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哈嘍大家好!我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影視小老頭。眾所周知,基本上所有的電影都分為正義與邪惡的兩方,而結局一成不變的從來都是邪不勝正,在小編看過的影片當中無一例外,都是這個結局,也覺得理所當然,但是,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影片,結局雖然也是邪不勝正,可讓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代表正義的蝙蝠俠,而是那個一名叫做「小丑」的狂人,他不在乎金錢,也不求名利,他製造爆炸和屠殺,小丑所要做的就是對人性重新做考量,他要迫使從不殺人的蝙蝠俠手上染血,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部電影的名字了。
《蝙蝠俠:黑暗騎士》改編自DC漫畫公司的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克裡斯蒂安·貝爾主演,於2008年全球公映。影片是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前作為2005年上映的《蝙蝠俠:開戰時刻》。
本片是所有蝙蝠俠電影中第一次沒有在片名中使用「蝙蝠俠」這個詞的,是比前作更為黑暗與成熟的作品,以現實主義警匪片的手法包裝了一個極度寫實的超級英雄故事,成功地挖掘出角色的深層性格和故事蘊含的人性哲理,將漫畫電影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層次,成為了影史上第一部跨入「10億美元俱樂部」的超級英雄電影。
在黑幫和毒販橫行的高譚市,蝙蝠俠不斷神出鬼沒地打擊罪犯,而他有一個眾所周知的規則——不殺人。就在整個城市趨於平靜的時候,小丑出現了,他陰險狡詐,沒有任何底線,頭腦中也沒有任何教條,他以殺死蝙蝠俠為由而將黑幫團結在自己周圍,並帶領他們和他招募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們隨心所欲地殺人,以此向市民們施加壓力,讓他們迫使蝙蝠俠脫下面具公布身份。
小丑不斷刺激哈維·鄧特和蝙蝠俠這兩個「正義的化身」,甚至希望哈維·鄧特將自己擊斃,蝙蝠俠將自己殺死。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和他一樣了,他們所信奉的正義不過是一個表面上的表演而已,而真正掌握這個世界的,還是小丑的邏輯——「沒有迫不得已的時候,誰不想正義凜然?」
而這部電影,給大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不是正義化身的蝙蝠俠,而是那個不在乎金錢,也不求名利的變態殺人兇手小丑,在劇中,他運用超高的智商一次次把蝙蝠俠耍的團團轉,最後卻只是為了成全蝙蝠俠。很多人都說,蝙蝠俠和小丑,其實就像是一個硬幣的正反面。
說們就不得不說一說小丑的扮演者,希斯·萊傑,1979年4月4日出生於澳大利亞珀斯市,為能夠更好地詮釋「小丑」,希斯·萊傑獨自一人在酒店的房間裡待了一個月的時間,分析這個角色的心理狀態、姿態和聲音--他發現聲音是最難模仿的。另外,萊傑還開始寫日記,記錄的都是他在這一個月體會到的「小丑」的想法和感覺,以方便他在拍攝的時候備用。
可以說希斯·萊傑所飾演的小丑被公認為巔峰,無人可超越!因為他賦予了小丑靈魂,使小丑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惡人。應該說希斯萊傑沒有扮演小丑這個角色。他把自己變成了小丑。希斯萊傑已經把小丑人格形成的原因摸得清清楚楚。然後在臆想裡把自己扔進同樣的地獄。
2008年1月22日,希斯·萊傑被人發現死於紐約的公寓內,時年28歲。2月6日,驗屍官稱演員希斯·萊傑死於意外服藥過量,他服用了六種不同的止痛藥和鎮靜藥。也在2009年2月,希斯·萊傑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人雖然不在了,但是他用生命演繹的小丑則留在了很多人的心中。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喜歡的小夥伴請記得點擊收藏並轉發給身邊的朋友哦,大家想看什麼類型的電影也可以通過評論發給小編哦。小老頭一定嘔心瀝血為大家整理更多的精彩電影。,更多精彩影視推薦,請關注影視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