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3 0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宜昌博物館 ,作者宜昌博物館
宜昌博物館
以陳列展覽、科普活動、教育培訓等形式,傳播和普及歷史文化、自然科學知識,對公眾進行自然史及生態道德教育;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發展文化旅遊業,為大眾提供多層次的社會文化服務。
為積極滿足「停館不停學」的要求
宜昌博物館特推出「知行學堂」
線上講解系列活動
結合三峽民俗、館藏文物、
自然科普、中國傳統節日等
每周推出一次不同主題的音頻微課
讓大家足不出戶了解宜昌民俗
領略地方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
本周,一起走進土家服飾
主講人:王帆池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每逢聽到孟郊的這首《遊子吟》,心中就不由想起小時候母親坐在窗臺邊穿針引線,縫織毛衣的場景。隨著社會現代化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發達、電子商務的繁榮,現在許多小朋友們所穿的衣服大多都不是親手縫製,而是工廠流水線生產出的產品。在阿迪、耐克、斐樂流行風靡的今天,手工織出的衣物在現在就顯得尤其珍貴了,特別是傳統的手工藝製品。
宜昌博物館土家族服飾展示區
土家人的骨子裡自古就有「人是樹樁,全靠衣裳」的觀念,因此土家人對穿在身上的行頭十分講究,同時又兼具實用性,簡約而不簡單。您看,成年人的服裝十分寬鬆,衣褲大都較短,袖口褲管肥大,相當於三個加號的碼數了,但這和土家人的體型並沒有太大關係。宜昌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寬鬆的衣褲可以更快地散熱、通風,保持皮膚的舒適度,同時也更利于田間勞作。
小孩子的衣飾就複雜的多,比如帽飾,除了土家人最愛的「五色」:紅、藍、黑、白、黃,還會點綴繁縟用彩絲繡的花卉、動物和吉祥文字,如「喜鵲鬧梅」圖、「鳳穿牡丹」圖、「長命富貴」、「易養成人」、「福祿壽禧」等吉祥文字,每一處細節都飽含著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意和期許。
宜昌博物館館藏
土家族男式長布衫(左)
土家族男式挑花褲(右)
宜昌博物館館藏
土家族女式上衣
根據季節不同,這些小帽子的類型也更為豐富。春季雨水多,會給孩子們戴紫金冠這類厚薄適中的帽子,在古代,紫金冠是只有王子及年少的將領才能佩戴的,現如今,則成為了母親對孩子的殷切期望;夏季炎熱,蛤蟆帽這類小涼帽就派上了用場,它既能保護寶寶嬌弱的小腦袋,還能起到防蚊蟲叮咬的作用。俗話說「秋風掃落葉」,到了秋季,防風就成為了製作帽子的第一要素,於是,菩薩帽、冬瓜帽、 八角帽等樣式應運而生;當冬季來臨時,為抵禦寒冷,母親會挑選布、錦、棉花等材料縫製一頂柔軟抗寒的虎頭帽為寶寶的小腦袋保駕護航。
圖片源自網絡
您看,帽子的前簷繡有一個「王」字,帽頂兩側是用白兔毛做成的虎耳,帽前掛著銀鈴,帽子的後方還繡著雙龍搶寶的圖案。想像一下,寶寶搖搖晃晃走路的樣子再搭配這樣一頂可愛的小虎頭,甚是可愛。除帽子外,土家娃娃的「配套設施」還有口水巾、項圈、圍花兜兒等,手腕和腳上還會系上銀項圈,穿著「虎頭鞋」呢。
宜昌博物館館藏
土家族兒童口水巾(左)
土家族兒童棉帽(右)
細心的您可能已經發現,在土家族的傳統兒童服飾上處處都可以看到虎的身影。這是為什麼呢?《後漢書》記載:廩君死後化為白虎,後世相襲崇拜。作為巴人的後裔,土家族人始終把白虎作為自己民族的祖先和圖騰去崇拜、敬仰。一直以來,土家族人都居住在大山之中,隨時都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艱險。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必然產生期望吉祥平安的強烈願望。人們將虎的圖畫貼在門上以御兇護宅闢邪保平安。至此「勇敢」和「吉祥」元素便滲透到土家人生活的點滴。
土家族兒童通常穿「虎頭鞋」,戴「虎頭帽」,其寓意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希望小孩長大後像猛虎一樣威風和勇敢;另一方面借虎驅魔,保佑平安,希望自己的孩子無病無災,健康快樂地成長。
這些「虎頭虎腦」的帽子凝結著土家族母親對自己孩子最深的呵護和期盼,絲絲線線盡顯著母愛的溫暖和光輝。同樣這也是給孩子們最「霸氣」也是最「溫柔」的愛的禮物。
原標題:《土家服飾欣賞 | 勇敢的「布老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