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想到別人的難處,福報就這麼來的(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在世間為什麼我們的福報不足?這也是其中之一,我們見病人就遠離了——他家有病人了,咱遠離吧,別去看了,他萬一跟我借錢怎麼辦?他萬一有點什麼事找我怎麼辦?或是有要我出力等等的事情怎麼辦?因為怕麻煩,怕承擔責任,就遠離了。當你遠離的時候,你的福報同時也遠離了。為什麼有的人福報非常大呢?因為他能夠照顧病人,有慈悲心。
講一個例子:海城有一個居士,他講述過他們家以前的事情。在他父親那一代,每到過年的時候,三十晚上包餃子,蒸熟的餃子除了供佛、供神以外,他把餃子幹嗎呢?拿到火車站,他認為火車站有很多要飯的,回不去家的,他給火車站要飯的人分餃子。
你想那個年代非常困難,誰家吃點白面都不容易,年齡大的都知道,過年才吃頓餃子,平時想要吃點細面、白面的,是不可能的,白面都很少很少。可他們家包了餃子,卻拿車站分給那些要飯的吃。
改革開放以後他們家做生意,一直到現在都很順利。能想到別人的難處,福報就這麼來的。這個福報是靠我們布施,靠我們慈悲去關心和愛護他人所得來的,並不是靠供財神爺得來的。很多人學佛以後,還供財神爺去求福報,這都是不正確的,這和佛的教導完全是兩個概念。
【法師簡介】妙祥法師,遼寧海城大悲寺住持。居家學佛期間開始過午不食,嚴持五戒。後禮安慈法師剃度,於山西五臺山受比丘戒。1995年自五臺山行腳至遼寧蓋縣,沿途託缽乞食,不摸金錢。1996年至1999年在遼寧本溪深山止語閉關,期間主修楞嚴七,每七122天,頭7天常立不坐,中7天發願;後7天誦咒,共22天不睡,接著靜坐100天。閉關三年共打八個楞嚴七。2000年起住錫海城大悲寺,每年率大悲寺僧團行腳乞食至今。鳳凰佛教《般若講堂》欄目今日刊登法師開示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