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9兵團十萬人都啃不動陸戰一師? 美軍到底是怎麼部署的?

2021-01-15 講述有趣歷史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我們的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會有更新,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率領第10軍(下轄陸戰1師、第7步兵師)在仁川施行了登陸作戰,直接扭轉了朝鮮局勢,聯合國軍全面反攻,北朝鮮人民軍一路敗北。取得了這麼耀眼的成績之後,本就狂妄的麥克阿瑟更加不可一世了,他執意要再來一次兩棲登陸作戰,他把登陸的目標選在了北朝鮮東海岸的元裡、鹹興一帶。

才進行仁川登陸沒多久的美海軍陸戰1師只能再次撤回仁川登船,第7步兵師則在釜山港登船,還在日本整訓的第3步兵師也準備登船出發。數十艘運輸船搭載著數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漂泊在朝鮮的東海岸。

在聯合國軍集結的同時,10月14日,志願軍42軍乘火車到達集安,之後迅速跨過鴨綠江向長津湖地區開進。

然而麥克阿瑟精心制定的元山登陸計劃卻成了一個大笑話,首先是在美軍登陸前,南韓第3師就已經佔領了元山了,而且由於朝鮮人民軍在撤退前,在港口布下了數千顆水雷,美軍陸戰1師就只能飄在海上,慢慢的等排雷。不過麥克阿瑟留下的爛攤子,還是讓日本人來收拾,美軍讓日本出動掃雷隊來掃雷。日本首相吉田茂生怕得罪麥克阿瑟,只好又派出了一支由1200名士兵,46艘掃雷艇組成的掃雷隊抵達朝鮮掃雷,直到兩周後,元山港的水雷才終於被掃清。


10月25日,42軍124師終於趕到長津湖地區,在黃草嶺與南韓第3師展開激戰,並成功擊退,126師先頭部隊趕往赴戰湖一帶,準備阻擊南韓首都師。(此前125師行軍途中臨時接到命令,所以被抽調到了西線戰場,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此時的東線戰場也只有南韓的兩個師,美陸戰1師還在元山港口外漂著)


然而,該來的還是會來的,10月28、29日,陸戰1師、第7師相繼登陸,此時的東線戰場形勢變得十分危急。於是中央命令宋時輪率9兵團向長津湖地區開進,接替42軍防線。


9兵團原本是我軍準備用來解放臺灣的主力部隊,當時坐鎮祖國的東南沿海,威鎮臺海。但是突然爆發的韓戰打破了解放臺灣的計劃,美海軍第7艦隊進入臺灣海峽,但是我們沒有強大的遠洋海軍,只能看著乾瞪眼。


9兵團的老兵回憶說,當時各部都正在訓練怎麼打臺灣,突然就上級命令北上,坐火車一路北上,之後到山東停下來,沒休整多久部隊就開赴東北,11月初又接到緊急命令入朝。


9月,9兵團奉命北上到達山東擔負海防,短暫停留後進駐東北,準備作為志願軍第二梯隊投入朝鮮戰場。原計劃是在東北整訓3個月,也就是在1951年春進入朝鮮,可是由於朝鮮戰局的突變,9兵團只能提前入朝。


在接到入朝命令時,9兵團各部鬥志高昂,想著之前在臺海只能看著美國的軍艦耀武揚威地穿梭,現在可以上前線去打美軍了。



11月初,朝鮮北部迎來了一場50年不遇的大雪,氣溫已經下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這支來自祖國華東地區的部隊此前都是在氣候溫和的南方駐紮,9兵團的不少戰士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雪,但也許也是最後一次了。


11月7日,隨著9兵團第一個士兵越過鴨綠江,9兵團正式入朝參戰。身後的祖國越來越遠,頭頂的美軍飛機聲音卻是越來越近了。為了躲避頭頂美軍飛機的偵察與轟炸,9兵團繼續發揮他們的傳統——夜間隱秘行軍。


