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菲律賓人!這是中美大國間的遊戲……

2021-02-13 觀察者網

文/裡卡多·薩魯多,翻譯/馬力

【非法的南海仲裁案仲裁結果出爐後,今後南海局勢走向牽動著各方的視線。作為當事方之一,菲律賓人如何看待這一場鬧劇?本文作者裡卡多·薩魯多是菲律賓企業戰略情報中心執行總監,並曾於2001-2008期間擔任菲律賓政府內閣秘書。他撰文提醒菲律賓人,仲裁案是中美鬥爭的表象,菲律賓唱的不是主角。他提出,菲律賓可以讓中、美、日三國爭相討好自己,藉此獲得經濟、貿易、投資等各種援助,還可以讓他們提出安全倡議,以避免自身再受侵犯同時限制周邊海域的軍事化趨勢。因為一旦杜特爾特倒向中國,華盛頓和東京方面及其他西方媒體肯定不會對菲律賓有什麼好臉色。本文原載於菲律賓《馬尼拉時報》,觀察者網馬力翻譯。】

別傻了,菲律賓人,這都是超級大國玩的遊戲!

我們菲律賓人還在討論國際法、國家利益、海洋資源、地區安全,甚至海洋環境。而實際上,菲律賓針對中國「九段線」向常設國際仲裁法庭提起的訴訟只是美國和中國之間鬥爭的表象而已。

菲律賓民眾抗議中國,要求中國離開「菲律賓水域」(資料圖)

目前的形勢是美中兩國在亞洲地區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下面具體介紹一下美國和中國在本地區地緣政治競爭的歷史脈絡。

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使美國元氣大傷,在此前的20年裡,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還是不錯的。1978年,中國當時的最高領袖鄧小平啟動市場經濟改革,中國一下子發展起來。而前蘇聯崩潰後,美國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挑戰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地位,中國當然也不行。中國當時需要西方和日本的技術、投資,以便啟動自身的經濟改革。

1995年,中國從菲律賓手中奪走美濟礁,當時美國和日本只是敦促雙方和平解決爭端;2012年,中國又實際控制了黃巖島,西方媒體也沒有大事聲張。

其背後的邏輯是,一直以來,美國並未擔心中國與東協之間日益緊密的聯繫。

1978年(觀察者網註:原文如此),中國支持東協反抗越南對柬埔寨的佔領,又在1997年以人民幣不貶值幫助東協抵抗了亞洲金融風暴。隨著2000年後中國對東協的貿易、投資和援助日益增加,其在東協地區的影響力也日益引起美國的警惕。2008年是個關鍵的節點,這場源自美國的金融危機大大削弱了西方的實力,而中國受到的影響並不嚴重,仍然維持著快速增長,而且很快就會將美國從全球最大經濟體、最大市場的座位上拉下來。隨著中國經濟、軍事和地緣政治實力的爆炸性增長,2013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世界大多數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美國人焦慮地意識到自己在亞洲維持了70年的統治地位可能會被中國人取代,而東亞將是未來全球最有經濟活力的地區。

隨後上演的情節就是歐巴馬的「重返亞太」,該戰略的要點包括:加強與該地區盟友間的雙邊安全關係;深化與中國等地區大國之間的合作;更深入地參與該地區多邊機構運作;擴大與該地區的貿易投資關係;強化在該地區軍事存在以及推動亞太地區民主與人權事業進展。

在該戰略的指引下,華盛頓強化了與亞洲盟友的軍事聯繫,並推動了美國官員所謂的在「地區架構」(regional architecture)下解決雙邊事務。美國每年都與主要盟友、中國以及東協進行戰略對話。在經濟層面,美國還啟動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來推動地區貿易自由化,並成功將中國排除在外。

但最引起北京注意的還是軍事方面,美國計劃將60%的海軍力量部署在亞洲。這可能是和平時期美國最大的軍事戰略轉移,中國感受到美國這一動作對中國及其海上航道已經產生潛在威脅,尤其是在南海這一敏感水域,中國有80%的石油進口是通過南海航道運輸的,何況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還有其他進出口業務也要借用這一重要航道。

