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影遊思
遊古蹟,與歷史相遇,感知國學文化。
河北這座皇家古寺,創建於隋開皇六年,建寺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原名「龍藏寺」,宋朝初年被改為「龍興寺」,後於清康熙四十八年改為「隆興寺」。因寺內一尊馳名全國的銅鑄大佛像,當地人習慣稱其為「大佛寺」。
所以,正定隆興寺即正定大佛寺,正定大佛寺即正定隆興寺。隆興寺是我國著名寺院之一,素有華北四寶、京外名剎之首的美譽,寺內有六處文物更是「全國六最」。分別是:現存唯一宋代建築臻品——摩尼殿、世界最高大的銅鑄佛像、五彩懸雕倒坐觀音、保存完好的古代最精美銅鑄毗盧佛、現存最早的楷書碑文、最大的轉輪藏。今天,我們去一一探訪!
現存唯一宋代建築臻品——摩尼殿
摩尼殿的建築結構獨特,據說每年都會有很多國內外學習、研究建築的人士專程前來。摩尼殿的建築形制極為特殊,平面方形,正殿寬七間,進深七間,重簷歇山頂,綠琉璃瓦剪邊。四面厚牆圍繞,每邊正中各出抱廈一間,形成十字形平面。抱廈的屋頂是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打破了方形大殿單調沉重的格局,使整體建築造型形成雄壯沉穩的基本風格,同時又不失華麗輕巧之美。
建築大師梁思成第一次來到隆興寺時,看到摩尼殿的建築格局,驚嘆「只在宋畫裡見過」。
世界最高大的銅鑄佛像
在這裡明白了真正的「千手觀音」的緣由
這尊大佛除本身兩隻手外,身體左右各有20隻手,每隻手有25種法力,40乘以25便有了「千手」。
在機械化不發達的1000多年前的北宋,憑手工鑄就如此高大的佛像,是世界冶金鑄造的奇蹟。相傳在鑄佛像頭部時,因為佛像太高,銅水沒等提上去就凝固了,工程被迫停了下來,這時有一位白鬍子老人正在觀看這一工程,工匠們就請教他「老人家,您有什麼好辦法嗎?」老人捋著鬍子笑了笑說:「我已是土埋到脖子的人了,能有什麼好辦法呢?」說完,老人飄然而逝。工匠們便從他這句話裡悟出了屯土的道理,採用屯土的辦法很快就鑄好了大佛的頭部。當時因佛像太高,為了便於熔爐推上去,土堆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坡度,一直堆到了三裡之外,至今正定城東有個村子叫三裡屯。這也是當地人稱隆興寺為大佛寺的由來。
五彩懸雕倒坐觀音
魯迅先生稱其為「東方美神」,據說倒坐觀音的照片一直放在他的書桌上。倒坐觀音又被稱為自在觀音,觀音像左足踏蓮,右腿踞起,兩手抱膝,身體稍向前傾斜,面容恬靜,柳眉之下,那雙智慧深邃的眼睛微微俯視,恰與禮佛者仰視時形成感情上的交流。
古代最精美銅鑄毗盧佛
它是明神宗皇帝與生母慈聖皇太后御製的,高6.72米,內部空心,一共有1072尊佛像。這座毗盧佛做工精良,堪稱藝術臻品,具有非常高的歷史、科學價值。
現存最早的楷書碑文
歐陽修在《集古錄》中首錄此碑,近代康有為則稱其為「隋碑第一」,是國內現存楷書碑刻鼻祖。現在很多地方為故人所立的石碑,都是以此碑字體為主。比如碑頭的「史」字的燕尾,是不是很眼熟?
最大的轉輪藏
據史料記載,輪轉藏為了方便不識字或無暇閱讀經書信徒所創,信徒們推動轉輪一周與誦讀一遍經卷功德相同。這個最古老、最大的轉輪藏,直徑7米,中間由一根10.8米木軸上下貫穿。雖然體型巨大,但只憑一人之力即可使之徐徐轉動。
隆興寺,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是了解北方佛教歷史的重要地標。除上述「全國六最」古蹟外,寺內還有大量康熙皇帝親筆文字,喜歡佛教、歷史、書法的朋友,值得一去。
本人所述純屬個人愛好,希望以此方式把己之歡喜與志同道合之士分享,所有表述不當之處,盼各位朋友指正。也希望大家可以推薦更多地方,我們一起去發現身邊之美,祖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