(當年在山東的時候,那華野絕對是被國民黨飛機轟炸的重點對象,所以華野都是夜間行軍,之後大膽地運動分割敵人,開戰後和敵人攪在一起,這樣敵人的空軍就很難識別具體的轟炸目標。萊蕪戰役就是典型的戰例。)



同樣也是在11月7日,麥克阿瑟回復華盛頓方面,他說雖然已經確定中國軍隊入朝參戰,但是估計規模不大,大約只有3到4萬人,所以不必擔心。於是麥克阿瑟決定在10天內重新發起經過,讓西線第8集團軍奪取戰場主動權,東線的第10軍配合發起鉗形攻勢,至此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拉開序幕。


此時的東線已經集中美第3、7步兵師、陸戰1師、南韓第3師、首都師共計10萬餘人。大致作戰計劃是,第7步兵師與陸戰1師向長津湖、赴戰湖一帶推進,第3步兵師留守後方,南韓第3師、首都師則沿著海岸線前進,尋殲北朝鮮人民軍殘餘勢力。


陸戰1師具體部署如下:師主力麾下第5、第7步兵團主力與第11炮兵團部署在柳潭裡,而且依據柳潭裡的地形,該部已經構築了一個環形防禦陣地。真的不愧是美軍的精銳部隊,防範意識非常到位,當時美軍是不知道9兵團已經入朝了的。這也是後來9兵團久攻不下的重要原因。



下碣隅則部署第1團3營、第7團2營,外加兩個105毫米榴彈炮連,還有工兵、醫療、補給等後勤部隊。不得不感嘆當時美軍的綜合保障能力,僅用十餘天就把下碣隅打造成一個大型的後勤補給中樞,而且還修建了一個大型野戰機場,依靠運輸機可以源源不斷的運輸補給品。


沿著公路向下就是古土裡,這裡駐紮著第1團團部,再加麾下第2營以及1個105榴彈炮連。沿著公路向下,翻越險峻的黃草嶺到達真興裡,這裡由陸戰11師1團1營駐守,以及配屬的一個105毫米榴彈炮連。



剩下的美第7步兵師,其麾下的31團(北極熊團)進駐長津湖附近的新興裡,32團留守利原,防範散布在附近的北朝鮮人民軍殘餘勢力,17團向北進攻。第3步兵師主力留守鹹興,鎮壓附近的北朝鮮人民軍殘餘勢力,並且派遣一部與南3師一個團進駐社倉裡,保障陸戰1師側翼安全。



而此時,9兵團第20、27軍以及沿著公路,晝伏夜出,巧妙地躲過了美軍飛機的偵察,27軍到達長津湖以北地區,20軍到達柳潭裡西南地區。26軍由於補給遲遲未能到位,所以還在邊境線附近。

宋時輪見東線敵軍兵力分散,決定集中20、27軍主力約十萬人先行對柳潭裡、下碣隅的美陸戰1師進行分割穿插,力求圍殲美軍精銳陸戰1師,這個計劃得到了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的批准。