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與阿基諾三世在南海上的強硬立場可以說是個完美組合,而他的前任阿羅約總統一直希望與中國、日本和美國保持良好關係,她甚至還提出與中國、越南在南海爭議水域共同進行地震勘測活動。

而在阿基諾三世主政時期(2010年6月30日至2016年6月30日——觀察者網注),我國卻與中國出現了直接、公開對抗的局面。2012年4月,中國漁民在黃巖島被扣事件導致了我海軍快艇與中國海警船的直接對抗。中國以高昂的戰略代價取得了黃巖島的控制權,這讓一些域內國家相信,中國具有侵略性,引入美國力量以平衡中國是非常必要的。阿基諾三世甚至更進一步,與美國籤署了加強防務合作協定(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允許美軍進出菲律賓的軍事基地。這樣一來,美國利用中國控制黃巖島的契機,成功鞏固了自身在亞洲的軍事存在。中國在南沙永暑礁建設可供軍用的設施後,東協避免強烈刺激北京的一貫態度也略有改變。

南海仲裁結果出來後,中國拒不接受,而且會通過海軍強化其「九段線」主張,這會在南海域內國家間更加強化其強權形象,對美國在該地區平衡中國的需求會更加強烈。

很顯然,在美中第一局南海競爭中,美國略佔上風。第二局形勢該如何呢?

7月12日,海牙常設仲裁法庭做出的裁決挑戰了中國的「九段線」主張,現在球已經在杜特爾特腳下。我們的新總統如何因應這一局面將影響美國和中國在第二局的競爭。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我們這麼一個弱小國家的領導人會為美中這樣的超級強權之間的競爭定調?這個問題你可以去問美國前駐菲律賓大使克裡斯蒂·肯尼(Kristie Kenney)。她現在是美國國務院顧問,每天被各種高官圍繞左右。

美國國務院顧問、美國前駐菲律賓大使克裡斯蒂·肯尼(Kristie Kenney)

她可能的使命如下:保持美菲盟友關係的日常接觸,確保加強防務合作協定(EDCA)順利執行,增強美軍在菲律賓群島的存在,確保美軍正常使用菲律賓軍事基地。

現在杜特爾特的選擇非常重要:他會徹底執行與美國籤署的加強防務合作協定(EDCA)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中國勢必會強化在南海的軍事力量以便與美國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相抗衡。

對此,我可以暫時先設想兩個劇本。

第一個,菲律賓將與美國聯合起來,繼續與中國對抗。雖然杜特爾特曾表示希望修復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但常設仲裁法庭的裁決會壯大我們的聲勢,讓我覺得站在道義一邊,輿論也會支持杜特爾特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死磕到底。

預計克裡斯蒂·肯尼以及美國國防部長卡特會支持杜特爾特的態度,而日本等盟友也會堅定支持我們與中國人鬥爭到底。

這樣的話,未來幾年,甚至是幾十年,南海地區的緊張局勢會不斷升級,爆發熱戰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在這一劇本裡,中國料將不斷強化在南沙群島的軍事能力,美國則會派出更多軍艦和飛機監視中國並做出挑戰中國的姿態,尤其在國際仲裁判決涉及的海域,更會如此。如果中國在南海宣布建立防空識別區,美國也定會做出挑戰姿態。

在這個複雜的地緣政治與軍事對抗大棋局中,意外和誤判將很難避免,擦槍走火極有可能發生。對抗將深化敵意和武力升級,敵對雙方的民間情緒如果被點燃就更是如此。這個劇本設定的主要故事場景無疑將是我們菲律賓,我們國土上的美軍力量將是中國飛彈瞄準的目標,包括宿霧、卡加延-德奧羅、新埃西哈、巴拉望島以及邦板牙等地的軍事基地都將被中國瞄準。那時,我們菲律賓在中國眼中將如同上世紀60年代古巴飛彈危機時的古巴扮演的角色,當時古巴土地上部署了前蘇聯的核飛彈,而我們眼下也有美軍的海上及空中核力量進駐(we now harbor nuclear-capable US naval and air assets)。而且不要忘了,我們在香港還有17萬名家政服務員,他們也可能是北京報復的承受者。

