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學校延期開學,
孩子們開啟「宅家學」模式。
有不少學生開始懷念學校生活,
在家待出了煩悶情緒;
也有不少學生適應不了網課教學,
靜不下心來,學不進去;
還有不少同學面臨中高考,
最後衝刺迫在眉睫,
如何保證功課不落下?
別著急,
一起來看以下這7個問題,
幫你解解圍!
一、孩子除了上網課,不知道該怎麼學?
案例1
欣欣這幾天終於把學校布置的寒假作業完成了,她想開始自己主動學習,但又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每天除了被父母硬拉著上上網課,就是吃喝、睡覺、玩遊戲、發呆,一天下來感覺自己好像什麼也沒做,心裡很沒勁。
對症下藥
【建議】
思考未來有時機,自主學習快樂多
這次疫情的發展,相信孩子們也看到了各行各業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作為。比如:政府、新聞媒體、醫療、科研、企業、民間團體等,這些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抗擊疫情出一份力。家長不妨給孩子出道題——這些專業和行業帶給自己的思考和啟發是什麼?
拷問自己的興趣愛好
如果孩子對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些懵懂的想法,可以讓他利用這段時間大量閱讀相關書籍,或者觀看紀錄片,或者做些手工、廚藝,也許從中可以拓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制定計劃巧安排
先思考這段時間的學習目標,把它具體細化出來,安排好具體內容和相應的時間安排,並且讓孩子按照所制定的具體安排去執行,每天晚上進行自我對照、自我評價和自我督促。
善用資源提能力
假期延長,各個公共文化平臺推出了免費在線課程,孩子們可以充分藉助這些平臺,開拓視野,整合學習,提高綜合學習能力。譬如將閱讀與信息處理、繪畫表達相結合,製作圖文並茂的閱讀筆記;將理化知識學習和實驗相結合,動手做做科學實驗;也可以進行藝術體驗和創作,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表現能力。
二、對著屏幕學習,如何「身臨其境」?
案例2
初二的志遠最近開始上網課,但他總是覺得隔著屏幕學不進去,看到同學們發彈幕感覺很新鮮,時不時就走神,完全感覺不到在校學習的那種氛圍。對此,他感到很苦惱,開始懷念在學校聽課的日子......
對症下藥
【建議】
用好線上工具,建立「師生」互動
不懂及時提問
切勿堆積問題
學校裡的學習是集體學習,而在家裡只有學生一個人,更需要獨立思考。通過網絡學習,老師的監督指導會有很大的削弱。建議學生在家學習時,建立和老師以及同學的良好溝通,遇到不懂的知識點,要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別讓問題堆積。另外,主動和老師交流學習進程,對學生也能起到監督作用。
細化每日時間表
量化鼓勵自主學
與真實課堂相比,網上課堂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網課的資源可以重複使用,也有助於學生嚼碎知識點,慢慢消化,掌握得更透徹。建議學生制定好每天上課、複習、做作業的時間,列好時間表,上完一節課打一個勾,給予自己一定的獎勵,以督促自己完成全部學習任務。
學會自我約束
準確評估狀態
線上學習絕不是「學過就算」,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的學生看完網課就幹其他事情了,但有的學生會進行課後溫習,做題鞏固,自我評估學習的效果這樣一來,收穫肯定有所不同。建議學生上完網課別急著去玩,通過老師或者自己找來的練習題,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進行自我評估,精準定位自己的薄弱環節,攻克不足,提升自我。
三、孩子面臨中高考,感覺緊張又不知從何學起?
案例3
青青馬上就要面臨中考了。因為一個人在家學習,缺少在學校學習的氛圍,青青寫一會作業就去看看新聞,或者做些別的事情,不知不覺一天的時間就過去了。複習階段,知識點繁多,習題冗雜,不知從何學起,眼看中考的日子一天天臨近,青青愈發焦慮。
對症下藥
【建議】
學會時間管理,提高學習效率
作息飲食規律
保持鎮定心態
保持規律的作息和飲食,會讓孩子的一天張弛有度,節奏有序,做事和思緒穩定;關於疫情,提醒孩子慎擇信息,明辨是非。可以設置關注疫情的時間,而且只從官方渠道了解疫情的進展。
制訂學習計劃
學會時間管理
建議孩子制訂切實、可行、有效的學習計劃,利用「空中課堂」、「網路在線課」等多媒體信息化手段實現「停課不停學」。
遵循認知規律
提高學習效率
家長可以幫孩子找到一天中精神最好的時候,讓孩子在這段時間學習弱勢學科,累積一段時間需要換一門學科「換換腦」。此外,提醒孩子及時複習,在每天睡覺之前,總結一天的學習效果,鞏固一天的學習成果。
四、孩子跟電子產品「難捨難分」怎麼治?
案例4
小羅已經居家快一個月了。最初幾天小羅還想著學習,制定了一個嚴格的學習計劃,可才堅持了幾天,小羅就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電子產品上,刷著刷著時間就過去了。小羅內心很愧疚,但電子產品真的很吸引他,放下它們,他就感到沒勁。
對症下藥
【建議】
電子產品雙刃劍,合理應用才是理
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家長要讓孩子認清他對電子產品的真實需求,據此制定強度合理的電子產品使用計劃,給孩子3天的適應期,在計劃試運行階段要做優化和調整。為了更好地履行計劃,也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獎懲。
善用電子產品功能進行自我監控
很多電子產品一般都有使用時間的統計功能,讓孩子每天睡前關注一下自己的使用情況,評估一下自己的使用表現,做好自我監督。有些軟體具有定時和健康保護功能,也可以在使用前設定一下,讓軟體陪孩子一起監督。還可以使用鬧鈴功能做一些重要的提醒。
關注電子產品的學習功能
電子產品上有很多幫助學習和促成長的軟體,家長要建議孩子們將注意力集中到這些軟體上,但要切記不要長時間的使用。任務完成的時候,做些室內運動或者吃些東西調劑。
親子溝通代替線上交流
很多中學生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是出於在家感到孤獨。藉此全家都在家的機會,正是親子溝通的良機。我們也可以發起一些有趣的家庭話題,讓親子溝通代替線上交流。比如召開家庭會議、一起做家務、一起看新聞、共讀一本書等等。
五、孩子在家靜不下心,做事提不起勁怎麼辦?
