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電影人都該去看看的工業化劇組?

2021-02-11 新浪娛樂

本文轉自公眾號:娛理,一個專門深挖娛樂圈幕後故事的號。


《封神三部曲》拍攝地的奠基儀式

探班進入尾聲,製片人杜揚主動問娛理工作室,你們也參觀過很多劇組了,感覺如何?

有十多年探班經驗的攝像記者回答杜揚,這是他見過的唯一一個「忙而不亂」的劇組,除了拍攝現場有條不紊,其他各個部門和環節也同樣井井有條。

在五月底的坎城電影節期間,《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曾經用「就像上下班」一樣來形容《封神三部曲》這種忙中有序的工作狀態,他感慨,《流浪地球》劇組曾經連續拍攝27小時,但《封神三部曲》的工作人員都是不慌不忙,每天正常上下班,他推薦我們一定要去參觀《封神三部曲》劇組,感受什麼才叫真正的中國電影工業化。

2019年6月12日,在低調拍攝近一年之後,這個投資30億的神秘劇組首次向我們敞開了大門。

《封神三部曲》拍攝地的奠基儀式

探班小記 :不僅是工業化,還有工匠精神

《封神三部曲》劇組每日的通告單上有一行醒目的文字:如有發現偷拍照片者,第一次罰款2000元,並當場刪除照片,第二次直接開除。

或許正因為如此嚴格的管理,已經開機近一年的《封神三部曲》劇組目前並沒有出現「路透」圖。但據製片人杜揚透露,電影採用一線大腕+表演藝術家+新人的演員配置,目前《封神1》的一線大腕們基本已經結束了拍攝。

《封神三部曲》將大本營選在了青島,在青島東方影都的海邊搭建了500畝(相當於40個足球場大小)外景地,包含朝歌城、龍德殿廣場等重要場景。我們探班的當日,拍攝的是一場楊戩從龍德殿殺出重圍,通過水遁術離奇消失的動作場面。

海邊建起了高高的龍德殿基座,幾臺挖掘機掛起了巨大的藍幕,楊戩吊在威亞上,正準備與50多名群演開戰,現場人員眾多,但卻非常安靜,只聽見擴音器裡傳來的指揮聲。

幾十米開外,是導演烏爾善的帳篷。帳篷前貼著的通告單很有特點,不僅寫明了當日出工的演員名單、時間、戲份等等,更詳細列出了分鏡頭畫面與劇本內容的對照,即使是第一次來到片場的小理,也能看明白導演今天的工作目標。

導演烏爾善

監視器上的實時動態預覽比分鏡頭畫面更加直觀,將此前在棚景拍攝的哪吒和楊戩殺出龍德殿的片段,與當下這場外景戲的剪輯拼接效果直接呈現,畫面上方的小窗裡則是籌備期製作的動畫預覽,兩相對照,可以看出正在拍攝的鏡頭是否達到了導演最初的設想。

     

在當天的拍攝中,我們只見到了一位主演楊戩,妲己、紂王等靈魂角色並未出現在片場。但在製片人杜揚的帶領下,有「紂王辦公室」之稱的龍德殿、妲己的寢宮摘星閣、封神最著名的酒池肉林等重要場景還是一一露出真容。

劇組在一個6000平米的攝影棚內搭建了龍德殿內景,一眼看去是一座氣勢恢宏的木結構建築,實際上只有一組鬥拱和柱頭是純實木所制,其餘都是由玻璃鋼和發泡翻制的鋼結構,不僅安全,還可以拆除後去其他地方重新組裝。

整個龍德殿從預製到搭建花費了35000個工時,先由中央工藝美院的泥塑師做出底稿,再由來自安徽歙縣和浙江東陽的木匠工藝師雕刻,然後再對原稿進行翻制和裝配,最後進行鎏金彩繪等裝飾。劇組置景工人最多時有1500人,其中木雕工就有800人。整個龍德殿木色古樸,不僅立柱上的雕刻紋飾精美,就連踩在腳下的磚塊也都刻有複雜的饕餮紋。殿內還有3000個油燈點,拍攝時需要幾十個人負責點燈。

