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同人遊戲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2021-02-14 ACGx

同人遊戲的發展和被稱為「遊戲引擎」的開發工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遊戲製作技術的變遷很大程度上也會使得製作環境發生劇變,每個時代的同人遊戲都有著各自時代所獨特的遊戲引擎風格,而業餘的遊戲愛好者們也都是在這個不斷摸索的過程中,逐漸將同人遊戲這個有趣的文化發展起來。

若是追溯同人遊戲的本源的話,那最早就得從1970年代個人電腦的黎明期說起。最初電腦只是相關的技術人員與興趣愛好者用來製作和學習編程的工具,但隨著1978年日本由太東公司發行的街機遊戲《太空侵略者》所帶來的熱潮,為製作遊戲而學習編程的用戶大幅度增加。

之後更大程度帶動日本業餘遊戲製作風氣的,就是從1980年代開始發行的《ベーマガ》和《I/O》這類微電腦雜誌。由「電波新聞社」發行的《ベーマガ》正式名稱是《マイコンBASICマガジン(微電腦BASIC雜誌)》,最初定位是BASIC語言(BASIC語言是早期微電腦的主要語言)的入門教學雜誌,但是在那個網絡還未興起的時代,雜誌卻成為了將自己的程序代碼投稿、分享自製程序的最佳途徑。而雜誌讀者投稿的程序代碼內容,自然是以遊戲程序為主。同時「日本微電腦聯盟」發行的「I/O」也有類似的功能,但不限定於BASIC,而是以組合語言或機械語言為主的更進階內容。除了這兩本代表性的雜誌之外,當然還有很多類似性質的電腦雜誌。在日本遊戲界有重要地位的SQUARE-ENIX,早期許多著名作品其實都是通過比賽募集,將出身自《ベーマガ》與《I/O》世代的遊戲創作者所製作的遊戲進行商業化發行,像中村光一(CHUNSOFT會社社長,代表作《弟切草》、《風來的西林》、《428 被封鎖的澀谷》)、河津秋敏(遊戲製作與設計師,代表作《最終幻想》)等人都是代表性的例子。不過隨著網絡的普及、交流途徑的多樣化以及程式技術的演進,這類雜誌漸漸失去了提供分享自製遊戲的功能性,要麼消亡要麼轉型。

90年代是Windows OS(作業系統)席捲市場的時代,而在這種電腦產業的劇變之中,餘波也對同人遊戲製作界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縱覽同人遊戲的發展史,可以很鮮明的發現1995年成為了同人遊戲發展的分割線。伴隨著Windows95的發售,以及之後兩到三年的電腦作業系統過渡期,這也很不幸的成為了同人遊戲短暫的衰退期。

導致這種現象的罪因有很多,如遊戲製作者對OS的生疏、未裝備DirectX接口的系統複雜性、相比之下家用機平臺遊戲更具高性能的表現等等,但不得不說在其中佔據了重要因素的,就是支持同人遊戲文化主要群體的隱退。伴隨著80年代的同人遊戲熱潮走來,到現在他們大都進入了成家立業的階段,接下來的人要麼就是從同人遊戲製作畢業轉而專心從事本業,或者進入商業遊戲製作公司。缺少了這部分主力軍的支持,同人遊戲新作產量一時蒼涼無比(leaf的三部曲為商業作品),唯有一些早期經典的移植版遊戲,以及少量的格鬥、視覺小說類遊戲能撐撐場面。

