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我們的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會有更新,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率領第10軍(下轄陸戰1師、第7步兵師)在仁川施行了登陸作戰,直接扭轉了朝鮮局勢,聯合國軍全面反攻,北朝鮮人民軍一路敗北。取得了這麼耀眼的成績之後,本就狂妄的麥克阿瑟更加不可一世了,他執意要再來一次兩棲登陸作戰,他把登陸的目標選在了北朝鮮東海岸的元裡、鹹興一帶。
才進行仁川登陸沒多久的美海軍陸戰1師只能再次撤回仁川登船,第7步兵師則在釜山港登船,還在日本整訓的第3步兵師也準備登船出發。數十艘運輸船搭載著數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漂泊在朝鮮的東海岸。
在聯合國軍集結的同時,10月14日,志願軍42軍乘火車到達集安,之後迅速跨過鴨綠江向長津湖地區開進。
然而麥克阿瑟精心制定的元山登陸計劃卻成了一個大笑話,首先是在美軍登陸前,南韓第3師就已經佔領了元山了,而且由於朝鮮人民軍在撤退前,在港口布下了數千顆水雷,美軍陸戰1師就只能飄在海上,慢慢的等排雷。不過麥克阿瑟留下的爛攤子,還是讓日本人來收拾,美軍讓日本出動掃雷隊來掃雷。日本首相吉田茂生怕得罪麥克阿瑟,只好又派出了一支由1200名士兵,46艘掃雷艇組成的掃雷隊抵達朝鮮掃雷,直到兩周後,元山港的水雷才終於被掃清。
10月25日,42軍124師終於趕到長津湖地區,在黃草嶺與南韓第3師展開激戰,並成功擊退,126師先頭部隊趕往赴戰湖一帶,準備阻擊南韓首都師。(此前125師行軍途中臨時接到命令,所以被抽調到了西線戰場,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此時的東線戰場也只有南韓的兩個師,美陸戰1師還在元山港口外漂著)
然而,該來的還是會來的,10月28、29日,陸戰1師、第7師相繼登陸,此時的東線戰場形勢變得十分危急。於是中央命令宋時輪率9兵團向長津湖地區開進,接替42軍防線。
9兵團原本是我軍準備用來解放臺灣的主力部隊,當時坐鎮祖國的東南沿海,威鎮臺海。但是突然爆發的韓戰打破了解放臺灣的計劃,美海軍第7艦隊進入臺灣海峽,但是我們沒有強大的遠洋海軍,只能看著乾瞪眼。
9兵團的老兵回憶說,當時各部都正在訓練怎麼打臺灣,突然就上級命令北上,坐火車一路北上,之後到山東停下來,沒休整多久部隊就開赴東北,11月初又接到緊急命令入朝。
9月,9兵團奉命北上到達山東擔負海防,短暫停留後進駐東北,準備作為志願軍第二梯隊投入朝鮮戰場。原計劃是在東北整訓3個月,也就是在1951年春進入朝鮮,可是由於朝鮮戰局的突變,9兵團只能提前入朝。
在接到入朝命令時,9兵團各部鬥志高昂,想著之前在臺海只能看著美國的軍艦耀武揚威地穿梭,現在可以上前線去打美軍了。
11月初,朝鮮北部迎來了一場50年不遇的大雪,氣溫已經下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這支來自祖國華東地區的部隊此前都是在氣候溫和的南方駐紮,9兵團的不少戰士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雪,但也許也是最後一次了。
11月7日,隨著9兵團第一個士兵越過鴨綠江,9兵團正式入朝參戰。身後的祖國越來越遠,頭頂的美軍飛機聲音卻是越來越近了。為了躲避頭頂美軍飛機的偵察與轟炸,9兵團繼續發揮他們的傳統——夜間隱秘行軍。
(當年在山東的時候,那華野絕對是被國民黨飛機轟炸的重點對象,所以華野都是夜間行軍,之後大膽地運動分割敵人,開戰後和敵人攪在一起,這樣敵人的空軍就很難識別具體的轟炸目標。萊蕪戰役就是典型的戰例。)
同樣也是在11月7日,麥克阿瑟回復華盛頓方面,他說雖然已經確定中國軍隊入朝參戰,但是估計規模不大,大約只有3到4萬人,所以不必擔心。於是麥克阿瑟決定在10天內重新發起經過,讓西線第8集團軍奪取戰場主動權,東線的第10軍配合發起鉗形攻勢,至此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拉開序幕。
此時的東線已經集中美第3、7步兵師、陸戰1師、南韓第3師、首都師共計10萬餘人。大致作戰計劃是,第7步兵師與陸戰1師向長津湖、赴戰湖一帶推進,第3步兵師留守後方,南韓第3師、首都師則沿著海岸線前進,尋殲北朝鮮人民軍殘餘勢力。
陸戰1師具體部署如下:師主力麾下第5、第7步兵團主力與第11炮兵團部署在柳潭裡,而且依據柳潭裡的地形,該部已經構築了一個環形防禦陣地。真的不愧是美軍的精銳部隊,防範意識非常到位,當時美軍是不知道9兵團已經入朝了的。這也是後來9兵團久攻不下的重要原因。
下碣隅則部署第1團3營、第7團2營,外加兩個105毫米榴彈炮連,還有工兵、醫療、補給等後勤部隊。不得不感嘆當時美軍的綜合保障能力,僅用十餘天就把下碣隅打造成一個大型的後勤補給中樞,而且還修建了一個大型野戰機場,依靠運輸機可以源源不斷的運輸補給品。
沿著公路向下就是古土裡,這裡駐紮著第1團團部,再加麾下第2營以及1個105榴彈炮連。沿著公路向下,翻越險峻的黃草嶺到達真興裡,這裡由陸戰11師1團1營駐守,以及配屬的一個105毫米榴彈炮連。
剩下的美第7步兵師,其麾下的31團(北極熊團)進駐長津湖附近的新興裡,32團留守利原,防範散布在附近的北朝鮮人民軍殘餘勢力,17團向北進攻。第3步兵師主力留守鹹興,鎮壓附近的北朝鮮人民軍殘餘勢力,並且派遣一部與南3師一個團進駐社倉裡,保障陸戰1師側翼安全。
而此時,9兵團第20、27軍以及沿著公路,晝伏夜出,巧妙地躲過了美軍飛機的偵察,27軍到達長津湖以北地區,20軍到達柳潭裡西南地區。26軍由於補給遲遲未能到位,所以還在邊境線附近。
宋時輪見東線敵軍兵力分散,決定集中20、27軍主力約十萬人先行對柳潭裡、下碣隅的美陸戰1師進行分割穿插,力求圍殲美軍精銳陸戰1師,這個計劃得到了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的批准。
最終決定9兵團第20、27軍對長津湖的陸戰1師發動全線進攻。一場血戰即將到來!下期將詳細講述長津湖戰役詳細過程,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