想到上述這些對抗情景,也難怪杜特爾特會提出通過協商與北京解決問題。

第二個劇本,與中國實現和解。如果我們的總司令展現和解姿態,至少在短期(長期也未可知),我們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能有所緩和。

首先,如果一個方案不能增進國家安全、確保海洋經濟權益以及維護領土完整,我們菲律賓是不會接受的。中國不必放棄自己的領土主張,但他必須接受國際條約,避免發生美濟礁和黃巖島那樣侵犯我國、與我國衝突的事件。

菲律賓還應主張停止(或者放慢)中國在南海的軍事設施建設以及其他海洋開發活動,常設仲裁法庭的判決表明,這是侵犯我國專屬經濟區的。

而中方會希望美國從菲律賓撤出軍隊,這應該是比領土爭端更急迫的事情,因為美國第七艦隊具有核力量,對中國及其海上運輸線具有極大威脅。

菲律賓民眾抗議美軍進入菲律賓(資料圖)

美日兩國當然會對廢除加強防務合作協定(EDCA)激烈反對,這將讓美國調動60%海軍力量部署於東亞地區的計劃遭受重挫,美國協防盟友的「重返亞太」戰略也將受到影響。

在關於加強防務合作協定(EDCA)未來命運的博弈中,我們可以讓中、美、日三國爭相討好菲律賓,我們可以藉此獲得經濟、貿易、投資等各種援助,我們還可以讓他們提出安全倡議,以避免我們再受侵犯同時限制周邊海域的軍事化趨勢。

如果杜特爾特像他的左翼盟友樂見的那樣倒向中國,中國將給我們資金、遊客、各種援助並加強貿易聯繫,那麼菲律賓人就不會再對中國那麼恐懼而將美國勢力請進我們的國家。

而對於華盛頓和東京方面來說,他們以及其他西方媒體肯定不會對我們撕毀加強防務合作協定(EDCA)有什麼好臉色。可以預見,對我們的援助和貿易優惠措施會撤銷,對杜特爾特的抨擊調門也會提高。在極端的情況下,杜特爾特下臺也不是沒有可能。

本文來自政經資訊新媒體觀察者網

聯繫·合作:2920915625(QQ)

微信公眾號可以像聊天那樣置頂了,想試試嗎?長按公眾號就能設置

回復「置頂」獲取方法!