最終決定9兵團第20、27軍對長津湖的陸戰1師發動全線進攻。一場血戰即將到來!下期將詳細講述長津湖戰役詳細過程,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沒有消滅美軍陸戰第一師,成為九兵團永遠的遺憾
    雙方參戰部隊這場戰役,我軍參戰的是第九兵團,其主要參戰部隊是第20軍、第27軍,第26軍由於受暴雪和美軍空軍的襲擾,到戰役末期才參加戰鬥。九兵團每個軍都是經過加強的,有4個師。美軍主要參戰的是美軍第10軍和美國空軍及海軍艦隊,美軍第10軍下屬有陸戰第一師和陸軍第三師、第七師。陸軍第三師主要任務是鎮守港口,保住退路,韓軍第10軍團和土耳其旅在戰役中可以忽略不計。
  • 史密斯違抗將令,堅持修機場,主動後撤,挽救了長津湖的陸戰一師
    他命令進駐柳潭裡的陸戰第五團和第七團掘壕據守,沒有指示,不得推進。事實證明,他這套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成功挽救了陸戰一師。1950年11月27日18點30分,埋伏在長津湖地區的志願軍第九兵團2兩個軍——20軍和27軍共10萬人向陸戰一師發起攻擊,並一舉將這25000人的部隊,切成5段,分別包圍在新興裡、柳潭裡、下碣隅裡、古土裡和真興裡的幾處村鎮。
  • 陸戰一師在瓜島,為什麼恪守「夜間不出擊」原則?日軍夜戰能力強
    1942年8月9日,美國海軍陸戰一師沒費多大週摺,順利登上瓜島並佔領了日軍即將完工的機場,為紀念中途島戰役中陣亡的英雄,該機場取名「亨德森機場」。然而,師長範德格裡夫特非但不高興,反而憂心忡忡,甚至對固守機場沒有信心。
  • 慘烈的長津湖戰役:全連100多人凍死在陣地上,並保持著作戰狀態
    自1941年成立以來,經過了煉獄般的瓜島戰役、衝繩戰役未嘗一敗。仁川登陸後更是一路北上,所向披靡,齊裝滿員近三萬人是美國陸軍最強戰力之一,堪稱王牌中的王牌。想對陸戰一師有點想法,中國至少需要十萬人以上的部隊。而在絕對的制空權下,別說十萬人的軍隊調動就是十萬隻兔子,也逃不過美軍的偵察機。
  • 《長津湖》開拍,這場戰役創造了2個歷史記錄,美軍王牌師慘敗
    戰爭發生在1950年11月-12月期間的朝鮮東北部長津湖一帶,當時正值朝鮮地區冰凍嚴寒,志願軍在戰爭中只是凍傷凍死就達3萬多人。當時為了伏擊美軍王牌師團,15萬志願軍都沒來得及準備禦寒裝備,便匆匆趕在美軍到達前埋伏在雪地裡,以求將美軍打散,分段合圍殲滅。為了不讓美軍發現,志願軍將士們隱蔽在零下40℃的低溫雪地裡一動不動,等戰爭打響,很多戰士再也沒能站起來,成了冰雕。
  • 九兵團輕敵,牙膏用一半就能回國?長津湖四大教訓,金門島已有
    在皚皚白雪中向長津湖挺進的9兵團 二、冰血長津湖,華東虎水土不服 北上美陸戰1師、美7師、韓3師約3萬人,後續還有7萬多人。 美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非常謹慎,古土裡到下碣隅裡再到柳潭裡,40公裡磨磨蹭蹭走了12天。11月27日黃昏,九兵團20軍、27軍7個師8萬多人率先發起進攻。 大雪過後,長津湖地區氣溫驟降到零下30多度,天地一片白茫茫,讓美軍腦門疼的軍號聲此起彼伏。
  • 抗美援朝時,第九兵團沒有棉衣,一支部隊在長津湖被凍成冰雕
    冰雕連的照片配上追夢赤子心的BGM,一時間火爆全網。不過很多人連冰雕連是哪支部隊的都不知道,而且冰雕連是哪場戰役中的也不知道。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冰雕連」,看看第九兵團是如何重創美軍,扭轉戰局的。1:抗美援朝的原因1945年8月8日,蘇聯方面對日宣戰,同時在五日後於朝鮮東部地區登陸。
  • 血戰長津湖,「冰雕連」誓死堅守陣地,令美陸戰1師膽寒又敬佩
    因此不少人便會聯想到血戰長津湖時,129名誓死也要堅守陣地,直到最後還手握武器保持戰鬥狀態的「冰雕連」。朝鮮半島的冬天,到處都是白雪皚皚。長津湖更是冷得出奇,人走到雪堆裡只能見到上半身。但就是在這個溫度能達零下40度的地方,中美軍隊之間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 真實的戰爭:長津湖血戰,你或許不知道的背後:慘烈的進攻
