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森路透旗下的智慧財產權與科技事業部今天發布了其2016年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名單,預測在今年或不久的將來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科研精英。自2002年以來,每年發布的引文桂冠獎已成功預測了39位諾貝爾獎得主。
據諾貝爾獎官網(http://www.nobelprize.org)消息,2016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將於10月3日起陸續舉行。在獎金數量方面,由於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從2012年起,諾獎獎金由1000萬瑞典克朗縮水至800萬瑞典克朗,今年獎金的具體數目尚未公布。
物理學獎:北京時間10月4日17時45分
化學獎: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45分
和平獎: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
經濟學獎:北京時間10月10日17時45分
按照往年規律,文學獎當會在化學獎公布的次日揭曉
湯森路透預測2016年諾貝爾獎(引文桂冠獎名單)
獎項
獲獎者
獲獎理由
入選理由
生理學或醫學獎
James P.Allison
醫學博士,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學系教授兼主任(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
解釋 CD28 和 CTLA-4 如何成為 T 細胞活性的調節因子,調節免疫反應
Jeffrey A.Bluestone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 (UCSF) 醫學院內分泌新陳代謝學 A.W.and Mary Margaret Clausen 特聘教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
Craig B.Thompson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總裁兼執行長(美國,紐約州,紐約)
Gordon J.Freeman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腫瘤內科學系教授,哈佛醫學院醫學教授(美國,麻薩諸塞州,波斯頓)
闡明程序性死亡受體-1 (PD-1) 及其路徑,促進了癌症免疫治療的發展
Tasuku Honjo
京都大學醫學研究生院免疫與基因組醫學學系教授(日本,京都)
Arlene H.Sharpe
哈佛醫學院微生物學與免疫生物學系比較病理學 George Fabyan 教授,布萊根婦女醫院病理科成員(美國,麻薩諸塞州,波斯頓)
Michael N.Hall
巴塞爾大學教授(瑞士,巴塞爾大學)
發現雷帕黴素靶蛋白 (TOR) 及雷帕黴素機能靶蛋白 (mTOR) 的生長調節因子
David M.SaBAtini
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學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白頭研究所 (Whitehead Institut) 成員;布洛德研究所 (Broad Institute) 資深成員;科赫綜合癌症研究所 (KOch Institute for Integrative Cancer Research) 成員(美國,麻薩諸塞州,坎布裡奇)
Stuart L.Schreiber
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 Morris Loeb 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布洛德研究所 (Broad Institute) 化學生物科主任(美國,麻薩諸塞州,坎布裡奇)
物理學
Marvin L.Cohen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系校聘教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
固體材料的理論研究及其屬性預測,尤其是經驗贗勢方法
Ronald W.P.Drever
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名譽教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
設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 (LIGO) 並使檢測黑洞所產生之引力波成為可能
Kip S.Thorne
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 Feynman 教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
Rainer Weiss
麻省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名譽教授(美國,麻薩諸塞州,坎布裡奇)
Celso Grebogi
亞伯丁大學自然科學與計算科學院非線性及複雜系統「六世紀」(Sixth Century) 講座教授(蘇格蘭,亞伯丁)
描述了混沌系統的一種控制理論(OGY 方法)
Edward Ott
馬裡蘭大學電子與應用物理研究所以及系統研究所電氣工程與物理學傑出校聘教授(美國,馬裡蘭,帕克分校)
James A.Yorke
馬裡蘭大學物理科技所數學與物理學傑出校聘教授(美國,馬裡蘭,帕克分校)
化學獎
George M.Church
哈佛醫學院遺傳學 Robert Winthrop 教授(美國,麻薩諸塞州,波斯頓)
在老鼠和人類細胞中應用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
張鋒
W.M.麻省理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 Keck Career Development 教授,博德研究所 (Broad Institute) 核心成員(美國,麻薩諸塞州,坎布裡奇)
盧煜明
香港中文大學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醫學及化學病理學教授,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香港)
在孕婦血漿血中檢測到胎兒游離 DNA,是無創產前檢測的革命性成果
Hiroshi Maeda
崇城大學藥物輸送科學研究所教授,熊本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日本,熊本)
發現大分子藥物的高通透性和滯留效應,是癌症治療學的重要發現