相關焦點

  • 中美若在南海爆發衝突,菲律賓將參戰?
    這類文章都提到幾個信息: 一是,這是菲律賓國防部長德爾芬·洛倫扎納發出的警告:南海局勢越來越緊張,倘若中美在南海爆發熱戰,「處於衝突正中央的」菲律賓將會參與戰爭。可見,洛倫扎納確實說了相關的這番話,但是人家明顯是說「如果中美在南海爆發熱戰,馬尼拉將會被動捲入」。在這裡,「被動捲入」和「參戰」可是兩碼事,性質上完全不一樣。 舉個例子來說,中美如果在南海爆發熱戰,就像兩頭大象在草地上打架,肯定會踩到一些花花草草。而洛倫扎納的意思是,菲律賓就像那些「花花草草」一樣,會成為被動的受害者、犧牲品。
  • 米利對「威懾大國戰爭」是認真的,菲律賓越南澳大利亞該當心了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對「大國競爭」和「威懾大國戰爭」是認真的,菲律賓、越南、澳大利亞該當心了!美國保持對外優勢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按照馬克米利的建議,認真對待「大國競爭」,繼續軍事上投資軍隊能力,繼續造航母、艦艇、戰機、飛彈來武裝美軍,防止非美國在武裝衝突中擊敗美國。馬克米利的這種建議,其實就是搞「軍備競賽」,誰的武器先進,誰的武器多,誰的軍事打擊能力強,誰就有優勢。
  • 臺媒:大陸軍力崛起 美盟友或在中美間重新選邊
    臺媒:大陸軍力崛起 美盟友或在中美間重新選邊 這反映出,美國在亞太的盟友將因中美的實力消長及其和平發展的戰略走向,結盟關係可能鬆動而重新選邊。  文章摘編如下:  近期美國國會發布了一份有關大陸海軍戰略能力的評估報告,報告認為,在未來5至10年大陸的軍力發展,影響亞洲的軍力平衡,挑戰美國軍事力量,改變西太平洋的戰略形勢。從地緣戰略的觀點而言,報告具有以下的戰略涵義。
  • 美媒點評中美關係:中國正在做自古以來新興大國都做過的事
    文章稱,今年的新冠疫情,並不是將中美關係推入深淵的唯一重大危機。中美關係是如此重要,甚至有很多人認為,中美關係是當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無論對中國政府還是美國政府來說,拯救和修復這一重要關係對雙方都有好處。
  • 中美軍機在臺灣上空開始鬥法!這難道是統一的前奏?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對中國來說,國家的主要矛盾不是兩岸統一問題,而是14億人的生存、發展和國家民族偉大復興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的發展和全國人民的福祉是一個系統工程,統一臺灣雖然是必要條件,但其優先級和重要性相比14億人的生存發展問題還是比較靠後的,我們首先必須發展綜合國力,這才符合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 中國駐美大使:從未幻想中美會一帆風順,但相信這一點——
    我相信,只要雙方本著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精神,相向而行,全力以赴推進相關工作,就能找到互利共贏的解決方案,在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間構築起更加牢固、穩定的經濟關係。崔大使還說,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損害兩國經濟,也影響了全球經濟增長前景。這就是為何那麼多國家、那麼多人表達了關切,並真誠希望兩國能找到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緩解市場面臨的壓力。
  • 插足中美大國角力,第一個不長眼的已完蛋!
    中美相爭,雖沒有蓋棺,但已有定論,中國不斷強調,貿易戰沒有贏家,中美都沒有得利,都承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但是中美兩國體量大,一定的損失還是能夠承受得起的,還遠未到傷筋動骨的程度,反而是那些急著跳出來的炮灰,那才叫損失慘重。正所謂神仙打架,小鬼遭殃,這裡說說一個例子,敢插足中美大國角力,這樣不長眼的倒黴鬼已經完蛋了!
  • 大國博弈下的窮國站隊:印度和越南在中美之間選哪邊?
    雖然我們總是在追求平等,但也不得不說,不僅是人與人之間,哪怕是在國家與國家之間也並不是完全平等的。
  • 疫情衝擊經濟衰退 世界更需中美合作 - 河北日報-08版:關注-2020年...
    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國立東方學院副教授肖阿茲姆·索扎馬諾夫說,確實有必要為中美關係樹立清晰框架,這也是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現階段中美關係中的問題及時而務實的步驟。人為製造所謂「新冷戰」,完全違背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背離世界發展進步的潮流。共謀和平、共促發展,才是當前世界各國的普遍願望。
