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從監獄警署到藝術中心 | 香港文創考察見聞

2021-02-28 南大新傳

文字 | 呂緹縈 盛友又

圖片 | 劉志鑫 呂緹縈 盛友又

指導老師 | 白淨

排版 | 劉凌雲

2019年7月17日,第30屆香港書展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如約開幕。以書展為契機,7月16日至23日,我院組織「香港文創考察與體驗營」活動,同學們體驗香港書展,與中國日報亞太分社交流,對文創活動、展覽與文創產品開發進行考察和文化感悟。

本篇報導圍繞香港老建築——「大館」重新開發的故事,探討傳統建築如何在新時期重煥生機的經驗。

鐵門,鐵窗,鐵鎖鏈。一百年前,曾有人在這裡被囚禁,只能從狹小的窗戶看到一隅天空。他們大概無法想像,一百年後,會有人從四面八方趕來,只為「進入」這間逼仄的牢房。

這間牢房屬於大館古蹟及藝術館的一部分。大館位於香港中環荷里活道,在密密層層的高樓中間,這片象徵著昔日法制與權威的前中區警署建築群顯得格格不入,仿佛從現代都市穿越回了近代港島。

1841年,英國皇家海軍登陸香港後,於荷里活道設置裁判署,在此後的一百多年時間裡,逐漸修築並擴建了中央監獄(後改為域多利監獄)、前中區警署、裁判司署等16棟建築,這裡從最初的一間草棚,逐漸成為香港的司法重地。

它見證了香港歷經英國殖民、日本佔領、二戰和回歸祖國的歷史,2006年正式停止使用。十二年後,它重新開放,雖然增加了兩棟極具設計感的建築物——賽馬會藝方和賽馬會立方,但是「大館」這個昔日警務人員和公眾對其的簡稱被保留了下來。此時,這片建築群已經從監獄警署搖身一變,成為了聚香港文化、歷史、娛樂、教育、藝術、表演為一體的活動中心。

大館的活化之路,給新時代歷史建築的持續發展和文物保育帶來諸多啟示。

在設立展覽館一周年之際,大館舉辦了「大館101」展覽。沒有將文物放進冷冰冰的櫥窗裡,展覽將它們還原到擬真的歷史場景中。在負一層,遊客可以隨機抽取一本身份手冊——五種和大館社區歷史有關的「角色」:警員、獄吏、囚犯、紳士以及平民。

參觀者能通過遊覽路線體驗各色人等的生活,不論是囚犯疊成豆腐塊狀的被子、被一層厚玻璃所隔的探親室,還是獄吏值班的時間表、休閒娛樂用小酒吧等。

此外,還有報案室、法庭、入境事務處等展覽模擬場景,讓101件文物「物歸原處」。

一件器物,搭配一段文字解說是大部分博物館的做法。但事實上,這樣的展覽能讓人「了解」,卻不能教人「體會」。雖然文物不會說話,但文物背後有歷史,歷史背後又有人生。

和名稱相悖,大館沒有將眼光聚焦於大人物、大歷史,而是香港歷史上一位位不知名的小人物,從囚犯到獄吏到法官。

除文物以外,展覽館內還張貼了還原法庭場景的微縮圖片,放置了供遊客完成的監獄停車場拼圖,讓參觀者自己還原百年前這所警署的日常運作情況。一抬頭,只見一座齜牙咧嘴的老虎雕塑矗立在頭頂上方——該雕塑的藍本來自於1915年警方在新界獵殺的老虎。

如果只給你一個小時,你會如何講述警署百年來的歷史,還能不讓參觀者感到興趣索然?