Yasuhiro MATsuMUra
日本國家癌症中心 (National Cancer Center Japan) 探索性腫瘤學研究和臨床試驗中心 發展療法部主任(日本,東京)
經濟學
Olivier J.Blanchard
美國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 C.Fred BerGStrom 高級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經濟學 Robert M.Solow 教授(美國,麻薩諸塞州,坎布裡奇)
對宏觀經濟學作出貢獻,其中包括經濟波動與僱傭的決定因素
Edward P.Lazear
胡佛研究所 Morris Arnold 及 Nona Jean Cox 高級研究員,斯坦福商學院管理與經濟系人力資源 Jack Steele Parker 教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
對人事管理經濟學獨特領域的發展
Marc J.Melitz
哈佛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 David A.Wells 教授(美國,麻薩諸塞州,坎布裡奇)
對於企業異質性及國際貿易的開創性的描述
【諾貝爾獎】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獎金數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
【諾貝爾經濟學獎】全稱應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並非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是由瑞典銀行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其評選標準與其它獎項是相同的,獲獎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選,1969年第一次頒獎。
獲獎時間
獲獎者
獲獎理由
2015年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Angus Deaton
1.他所設計的一套需求系統 2. 消費與收入之間的關係(包括宏觀和微觀數據的採集)3. 針對發展中國家的生活標準和貧困水平的研究。
2014年
法國經濟學家讓·梯若爾
闡明了如何理解和監管由數家公司巨頭主導的行業。很多行業為數家大型公司或單個寡頭控制,監管缺失,類似市場的產物以非成本因素造成的價格高企,或是效率低下的公司通過阻礙新的、更高效的公司進入市場而存活,不會受到社會歡迎。
2013年
美國經濟學家拉爾斯·彼得·漢森、歐仁·法馬和羅伯特·席勒
因「資產價格的實證分析」方面的成就而獲此殊榮。瑞典皇家科學院說,三名經濟學家為「現有對資產價值的認知奠定了基礎」。頒獎詞稱,「這些發現不但對後續研究影響深遠,同時還改變了市場實踐。」
2012年
美國經濟學家阿爾文·羅思和勞埃德·沙普利
因其在「穩定匹配理論和市場設計實踐」上所作的貢獻。頒獎詞稱,「儘管兩位研究者的研究是獨立完成的,但沙普利的基礎理論與羅斯的實驗性實踐一經結合,已創造出一個繁榮的經濟學研究領域,提升了多個市場的表現。」
2011年
美國紐約大學教授薩金特和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西姆斯
美國紐約大學教授教授託馬斯-薩金特(Thomas Sargent)及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克里斯多福-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由於對宏觀經濟影響研究獲此殊榮。頒獎詞稱,「今天,薩金特與西姆斯研究出的方法已成為宏觀經濟研究領域必不可少的工具。」
2010年
美國經濟學家彼得-戴蒙德和戴爾-莫滕森,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季斯(具有英國和賽普勒斯雙重國籍)
皮特-戴蒙得以在最優稅收領域的開創性研究而著名,最優稅收理論被廣泛應用於公共政策領域。除勞動經濟學外,他還研究宏觀經濟學和經濟學理論。莫滕森最知名之處是他在摩擦性失業理論方面的開創性研究工作。皮薩裡德斯主要學術貢獻包括基於失業匹配函數的宏觀經濟搜尋及匹配理論,以及經濟的結構性增長等。
2009年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家奧利弗-威廉森-和印第安納大學女教授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其研究證明經濟分析可以更清晰地顯示社會組織的結構。這兩位學者的研究範疇,均屬於新制度經濟學領域,其中威廉森是"新制度經濟學"的命名者;奧斯特羅姆則是首次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學者,長期研究集體組織如何成功管理公共財產。
2008年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
克魯格曼整合了此前經濟學界在國際貿易和地理經濟學方面的研究,在自由貿易、全球化以及推動世界範圍內城市化進程的動因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論。而他最引人關注之處在於他的匯率理論,以及依據這一理論對東亞金融危機與美國金融危機的預言。
2007年
明尼蘇達大學的赫維茨、芝加哥大學的馬斯金,以及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中心的羅傑-邁爾森
"機制設計理論"最早由赫維奇提出,馬斯金和邁爾森則進一步發展了這一理論。這一理論有助於經濟學家、各國政府和企業識別在哪些情況下市場機制有效,哪些情況下市場機制無效。
2006年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埃德蒙-菲爾普斯
爾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貢獻在於經濟增長理論。他繼羅伯特·索洛之後,對經濟增長的動態最優化路徑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經濟增長黃金律",從而正式確立了經濟增長理論。
2005年
擁有以色列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經濟學家羅伯特-奧曼和美國經濟學家託馬斯-謝林
瑞典皇家科學院說,兩位經濟學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因為"他們通過對博弈論的分析加深了我們對衝突與合作的理解"。他們的研究成果有助於"解釋價格戰和貿易戰這樣的經濟衝突以及為何一些社區在運營共同擁有的資源方面更具成效"。
2004年
挪威經濟學家芬恩-基德蘭德和美國經濟學家愛德華-普雷斯科特
在動態宏觀經濟學領域——經濟政策的時間連貫性和商業周期的驅動力量——做出了重大貢獻。
2003年