  • 崔天凱大使:中美百日計劃完成之際,將制定更多年度新計劃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前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趙啟正、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郭衛民、前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前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以及前紐約市長麥可布隆伯格以及多位中美智庫專家參加了對話會。崔天凱大使在講話中指出,中美兩國正處於中美關係發展的關鍵時期,既面臨挑戰,又充滿希望。崔大使引述歷史說,歷史上曾出現16次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相遇的案例。
  • 歷史上菲律賓是個國家嗎?被西班牙和美國殖民後,終成島嶼大國
    為了更好地控制這片島嶼,西班牙人帶來了天主教教義,強制當地土著信奉他們的宗教,學習他們的語言和文化,並以西班牙菲利普親王的名字來命名這一大片島嶼,這就是「菲律賓」的由來。徵服了菲律賓的西班牙人極其興奮,因為,《馬可波羅遊記》遊記中的東方大國已經近在咫尺。
  • 朱鋒:中美競合——面對中國的崛起,西方為什麼憂慮?
    喬治·凱南認為,「冷戰的結束將美國推到了一個似乎還缺乏存在一個重要的敵對大國的世界,很明顯這也給美國人提出了誰將是美國最重要的敵人這樣一個只有少數人準備好回答的問題。」隨著20世紀90年代初期第一波「中國威脅論」的到來,中國似乎「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蘇聯意識形態的繼承者和替代者。
  • 章百家:中美有望逐步建立良性「競合關係」
    本文中,我想提出以下三點看法:其一,中美競爭的現實已不容迴避,兩國間的競爭或博弈不斷向縱深發展是一個長期趨勢;儘管如此,中美之間建立起一種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新關係是可能的。近二十年來,主要由於中國的高速發展,中美綜合國力的差距不斷縮小,這導致兩國間結構性矛盾的出現,雙方在上世紀80年代得以建立互信的基礎已經消損。
  • 樂玉成:中美走向合作的大勢是擋不住的
    更不用說中美關係為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亞太和世界和平發展所發揮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全面否定過去40年的中美關係,說什麼「對華接觸政策」失敗了,美國吃虧了,這完全不符合事實,也站不住腳。  二、中美競爭不應是「零和遊戲」,所謂為打壓中國不惜付出「成比例代價」的思維很危險。
  • 菲律賓首富去世原因是什麼,施至成晉江哪裡人身價多少
    施至成原籍中國福建,靠賣鞋起家,在1956年於馬尼拉開設第一家店鋪「鞋莊」,在1970年代進軍百貨業,在菲律賓開了三十間大型商場,投資事業更遍布香港及海外。2018年,施至成以183億美元身家蟬聯福布斯菲律賓富豪排行榜首位。身前為SM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在菲律賓擁有72家商場。這些輝煌的創業履歷,讓施至成被譽為「東南亞商業傳奇」。
  • (大國演義,中美鬥智系列之四)
    這一篇本來是《大國演義,中美鬥智系列之四》的開場白,但是因為篇幅有點長了,所以單獨列出來了。
  • 海生 新傷感情歌《別等了別傻了》你的痴情感動不了一個不愛你的人
    所以,切莫辜負了成長陣痛最好的時間,那時候,可以不計後果,不怕犯錯,這段時間,就叫做青春。放棄是門藝術,它不是叫你盲目的逃避,而是要你明白痛苦的維繫還不如放棄!學會放棄,在落淚以前轉身離去,留下簡單的背影。將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學會放棄,讓彼此都能有個更輕鬆的開始,遍體鱗傷的愛並不一定就刻骨銘心!愛一個人,就要讓他快樂,讓他幸福,使那份感情更誠摯。
  • 逢九又變,中美進入對峙衝突新時代
    ,是中美關係必然進入的一個新階段,當時香港問題沒有這麼明顯,多數人認為鬧鬧就算了,臺灣大選沒什麼大不了,新疆西藏在內陸,美國也無能為力,但是年底,美國國會對香港和新疆直接制定法律,這已經是嚴重挑戰中國的內政,觸碰中國的紅線,正是應了老劉的預言,中美關係又生變,進入對峙衝突階段,老劉定義為「東王西霸」新時代,這個時代將會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之一,走出地球,走向火星,闖出太陽系。
  • 中國駐芬蘭大使:人為製造的「修昔底德陷阱」,導致中美關係朝著...
    在這場百年變局和世紀災疫面前,大國理應承擔起特殊的國際責任,作亂局中的穩定力量。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美關係的影響早已超出雙邊範疇,具有深遠的全球意義。當前一些人沉迷冷戰思維和戰略對抗,把中美關係當做你得我失、你贏我輸、你存我亡的零和遊戲,把亟待解決的全球性危機變為大國角力,人為製造「修昔底德陷阱」,導致中美關係朝著錯誤方向發展。
  • 中美在南海:兩種秩序想像的碰撞
    當時可供文明國家自由殖民的「無主」土地所剩無多,於是它們彼此間的爭奪就開始白熱化。在這種背景下,以整個地球為基本思考單元的古典地緣政治理論應運而生,並在實踐中逐步演變為全球爭霸的理論。英國地理學家、國會議員麥金德和美國海軍將軍馬漢等人提出的關於陸權與海權的模型,在此間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