大館用「歷史故事空間」給出了答案。如果說文物展覽給人以探索式感受,那麼空間回溯則能給人沉浸式體驗。大館保留了監獄、法院等歷史場所的原貌,用建築本身來講故事,同時利用現代化設備還原場景,和參觀者互動。

法庭裡,法官、控方、辯方、陪審員、書記員各值其位,遊客可以選擇任意位置坐下。法官席身後,投影儀正播放著英殖民時期,一起外國人醉酒賴帳並襲警案件的庭審動畫。

在入冊處,大館將囚犯入獄的手續編號羅列,從拍照片到領取生活用品事無巨細。當參觀者站到指定橫線上,原本漆黑的顯示屏還會按順序亮起,像是在給參觀者「發放」臉盆、囚衣等日用品。

在域多利監獄,僅容一人通過的過道緊挨著狹小的牢房,牢房的牆面上安置了投影,展示當時囚犯在獄內的生活。

如果你是有心人,就會發現這些投影動畫暗含歷史典故——在其中一間牢房裡,「戴望舒」正書寫下那首《獄中題壁》:「如果我死在這裡,朋友啊,不要悲傷,我會永遠的生存。」

賽馬會藝方和立方開始修建時,遭到了香港居民的極力抵制,但事實證明,這兩棟鋼筋水泥的「怪物」最終與大館古蹟融為一體。當代藝術在此紮根,大館不再只是博物館。

從中環地鐵站前往大館的路上,沿牆一路是大館藝術展覽和演出的宣傳海報:瑞士戲劇《被告哈姆雷特請回答》,夏日學社—未來公地課程……近期在館內進行的是「村上隆vs村上隆」展覽。

村上隆,日本著名藝術家,在大館進口和賽馬會藝方入口的牆面,貼滿了其最為人所知的「太陽花」,吸引遊客參觀。進館後,撲面而來的是他的巨幅作品、雕塑、影片作品、私人藝術珍藏,以至讓人起雞皮疙瘩的牆壁及地板藝術。展覽廳外,教育工作坊、公開演講、動漫及電影放映會以及概念商品店也在同步進行,作為其視覺藝術的延伸。

當代藝術與歷史古蹟大相逕庭,卻又互為補充,現代的活力與傳統的肅穆碰撞給參觀者以心情調劑。這似乎還是個互利共生的合作,大館能為當代藝術展覽提供空間,當代藝術展覽則能吸引更多遊客前往大館。開館一周年,大館的訪客數量就達到340萬人次,成為香港參訪人次最多的古蹟及藝術館。

網際網路分享社交的流行催生了網紅打卡點。作為歷史古蹟場所,如何把握好吸引遊客的潮流與歷史文化的根本之間的平衡,是其永續發展的關鍵。

在大館,無論是設計精美的展板周邊,文藝氣息十足的咖啡店,還是互動性小遊戲,都不能超越其本身而存在。

作為曾經的司法重地,大館的敘述無處不以歷史作為依託。葛柏貪汙案、亞華諾道事件等故事牌向參觀者訴說香港警署是如何在挫折中轉變為廉政警署,而法庭上的循環動畫則用判例向人民宣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曾經的監獄,現在的博物館。