《封神三部曲》劇組的妝發

妲己的寢宮摘星閣裡的一張大型吊床很有創意,地上則是蛇形火爐,地板也大膽採用了鏤空設計,下面襯有鐵板以保重承重性,這種地板鏤空設計給攝影、燈光、美術部門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戰。而鏤空的玄機則在於,酒池肉林就位於地板之下。

酒池肉林的場景在東方影都最大的10000平米攝影棚裡搭建,我們探班的當天,這一場景還在做防水處理,第二天才能交景,可見劇組目前尚未拍到酒池肉林的片段。

酒池肉林旁邊是另一重要場景聚仙閣。娛理工作室參觀時,案几上還擺放著盛酒菜的器皿,尚能看到不少殘羹冷炙。一張案幾被打翻在地,據介紹,前一日劇組剛剛在這裡完成了一場拍攝。

總體而言,我們參觀的幾處場景風格統一,顏色古樸,細節精緻。《封神三部曲》的拍攝使用8K攝影機,以保證這些細節都能被觀眾看到。導演烏爾善介紹,整個美學形態上的創作思路是把 13-15世紀的道教水陸畫藝術作為基礎,因為這是《封神演義》這本小說的創作時間,然後增加一部分商周的歷史元素,另外一個美學元素則來自於宋代的山水。

《封神三部曲》劇組的攝影

劇組的「手辦庫」是此次探班行程中最受大家歡迎的地方。

一進門小理先看到了一排人頭,其中有一顆屬於申公豹,據了解,申公豹的飛頭術是電影中會呈現的經典橋段。工作人員還邀請我們拎起一顆人頭,據說和真人人頭一樣重。

躺在地上的一具被狐狸掏心的女屍體是劇組的「網紅」,每個來探班的朋友都會與這具女屍互動一番,原來女屍的心臟上綁上了鐵絲,可以手動呈現出掏心的效果。電動嬰兒雷震子也是「手辦庫」的重要資產,3個人通過6個遙控器控制的可編程版嬰兒雷震子可以實現手、腳、眼、嘴、頭等同時運動的嚇人效果。

我們還在「手辦庫」裡看到了1:1大小的成年版雷震子人頭的概念雕塑,據介紹,電影中雷震子將有3.5米高,會以動態捕捉的方式進行表演。

娛理工作室探班時,工作人員則正在為著名坐騎墨麒麟製作1:1大小的頭部模型雕塑,僅黏貼鬍鬚這一步驟就耗時2周,鬍鬚的材質是犛牛尾巴,顏色則是時尚的奶奶灰。

《封神三部曲》劇組的特效

《封神三部曲》的工業化體現在哪裡? 連食堂都大有玄機

      

《封神三部曲》項目啟動時宣布投資30億,近兩年影視市場遭遇寒冬,但製片人杜揚表示,電影的投資情況沒有受到影響,目前劇組按照計劃進度拍攝中,也沒有超值超期的情況。

從我們探班的情況來看,這的確是一個需要「燒錢」的劇組;從目前呈現的置景、道具、拍攝效果來看,也是一個錢沒有白花的劇組。

烏爾善透露,很多導演朋友來參觀,都表示很羨慕劇組的工作狀態。就像郭帆導演所說,這是一個中國電影人都該去看看的工業化劇組。從表面上而言,《封神三部曲》的工業化管理體現在每天按時上下班、有條不紊地拍攝;從專業的角度,《封神三部曲》究竟給中國電影樹立了哪些新標杆呢?