到了90年代後半,同人遊戲界裡倖存的開發者大都是從90年初就加入創作的忠實用戶層,以及入手了較為便宜的電腦而冒然進入遊戲開發界的新手層,同時也有少量職業遊戲開發者因興趣的原因參與同人遊戲製作(這個流向到現在依舊持續。比如說無法在工作中製作遊戲的人,就會把用在工作中學習到的技能活用在同人技術上如此等理由)。但是難以使用的Windows系統使得業餘的遊戲製作者們遇到了很多挫折,畢竟現在已經不同於早期易用的BASIC語言時代(不過那個時期所製作的遊戲也大都非常簡陋),想要製作更複雜有趣的遊戲必然也需要更高深的技巧。因此,源於這種急迫的需求,各式各樣的入門開發工具紛紛出籠,給製作者們打造出了能夠較輕易於Windows系統製作遊戲的環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通用遊戲製作環境「HSP」(1996-)、以及由同人遊戲圈發展出來的腳本語言「吉裡吉裡」(1998-)和「Nscripter」、enterbrain推出的《ツクールシリーズ》(遊戲製作工具系列,誕生了很多經典作品。如「RPG遊戲製作大師XP」,想必只要玩過免費遊戲的玩家都熟悉這玩意)。

到了技術積累已經逐漸成熟的98年,打破同人遊戲界一潭死水狀況的劃時代作品應運而生,那就是在前文提過的格鬥遊戲《格鬥女王98》。這款同人遊戲所造成的巨大效應,部分無疑是來自《ToHeart》愛好者的追捧,但更大程度上還是歸功於在「QOH」上所展現的同人遊戲中最強的技術能力(90年代)。「玩過QOH之後,我才第一次知道在Windows系統上也能夠做出這樣出色的遊戲」從早期同人遊戲製作者的談話中時常可以見到諸如此類的言論。而且「QOH」也成為了之後格鬥遊戲的學習範例,形成了「以出名遊戲中的人物為模型,製作爽快的格鬥遊戲」這種製作風氣。如「黃昏邊境」的「Eternal Fighter ZERO(永恆格鬥)」(格鬥角色全為key系人物,在國內也有相當人氣的經典格鬥遊戲)、「MELTY BLOOD」等等。

從80持續到90年代中期的同人遊戲界,在迎來成熟的同時,在整個計算機界自身處於過渡期時也陷入了一時的衰退,不過以「QOH」為出發點, Windows平臺上的同人遊戲再度迎來了蓬勃的發展。

