一場惡鬥,他才刺穿武士的胸膛。

妻子在對菩薩懺悔自己的罪孽時,說出自己的版本:自己被強暴後想奔到丈夫身邊,卻被盜賊踢倒在地,丈夫卻用蔑視與憎惡的目光看向自己。自覺已不能再與丈夫在一起,妻子決定先用匕首刺死丈夫再自殺。刺死了被綁的丈夫,解開他的繩子,妻子卻沒有勇氣去死,選擇逃進了清水寺。

武士的亡靈又講出了第三個版本:妻子被強暴後,武士憂心於她,她卻一定要盜賊殺了武士。盜賊蔑視地踢倒妻子,並告訴武士只要他一句話自己就可以殺掉他的妻子。妻子逃走,盜賊解開武士的繩索後離開,而武士撿起妻子掉落的匕首自殺了。

以往兇殺劇情,嫌疑人都是相互指證別人是兇手,而這裡三個人的言詞相互印證又相互矛盾,都說兇手是自己。

我們難以從這三人口中得到完全的真相,我們只能從三人口中認識他們心中的自己。

早有命案在身的盜賊,被抓後一副桀驁不馴的模樣。他爽快地承認了殺人事實,卻會強調自己對那個女人是愛情而不是單純的色慾,自己擊敗武士確實費了很多力,那個武士是個難得一見的勇士。

在盜賊這裡,自己是個梟雄,行不軌之事,卻具有自己的格調。甚至自己變成一個盜賊也是因世道太差。自己與武士經歷一場惡鬥,不是自己太弱,而是武士夠強。至於武士是被扎身亡而不是他所說用他自己的大刀殺的?抱歉,他不打算解釋。

在妻子這裡,她忠於丈夫看重名節,比起盜賊的凌辱,丈夫不再接受她更令她痛苦。既然丈夫不再接受自己,她便決定殺了丈夫再自殺,即使到後面她沒有自殺,但請相信——武士的死來自於妻子對再也不能和他在一起的絕望。至於現場的打鬥痕跡以及盜賊的去向?抱歉,她拒絕解釋。

而武士本人,他擔憂妻子,對盜賊感到嫉妒,卻不料妻子聽信盜賊的挑撥後,居然要盜賊殺了自己。盜賊都看不上妻子這種行為,他踢了妻子並把武士放了後自行離開。武士為自己和妻子受到這等恥辱感到痛苦,於是自殺。同樣的,他拒絕解釋現場的打鬥痕跡。

三個人言語中的自己,不說各有各的痛苦,但都表明他們各有各的堅持。

盜賊承認自己貪圖美色,決鬥殺人,但他絕不承認自己僅僅是為了欲望,也不承認自己會怯懦,他必須被認為是勇猛的。

妻子承認自己膽小不敢自殺,但她絕不承認自己對丈夫是不忠貞的絕不承認她被盜賊動搖過,她必須被認為她看重自己的名節勝過自己及丈夫的性命。

丈夫承認自己妻子對自己不忠,他卻不承認他蔑視自己的妻子,也不承認一個盜賊會擊敗他,他必須被認為他是為了武士精神而不會苟且偷生的人物。

在這三人眼裡,罪行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的形象決不能毀得一塌塗地,他們必須讓別人認為,或者讓自己認為,自己是一個在某些方面無比堅守的人。