烏爾善和劇組成員看沙盤模型

01、引入新技術新工具

劇組根據英國松林製片廠的標準,在棚內耗費5個月搭建了自己的燈光系統,燈可以在地下通過調控臺來操控,實現了模塊化控制,燈光可以照到任何有需要的區域,而不需要臨時一個個搬燈,在現場為燈光部門節省了大量時間。

在搭建龍德殿的立柱時,劇組預先為這些燈光都留好了走線口,每一盞燈都有精確的位置。龍德殿的燈都是LED燈,節能又安全。

烏爾善介紹:「我們用那麼多的燈光,其實能源問題是一個大問題,LED是最節能的一種光源。另外,它不會有原來燈光產生的高溫。原來那麼多燈放在一起,溫度會非常高,大量的現場置景的材料都是易燃的,現場會非常不安全,很容易著火。所以它解決了安全性的問題,節能的問題,同時它還是電腦調控臺可調控的。」

「我們拍棚內的戲或者夜戲的時候,我們掛的所有的LED燈,每個燈有不同的色彩,可以模仿比如火焰那些效果,好多人以為我們在開party,以為是迪廳呢。」

「這個在攝影部門的工作上,給他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而且燈光的效果上是之前那種燈光方式無法做到的。我覺得這些東西都是中國電影工業非常具體的進步,可能之前沒有這樣大規模的劇組,這麼大規模的使用LED的光源。我們用8K拍的,非常大數據的影像,非常高精度的影像,這需要光源的質量非常好,而且整個工作起來非常便利。」

製片人杜揚認為,青島影都的影棚硬體條件其實並不弱於西方,甚至超過國際水平,但弱在軟體,需要《封神三部曲》這樣體量的劇組去做先行者。

 「郭帆導演說他拍戲的時候沒有那麼多好的燈、那麼多像我們這樣模塊化的東西,其實跟體量和時間有關。我們的籌備的時間那麼長,整個拍攝是三部曲連拍,所以就可以去自己來做這些東西。如果只拍一部可能就不划算,那麼三部連拍就划算。我們做了這些東西,反而對預算沒有增加。」

《封神三部曲》劇組的燈光

02、規範管理,做足準備  

「科學的做電影的最重要的狀態,就是把所有的問題提前解決,而不是在現場抓狂,不是現場罵罵咧咧,然後現場碰到問題現場解決,現場解決不了只能放棄妥協」,杜揚表示,讓現場保持安靜,讓每個人知道自己應該在片場做什麼,這其實是《封神三部曲》花這麼長時間準備之後的一大成果。

以我們探班的楊戩水遁的這場戲為例,烏爾善介紹,現場之所以能如此安靜有序,是因為前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我們的工作計劃是拍六個鏡頭,其實在前一天,動作組、威亞、攝影組、演員都排練了一下午,在此之前動作設計花了很長時間,演員已經練了好幾個月,所以現場會變得特別有效,基本上不會產生失控的情況。」

烏爾善透露,《封神》第一部花費了一年零七個月時間製作了120分鐘的預覽,《封神三部曲》大概有200到300分鐘的預覽,為拍攝保駕護航。

烏爾善本人對美國電影的工業化非常感興趣,他會去主動研究每一部大片的幕後花絮,看看他們到底有哪些先進的工作方式,他發現這種提前做動態預覽的方式,在成熟的電影體系裡其實是非常常態的,是花小錢省大錢的,但是在中國,很多製片人可能不理解,所以沒有給足夠的準備周期。

《封神三部曲》劇組的場記


03、以人為本

據製片主任介紹,酒池肉林場景的搭建使用純水泥,拒絕化學原料,以防止演員過敏。之後還會找標準泳池的廠家,以保證泳池中的水達到飲用水標準。

戲中大量器皿採用樹脂材質,但演員吃飯的器皿則選擇玉制,道具食物也由劇組的廚師烹製,保證入口的東西都達到環保要求。製片人杜揚有一個理念,安居才能樂業,必須要讓大家吃好喝好,保證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

