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新海誠的美感
新海誠是我最喜歡的動畫導演,沒有之一。
在我高一時看完《秒速五釐米》之後我就確定了這一點,到現在我在超星工作,這一點依然不變。
誠哥的作品有令人賞心悅目的美感,用網友的話說就是
「每一幀都可以當作電腦桌面」
以至於誠哥每出一部作品,很多人都會說:
「又可以換一波桌面了」
甚至這兩年網上還有人出了視頻教程,教人如何把照片P成新海誠畫風
像這樣
還有像這樣的
類似的數不勝數。
新海誠畫風的美,自不必我多說,我們這一期要講的,依然還是靠拉片去分析分析誠哥作為導演,他的視聽語言,他靠鏡頭講故事的能力。
下面放上本人原創的對《秒速五釐米》最後四分鐘的拉片分析。
正文:《秒速五釐米》片段拉片分析
一輛列車駛過,男女主內心獨白,列車門開。只是簡單的一個鏡頭,卻仿佛暗喻著什麼。
男主踏入列車,新海誠風格式的開門構圖,只取腳的特寫。
切到女主踏入列車。
至此基本可以了解到新海誠的意圖。兩個關係親密的人,漸漸成長漸漸疏遠,度過迷茫期,踏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列車。
然後就到了下一個鏡頭
厲害了!我的誠哥。
相信第一次看秒五的同學看到這裡基本心裡都會咯噔一下,有種莫名的憂傷。而這部電影的精華部分也就是從這裡開始。
上一個鏡頭還是男女主踏上列車,下一個鏡頭卻是跟隨著歌聲響起直接切到了一個從俯拍城市迅速搖到這樣的一個平著航拍城市鏡頭,城市還下著雪,片名也跟著顯了出來。
我們從學生踏入社會,踏入人生的列車,還沒來得及反應,轉眼便成了這城市之中的芸芸眾生……
接著跳到這個鏡頭,女主杵著手坐在列車裡看著窗外,伴隨著歌聲,下面便是很正常的引入全影片兩個主角的成長畫面。以下不一一放出,只取幾個有特點的做分析。
這是隨著歌聲一段旋律的一次快切,四個鏡頭以一個特寫到三個大全景構成,共同元素是雪。共同主題是孤獨,第一第二個鏡頭個人比較喜歡。
第一個鏡頭以兩個鞦韆只有一個鞦韆下有腳印來體現孤獨
第二個鏡頭以太陽才升起只有男主的房間是亮的來體現孤獨
這兩個鏡頭拼在一起也很有意思,男主跟其他女生迎面走來,男主看了郵箱一眼。女主和其他男生背對觀眾走過去,女主看了郵箱一眼。兩個關係親密的人因為地理位置的距離而導致心與心的距離疏遠了。
簡單兩個鏡頭便把故事說透了,這便是新海誠鏡頭語言的本事。
上面兩個鏡頭是言明男女主關係開始疏遠,接下來的一組鏡頭則是更加強化了這一概念。
男主長大工作後的女朋友進了家門打開燈,家裡略顯雜亂,這個女生背的包一邊帶子落下也更先得人處在疲憊狀態。
吃剩的泡麵,手機時間顯示晚上十點多,進一步強化女生的疲憊頹廢。
女生一個人在家,玄關與房間的明暗對比加強了孤獨的感覺。
女生背後的工作桌與相框仿佛暗示著她並不是一個人住。
層層遞進,畫面迅速平移,男主此時在酒吧
一段厭倦期的情侶關係躍然於熒幕。
當然這還不夠。
很正常的情侶或夫妻關係平淡甚至不咋的的畫面。
但是放在這簡直就是神補刀
當然這還是不夠
畫面又回來,男主苦澀的表情喝下這杯酒。
下一個鏡頭是女主在喝水。
之前交代男主現狀,接下來該交代女主現狀了。
看到了什麼,顯得很高興。
是一個男人
是女主長大工作後的男友。
又是一個暴擊。
人生最悲慘不過自己活的像條狗,前任卻生活的各種幸福美滿了。
我們的男主簡直可憐。
大景
男主放下杯子,是準備回家了吧
又是大景,一座橋橫在熒幕上,後面燈火通明,男主一人在雪中。
又是一個對比!
