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鑑賞】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2021-02-08 詩摘詞選



唐代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譯文

黃昏時寒冷的山野變得更加蒼翠,秋水日夜緩緩流淌。

我拄著拐杖佇立在茅舍的門外,迎風細聽著那暮蟬的吟唱。

渡口一片寂靜,只剩斜照的落日,村子裡升起縷縷炊煙。

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注釋

輞川:水名,在今陝西省藍田縣南終南山下。山麓有宋之問的別墅,後歸王維。王維在那裡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裴迪:詩人,王維的好友,與王維唱和較多。

轉蒼翠:一作「積蒼翠」。轉:轉為,變為。蒼翠:青綠色,蒼為灰白色,翠為墨綠色。

潺湲(chán yuán ):水流聲。這裡指水流緩慢的樣子,當作為「緩慢地流淌」解。

聽暮蟬:聆聽秋後的蟬兒的鳴叫。暮蟬:秋後的蟬,這裡是指蟬的叫聲。

渡頭:渡口。餘:又作「餘」。

墟裡:村落。孤煙:直升的炊煙,可以是倚門看到的第一縷村煙。

值:遇到。接輿:陸通先生的字。接輿是春秋時楚國人,好養性,假裝瘋狂,不出去做官。在這裡以接輿比裴迪。

五柳:陶淵明。這裡詩人以「五柳先生」自比。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賞析

  本首詩所要極力表現的是輞川的秋景。一聯和三聯寫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詩人選擇富有季節和時間特徵的景物:蒼翠的寒山、緩緩的秋水、渡口的夕陽,墟裡的炊煙,有聲有色,動靜結合,勾勒出一幅和諧幽靜而又富有生機的田園山水畫。詩的二聯和四聯寫詩人與裴迪的閒居之樂。倚杖柴門,臨風聽蟬,把詩人安逸的神態,超然物外的情致,寫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則把裴迪的狂士風度表現得淋漓盡致。全詩物我一體,情景交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此詩、畫、音樂完美結合的五律。首聯和頸聯寫景,描繪輞川附近山水田園的深秋暮色;頷聯和尾聯寫人,刻畫詩人和裴迪兩個隱士的形象。風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抒寫詩人的閒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首聯寫山中秋景。時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間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響;隨著天色向晚,山色也變得更加蒼翠。不待頷聯說出「暮」字,已給人以時近黃昏的印象。「轉」和「日」用得巧妙。轉蒼翠,表示山色愈來愈深,愈來愈濃;山是靜止的,這一「轉」字,便憑藉顏色的漸變而寫出它的動態。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時都在喧響;水是流動的,用一「日」字,卻令人感覺它始終如一的守恆。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響,動靜結合的畫面。

 

「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頸聯寫原野暮色。夕陽欲落,炊煙初升,是田野黃昏的典型景象。渡頭在水,墟裡在陸;落日屬自然,炊煙屬人事:景物的選取是很見匠心的。「墟裡上孤煙」,顯系從陶潛「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歸田園居之一》)點化而來。但陶句是擬人化的表現遠處村落上方炊煙縈繞、不忍離去的情味,王句卻是用白描手法表現黃昏第一縷炊煙嫋嫋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這一聯是王維修辭的名句,歷來被人稱道。「渡頭餘落日」,精確地剪取落日行將與水面相切的一瞬間,富有包孕地顯示了落日的動態和趨向,在時間和空間上都為讀者留下想像的餘地。「墟裡上孤煙」,寫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僅寫出炊煙悠然上升的動態,而且顯示已經升到相當的高度。

 

  首、頸兩聯,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煙等富有季節和時間特徵的景物,構成一幅和諧靜謐的山水田園風景畫。但這風景並非單純的孤立的客觀存在,而是畫在人眼裡,人在畫圖中,一景一物都經過詩人主觀的過濾而帶上了感情色彩。頷聯:「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這就是詩人的形象。柴門,表現隱居生活和田園風味;倚杖,表現年事已高和意態安閒。柴門之外,倚杖臨風,聽晚樹鳴蟬、寒山泉水,看渡頭落日、墟裡孤煙,那安逸的神態,瀟灑的閒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歸去來辭》)的陶淵明有幾分相似。

 

  事實上,王維對那位「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這首詩中,不僅仿效了陶的詩句,而且在尾聯引用了陶的典故:「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傳》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懷得失、詩酒自娛的隱者,「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實則,生正是陶潛的自我寫照;而王維自稱五柳,就是以陶潛自況的。接輿,是春秋時代「鳳歌笑孔丘」的楚國狂士,詩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與楚狂接輿相比,乃是對這位年輕朋友的讚許。陶潛與接輿──王維與裴迪,個性雖大不一樣,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跡卻是相近相親的。所以,「復值接輿醉」的復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見裴迪,而是表示詩人情感的加倍和進層:既賞佳景,更遇良朋,輞川閒居之樂,至於此極啊!末聯生動地刻畫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詩人對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歡迎,詩題中的贈字,也便有了著落。

 