相關焦點

  • 「自主」的創作 淺談日本同人遊戲發展史
    遠在歐美的獨立遊戲文化入侵日本之前,自產自主的11區人民早就已經開拓出了諸如comiket、XXonly、各種同人遊戲展等等小眾文化交流場所,這些濃厚的遊戲文化氣氛吸引了大量的業餘遊戲製作愛好者,而他們同時也在日本發達的同人文化的影響下,孕育出了「同人遊戲文化圈」這種日本遊戲界所獨有的生態環境,諸如東方、寒蟬就是在這個文化圈內發展茁壯的代表。
  • 日本「同人」(どうじん)文化的發展簡略介紹與前景思考
    置身於後現代脈絡中的今天,基於信息爆炸所造成的人們對過去信息、系統看法的瓦解,這促成了不論是商業作品,還是同人、自主的作品,都充滿了二次創作的局面。在日本同人界,二次創作佔有作品的大多數。無論是商業化原作,還是原創的同人作品,只要人氣足夠,都會有大量圍繞它們的二次創作存在。
  • 同人誌=小黃書?...你真的了解日本同人文化 嗎?
    又不是所有同人都是R18的。正如同「女優」在日語裡就是是女演員的意思,又不是日本所有的女演員都...在日本同人誌商店裡面的貨架同人?同人誌?同人本?桐人???呸呸呸~才不是把《刀劍神域》裡面男主名字打錯了呢!各位讀者或許在各種文章或者社交媒體上遇見過「同人」這個詞。
  • 放飛自我的日本同人音樂|日本音樂
    芥川龍之介現如今,同人文化興起,並通過不斷的發展,衍變出以動漫為主文化的同人文化,是由日本引入並由日本發揚光大的。而當今的「同人」多指用於漫畫以及商業漫畫裡的人物,並對其進行二度加工,再創作,創造出原漫畫和原動漫人物在原作中並沒有發生的「腦補情節」,再創作遊戲,再創作文學,再創作音樂等等乃至於同人周邊的合稱叫做「同人文化」。
  • 同人作品引發版權問題 日本或將禁二次創作
    最近,日本一份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引起了日本網友的注意,因為協議中提到了有關限制二次創作相關的內容。在日本,版權保護非常完善,不過「同人創作」應該算是例外,它屬於日本「宅文化」的一部分,很多網站以及線下活動都是以同人作品為支撐在運轉。
  • 《克蘇魯的呼喚》在日本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由於「克蘇魯文化」近些年在遊戲領域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開始通過HP·洛夫克拉夫特的原著小說《克蘇魯的呼喚》來了解、並嘗試用自己的理解去闡釋它。
  • 任天堂同人作品被刪 情懷入局的同人遊戲何去何從?
    任天堂對同人遊戲的嚴厲打壓舉措甚囂塵上。是摳門還是保護IP?打情懷牌入局的同人遊戲該何去何從?同人遊戲,指業餘的個人或同人社團所製作的電子遊戲,屬於同人誌的延伸用語,為同人文化的產物。而同人誌就是將所有你能想到的角色都可能搭配成為CP,同時在原有設定上加入新設定,原作的粉絲也可能會感覺打開了新世界。同人的核心是粉絲創作,並為粉絲服務,所以,同人遊戲是打情懷牌入局的粉絲遊戲。
  • 經典同人IP手遊又火了,《寒蟬鳴泣之時》日本免費榜奪冠!
    隨著Comic Market展會影響力的進一步擴大,同人文化在二次元圈子中大行其道,不少優秀的同人產品從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玩家的喜愛。在這之中誕生了三大同人IP《東方Project》、《真月譚月姬》以及《寒蟬鳴泣之時》,由於系列產品在整個ACG圈子中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所以這三個系列也被並稱為日本ACG同人界三大奇蹟。
  • 獻給魔女的鎮魂歌:同人恐怖遊戲簡史丨觸樂
    趁著這次重製版推出,我有幸聯絡到了當年把這款遊戲帶給中國玩家的中文實況主「淚腺戰士」(holarula),並進行了一些相關知識取材,最終帶來了這篇日本同人恐怖遊戲考據,在本文的最後,我作為外行人,也向淚腺戰士提出了一些徵求內行觀點的問題,希望能幫助大家了解同人恐怖遊戲的發展歷程。個人水平有限,權作記錄,年代久遠難免疏漏,還請海涵。
  • 專訪日本同人歌姬霜月遙、片霧烈火:同人音樂是讓我感到安心的領域
    曾為《寒蟬鳴泣之時》《薔薇少女》等作品獻唱的日本著名同人歌姬霜月遙、片霧烈火,於12月14日在萬代南夢宮上海文化中心舉辦演唱會,該演唱會也是永樂JLIVE日系演出第一彈。兩位歌姬同臺表演,用獨特的幻想風音樂與粉絲度過了愉快的時光。
  • 三天55萬人次參加的日本同人展,這些IP最受歡迎
