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土著與婚姻市場

2021-02-24 兩岸青年

必須說,在大陸女性意識高漲的當下,在這裡謀生的臺灣男性所有的優勢,就是如同偶像劇般的口音和噓寒問暖,以及識相。畢竟,比起二十年前外頭彩旗飄飄、甚至活在「我們臺灣人」小圈圈裡的臺商們,這代臺灣男孩子儘管能看「嚮往的生活」、熟知華晨宇等大陸明星,仍敵不過大陸城市姑娘們的一句話──臺灣人呀?你們現在是不是經濟不好?

艾瑪。

臺灣人是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今時不同往日」了呢?有人說是從臺灣財經雜誌紛紛開始講「臺商西進」開始,有人說是「甄嬛傳」殺進臺灣後開始。而對於一位二十五歲的臺灣上進青年而言,真正意識到時代變了,是從他在北京成為兢兢業業的小白領後,交了一位大陸女友開始。

交女友,自然是大喜,在一次與母親的通話中,他告訴母親自己找了大陸人,然後母親有段時間沒吱聲。他的腦海開始腦補了過去臺灣老上演的八點檔劇情;老母親音量放大,什麼,你為什麼找個大陸的?習慣都不同,咱們這樣以後怎麼一起吃飯?你沒看電視嗎?大陸女生騙老榮民的案例可多了~~

然後他母親問了,濟南呀,那算是一線還是二線城市?

他去百度了一下,回秉母后,二線。母后「喔」了一聲,挺好的。

「時代變了,我媽從來沒到過大陸,還知道有分一二三線城市。時代還真不同了。」男生在微信上跟我感嘆。

我問他,跟大陸女友談戀愛的感覺?他思索了一下,恩,好像就是.回到人間凡塵的感覺。

我們倆,得有個未來。

我們倆,得考慮一下以後要不要孩子、買不買房。

我們倆,得想想以後怎麼過日子。

聊到這裡我激動了,對對對,我完全懂啊。幾年前曾跟傳說中月入五萬的大公司工程師約會,在一家上海菜館裡,當他開始問對以後生孩子的看法後,我就吃不下飯了,內心奔騰著無數次尖叫──我要玩、我還要玩、我還要再多玩好多好多年,不要跟我講生孩子啊!

我們聊聊明年的旅遊計劃不好嗎?

2017年臺灣平均結婚年齡是女性31.7歲、男性34歲,這只是帳面數字,在臺北40歲不結婚的單身男女大行其道,「一個人也很好」的書更是熱賣,於是姆們臺灣土著,不論男女,到了三十歲都還自認寶寶,想跳舞想換男友想週遊世界。而我們這群來到大陸的甚至以「西方先進」之姿批評大陸青年,三十歲說自己是中年?二十八說自己剩女?你們幹嘛年紀輕輕就進入家庭虐待自己?

臺灣寶寶們,真正開始長大,基本是從了解、甚至進入大陸婚戀市場開始。

相較於臺灣人對未來溫溫吞吞、不急不火的態度,大陸朋友們大多目標明確。比如我那群同事,不論北京還是以前待過的上海的,在吃喝玩樂之餘都會感嘆一下「啊,雖然想浪,但什麼年紀好像就該做什麼事。」

我研究生畢業後去往上海奉賢區,一個再往前開幾步就到浙江、又大又新的一房一廳才1700的美好郊區,作為一個光榮的郊區人民,每周末都會打車去附近的超市逛逛、順便喝一杯一點點,而計程車師傅特別愛跟我抱怨,哎呀,我兒子都單著呢,以後會不會變光棍?

我說,師傅您不是奉賢本地人嗎?家裡也有房,怎會找不到媳婦?師傅一嘆,這兒有房不管用,人家不只要這兒有,城裡也得有。「所以說,我們奉賢許多光棍呢。」

要不要這麼誇張啊?我講給當時的上海同事們聽,他們點點頭,是啊,這兒的房才多少錢?表面說是上海,但姑娘以及諸多父母們眼睛都精著呢。

大陸老一代在替兒女操心時,腦內往往自建計算器:男方市區有兩套房,一套父母的一套爺爺奶奶的,這兩套大概合個六百多萬?但是結婚小兩口得再買一套啊,不行,這帳得好好算算。

相對地,臺灣老一代替兒女操煩婚事省心太多,我閨蜜今年結婚,閨蜜父母表示十分歡欣──男方竟然願意買房?大好青年啊!儘管是買在新北市的新開發便宜地區,但是至少願意買房啊!