  頷聯和尾聯,對兩個人物形象的刻畫,也不是孤立進行,而是和景物描寫密切結合的。柴門、暮蟬、晚風、五柳,有形無形,有聲無聲,都是寫景。五柳,雖是典故,但對王維說來,模仿陶淵明筆下的人物,植五柳於柴門之外,這是自然而然的。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本文轉載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每日一詩】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譯文寒山轉變得格外鬱鬱蒼蒼,秋水日日舒緩地流向遠方。我柱杖佇立在茅舍的門外,迎風細聽著那暮蟬的吟唱。渡頭那邊太陽快要落山了,村子裡的炊煙一縷縷飄散。
  • 最美的秋天,都藏在詩詞裡
    讀那些詩詞,我們才知道:原來,秋天真美啊。秋聲是美妙的《欒家瀨》王維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秋水是潺湲的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作者:王維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 9首寫秋天的詩詞,每一首都寫出了秋天的魅力,別是一番風味
    因此,古代的很多詩人和文學家也總是喜歡用詩詞來寫秋天,從而表達自己心中的愁緒。不過,也有一些詩人和文學家喜歡用詩詞來表現秋天之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欣賞9首寫秋天的詩詞,每一首都寫出了秋天的魅力,別是一番風味。
  • 詩詞中顏值高卻很難讀的字,認識一半正常,全都認識了不起!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詩詞裡那些常用的、容易讀錯的高顏值字詞。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李白《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潺湲【chán yuán】,意思是水慢慢流動的樣子。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李白《山中問答》窅【yǎo】。窅然:指幽深遙遠的樣子。
  • 中華好詩詞一七令|兩心相憶似流波,潺湲日夜無窮已
    中華好詩詞一七令|兩心相憶似流波,潺湲日夜無窮已 2020-10-16 14: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詩詞鑑賞】梅雨季節 ,一起欣賞美麗的梅雨詩詞!
    在晉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黃梅雨」的記載;自唐宋以來,一些詩詞對梅雨更有了許多妙趣橫生的描述。有「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還有「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汛盡卻山行」,更有「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 在淅淅瀝瀝的梅雨季節,一起欣賞美麗的梅雨詩詞!
  • 圓桌|「杳杳寒山道」:關於詩僧寒山的國際影響與藝術解讀
    近日,「杳杳寒山道——寒山文化論壇」在蘇州寒山美術館舉行,由蘇州高新文旅集團有限公司支持,寒山美術館與中國美術學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這一論壇主要圍繞「寒山的國際影響」「寒山詩詞的個人解讀」及其對當下藝術的意義等方面展開。論壇當天,來自美國的作家、漢學家比爾·波特、復旦大學教授查屏球、前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院長鍾玲等嘉賓參加了論壇發言。
  • 【詩詞鑑賞】八首有關深冬的詩詞,溫一盞冬韻驅寒!
    八首有關深冬的詩詞,溫一盞冬韻驅寒! 清平樂-深冬寒月 五-馮延巳 年華看漸老,詩興轉無窮。 更約尋梅伴,還依曝背翁。 艱難經歷遍,不覺尚飄蓬。 深冬坐雨 清-王蘋
  • 「詩詞鑑賞」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詩僧及禪意詩詞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還有許多精於文辭、以詩知名的詩僧:如唐代的齊己、寒山等等,留下眾多經典的詩詞名句。我們一起來欣賞歷史上著名的詩僧的詩詞作品,當然還有很多的著名的詩僧,如果你還知道更為精彩的詩文,歡迎留言討論!
  • 掌握新東方在線這幾種表現手法賞析技巧 撥開詩詞鑑賞的迷霧
    詩歌鑑賞是初中語文學習中的重點題型,其中對詩歌鑑賞表現手法的考察又是高頻考點。從歷年語文中考詩歌鑑賞題答題情況來看,很多同學都因為不了解題型特點或沒有掌握相關技巧失分。  其實,詩歌鑑賞類的題型往往有很多規律可循。
  • 【詩詞鑑賞】十首唯美秋夜詩詞,一起感知秋夜的美好!
    十首唯美秋夜詩詞,一起感知秋夜的美好! 秋夜池上作 宋-陸遊 品讀好詩詞
  • 寒山詩【三】
    另外,想發表意見的朋友,先關注「寒山論道」,與朋友聊天一樣,在對話框裡輸入(見本文末尾附圖)。謝謝你的參與!】 寒山詩【三】 汝為埋頭痴兀兀,愛向無明羅剎窟。再三勸你早修行,是你頑痴心恍惚。不肯信受寒山語,轉轉倍加業汩汩。直待斬首作兩段,方知自身奴賊物。
  • 寒山大師的一首詩,極具音韻美,充滿了禪意
    寒山,唐代詩僧。姓氏、生卒年均不詳。他長期隱居於浙江天台的寒巖,故名為寒山子。他的詩作現存300多首,他的詩長於以通俗機智的語言表現人生哲理,在日本、美國等也頗為流行。寒山在寒巖住了四十年,與國清寺拾得和尚往來密切,兩人行為怪誕,語出驚人,作詩也是不入主流,相傳寒山與拾得是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的化身。杳杳寒山道寒山(唐)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杳杳寒山道》是他的一首充滿禪意的代表作。寒山的詩歌一般都以首句為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