    回顧:日本人辦了四十年的同人展,有哪些特徵?揭秘日本最大的同人展會:超50萬人參與的Comic Market本文作者:K醬。1996年以一部叫」東方靈異傳「的彈幕遊戲起家的東方project,現如今已逐步發展成一個融匯了大量優質原創音樂、彈幕射擊遊戲、同人劇情、以及相當豐富的角色射擊系列,並長年在Comike受到眾多御宅族的追捧,說其超越了
  • 同人圖比遊戲火的《萊莎的鍊金工房》玩起來到底如何?
    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我進入了遊戲。十幾個小時的體驗過後,我感覺鍊金工房系列不愧為「過日子RPG」,各種系統大大增加了遊戲的可玩性,甚至讓《萊莎的鍊金工房》成為一款農家樂模擬器。《萊莎的鍊金工房》的故事單純且溫柔,人物基本也都採用臉譜化設定,在主角一行人的協同努力下,所有事物只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單就這方面而言,《萊莎的鍊金工房》也算是當今RPG界的一股清流。
  • 風波中心的「同人文化」
    由古風圈、配音圈等多個圈子內的眾多知名人士共同參與製作的《魔道祖師》同人曲——《同道殊途》,當年一經發布就在粉絲群體裡引起轟動▼萬物皆可出同人?同人文化起源於動漫領域,後在小說和包括遊戲在內的「二次元」領域迅速發展。
  • 陰陽師:正接洽日本頂級動畫商 大力扶持同人圈
    那麼《陰陽師》泛娛樂會如何布局?在同人創作上是否會有更多扶持措施?對此17173記者採訪了網易遊戲高級營銷總監賈海漠先生,聽聽他如何解答。採訪要點:1、《陰陽師》動漫正在接洽日本頂尖的動畫製作公司,網易會對內容和品質做好把關;2、對同人創作有很多官方鼓勵措施,包括同人文、同人歌曲、插畫等,未來還會開展更多活動;3、《陰陽師》會考慮推出實體周邊,官方周邊商城正在籌備中;4、《陰陽師》會針對海外玩家的特點進行本地化調整。
  • 此生手殘入東方 來世炸了幻想鄉 日本同人三大奇蹟是這樣成功的
    平時經常關注二次元的朋友對於同人作品一定不會陌生,這種由ACG愛好者自己創作的作品形式十分廣泛,涵蓋動漫、遊戲、小說等諸多領域,而其中最著名的,則是「日本同人三大奇蹟」——《東方Project》《寒蟬鳴泣之時》與《月姬》,而要說發展到如今聲勢最為浩大的,則無疑是「東方」莫屬。
  • 如何用萌萌的玩偶,向一般人解釋「漫畫同人誌」是什麼
    這件事,就是「向大眾解釋『同人』是什麼東西」。「ねほりんぱほりん」,是NHK介紹各種社會文化與現象的定期節目一直以來,日本的同人文化都非常興盛,但「同人」這個話題,因為涉及作品版權、放送尺度、個人隱私等問題,報導起來很麻煩。
  • 從女化肖戰到黃暴哆啦A夢,不斷被執法的同人文化如何立足
    在國內最大的同人展comicup(以下簡稱cp)的創始人馮凝華看來:小眾文化突然湧入大眾,會讓很多人不知如何消化。他們的理解中涵蓋各式各樣的誤區,而這種誤區對同人文化是有傷害的。小眾文化為何具備掀起腥風血雨,甚至於掣肘官方的能力?還需從其圈層生態與發展脈絡進行分析。
  • 曾奪日本免費榜Top 1,這款「東方」的同人手遊要進國內了
    而近日,上海域起網絡正式宣布獲得《東方LostWord》中文語言版本的獨家代理發行權,意味著這款遊戲將在今後進入國內市場,與國內東方愛好者見面。今年5月,《東方LostWord》在日本上線,由於東方愛好者的關注,它早已積累了30萬預約用戶,並順勢登上了日本App Stroe免費榜Top 1,月末便闖入了暢銷榜Top 10,到達第8位。
  • 同人文化在中國:從晚清反案小說到二次元時代的動漫同人
    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的動漫文化流傳至臺灣和香港,港臺青少年在追看動漫作品的同時,亦接受了日本的漫畫同人誌文化,並開始主動模仿日本,以動漫集會(同人祭)的形式開展同人活動和創作。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大約在90年代中期,衍生類的「同人」概念經由港臺地區以盜版漫畫的形式輾轉進入中國大陸,此後中國大陸的同人活動逐漸開始發展。
  • 從女化肖戰到黃暴哆啦A夢:被執法的同人文化如何立足
    在國內最大的同人展comicup的創始人馮凝華看來:小眾文化突然湧入大眾,會讓很多人不知如何消化。他們的理解中涵蓋各式各樣的誤區,而這種誤區對同人文化是有傷害的。小眾文化為何具備掀起腥風血雨,甚至於掣肘官方的能力?還需從其圈層生態與發展脈絡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