人啊,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一面是男主一人黯然神傷。
為了突出這一狀態,背景取色也都是象徵冰冷憂鬱的藍色。
另一面是女主幸福的靠在戀人肩膀上
同樣為了突出女主幸福,背景取色也帶上了溫暖的暖黃。
至此,兩人算是徹底陌路了。
最後分析分析喜聞樂見,也是秒五最致鬱的,被網友戲稱「炸火車」的一段。
兩人擦肩而過,都意識到這是遇到故人了。
簡單幹淨的幾個鏡頭,不多說
馬上切到這個鏡頭。
一方面說明道口欄杆放下來了,所以他們走的很快,另一方面這樣的剪輯也暗示了兩個曾經親密的人就這樣相隔了那麼遠。
男主要回頭,要看看女主。
女主也要回頭。
喜聞樂見的火車。
又來了一列,男主幹脆換了個姿勢,準備跟女主見面了。
這個鏡頭,除了明擺著的意思之外,從全片去看,這鏡頭有很強的暗示作用。
男主面對著飛馳的、不斷變化卻又毫無改變的車廂(這鏡頭時間極長,簡直長到讓人吐血的地步,感覺是誠哥有意為之。)
仿佛在喻意著男主在回憶中迷茫,割捨不了過去,不接受新的幸福。
等火車過去,女主並不在對面等著男主。
女主有了新的幸福,而男主此刻會是什麼表情?
理所當然的失落。
如果影片至此結束,也算的上一部雖然很致鬱但是很好看的文藝青春片了。
雖然青春學生時代愛情很美好,很純真,但異地必須死的現實真理就在那裡。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你或許還在留念過去,但你留念的那個人一定早就開始迎接新生活啦!
以上是個玩笑話,不過也基本符合了好多人的情況,不然《秒速五釐米》這部影片也不會帶給那麼多人共鳴。
但誠哥不僅僅只想表達這麼一個主題。他想表達的是更高一個層次的。
道口欄杆放上去了,男主閉上眼睛。
注意看!,男主笑了!
這是啥?一笑泯恩仇啊!
一個瀟灑的轉身
男主笑著轉身走了
這個構圖,在陽光照耀下,在藍天白雲映襯下,男主轉身笑著走了。
這喻意什麼?
沒錯,他釋然了,是真正的釋然了。
最後新海誠用了這個鏡頭緩慢向後拉作為影片的終止鏡頭
這裡是影片開頭男女主小時候約著明年一起賞櫻花的地點,也是影片結尾,兩人互相對過去釋然迎接未來的地點。
導演真正想表達的並不是影片五十多分鐘表達的孤獨這一主題,而是用五十分鐘的孤獨為鋪墊,來升華這最後一刻的主題——成長。
笑著釋然過去,笑著迎接未來。
這是便是《秒速五釐米》真正要表達的東西。
結尾
講述青春的電影那麼多,講述成長的電影也那麼多,讓我念念不忘的唯有《秒速五釐米》。
雖說是動畫電影作品,但《秒五》依舊遵循著視聽語言,我看了十多遍《秒五》,但如果不拉片,真的就只是停留在感嘆畫面美,感嘆主題深刻這麼一個狀態,至於它為什麼美,為什麼能讓人產生如此的共鳴,我是無法探究的。甚至我拉片了,寫下了上述分析,也因水平有限還沒有完全探出其奧妙,不過因為拉片,真的體會到了很多僅僅看影片體會不到的東西,比如怎麼通過鏡頭去表現人的孤獨、比如怎麼拍出兩個人的關係。這樣的體會真的是很有意思。