案情撲朔迷離,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卻並不難解。

所謂的羅生門,在於人性的不完美卻拒絕承認這不完美。

相關焦點

  • 鮑毓明案深陷「羅生門」的背後|《羅生門》究竟講的是什麼?
    簡直就是一個現實版的羅生門。「羅生門」這個詞來源於日本著名短篇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林中》。小說《竹林中》主要講述了在竹林中,一個樵夫在後山伐木的時候,發現了一具屍體,屍體胸口處有一處刀傷。1950年,由黑澤明執導的電影《羅生門》上映。《羅生門》的題目雖然取材於「羅生門」,但情節上採用的卻是《竹林中》的內容,由於對人性的深刻的解讀,讓《羅生門》剛一上映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51年,《羅生門》獲得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1952年,《羅生門》又獲得第2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 羅生門什麼意思 黑澤明《羅生門》被翻拍美劇劇情介紹
    近日,據外媒報導,由黑澤明執導的經典影片《羅生門》將改編翻拍成美劇,由史匹柏聯合創立的安培林娛樂公司操刀,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1950年8月25日,《羅生門》首次在日本上映,立即在日本國內掀起了一陣熱議。
  • 火影忍者:你可知三重羅生門的作用是什麼?為何初代羅生門有五重
    火影忍者:你可知三重羅生門的作用是什麼?三重羅生門三重羅生門第一次與大家見面就是《疾風傳》追蹤佐助的任務中,已經爆發九尾查克拉的鳴人與大蛇丸戰鬥時候的事情,當時已經爆發了四條尾巴的鳴人發揮了驚人的力量,即使是大蛇丸親自上場卻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為了抵擋鳴人的尾獸玉,大蛇丸毫無保留地使用的了三重羅生門,然而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即使是三扇羅生門也瞬間被尾獸玉銷毀殆盡不說,就連大蛇丸也栽了一個大跟頭。
  • 《羅生門》:一部「晦暗」的黑白片,究竟有什麼藝術魅力?
    該影片的故事背景取之於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的同名小說《羅生門》,而故事情節則是由他的另一部小說《竹林中》改編而來的。《羅生門》一經上映,便引起極大的轟動。即使是在70餘年後的今天,各種娛樂媒體高度發達的網絡時代,仍舊是長演不衰,根據有關網站調查顯示:幾乎每周都有人在線上重溫這部老電影,那麼它的藝術魅力究竟何在呢?
  • 茨木童子、芥川龍之介、黑澤明和 「羅生門」究竟有什麼關係?
    他過去質問,老太婆說她只是想拔點頭髮用來做個頭套賣掉餬口,並且頭髮的主人生前也不是什麼好人,她這樣做並沒有什麼錯。這時本來還在內心掙扎的僕人,突然惡向膽邊生,覺得這個老太婆既然都做出這樣的壞事了,自己對她做壞事其實也沒什麼所謂了,於是把老太婆的衣服搶走然後逃之夭夭了。
  • 《羅生門》為何一直屹立不到,「羅生門事件」又是什麼意思
    羅生門是黑澤明導演的作品,要知道黑澤明的成就是世界認可的。這部電影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不過不要被誤導了,其實他改編的是以《羅生門》命名的短篇小說集裡的一篇,名字叫《莽叢中》。那麼究竟現實是什麼模樣呢,這一切還是要靠觀眾自己去判斷,電影只是在和你講這件事情,講每個人所加工過過的這件事情。無從談起的是過程,一致的是結果。但是這最難計較的中間過程,則需要自己去論斷。影片的開始是一個男人被殺的事情傳播了出來,再羅生門下有人在躲雨,就有一個人親身經歷這件事。
  • 被好萊塢導演史匹柏奉為神作的電影《羅生門》,究竟有何魅力
    被好萊塢名導演史匹柏奉為神作的電影《羅生門》,究竟有何魅力?文/小林手記原創撰寫,轉載請註明!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黑澤明的《羅生門》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偉大的電影。即使我已經看過三遍,卻依舊被影片所傳達出來的思想所震撼!
  • 羅生門是什麼意思?
    砍柴人在羅生門旁發現一個哭泣的棄嬰。他決定收養下來,抱著嬰孩往夕陽深處走去。農夫不說出真相電影就完美了丁廣嘰 評論 羅生門  簡單分析一下:1、整個過程主要涉及的人物:強盜,武士,女人。2、焦點事件:強姦順從否及什麼時候順從(事件一),強姦後女人和武士的態度(事件二),武士怎麼死的(事件三)。