「吃飯看起來是非常小的事,實際上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事,你如果不能每天保證好的攝入,你就不可能有非常好的工作狀態。但是怎麼能又把預算節省下來,又能夠讓大家吃好住好,這個也是在工業化裡面我們去尋找的管理流程,為這件事兒我們製片組也是進行了非常非常非常多的探討和實驗,最後才決定做一個封神食堂。」

「最多的時候有2000多人在這兒吃飯,而且他們每個部門對食物的要求也不一樣,比如說演員就得要低油低鹽,那工人們可能就要多一些油鹽,這個搭配就不是說外面的盒飯能夠解決的。而且我們自己建立了一個制度,比如說我們的食物48小時留樣,能夠保證食物的健康和安全,也能保證營養,而且同時因為減少了中間商掙差價,這也是我們所說的中國式的電影工業體系的一部分。」

《封神三部曲》劇組組織第一次媒體探班

故事揭秘 :神話史詩怎麼拍?新人能挑大梁嗎?

          

雖然在電影工業化方面,《封神三部曲》樹立起了標杆,但一部電影的根本還是劇本和故事,烏爾善能不能講好這個複雜的神話史詩,通過這一次探班我們無法得出結論。從烏爾善本人的講述來看,故事也是他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我一直認為中國電影最大的問題是故事問題,其他的方面還好,演員、製作這些方面還好,但是劇本問題是最核心的問題」。

烏爾善透露,他花了很長時間解決劇本的問題,思考如何把一個100回的章回體小說放進三部電影的容量。《封神三部曲》的執筆編劇有冉平和冉甲男、曹升,前兩位曾和烏爾善合作過《畫皮2》,還寫過《三打白骨精》,在魔幻神話題材上很有經驗。劇本顧問是蘆葦和《臥虎藏龍》的編劇詹姆士·沙姆斯。

此外還有專門提意見的策劃團隊,包括請到社科院的學者來做歷史顧問。編劇們一直持續寫作了五年時間,完成了三個劇本。

烏爾善和出品人宋歌、製片人杜揚一同看圖紙

在電影籌備期,娛理工作室曾與烏爾善有一次對話,當時他表示《封神三部曲》的劇本需要實現三個層面的目標:講一個中國人的故事;讓當代的年輕人喜歡;全世界的觀眾也能看懂。

如何讓《封神》這樣的古典世界故事與當代人產生情感聯繫呢?烏爾善找到的答案是講點人事:「最終還是要回歸人的事情,它講的是人的成長,人的命運,人在善惡之間的選擇,我覺得這些東西可能讓一個中國的故事變成被全世界所接受的基本起點,否則我們老強調你不懂我們的文化。西方人認為我們的文化早就過時了,我們的文化違背科學了,我們的文化變成一種自戀和自HIGH。問題是我們自己都已經不自HIGH了,我們早就不為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而興奮了。」

《封神三部曲》中新人擔當的質子旅

《封神三部曲》的投資方北京文化近幾年推出了《戰狼2》《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等賣座電影,總結出了「強共鳴、強共情、強刺激」這樣的劇本開發思路。而這正是烏爾善的觀點和追求。  

具體到《封神》,烏爾善認為原著的魅力就在於典型人物非常多,就像看美劇《權力的遊戲》,每個人都能在這個世界裡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人物和故事。

「你看漫威的電影那麼多不同性格的超級英雄,《封神》也是這樣的,每一個角色都特別有意思。比如紅顏禍水、暴君、智者、年輕的君主、超能力者,這些經典的設定涵蓋了中國傳統文化裡面非常經典的一些角色,而且它在不同的故事裡面都有不同的變體,在人物原型方面是非常有代表作用的,我覺得這些方面是很有學術研究價值的。」

「在改編電影的時候,一定要認識到這裡面的價值,有一些人物設定和人物關係是不能改變的,它代表著我們中國歷史以來最經典的人物設定,就比如說像紂王這樣的角色,在中國曆朝歷代都有這樣的角色代表。而且《封神》視覺上面很豐富,你看它有人類、有妖怪、有各種法術、有戰爭,這是一個全景式地表現中國文化的一個機會。」