大館已經「自由」了,人們在單調狹窄的牢房裡不會再有恐懼,但它同時提供給人們反思的空間,在蒼白的牆壁上,書寫下正義與法治。

相關焦點

  • Qiao 香港 | 大館,中環古蹟新生,老監獄變身城中最潮文藝勝地
    說到香港,許多人腦海中浮現出的一定是購物天堂、寸土寸金、中西合璧、高度發達,而精英白領遍地,摩天大樓林立的中環代表著大部分人心中最典型的香港形象。時代在變,其實中環也在變,越來越多的文藝地標被發掘出來,成為年輕人朝聖的熱門場所,比如今天要帶大家看的就是傳說中的中環C位網紅地標----香港大館。
  • 他們用了11年,把香港警署變成了爆紅打卡地
    可以說這些港片見證和記錄了香港的黃金時代。香港警匪片在本世紀交接前後在整個亞太地區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以至於到現在每天都有不同國家不同年齡段的遊客,專門到香港警署門口打卡拍照。「大館」曾經高居在山坡之上,象徵著法律和秩序的權威,是主要由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三座維多利亞式建築構成的建築群。
  • 香港中區警署11年神級大改造,成為爆紅打卡地!
    2006 年,中區警署正式結役,香港市中心突然空出一個大「院落」。從檢閱廣場一進門就是歷史保護建築警察總部大樓和營房大樓,總部大樓內長期展覽著「中區警署歲月」。通過動畫、行為藝術、影片及錄音等方式將口述歷史具象化,生動地構建出當年大館內外的原貌,讓遊客儘量立體地了解大館的「前世」。
  • 昔日的香港「禁地」,如今竟成為藝術青年的聚集中心?
    位於香港中環的警署建築群,俗稱「大館」,它曾是香港的警署、裁判司署和監獄重地,至今已177年的歷史。港片《英雄本色》《美少年之戀》《寶貝計劃》等都曾在這裡取景。作為目前香港大型古蹟保護項目之一,經過10年的活化工程後,「大館」近日重新對外開放,提供一系列歷史文物、當代藝術展覽,表演及文化娛樂活動,成為了藝術愛好者的新晉打卡點。
  • 看一眼香港大館,夠吹好幾年.︱劉德科
    PM10:30,Jan.28th,2019文·圖︱劉德科1st 幾個月前,跟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張海聊起城市更新,他說香港有個項目不錯,叫「大館」,蔚為大觀的「大」,秦樓楚館的「館」,以前是監獄,現在改成了藝術中心。 於是,就去看。所謂城市更新,俗稱「舊城改造」,香港叫「保育活化」。
  • 【育山最新動態】臺灣藝術與文創投資考察之旅
    本日特別安排臺灣師範大學張克晉教授隨團為大家導覽故宮,張教授也是西安碑林博物館特約研究員、中華文物學會常務理事,文學、藝術根基相當深厚。【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現有4,400多件典藏作品,多為1940年代之後的臺灣當代藝術作品,共分為13類,包括雕塑、版畫、油畫、素描等等。
  • 香港系列:大館~
    參觀大館是免費的哈(是不是很棒棒?),可以在網上預約參觀的日期和時間。當然,人不多的時候直接去也沒有問題,如果是節假日人很多的時候也許會限流,所以,最好還是預約了再去哈。 大館入場券長這樣:大館是經活化後的前中區警署建築群,包括警察總部大樓、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3個主要部分。
  • 【文創考察】解讀臺灣八大類文創商業
    如今以書店為核心的全新一代文創商業購物中心已經成為內地頻繁效仿的經典模式。來源:大賀眾籌藝術服務受臺灣對外貿易發展協會邀請,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組成大陸零售代表團赴臺灣參加 「2015亞太電子商務展」採購洽談會,同時,進行一系列文創零售交流考察活動,為零售企業豐富業態,實現轉型提供借鑑,創造機會。
  • 95年香港深水埗差館為何又被稱為「猛鬼差館」當時發生了什麼事?
    有一部香港鬼片,叫做《猛鬼差館》,1987年上映,由張學友和許冠英主演。內容講的是香港有一間警局,三十年前曾是日軍侵略香港時的軍營。因為戰敗,日本軍官在裡面切腹自殺了。因為在香港真的一間「猛鬼差館」,這個故事的真實經歷者是一個警長。故事發生在1995年盂蘭節(即俗稱的「鬼節」),地點是位於香港九龍的深水埗警署。因為當天的深水埗警署事件被多名值班警員和在押嫌疑犯所目睹,並且被當日閉路電視錄下來,後來更傳到上級和高級警司處,所以也證實了事件的真實性和恐怖性。
  • 三月的香港,藝術是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城中熱事!