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恩格爾和英國經濟學家克萊夫-格蘭傑
羅伯特-恩格爾和克萊夫-格蘭傑創造了處理許多時間序列兩個關鍵特性的統計方法:時間變化的變更率和非平衡性。
2002年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丹尼爾-卡恩曼和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弗農-史密斯
丹尼爾-卡尼曼把心理研究的成果與經濟學融合到了一起,特別是在有關不確定狀態下人們如何做出判斷和決策方面的研究。弗農-史密斯為實驗經濟學奠定了基礎,他發明了一系列的實驗方法,從而為對經濟學進行可靠的試驗確立了標準。
2001年
三位美國教授喬治-阿克爾洛夫、麥可-斯彭斯和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三位美國教授由於在"對充滿不對稱信息市場進行分析"領域所作出的重要貢獻,揭示了當代信息經濟學的核心。
2000年
加哥大學詹姆斯-赫克曼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丹尼爾-麥克法登
據瑞典皇家科學院稱,他們兩人在統計學分析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包括相關研究理論和方法,在現實生活中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空間。
1999年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羅伯特-蒙代爾
他具有革新意義的研究為歐元匯率奠定了理性基礎,他對不同匯率體制下貨幣與財政政策以及最優貨幣流通區域所做的分析。
1998年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阿馬蒂亞-森
對福利經濟學幾個重大問題做出了貢獻,包括社會選擇理論、對福利和貧窮標準的定義、對匱乏的研究等。
1997年
美國科學家邁倫-斯科爾斯和羅伯特-默頓
羅伯特-默頓對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所依賴的假設條件做了進一步的減弱,在學多方面對其做了推廣。邁倫-斯科爾斯給出了著名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該法則已成為金融機構涉及金融新產品的思想方法。
莫言 2012年文學獎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莫言成為有史以來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委員會授獎詞稱,「他的魔幻現實作品融合了民間傳說、歷史與當下」。
主要文學作品:
《紅高粱家族》 :是莫言向中國當代文學奉獻的一部影響巨大的作品,被譯成近二十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
《生死疲勞》 :《生死疲勞》敘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國農村50年的歷史,圍繞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
《豐乳肥臀》 :小說中通過母親,含辛茹苦、艱難的撫育著一個又一個兒女,並且視上官金童為生命一般重要。
《檀香刑》 :講述了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一場可歌可泣的農民運動,一樁駭人聽聞的酷刑,一段驚心動魄的愛情。
《蛙》 :與以往小說更注重歷史幻想色彩不同,《蛙》更接近歷史現實的書寫,講述鄉村醫生「姑姑」的一生。
李政道 1957年物理學獎
1957年,他31歲時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這項發現,由吳健雄的實驗證實。李政道和楊振寧是最早獲諾貝爾獎的華人。
楊振寧 1957年物理學獎
李政道和楊振寧在1956年提出「李-楊假說」,簡稱「宇稱不守恆定律」,推翻了被奉為金科玉律的宇稱守恆定律,成功挑戰愛因斯坦理論,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重大突破。
丁肇中 1976年物理學獎
1974年,丁肇中實驗組發現了一個質量約為質子質量3倍(質量為3.1×109eV)的長壽命中性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質,它的發現大大推動了粒子物理學的發展。
李遠哲 1986年化學獎
以分子水平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研究與赫施巴赫及約翰·波蘭伊共獲諾貝爾化學獎,是第一位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臺灣人。
朱棣文 1997年物理學獎
因「發展了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而獲得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崔琦 1998年物理學獎
因發現遜電子在強磁場、超低溫條件下互相作用,能形成某種特異性質的量子流體,諾獎表彰他發現並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
錢永健 2008年化學獎
包括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在內的3名科學家獲得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幫助他們獲獎的是能發出鮮豔綠光的綠色螢光蛋白。
高行健 2000年文學獎
因小說《靈山》、《一個人的聖經》等著作,成為首位獲得諾獎的中文作家。具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為中文小說藝術和戲劇開闢新道路。
高錕 2009年物理學獎
為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華文媒體譽之為「光纖之父」、普世譽之為「光纖通訊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本文來源於金融界)
北大量化實戰培訓,投資人的必修課
北大滙豐量化投資(全球視角)培訓
智能化和大數據時代的投資升級課
上課時間:2016年10月15-16日(周六、周日,共16課時)
上課地點:深圳大學城·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
諮詢電話:本老師18028705168
姜老師13530763083
長按二維碼可直接微信諮詢,了解課程詳情!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金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