烏爾善與黃渤

誰來演繹這個全景式群像的《封神》世界,目前劇組仍然秘而不宣,只透露將由一線明顯+新人演員的陣容完成。

烏爾善介紹,《封神三部曲》的新人選角工作進行了1年多,8個選角團隊在全世界範圍內尋找演員。烏爾善本人看了看了15000人的資料,在北京組織了將近20次面試,面對面地約見了1400人,最終選了30多人進入演員訓練營。

從2018年的1月2號到7月15號,這些學員經歷了24周的課程培訓,每天不少於12小時的封閉課程,一周訓練6天,從表演、格鬥、馬術、鼓樂、傳統文化、影片分析,還有塑身,各個方面全面的去訓練他們。最後16人參加了電影的拍攝,其中6人擔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封神三部曲》的馬術

影片的製作顧問、《指環王》的製作人之一Barrie表示,這些新人演員都非常敬業,這讓他想起了在製作《指環王》三部曲的時候演員也是經過了非常長時間集中的訓練。Barrie認為,飾演妲己的演員動作非常像狐狸,這一定是經過非常長時間的訓練和模仿才能達到的效果。

選擇新人演員挑大梁,是烏爾善再三權衡的結果。「首先我們決定三部曲連拍,就意味著這些演員要和我們工作生活兩年左右,可能在演員選擇方面就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太紅的演員不敢用,佔人家兩年時間,花不起這錢,太貴。過於嬌嫩的演員,也不敢用,因為我們每天拍的都是騎馬打仗,摔摔打打的,他們的臉的保護成本太高。

所以我們首先對演員的要求就是,兩年全部的時間交給我們,我覺得這些訓練會帶給演員一個正確的觀念,就什麼才是一個演員?不是說長得漂亮,每天塗塗粉底、唱歌跳舞那是演員,那是藝人,那是另外一種行業標準。真正的演員,他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去塑造一個角色,表演本身、體能、才藝、各方面的技藝,都要達到一定的專業標準,他才能夠勝任一個角色的表演。

演員並不只是出席一些發布會、走走紅毯那麼簡單。他們只有真正完成了角色,他們才有資格站在閃光燈面前去展現自己的樣子。演員一定要有戰士的體魄,還需要有智者的知識結構。」