真好啊,還計較啥呢?

臺灣媒體常說去大陸工作得有狼性、有「叢林法則」,但在我看來,大陸的就業市場遠比婚戀市場可愛、單純、天真、美好太多。臺灣青年們,在北京安頓好不過是最簡單的第一關,往後開始「飽暖思淫慾」了,真正的考驗才要開始。

於是,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嫁臺灣人」,往往會跑出「摳門」這個關鍵字。於是,相較於三十歲仍保養得宜的臺灣女青年,臺灣男青年成了沒那麼受歡迎的群體。就算擁有比大陸同齡人都年輕的外貌,仍敵不過一個殘酷現實──就算是臺北市的房子,也打不過北京上海深圳。

而臺灣父母,如果聽到兒女開口要幾百萬在北京買房結婚,多數會一巴掌搧過去──你看老子長得像一臺ATM嗎?

幸好,堅強英勇的臺灣男青年,在這片廣大的婚戀市場中有兩項無可比擬的優勢,一個是優惠政策(如在北京入學方便)。還有一個就是,姑娘,想不想以後去歐洲免籤呀?

當然,還有一批幸運的臺灣男人,與臺灣小女友一起奔赴一線城市謀生,兩人合租在一個地段不怎麼好的公寓裡,攤下來一人2500左右,閒暇時間可以看電影刷淘寶。

兩人到北京,一開始也處於探索期,就像小貓剛睜開眼睛一樣東聞聞西嗅嗅,把家裡附近的飯館先嘗一遍,再刷一遍故宮天安門南鑼鼓巷,然後擼一遍天津啊平遙古城啊西安啊,等這些程序都結束了,才正式成為半個北京居民。

通常這時兩人就會發現不對勁了,一個人一萬多的工資原先都感覺沒啥不好,但此時他們才驚覺自己竟然是朋友圈中最窮酸的。再傻樂傻樂個兩年,兩人就會完全成為落入凡塵的俗人,看見東三環的房,腦子內的計算器便滴滴答答響──這個房一平米得十萬吧?換算成臺灣的坪數,哎喲一坪要一百多萬臺幣呀?見鬼去啦!

然後,有感而發地在臉書上寫下「北京居,大不易」,此時的兩人離地道北京居民的距離,只差發不出一個「ㄦ」。

自然,倆成熟的北京居民會考慮到未來,然而兩人此刻已有了心照不宣的默契──多掙錢,多旅遊,養只貓,爭取早日實現財務自由滾回臺灣養老。至於養個娃?抱歉,他倆長得又不像一間銀行。

而單身的臺灣男青年們,只要持續努力不懈,通常也能找到生命中的那個女王。而那位大陸女王,基本過個幾年很可能就被洗腦了,開始鄙視起自己的同胞,一個個三十歲出頭,何苦活得老氣橫秋?

爭取早日買房?拜託,別這麼想不開,到時一起移居臺灣不好嗎?

這篇,取材自個人生活經驗。

在我發現北京五環外的亦莊經濟區已經漲到六萬一坪米時,就開始與周圍的臺灣北漂討論婚姻市場,進而有了此篇。

最後祝我身邊的男同學們都能找到那個女王,促進兩岸交流和平穩定往前發展(比心)。

聽說打賞啤酒和點「在看」有助脫單喔

約訪/投稿/商業合作

laqn20140603@sina.com;

wechat ID:lianganqingnian2014

內容:

投稿時請留下

姓名─職業(學校)─電話─個人微信號

相關焦點

  • 當年臺灣土著一刀砍下美國人頭,竟差點讓臺灣成為美國第51州
    ▲黑船來襲,不僅帶給日本空前的危機,也帶給日本變革的契機,是日本步入近代史的轉折點▲鮮為人知的是這次黑船事件的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佩裡,同時也探訪了臺灣島,覺得臺灣也是一個非常有侵略價值的島嶼19世紀中葉,美國急欲向亞洲開發市場,所以不斷派出艦隊尋求到東亞的航路,於是就有了1854年"黑船入侵日本"事件,開啟了日本的近代史,這次黑船就是美國佩裡艦隊。
  • 寶島土著的血性抗日史詩-《賽德克.巴萊》
    ,而故事的主角,也不是漢族,而是臺灣的土著民族。  賽德克是20世紀初臺灣中部高山地區的少數民族,世代狩獵,勇武善戰。巴萊,是土語中的勇士之意。在1989年滿清籤訂馬關條約,臺灣被迫割讓給日本之後,賽德克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信仰,男人必須服勞役不得狩獵、女人幫傭不能編織彩衣,驍勇善戰的族長莫那魯道(林慶臺飾),見證三十年來的壓迫統治。
  • 不堪入目、殘忍的被對待土著人民,現代生活過得怎樣——澳洲土著
    有的寄養在歐裔澳大利亞人家裡,強行給土著孩子灌輸英國文化,使他們脫離土著文化,更沒有機會學習土著人的文化傳統。這些土著兒童也由此被稱為「被偷走的一代」,他們許多都在寄養家庭中受到虐待,並被禁止說他們自己的語言。雖然後來,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在08年上臺後,就白人登上澳洲大陸兩百年來土著人所遭受的苦難做出正式道歉。
  • 澳洲土著的史前史
    作者 萬瑜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的祖先大概在4萬至6萬年前抵達澳大利亞,他們以一種狩獵為主,採集為輔的方式生活著,處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在第一次歐洲殖民者接觸到他們的時候,估計土著居民有35萬人口。關於第一批人類的路線,有陸橋說和航海說。
  • 科普:迷人肯亞文化,充滿濃厚的非洲風情,土著與現代美妙融合
    英語和斯瓦希裡語是該國的兩種官方語言,肯亞各土著部落使用土著語言。包括新教徒、天主教徒和其他基督徒在內的基督徒佔肯亞人口的83%,同時還有穆斯林和非洲傳統宗教的大量追隨者。許多肯亞人將他們的本土宗教信仰融入到基督教或伊斯蘭教中。肯亞對祖靈的信仰很強烈,佔卜者被認為是連接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的人,在肯亞社會受到高度重視。他們經常被稱為避邪或治療疾病,社會對巫術和轉世有強烈信仰。
  • 澳洲土著文化世界地圖無奇不有
    澳大利亞的土著之所以被世人關注就在於他們不同於別的民族,而是完整的保留了石器時代的所有文化,幾萬年來都沒有任何進化,原汁原味。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文化學家紛紛來到澳大利亞研究澳大利亞的土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語言,生活習俗等等,對於揭開早期人類文明有重大現實意義。
  • 【力舟看世界】臺灣土著酋長莫那·魯道:抗日英雄還是野蠻惡魔?
    1973年,中國臺灣南投縣仁愛鄉舉辦了一場葬禮。這場葬禮十分隆重,省主席謝東閔親自擔任主祭,用整套漢人習俗(靈車、靈堂、花圈、輓聯、遺像、哀樂、扶棺)安葬。但是,安葬的卻是一個土著酋長(中國大陸將臺灣原住民統稱為高山族),名叫莫那·魯道。
  • 終於,臺灣同性戀婚姻合法!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地區.
    臺灣同性戀婚姻合法了!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地區!臺灣司法院於近日宣布現行《民法》禁止同性婚姻違憲,要求立法院最晚2019年5月之前完成《民法》的制定和修改!針對同性婚姻是否受憲法保障大法官在昨日下午4點宣布釋憲結果認定「未保障同性婚姻為違憲」也意味著同性婚姻應該要受到法律的保障也讓臺灣成為亞洲首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地區!