    11月27日傍晚,已經忍飢挨餓著在冰天雪地中潛伏了幾天幾夜的九兵團將士終於等到了姍姍來遲的陸戰一師。長津湖戰役正式爆發。這裡先說下當時美十軍的態勢,在蓋馬高原美第十軍所部署的大部分防區內,包括南韓第一軍團,美第三師,以及第七師的大部分都不在我軍的進攻範圍內,他們大多不是駐紮在東海岸,就是駐紮在後方,所以一遇到打擊就能迅速撤退到有港口的海邊這些安全地帶。
  • 長津湖,一場中美都不願提及的血戰,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
    1950年冬,中美兩支王牌部隊為扭轉朝鮮戰局在此展開「強強對決」,慘烈程度史上罕見,被稱為「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血戰」。 在這場「鋼鐵人」與「鋼鐵武裝」的較量中,志願軍創造了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陸戰1師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還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
  • 硫磺島戰役為什麼有人說是美軍的痛
    後來雙方為了政治需要,都把這場戰爭賦予了某種精神層面的東西,美國還把在該島折缽山上插入國旗的照片在美國廣為印行,成為繪畫、雕塑和郵票的圖案,其實這就是場攻守戰,一個不攻下來不算完,一個只要不死就守到底;就是這麼一回事。
  • 檔案:美軍老兵談起抗美援朝,中國軍人的毅力仍然讓他恐慌!
    由於這裡的美軍的環形防禦工事堅固,志願軍缺乏攻堅武器,12月1日已經打殘的58師僅剩下的1500名戰士發動了最後一次進攻最終失敗。 志願軍在長津湖一帶的包圍已經失敗,最終志願軍在美軍南撤時候繼續阻擊敵人。這是美軍第一師師長不得不呼叫空中支援,甚至很多在朝鮮近海的美國航母的艦載機都使用上了。在空襲中,我們志願軍戰士好多都是第一次見到飛機。
  • 跨過鴨綠江:志願軍英勇無畏,長津湖之戰打敗美軍王牌第一師
    長津湖戰役是志願軍第九團對陣美軍的王牌第一師。 王牌第一師從未嘗過敗仗,卻敗給了武器落後、後勤不足的志願軍,被志願軍打到三八線,並一舉收復平壤。
  • 電影《長津湖》開拍,另一部十萬人參演有望上映,已被封禁20年
    年11月26日,美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在長津湖畔柳譚裡的陣地前,自信滿滿的向西北眺望,此地距離中朝邊境的鴨綠江,最短距離已經不足100公裡。,中國軍隊已經進入朝鮮,正向長津湖一帶行進,甚至部分部隊正南下迂迴包圍, 對於這份情報,史密斯有點想笑,中國軍隊竟然想圍殲陸戰一師?
  • 太平洋戰場上,美軍一個師可以對付多少日本軍隊?要分為兩種情況
    所以這個第109師團跟抗戰初期的那個特設師團還不一樣,完全就是臨時拼湊起來的部隊,連同其他守備部隊總兵員為13568人。所以雙方都是「三角師」的結構,由於美軍的火力支援單位和後勤單位較多,因此海軍陸戰隊師額定兵員為17500人左右,而日軍普通師團多為14000人左右,單位兵力對比為1:0.8。
  • 冰血長津湖:美軍王牌部隊「聖誕攻勢」這樣被擊破丨百年百篇
    所有人都相信,戰爭馬上就要結束了。 11月24日,陸戰1師全部抵達朝鮮北部長津湖地區。此時的寒冷超乎想像,氣溫降到零下30度。師長史密斯從中國俘虜的單薄衣物判斷,他們不可能經受得住如此嚴寒。然而史密斯錯了,就在他的正北方,數萬志願軍戰士正潛伏在迷濛的冰雪之中,等待著攻擊的命令。
  • 立國之戰中的立威之戰,用一部好電影向最可愛的人致敬!
    第20軍,原華野1縱,打過「黃橋決戰」;26軍,原華野8縱;27軍,原華野9縱,參加過孟良崮、碾莊、雙堆集等著名戰役。赴朝之前,這三個軍原本部署在東南方向,準備解放臺灣,是中國軍隊的主力。第9兵團的對手是美軍第10軍,其主力為王牌陸戰1師和步兵第7師,共3萬人。看上去,志願軍兵力佔絕對優勢,但實際上雙方真實戰鬥力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