《封神三部曲》的新人演員們

聽說點一下你會更好看

相關焦點

  • 當談工業化的時候,我們應該談什麼?—《封神三部曲》劇組見聞
    現在提到工業化,很多人可能會端出《流浪地球》,把這部電影奉為中國電影工業化的代表之作。在今年電影關於工業化的一場論壇上,郭帆導演恰好參加。但他稱《流浪地球》的劇組為「電影人肉化」,因為在拍攝期間《流浪地球》工時甚至有超過 27 小時。一部正在拍攝中的電影在論壇中多次被他提到,他用到「真正工業化」「羨慕」這樣的詞彙來形容,而這部電影就是烏爾善導演的《封神三部曲》。
  • 《封神三部曲》何以成為電影工業化和電影工業美學的範本?
    在名為「電影·科技·未來—科幻電影的想像空間」的該論壇上,包括《哥斯拉》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導演滕華濤在內的諸多業內人士都對中國電影的工業化發展發表了建議及看法,從標準化製作鏈條建立、資金投入、人才培養等各個層面為中國電影出謀劃策。他們認為,中國電影工業化遠遠落後於國際水平,工業化體系的建立迫在眉睫,不過同時他們也對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未來表達了信心。
  • 這才是真正的工業化電影
    在五月底的坎城電影節期間,《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曾經用「就像上下班」一樣來形容《封神三部曲》這種忙中有序的工作狀態,他感慨,《流浪地球》劇組曾經連續拍攝27小時,但《封神三部曲》的工作人員都是有條不紊,每天正常上下班,他推薦我們一定要去參觀《封神三部曲》劇組,感受什麼才叫真正的中國電影工業化。
  • 電影《封神三部曲》新預告視效震撼 電影工業化成就神話史詩
    開機前,劇組帶著扮演雷震子的演員專門去洛杉磯請教了安迪·瑟金斯(《猩球崛起》系列影片中凱撒的飾演者),做了測試拍攝。  此次影院的預告出現的就有這個製作難度最高的角色「雷震子」:全身青色,面目猙獰,怒目前方,發出嘶吼,露出獠牙。雖然一晃而過,但中國神怪的特點也展露無疑。為完成《封神三部曲》這些數字角色,劇組在數位技術上邀請到國際一流團隊,同時還需要美學上的藝術創作去補充。
  • 郭帆:《流浪地球2》將為電影工業化嘗試新流程
    郭帆透露,實驗室將對標好萊塢,並結合國內電影的發展現狀,為中國電影工業梳理出一整套適合我國特色的製作標準。至於觀眾關心的《流浪地球2》進展,他表示這次拍攝就將嘗試新的製片流程,驗證這套標準的可行性。推動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是郭帆從拍攝《流浪地球》起就一直致力於做的事情。他坦言,正是因為在拍攝《流浪地球》時遇到很多困難,他才想去梳理整個工業化流程。
  • 《封神三部曲》導演烏爾善:電影工業化意味著建立標準和流程
    作為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標杆之作,《封神三部曲》的工業化製作備受行業及媒體關注。工業化流程很清晰,標準很清晰,環節也很清晰。我從哪兒找誰,誰能做這個事情,都是很清晰的。那模塊插進去就可以使用了,就跟汽車生產是一樣的。
  • 烏爾善《封神三部曲》打造中國電影工業化新標杆
    ,探班期傳出的消息也是「《封神三部曲》樹立了工業化新標杆」,這是一部被寄予厚望的影片,或許也是一部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影片,很多電影幕後中那些或曲折感人的或與自然搏鬥的故事在《封神三部曲》劇組是不被允許發生的,因為那意味著不夠專業。
  • 當電影工業化遇上5G,影視行業或將迎來更高速與便捷的發展
    日前,導演烏爾善、郭帆、陳思誠、路陽、饒曉志幾位影視行業大咖紛紛發表了自己對「電影工業化」的理解和看法。簡單來說,工業化是在整個電影產業裡面,大家必須要成熟、專業、守規矩地去完成一部電影,每個人都有他的崗位。我們現在的電影應該更需要專業化、制度化。
  • 五大導演談及電影工業化!北京文化出品的《封神三部曲》備受期待
    電影工業化跟我們這些普通觀眾又有什麼關係,對我們有什麼影響?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確,工業化是什麼?工業化的核心要素就是「分工」,而電影工業化即任何事情都可以項目化、標準化、流程化。最重要的是,它們都有相對應的規範和價格。電影是工業文明的產物,高投入、大製作、高產出的電影大片充分體現了工業化生產的特點,通俗的去說就是拍攝前就已經可見拍完之後的樣子了。
  • 股市四海堂資訊看點:5G加速電影工業化進程
    同時,5G時期的到來,使電影拷貝可以以更高的速度、更低的本錢、多種的方式抵達現場,為智能化的放映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手腕和可能。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會長、將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研討員韓曉黎以為,「路演見面會能夠在影院與劇組連線,以至能夠拓寬電影院的運營範圍。」