  • 羅生門是什麼意思
  • 天天都在說「羅生門」,那麼到底什麼是「羅生門」?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這個問題仿佛成為了當今社會最值得思考的問題。好人的懦弱會不會是惡行的推波助瀾?壞人偶爾的仗義是否算是善行?當孩子們被教育要當一個好人時,又該怎麼教育去識別一個好人?而今天我們講述的《羅生門》,就是一個關於善惡的故事。
  • 《羅生門》給人們的感觸是什麼
    ——芥川龍一、《羅生門》簡介《羅生門》如今已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武士金澤武弘與妻子真砂在旅行途中遇到強盜多襄丸,真砂被強暴,之後武弘被殺。對這事件具體過程的事後描述,在被控殺人和強暴的強盜多襄丸、武弘的妻子真砂、召喚武弘靈魂的靈媒、目擊證人行腳僧以及發現武弘屍體的樵夫殼那裡是完全不同的。雖然真相只有一個,但是說法卻有很多。
  • 《羅生門》:在道德算什麼的成年人中,生存是需要的
    《羅生門》的短篇故事是芥川龍之介,整個故事很簡單,但故事生動,背景是一個混亂的時代,天災人禍,社會動蕩,經濟蕭條,只剩下殘破的佛像,沒有修復羅生門。單詞「羅生門」在日語中的意思是「人間與地獄之界門」。在這裡,《羅生門》最初只是一個普通門,但後來被世人更多地稱為地獄之門。
  • 處處都是「羅生門」,你還能相信什麼?
    像這種爭論不休、互推責任,但還是真假難辨的事件,我們經常把它們叫做「羅生門事件」。 在我們大多數人潛意識裡,「羅生門」這個詞好像就是代表了「真相與假象」的對立。 但它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 火影:忍術「五重羅生門」到底有什麼用?
    火影中五重羅生門有什麼用?根據劇情來看羅生門的主要作用還是在防禦抵抗物理輸出方面,當然也有一定的攻擊能力,下面具體說明一下。
  • 羅生門
    年輕時因為好奇,看了一眼這部頻頻獲獎的片子(第1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第2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羅生門》,從此對黑白片那種,陰鬱的風格、晦澀又撲朔迷離的人性、極具張力的表演形式,有了很深的畏懼。 行腳僧、樵夫和乞丐,在京都的城門底下避雨。
  • 微笑的炸彈《羅生門》
    (這個MV只有一個鏡頭和不斷變化的燈源,畫面雖然簡單但是依然覺得很吸引) 《羅生門》這首歌的火爆,絕大部分原因在於歌曲裡面的故事,那麼,《羅生門》這首歌,究竟最想說明的是什麼呢?如果你認為它的誕生就基於黃偉文和麥浚龍和大家開的一個玩笑,你就未免太低估他們了。
  • 人間通往地獄的大門——羅生門
    在這裡想稍微解釋一下,《羅生門》首先是一篇短篇小說,其次是包含了《羅生門》《鼻子》《地獄變》《竹林中》《橘子》等代表作品的短篇小說集也命名為《羅生門》。而大導演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則是取材於《竹林中》、《羅生門》。
  • 什麼是羅生門?走進文豪芥川龍之介
    羅生門,指某一事件的當事人各執一詞,使事件的真相撲朔迷離。這個詞及詞義得以傳播到如今廣為人知的地步,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黑澤明導演的電影《羅生門》。電影《羅生門》的故事是:武士及其妻子在路途中遇上強盜,妻子被侮辱,武士被殺害。而對於這一事件發生的過程,強盜、妻子、武士的亡魂以及目擊事件的樵夫卻各執一詞,目的是掩飾自己在事件中暴露出的因欲望而生的醜態。
  • 《羅生門》的故事到底可怕在什麼地方?
    因為日本導演黑澤明的同名電影,「羅生門」這個詞被從那些註定遭歷史廢棄的詞彙堆裡撈了出來,浴火重生,有了永恆的生命力。每個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站在自己的立場對事實進行表述,已經發生過的事情註定就此籠罩上迷霧,這就是「羅生門」。但我要說的並不是黑澤明的《羅生門》,而是它的原著作者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
  • 看懂100部經典電影:《羅生門》
    但是大師黑澤明的《羅生門》卻講了一個新奇而詭異的故事,讓我們在很多年後還在不時念想:那個密林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現在,你是法官。聽一下每個人陳述自己在密林中的故事。然後做出你的判斷和裁決。 強盜的故事 我坐在山路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