  • 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到大連對兩岸婚姻家庭進行採訪
    日前,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蔡詠、陳佳陽等一行5人來遼寧大連進行採訪拍攝活動。市臺辦相關負責人陪同採訪活動。  此次採訪,主要是在瀋陽、大連、撫順等幾個城市的兩岸婚姻家庭進行採訪拍攝活動,攝製電視片《歡喜回娘家遼臺一家親》。
  • 算上臺灣16族土著,56個民族還是56支花嗎? 臺灣大陸大不同之【原住民上篇】
    >臺灣有16個部落的原住民大陸有55個少數民族臺灣原住民,這個名字是外來者(漢人、荷蘭、日本、)對臺灣島原先居住居民的稱呼。臺灣的原住民部落雖然各有名字,不過就人種來說,都是原馬來人(與馬來西亞人同源),8000年以前遷往臺灣島居住。與後來從大陸遷入的漢人有所區別。
  • 最早的日本土著是什麼人?
    土著」的概念,古已有之,張岱《夜航船》解釋,土著:音土著(tu zhuo),言著土地而常居者,非流寓遷徙之人也。今人誤讀為(zhu)注。是相對於外來殖民者而言。土著人是指一個地方的原始居民,在殖民者從其它地方來到之前,就住在他們土地上的人民。
  • 土著文明與「失敗者」:精英文化的時代短見與歷史的控訴
    從我們自身的歷史去審視,過去500年來很多地區都飽受歐洲殖民者的踐踏、削弱以及扭曲,因而我們從被殖民的土著視角談談這些所謂的土著真的是人類歷史上的「失敗者」嗎?土著與歐洲中心主義、以統治階層為導向的歷史學家們的看法不同,我不認為只有人類在創造歷史。
  • 日本騷女去了非洲與土著群居拍拍拍
    直到大學的某一天,我跟一幫朋友去了臺灣的墾丁沙灘音樂節,在沙灘跟一群玩咖瘋狂玩樂溼身的時候,看到幾個撐著太陽傘的 「大小姐」 在沙灘上 「曬」 太陽,我突然明白了,有的人生來就擅長 「裝白」 ,而又有的人天生就喜歡 「自黑」。
  • 這一天越來越近——同性婚姻在臺灣
    臺灣議員目前正在討論三項關於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提案,其中一項提案已進入審核階段,很可能在未來的幾個月裡正式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還得到了臺灣首位女總統蔡英文的支持。 臺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發言人曾嬿融在引用當地大學的研究報告時提到,八成介於20歲和29歲之間的臺灣年輕人支持同性婚姻。臺灣聯合日報四年前的調查顯示,公眾對同性婚姻的支持率為55%,另外37%反對這一提案。
  • 澳洲土著的生活是怎樣的?鹹魚一樣...
    以上,種種原因讓澳洲政府對土著產生了愧疚,覺得自己侵略了他們的土地,需要對他們有一些補助。所以大概從二零零幾年開始,澳洲政府每周都會給土著居民發放福利金,按人頭算,好像每個人有幾百刀,比很多人的工資都要多的福利金,並且房子也免費給他們蓋。家裡的適齡兒童按時去上學,出勤率達到一定標準的話還可以拿幾千刀的獎勵。
  • shopee蝦皮臺灣市場怎麼樣?臺灣電商市場優勢分析
    >
  • 小眾市場 #390
    小眾市場 #390臺灣人為什麼要買古北。臺灣人買古北會產生什麼後果。臺灣人買古北可以賺錢麼。
  • 臺灣同性婚姻合法化背後的故事
    2017年5⽉24⽇,臺灣司法院公布《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表⽰臺灣《民法》不允許同性⼆⼈可按婚姻章規定進⾏登記結婚
  • The New Red Order——關於北美土著文化的嚴肅玩笑
    這部著作研究了土著民族非理性的泛靈論如何影響西方思想家,同樣地,這個藝術小組也致力於用神秘的土著文化元素來研究土著族群的歷史和土著群體在當代社會的生活。 ;Zack Khalil 來自密西根,擅長通過影像的手法展現土著民族的價值觀;而 Jackson Polys 來自阿拉斯加,他通過作品探究土著群體發展的局限性和可行性。
  • 不單阿富汗人 被迫害數百年的澳大利亞土著亦求索無門
    這種歧視思想擴大的結果,就是白人殖民者自恃有更高等的生產技術、更優越的文明,認定土著「不配」生活在澳大利亞這塊大陸上,故土著棲居的土地可盡情掠奪、土著使用的水源可盡情搶取,甚至認定土著「不配」算是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