    ©Art Basel 老建築,新地標大館地處香港中環的黃金位置,建於十九世紀中後期,包括三組法定古蹟建築: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是鮮有的集警署、法院、監獄於一身的建築群。歷史,自然是附著於大館最重要的部分,館內長期有關於警署和監獄的歷史介紹。但最重要的是,許多文化表演,如劇場、音樂、舞蹈及電影放映都旨在激活大館的室內和戶外空間。
  • 香港這座 170年監獄 變身時髦打卡地,0元拍大片!
    每次去到香港都只是買買買?吃吃吃?
  • 香港藝術月,用藝術打開香港的100種方式
    從先鋒藝術到漫畫塗鴉,從電影到舞蹈,從殿堂到街頭,各種藝術活動海報遍布城市各角落,你會突然有一種莫名的興奮。如果你細心體會,將發現深藏在這個城市肌理中的藝術底蘊無處不在。於2018年5月開幕的「大館」是「保育中環」的重頭戲,亦是香港目前最大型的古蹟保育項目。「大館」是中區警署建築群的統稱,其中包括了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項法定古蹟,共16座歷史建築,以及新建的美術館賽馬會藝方和綜合藝術館賽馬會立方,整個保育項目致力培養公眾對當代藝術、表演藝術和社區歷史的體驗和參與。
  • 一起遊學丨指尖尋春,臺灣文創工藝8+10式考察
    8 位 文 創 工 藝 大 師 只聽聞其大名,不如親臨匠心現場……比起臺北101不如100% get臺灣文創工藝臺灣【文創+工藝】8+10 式考察親臨之旅 臺灣工藝之家山城藝術文化協會榮譽理事長巖水坑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藝術總監
  • 香港大城小區|漫步中環,遊走深水埗
    商廈林立的建築群只是表象,孕育其中的舊街風貌、藝文百態,才是東西方賦予香港這座城市的魅力。無問西東,帶著一顆文藝的心,從華麗轉身的百年警署「大館」開始,發現不一樣的香港。大館-營房大樓香港最大型古蹟保育項目、位處中環核心地帶的「大館」,歷經逾10年的活化修繕,去年5月底以全新面貌示人,一開放,就成為文藝青年的新寵。
  • 臺灣文創與娛樂觀光工廠項目商務考察
    【遊學時間】2016年3月27日 - 31日【考察項目】松山文創園、誠品生活、 臺北101、麗嬰房、故宮博物院、桃園小人國主題遊樂園、騎士堡兒童育館、手信坊、巧克力共和國、寶熊漁樂館、紙箱王創意園、迪化街【報名諮詢】微信:3279678885
  • 從香港火到上海!這座史上最潮的購物藝術中心,終於要來武漢了!
    全國第三家,華中地區首個K11購物藝術中心即將於2017年11月在武漢光谷面世! 你說你不知道K11,沒關係現在開始,你只要記住她被稱為魔都最潮的商場就夠了!以高逼格和藝術氣息潮爆魔都!是的這麼牛X的商場繼香港、上海之後的全國第三家就選在了我們大武漢!K11為傲嬌的武漢人又添傲嬌的資本!不得不說一聲,真給力!
  • 火爆Ins的香港「街拍聖地」:壁畫街、摩天輪……刷爆你的朋友圈!
    香港最大型古蹟保育項目、位處中環核心地帶的「大館」,歷經逾10年的活化修繕,去年5月底以全新面貌示人,一開放,就成為文藝青年的新寵。超過170年歷史的「大館」包含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項法定古蹟,共16座歷史建築,以及新建的一座美術館和一座綜藝館。
  • 回歸20年,香港如何激發文創園區活力?
    他們在中西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中注入無限創意,使極具香港特色的文創產業再現芳華。香港製作,尤其在文學、影視、動漫、流行歌曲、設計等領域曾風靡亞洲乃至全球華人社會。香港文化繁榮的背後,是香港將深邃的美學理念以藝術村、文化創意基地、藝術市集、文化活動等形式深度地融合到日常生活中的結果。
  • 華山文創園、夢時代購物中心、大魯閣草衙道…臺灣14大文創與體驗商業經典項目
    駁二文創園高雄文創地標"北華山,南駁二」誠品松煙店臺灣最具國際能見度文化標誌,臺灣文創領頭羊。夢時代購物中心臺灣唯一世界獲獎購物中心,最萌主題化。義大世界臺灣最大最完整的休閒觀光購物遊樂綜合體。京站時尚廣場購物中心舊商圈再造項目,2016臺灣購物中心No3。大魯閣草衙道亞洲最好玩的購物中心。
  • 遊記 | 香港還能玩出什麼新花樣?
    單看上圖,你一定以為這是香港殖民時期維多利亞式的古老建築風格的博物館或是藝術館。但其實,這是香港位於中環的前中區警署建築群落,是香港早期的司法重地,集中了警署、法庭以及守衛森嚴、陰鬱隱秘的Victoria監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