案例5
這段時間明明居家隔離,父母準備好各種好吃好喝,學習、運動等各種居家活動多多,但是明明總是提不起勁,沒什麼精神,也不想幹其他的事情,白天想睡,晚上又睡不著,有點無聊、有點煩,心裡總是靜不下來。
對症下藥
【建議】
正念練習來靜心,安安穩穩度假期
分析狀態找原因
孩子日常生活的單調而程序化,擔心自己或家人被傳染的恐懼,因為身體不適而產生疑病,過度關心海量信息而感到精疲力竭等等……幫孩子找到情緒問題的原因,對自身狀態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從而對症進行自我調節,安穩度假。
規律生活安身心
孩子可以選擇如何度過自己的24小時,通過有規律、有計劃的生活可以幫助他提升自己內在的掌控感。計劃中要包括必要的運動時間、聽音樂、和家人朋友聊天、繪畫、寫作以及有限制地使用手機等。
六、孩子對未來產生思考但不知如何行動,
怎麼引導?
案例6
看著新聞和網絡上的各種信息,小張也熱血沸騰,時而嚷嚷著大學要報考醫學院當醫生救治病人,時而勵志長大要當科學家研究和攻克病毒,時而覺得當記者奔赴前線採訪也很有意義。再看看眼前的作業,小張就歇菜了,作業和習題都「攻克」不了,未來之路在哪裡呢?
對症下藥
【建議】
根據自我特點,進行生涯規劃
給自己定一個目標
讓孩子想一想自己以後想上什麼樣的學校,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這個目標需要怎樣的積累;理想的職業要怎樣的學科優勢,孩子目前可以為這個目標做些什麼樣的努力。
分析人生榜樣的生命故事
家長可以給孩子推薦一些人物紀錄片或者人物傳記,繪製他的「生命線」,探索人生榜樣的成長經歷。
眼前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多跟孩子講講鍾南山院士等人的抗疫事跡。這一場戰爭出現了無數逆行者,他們的平均年齡高達79歲。正因為有逆行者衝在前線,我們才能安心守在後方。告訴孩子,別人為我們負重前行的時候,我們不能忘了成長。學習,是現在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好好學習,將來有一天我們才能真正報效祖國。
七、孩子有焦慮恐慌情緒,怎麼消除?
案例7
小丁是個初中生,疫情爆發期間大部分時間居家隔離,但每天看著和疫情有關的數據,心情就像過山車一樣時憂時喜,總是擔心自己或者父母遭遇了「傳染源」,怎麼辦?
對症下藥
【建議】
感到慌張很自然,正向思維有必要
擔憂和慌張反映了特殊時期孩子對健康的關心,是正常現象。但過分焦慮、疑病,則需要警惕。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麼做:
做好防護措施
增強自我保護的信心
多給孩子講講新冠肺炎的有關科學知識和有效的防護措施,並認真做好防護。關注官方發布的信息,減少未經證實的信息輸入,可以降低對疾病的過度擔心和焦慮。
嘗試積極思維
提高問題應對能力
當出現「嗓子痛、偶爾咳嗽」的現象時,除了擔心「我是不是感染了病毒」,還可以啟發孩子再問幾個問題,「我擔心的問題是實際存在的嗎?」「冬季本來是感冒高發期,此時去醫院妥當嗎?」;「如果真的發生了擔心的事情,我可以做什麼應對它?」,建議孩子查閱權威機構自檢指南,使用可靠的就診方式等。
列出「愉快清單」
並努力執行
做一些平時讓自己開心愉快的事情,或者想做去沒時間做的事情,例如做做運動、享受與爸爸媽媽一起宅在家的美好時光、幫他們做做家務等,不要讓自己太閒,適當轉移注意力。
焦慮情緒來襲
嘗試各種身心放鬆法
以下這幾种放松方法,都可以有效緩解我們緊繃的肌肉、焦慮的情緒。
上面這些案例,
如果您的孩子恰巧也正在經歷,
不妨讓他照著建議內容,
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入手,
踐行起來!
最後,
這六條高效學習小提示,
請各位家長幫孩子實踐起來!
幫孩子打造一個最適合學習的居家環境,
我們一起努力!
6步提升孩子注意力和學習效率
與生活劃分出清晰的界限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幫孩子開闢一個獨立的空間,排除可能的幹擾事件,工作時間不打擾孩子。
與老師和同學多溝通
孩子有任何學習或情緒上的問題,如果家長無法解決,鼓勵他多和老師或同學溝通交流,儘快解決問題,排除障礙。
改變視覺環境
保證孩子的書桌儘可能簡潔,拿走一切可能分心的擺設和陳列。
規律作息生活
調節在家作息,儘量與在校期間一致,保證休息時間。
堅持規律的日程表
今日事今日畢,當日的學習任務絕不拖到第二天,同時建立了階段性的學習目標,避免做無用功。
在休息時間可適當放空自己
關注此時此刻此地的自己,讓孩子學會忽視環境中的幹擾,提升對目標的覺察和敏感程度,鍛鍊抗幹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