  • 5G技術發展為電影工業化帶來什麼?五大導演是這麼說
    提及電影工業化,我們不得不提到由北京文化出品的兩部電影——郭帆導演執導的《流浪地球》以及烏爾善導演執導的《封神三部曲》,這兩部影片可以稱得上是中國電影工業化探索進程中的一個剪影。2019年春節檔,《流浪地球》以雷霆萬鈞之勢橫掃各大影院,累計上映90天,內地總票房為46.55億人民幣,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同時也把中國科幻類電影拉到了新的高度。
  • 「完片擔保」本土化落地 助力國產電影工業化
    「越來越多資本進入電影市場,完片擔保是電影製作和金融投資之間,很重要的橋梁。」FFI中國區仲裁葉禾卿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目前,FFI已在全球範圍內運作超過6000部影片,在進入中國市場兩年後,其產品終於落地。推進電影工業化一批低成本高票房的國產電影,讓電影成了風險投資人的投資方向之一,產業的市場化程度也隨之深入。
  • 關注幕後,或許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開始_文藝_澎湃新聞-The Paper
    平日「隱匿」在影視劇組中的攝影師、剪輯師、燈光師、音效師等幕後工作者都在當晚走上了紅毯,領走屬於自己的專屬獎項。說到「幕後英雄盛典」,你可能最先反應過來的是兩個瞬間。在2018年第55屆臺灣金馬獎上,年度臺灣傑出工作人員的獲獎者不是老電影藝術家,也不是大導名師、甚至不是明星演員,而是「意外」頒給了一個甘於將一生奉獻給「跟焦員」的劉三平。
  • 5G技術賦能電影工業化!北京文化出品的《封神三部曲》備受關注
    其實說到電影工業化,我們不得不提到由北京文化出品的兩部電影——郭帆導演執導的《流浪地球》以及烏爾善導演執導的《封神三部曲》,這兩部影片可以稱得上是中國電影工業化探索進程中的一個剪影。如何在國內市場因地制宜的進行工業化的製作,從業者們始終在奮力團結的摸索前進。
  • 《電影藍皮書》在青首發 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
    2020年12月19日,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青島電影之都辦公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青島聯合發布了「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
  • 《封神三部曲》新人演員亮相 演員培訓體系助推中國電影工業化
    因此即使在當下「大IP+大投資+流量明星」橫行的華語電影市場,電影《封神三部曲》仍然劍走偏鋒選擇了「海選」這一方式,面向全球華人廣招英雄少年。,帶領學員去認真感知一個專業演員所必備的感受力、觀察力和表現力。
  • 北京文化用電影工業化標準打造中國神話史詩大片《封神三部曲》
    根據此前官方已有的消息來看,電影《封神三部曲》還打造了史無前例的「封神演藝訓練營」、創造了獨特的封神美學以及堅持「電影工業化」的製作流程,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解釋為什麼《封神三部曲》受到關注的原因。
  • 工業化已成中國電影關鍵詞,阿里影業、開心麻花、華誼兄弟等這樣看
    有評論稱,「電影工業化」會助力中國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近日,在2018上海國際電視電影節期間,一場圍繞「電影工業化之路」展開的論壇異常火爆,中國電影為什麼要專業化?網際網路公司在中國電影工業化的路上需要具備哪些能力?電影工業化中有哪些障礙與阻力?這些問題的答案在該場論壇中一一被揭曉。
  • 「好萊塢電影大師班」如約開講,人才培養成電影工業化核心
    今年的MPA大師班以「中國電影工業化道路和人才培養體系」為主題,邀請中外資深電影人通過現場與雲端展開視頻對話,與中國青年電影人交流。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給中國電影院按下了長達半年的暫停鍵,隨著市場的逐步有序開放,中國電影人從影迷的熱情回歸看到了市場的穩步回升。近年來,中國電影在工業化體系建設和實踐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 電影生產的工業化組織管理與「電影工業美學」研討紀要
    電影生產的工業化組織管理與「電影工業美學」研討紀要       ◎  李天鐸  陳旭光 向  勇  陳 宇 等    陳旭光: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臺灣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講座教授,文化產業研究資深專家——李天鐸教授。這幾年電影工業化、電影「工業美學」等話題成為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